1、1潍坊市体育产业发展介绍近年来,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潍坊市体育局积极贯彻落实国发201446 号、鲁政发201519 号、潍政字201632 号文件精神,紧紧抓住“体育产业发展”这一中心工作,改革创新,求真务实,体育产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基本情况随着我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对体育的需求逐年增加,体育消费市场逐步扩大,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正以较快速度向前发展。目前,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2 平方米以上,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逐年递增。为此,我们在充分发挥体育职能、加快体育事业发展的同时,针对如何发展体育健身市场、开发体
2、育竞赛与表演业、发展体育用品、生产、经营业及体育彩票业等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体育健身市场快速发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身意识的增强, “为身体健康而投资,为锻炼身体而消费”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和生活需要。截止到 2017 年 12 月底,我市体育健身服务业发展迅速。除传统体育活动以外,休闲与户外体育活动,如登山、保龄球、网球、乒乓球、2毽球、老年气排球、健步行、自行车、健身操、广场舞等日益赢得人们的青睐。目前,全市 12 个县市区全部建立了体育总会,全市有 118 个乡镇都建立体育总会,在册单项体育协会 272 个,体育生产企业达 400 家。体育俱乐部(健身会所、基地等)60
3、0 余家,这些协会和俱乐部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民间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如马术、汽车拉力赛、登山、攀冰、滑雪等较为活跃,直接拉动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快速发展。(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初具格局。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尝试,打造了一批以中国足协潍坊国际青年女子锦标赛、 “潍坊杯”国际青年足球邀请赛、潍坊国际风筝锦标赛、滨海国际风筝冲浪锦标赛、峡山国际乡野马拉松赛、滨海沿海骑行赛等为代表特色品牌赛事;各县市区根据“一县(区)一品牌”的目标要求,立足当地特点和实际,形成了各自品牌赛事活动,坊子的“FBA”篮球联赛、青州的滑雪、高密的象棋、诸城的乒乓球、临朐的登
4、山越野、安丘的围棋、昌邑的手球等,都是结合当地资源,以体育为媒,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三)风筝体育产业是亮点。国际风筝会的举办,让世界了解了潍坊,也使潍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极大地促进了潍坊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风筝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了鲁台贸洽会、寿光菜博会、潍坊工业产品展销会、昌邑绿博会、昌乐珠宝展销订货会、临朐奇石展销会等经贸活动。3据不完全统计,风筝会期间,前来潍坊进行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经贸洽谈、观光旅游、对外交流、理论研讨、新闻报道、文化交流等活动的国内外宾客近 60 万人。从 2015年潍坊国际风筝会又新增了国际风筝主题创意设计大赛、大学生风筝知识大赛、十笏园文化街区开园活动、现代风筝
5、产业对接会、首届潍坊美食文化节等七项活动,活动内容更加丰富。风筝会在推动风筝赛事和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开展的同时,也有力地带动了风筝产业的发展。据统计,全市风筝企业已达 300 多家,从业人员 3 万余人,涌现了一批销售收入 300 万元以上的风筝企业,生产品种上千种,风筝及延伸产品销售额达十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欧美等国家。寒亭杨家埠的风筝产业园区已成为全国风筝生产的龙头基地。(四)体育用品生产及销售市场活跃。目前,全市体育用品经营企业达到 262 家(包括各大超市、百货商场及个体经营者) ,从业人员近十万人,主要以销售体育服装、鞋、帽为主,运动健身器材为辅,较好满足了群众体育;体育生产企业 20
6、余家,产品销售额逐年增长。其中,我市拳击等重竞技运动器材生产企业康瑞公司产品全国占有率达 50%,产值过亿元,处于全国同行业领先水平。(五)群众体育蓬勃发展。截至目前,我市累计投入资金近亿元建设健身步道、站点、广场等健身设施,88.2%的行政村和 100%的社区实现了体育设施覆盖。中心城区已形成十大健身活动片区, “中心城区 10 分钟健身圈”和“县4市区中心城区 15 分钟健身圈”已初步形成。全民健身氛围浓厚,健身活动丰富多彩,全年开展活动 700 余次,直接参与群众达 20 万人。全市社会体育指导员总数达到 24000 多人,有力地带动了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六)体育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截至
