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教材教法分析】地貌是地理环境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部位,人类就在这一层面上进行着各项活动。所以,教材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原因、演变、发展作了详尽的阐述。一、本课教材的第一部分,首先从学生已知的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的变化入题,说明了引起这种变化的作用,即地质作用。然后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角度将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并讲述了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说明了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最后,教材指出地表形态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地发展、变化,并在下面讲述外力作用时简单说明了内外力的关系。这一部分内容在本单
2、元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前一课讲述岩石和地壳物质循环的继续,又是最后一课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有关地壳运动和地形变化的知识,以及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褶皱和断层等概念,学生在初中地理课中已经学过,因此,在讲述地壳变动和地表形态的变化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喜马拉雅山中的岩层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自己得出地表形态是不断变化的结论。教师在系统讲述地质作用及其分类前,可从前一节地壳物质循环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引出地质作用的定义。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类,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了解正是由于内外力相互作用才使地表形态不
3、断发生变化。如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二、本节教材的第二部分,讲述了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与板块构造学说。教材首先论述了地壳运动形式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以及这两种形式之间的关系。在介绍地壳运动知识的基础上,教材又阐述了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并结合实例分析了板块运动的结果。在讲授地壳运动时,重点放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区别上。弄清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地壳运动的实质,而且有助于了解山脉成因、海陆变迁等问题,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实例具体地加以说明。在讲解六大板块构造学说基本论点时,应着重介绍六大板块的划分,板块边界类型,并结合“六大板块示意图” 概括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三、本课教材的第三部分
4、,讲述了由地壳运动形成的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本部分教材首先点出了地质构造的概念,接着重点分析了最常见的两种基本构造类型褶皱和断层,着重说明了这两种构造在地表的形态和地貌特征。关于褶皱,教材从宏观到微观说明了它在地表形态上所表现出的一般特征,在讲述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的同时,教材又以辩证的观点指出,由于外力的侵蚀,从而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特殊地貌形态。关于断层,教材在简单介绍其成因后,结合实例说明了断层对地貌的影响及断层地区的地貌表现。这部分教材最后一段对地质构造与生产建设的关系做了简要说明,这些内容与国民经济联系紧密,与人类活动相关,实用意义很大。地质构造和地貌主要讲地质构造概念。地质构
5、造的基本类型褶皱和断层以及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讲授这一部分内容时,应贯穿地壳运动造成各种地质构造类型这一条主线。讲述褶皱的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时,应引导学生从构造形态和地貌特征上加以区别,并分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讲授断层时应强调断层和断裂的区别在于岩体是否错动位移,并举地形名称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于地质构造规律知识,不仅要了解,更要掌握如何应用。例如:找油气要在背斜部位;打隧道、采矿石也应在背斜部位,找地下水要在向斜部位。四、本课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外力作用与地貌”。教材首先简要说明了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及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关于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教材主要讲述了陆地上分布
6、最广、学生最常见的三类地貌,即风化壳和风化地貌,流水地貌,风成地貌。风化作用遍及整个地球的表层,因此,风化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研究风化壳具有经济意义,所以教材在这方面做了适当介绍。流水和风力是陆地表面两种最常见、最普遍的外力。教材从这两种外力对地表的作用过程和表现形式入手,分别介绍了两种外力作用形成的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本课最后归纳说明了地质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正是由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教材正文后面的阅读材料主要讲述了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及人类活动与地貌的密切关系,这段教材也是进行环境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在讲述外力
7、作用与地貌时,应向学生讲清下列三个问题:内外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才使地表形态丰富多彩。外力作用的各种表现形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流水、风力的作用对象、作用结果以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中,第三个问题是本部分的重点。讲授本节内容应始终贯穿物质运动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例如,在讲述地质作用对地貌的影响时,应引导学生从百万年的时间尺度和物质运动变化来认识地表形态的变化;在讲述外力作用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外力作用在破坏地表形态的同时,也就是在对地表形态进行再塑造。另外,教学中应充分运用教材插图,并结合实例加以说明。有条件的学校,可放映幻灯片、电影、电视、录像,以增强直观性,或者组织学生在野外考察,增强感性