7、 2017 年底,全市拥有大型体育场馆 10 个,其中体育场有 6 个,体育馆 4 个,总面积 71974 平方米,较好满足了大型运动会等赛事活动和群众健身需求。另外,总投资 5.67 亿元的潍坊滨海新体校目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新体校建有体育馆 4 座,各类场地20 余片,设施齐备,功能健全,能较好的满足学校训练和承办国家级大型赛事活动需求。(七)全面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开放。体育部门所属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低收费开放,不断提高大型体育场馆运营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昌乐县体育场全年开放时间 365 天,每周开放 168 小时。体育场内设有昌乐县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免费开展体质监
8、测服务,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 5 项、群众性体育活动 11 次、其他文体活动 4 次;全年不间断开展游泳普及、足球教师培训、国民体质监测业务骨干培训等培训;常年开展广场舞、健身气功等技能指导。全年共接待健身、培训、参与或观看赛事活动及文艺演出等 58 万人次。临朐县体育场全年开放时间可达 350 天左右,举办体育赛事 4 次,群众性体育活动 4 次,其他文体及相关活动 4 次,体育培训 1 次,运动健身指导 1 次,国民体质监测活动 2 次。全年接待人次 35万人,比去年增长 50%。体育中心健身广场全年开放,安置了健身路径和乒乓球台,可以为晨练和晚练的群众服务,在健身广场锻炼的人数可达 2 万
9、人次,社会群众满意度达到 95%以上。诸城体育馆、游泳馆全年(包含全民健身日)免费开放,开放天数 350 天,每周开放 84 小时。体育馆内设有体质监测,每年定期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免费体质监测;举办或承办体育赛事 8 项、群众性体育活动 7 次、其他文体活动 5 次,体育健身技能培训 5557 人次,运动健身指导 6379 人次。高密体育场、体育馆全年365 天开放,举办各项体育比赛、体育讲座、展览、体育健身技能培训、运动健身指导等活动。其中免费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活动数量 60 次;举办其他体育、文化等活动数量20 次;体育健身技能培训 6508 人次;运动健身指导 6896 人次
10、,体质测试 2820 人次。平均每天前来健身活动的市民近4000 人次,成为市民非常喜爱的健身场所。潍坊市奥体公园每天开放 16-18 小时,全年 365 天免费开放。平均每天接待入园休闲健身市民 5000 余人,夏季高峰期每天入园超过1 万人,大部分项目对学生、老年人、残疾人实行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在广大市民中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举办公益性体育赛事 10 余场;免费举办体育讲座、展览 9 场;全年体育技能培训人数达 1.1 万人次,其中免费培训 4000 余人。另外,全市共有 22 所学校的体育设施场地已免费对外开放。(八)体育彩票销售态势良好。我市体育彩票销售呈6逐年递增趋势。目前,全市共
11、有体彩销售网点千家以上,2017 年销售总量达到 15.4 亿元,连续三年销售量过 10 亿元,居全省前列。体彩公益金有效弥补了我市体育事业发展资金的不足,为建设体育强市发挥了重要作用。(九)加大财政和金融扶持力度。加大体育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群众健身消费,扶持体育组织、体育企业、体育人才等,培育品牌体育赛事和体育产业骨干企业。强化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群众健身消费,将全民健身活动与公益性体育竞赛组织承办、体育职业与运动专业技能培训、国民体质监测与科学健身指导服务、公益性体育文化产品创作与宣传
12、、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传承与推广、公共体育设施运营与管理、公共体育规划政策研究与资讯信息统计分析、体育场馆设施和健身机构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服务等公共体育服务事项,交由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企业和机构等社会力量承担。去年对接省、市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分配,为 1 家单位争取到了省级引导资金,8 家单位享受到了市级引导资金。(十)青少年体育进一步加强。积极依靠社会力量,加强与学校相结合,开展“三大球”进校园活动,目前全市已确定 150 家足球特色项目学校。近几年全市免费对中小学生进行游泳培训 20000 人,有力促进了青少年的体育爱好的养成,挖掘发现了不少的体育好苗子。7另外,我市体育旅游、体育中介组
13、织也有较大发展。全市与体育相关旅游景点达到 40 处,在户外运动拓展、登山、攀岩、攀冰、滑雪 、自行车、健步行、汽车拉力赛、钓鱼等方面实现了与旅游的有效结合,产生了可观的收益。体育中介组织雨后春笋般涌现,目前已有 10 余家,东俊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还在高密、寿光成立了分公司。二、主要做法我市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得益于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热心帮助,得益于各部门通力协作、不懈努力。(一)高度重视。市领导高度重视体育产业发展,多次对我市体育产业发展做出批示。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以体育局长为组长,分管局长为副组长,相关同志为成员的体育产业发展领导班子,领导小组办公室