8、认识。【自学导引】【思考导学】1试列表比较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分类及表现形式。答案: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影响内力作用 地球内部的热能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 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 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2举例说明地质作用是否都很迅速?答案: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很迅速,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有些则进行的很缓慢。3试列表比较地壳运动形式及其对地貌影响。答案:按性质和方向分 影响水平运动 褶皱山,裂谷或海洋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4读课本图 311“六大板块示意图”,回答:图 311(1)全球
9、岩石圈共可分哪六大板块?南亚次大陆属于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为海洋的是哪个板块?(2)试举例说明板块边界类型处地貌表现。(3)试解释台湾、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试概括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答案:(1)分六大板块: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南亚次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全部为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3)台湾、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交界处,是地壳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带。(4)其内容有: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分成六大板块。板块处于不断活动中。板块内部地壳稳定,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5什么是地质构造?分几种类型,多形成什么地貌?答案:地壳运动引起
10、的地壳变位称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的结果和证据。6试举例说明地质构造与人类活动关系。答案:找石油、天然气背斜地下水向斜修隧道避开断层、适宜在背斜修水库应避开断层【图表导读】1读“六大板块示意图” (图 36),注意让学生理解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及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接受了大陆漂移关于大陆运动的观点,吸收了海底扩张说的基本论点,结合新的科学成果提出的地壳运动新理论。教材详细阐述了其基本论点。(2)生长界、消亡边界及地貌图中所示,为板块生长边界,为板块消亡边界。生长边界是两个板块相背运动,逐渐分离的板块边界,此种边界在大洋底部表现为中央
11、海岭,在陆地则表现为大的断层。由于此种边界两侧板块逐渐分离,因而在地貌上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消亡边界是两个板块相向运动,逐渐消失的板块边界。当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撞时,大洋板块由于位置低,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地带往往形成海沟,而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成岛弧和海岸山脉。两个大陆板块相撞处,则形成巨大山脉。图 362读“褶皱构造与地貌” (图 37),应注意比较 AB 两图在地貌上的不同表现。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A 图中,背斜成为山岭,向斜成为盆地。B 图中,背斜顶部被侵蚀成为谷地,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 图显示:
12、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向上拱起的岩层是背斜,为山岭;向下弯曲的岩层是向斜,为谷地或盆地。B 图显示: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图 373读“流水堆积地貌图” (图 38),知道冲积扇和三角洲均为流水堆积地貌,并分析它们在形成地区及特征上的差异。冲积扇是形成在山地河流出口处的扇形堆积地貌,冲积扇顶端朝向山口,外缘呈半圆形,自扇顶到扇缘,地面逐渐降低,坡度变小,堆积物逐渐变细,分选性逐步变好。三角洲位于河流注入海洋或大湖处,由于坡度变缓,流速逐渐变小,加之海潮顶托等动力条件的改变使河流所带泥沙大量沉积。三角洲呈扇形,有众多的沙洲和河道分汊,箭头表示流水方
13、向。图 38【热点探究】1板块构造学说这里有两点需要强调,首先是板块的概念,板块不是地壳,而是岩石圈被分割的大小不等的单元。板块也不是大陆或大洋,只不过是借用了大洲和大洋的名称来命名而已。板块漂浮在被认为是岩浆源地软流层之上得以运动。其次是板块相对移动对地球表面基本形态的影响,见下表:2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概念的区别(1)地质作用是指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壳不断发生运动的过程,它是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之一,地壳运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海陆的分布和变迁,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3)地质构造是由地壳运
14、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它们的不同形态和规模大小,常常反映了当时地壳运动的张度和方式,被誉为地壳运动的“足迹”。3断裂和断层的区别断层是岩石在断裂变形阶段产生的,只有当岩石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移动时,才能称为断层。形成断层,岩石必定断裂,但岩石产生断裂,未必一定形成断层,关键在于是否沿断裂面有明显的位移。4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都有很大帮助。例如,石油、天然气一般储存在背斜构造中;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修建地下隧道,应选择在背斜部位,如果在向斜部位,将可能使隧道变成水道;在背斜部位采石工程较小,可降低成本。断层构造地带沿断裂面附近岩块因强烈挤压而产生