14、设在了市体育局市场管理科,实现了对体育产业工作的有效领导。(二)措施到位。拟定了潍坊市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将体育产业发展纳入全市“十三五”规划;修订完善了潍坊市体育市场管理办法 ,规范了体育市场经营管理行为,探索推进体育市场标准化管理的路子;出台了创建潍坊市星级体育俱乐部的实施意见及评估标准,加强俱乐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设立了潍坊市体育产业引导资金奖励政策,引导体育相关企业健康发展。不断强化和落实国务院行政审批简政放权,简化审批手续,实行限时办结;取消了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放开搞活体育8竞赛市场。(三)宣传得力。积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站、微信等各类媒体宣传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育运
15、动开展情况,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关注体育、关心体育,积极参加体育运动,养成良好健身习惯,为体育产业发展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三、存在问题近年来,我市体育产业虽然有新的起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总体上还是仅处于发展阶段,其自身价值潜力和特色优势尚未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存在着一些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一)组织机构不健全。市级体育产业发展领导机构还未建立,政府主导,发改、体育、财政、建设、旅游等多部门协同的办事机制还不完善。我市及县(市)区各体育部门虽然在机构上比较健全,但体育市场管理机构缺编严重,现有人员大多身兼数职,缺少专项经费,缺乏对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组
16、织和服务。(二)整体竞争力不强。我市体育产业虽已初具规模并产生了一定的综合效益,但与我市在全省的经济地位相比还不匹配,体育市场的经营主体在投资方向、投资规模和经营效益等方面存在着“散、乱、小”等弱点,自我生存与发展能力不强,对当地税收和 GDP 总量贡献不大。主要表现体育服务业(俱乐部)为主,经营企业为辅,生产9企业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三)各县市区发展不平衡。到目前,大多县市区还没将体育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尚未建立高效的产业评价体系和统计考核指标体系,缺少产业发展投资、经营信息服务系统以及鼓励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在净化和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调动社会力量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
17、性上引导不够、保护不够、支持不够。 (四)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经营管理上,既懂体育,又懂市场经营管理、商业化运作的人才匮乏,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健身俱乐部的管理者是“看场子、看馆子” ,缺乏应有的市场管理知识和技能。整个体育产业的经营、管理还处于粗放、松散的状态,这与做大、做强的产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四、下一步发展规划“十 三 五 ”期 间 , 体 育 产 业 占 GDP 比 重 加 大 ,到 2020年,体育基础设施完善、群众体育普及、体育产业繁荣、赛事活动丰富、体育社团活跃的新局面,体育综合实力居全国同类城市上游水平,继 续 保 持 全 省 前 列 , 初步实现建成体育强市的目标。一是加强对体育
18、产业工作的领导。把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计划,加强对体育产业的政策引导,制定扶持体育产业的优惠政策,为加快培育和发展体育产业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从扩大内需、引导消费,满足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出发,采10取有力措施,像抓金牌、建场馆一样抓体育产业工作,在机构、人员、投入、奖励等方面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摆上统筹兼顾,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二是积极打造运动休闲业。充分利用潍坊特有的“山、河、湖、海”自然环境、人文资源和地理优势,以创建全国、省级运动休闲示范区为抓手,培育创建设施齐全、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区(基地) 。重点在潍城区培育创建体育产业园;在奎文区规划建设体育特
19、色休闲步行街;依托白浪河湿地资源培育创建运动休闲区;在峡山区培育创建以马拉松、环湖健步行、网球等运动休闲活动为特色的高端运动休闲度假区;在滨海区培育创建以风筝冲浪、马术、赛车为特色的高端运动休闲区;依托青州古城,培育创建以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休闲区;在寒亭依托杨家埠,培育创建以体验风筝文化和风筝运动为特色的体育旅游休闲区等。大力引进民营资本,发展体育与农业、旅游等相关产业结合的复合运动休闲业。三是引导发展体育用品制造业。充分利用我市胶东走廊的区位优势,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 、 “山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 、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我市打造高端制造业基地的有利条件,加快体育用品业的培育和发展。充分利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努力培育我市体育用品自主品牌。以争创省级体育产业基地为抓手,重点鼓励和扶持发展一批运动服装、运动用品、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