15、破碎,往往形成一条破碎带,因此水库选址和其他工程建筑地基应避免建在断层带上,否则水库会漏水,坝基或地基不稳固。在山地区域,溪沟、河流常沿断层面发育,“逢沟必断”。有断层的地方,常有地下水出露,这对寻找地下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地形倒置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褶皱构造,其初始构造形态与地形形态一般是一致的。背斜上凸形成山峰,向斜下凹形成谷地,即所谓顺地形。在年轻的褶皱构造地区,这种顺地形占优势。而在时代较老的褶皱地区,常出现构造和地表形态不协调的现象,背斜变成山谷,向斜成为山峰,即所谓逆地形,也叫地形倒置。为什么会出现地形倒置的现象呢?原来在沉积岩层受侧向挤压形成褶皱构造的过程中,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由
16、于背斜轴部产生局部张力,造成轴部岩层裂隙较为发育,为外力侵蚀提供了有利条件。相反,在向斜轴部产生局部挤压力,轴部岩层破坏程度相对轻微,抵抗风化剥蚀的能力较强。在长期外力作用下,差异性侵蚀逐渐明显,背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较快,向斜遭受侵蚀的速度要缓慢得多,逐渐发育为一个侵蚀夷平面。由于地壳的不断隆起抬升,侵蚀作用仍不断增强,差异性侵蚀继续发展的结果,使背斜部位成为谷地,向斜部位转变为山峰。【效果评估】一、单项选择题1“沧海桑田”之说是指( )A太阳辐射能B内力作用C地壳变动D地球内部的热能解析:本题意在考查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地壳变动等概念的区别和联系,要明确它们之间的包含、交叉、因果关系。答案:C
17、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能B重力能C潮汐能D地球内部的热能解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答案:D3下列现象中,在缓慢进行的是( )A山崩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C地震D火山活动解析: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很迅速,很剧烈,如地震、火山喷发、山崩、泥石流等,有些则进行得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所觉察,但天长日久,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更为显著的变化。答案:B4“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内力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褶皱构造形成之初的地貌形态,它主要是由于内力作用形成的;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则是在长期外力侵蚀作
18、用下形成的。答案:B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断层B压力或张力过大都能形成褶皱C褶皱和断层都能形成块状山地D褶皱和断层都未破坏岩层的连续性解析:褶皱和断层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而褶皱是岩层受到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而断层是受强大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所能承受的程度,岩体发生了破裂,并且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显然,断层破坏了岩层的连续性,而且一侧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答案:A6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的原因主要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体相对位移D岩石受力过大解析:在断层构造地带,由于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常发育成沟谷
19、、河流,有时出现泉或湖泊。答案:B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力作用强度较小,速度缓慢,内力作用激烈而迅速B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变形叫断层C油气一般储存在向斜构造盆地中D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解析:外力作用表现有强有弱,如泥石流、流水侵蚀,内力作用有些激烈,如火山、地震,有些缓慢,如“沧海桑田” 的变化,形成断层岩层不仅发生破裂面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油气由于密度比水轻,常储存于背斜构造中。水库工程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答案:D8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称为( )A地质作用B地质构造C变质作用D内力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地
20、质作用、地质构造、变质作用等概念及其区分。答案:B9下列地形区中,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有( )A汾河谷地B长江三角洲C泰山D喜马拉雅山解析:汾河谷地和泰山是由于断层作用形成的,喜马拉雅山是由于褶皱隆起形成,它们主要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长江三角洲是由于流水沉积而成,主要属于外力作用。答案:B10长城西段遭受严重破坏的自然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化和风蚀C冰川侵蚀D水的溶蚀解析:长城西段从气候条件看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应主要为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答案:B11由地壳水平运动引起的是( )A岩层的水平位移和弯曲隆起B地壳的抬升或下沉C海陆变迁D地势的高低起伏解析:地壳不断地运动,按
21、其性质和方向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两种类型。水平运动引起地壳物质的水平位移,使地表岩层在有些地方发生弯曲隆起;有些地方则断裂张开形成裂谷或海洋。B 、 C、D 三选项中主要是由于垂直运动引起。 A 选项主要因水平运动而引起。答案:A12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的是( )A南极洲板块B印度洋板块C美洲板块D太平洋板块解析:这一问题学生在初中阶段已学习过,只要让学生认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图”不难回答此问题。答案:D13在板块张裂处可形成( )A海沟B裂谷C岛弧D海岸山脉解析:此题是板块相对位移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的考查,在板块与板块的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海洋。答案:B14形成河口三角洲的地质作用是(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解析:河口处因为地势低平,河水流速降低,其所携带的泥沙沉积而形成三角洲。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