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内容摘要】人类在一个色彩缤纷的世界里生存,色彩文化在各种民族文化中都占有比较突出的地位。颜色词在汉民族语言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的丰富和发展促进了汉语的进步和表现力的提高,并在中华文化中被赋予了深厚的内涵。人们对汉语中的“红”有着独特的喜好,不仅在生活中融入了大量“红”的色素,而且赋予了“红”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政治意味。本文首先介绍了语言承载文化及反映出文化的内涵的现象,接着论证了“红”的语义特点,并详细描述了“红”的文化涵义,即颜色词“红”在原始崇拜、民俗习惯、政治制度、审美心理四方面的涵义,接着阐述了当代的红色文化并提出弘扬“红色”文化的倡议, 最后对全文做了总
2、结。【关 键 词】红文化;语言;语义特点;文化涵义;弘扬Abstract:Human beings to survive in a world of colorful color culture in a variety of national culture has played a more prominent position. Color words in the Han ethnic languages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it is the enrichment and development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
3、nt of Chinese progress and expressive, and in the Chinese culture has been given a profound meaning. Chinese “red“ has a unique preferences, not only in life into a large number of “red“ pigment, but also endowed with rich cultural heritage and 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red“. This paper first i
4、ntroduces a language carrying culture and reflec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phenomenon, and then demonstrate the semantic features of the “red“, and a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cultural meaning of “red“ color word “red“ in the original worship, customs and habits, political system, the aesth
5、etic psychology of meaning, and then described the contemporary culture of the red and put forward the initiative to promote the culture of “red“, and finally made a summary of the full text.Key words: Red culture; language; Semantic features;Cultural connotation; Promote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目 录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6、.11.1 语言承载文化 .11.2 文化影响语言 .22 颜色词“红” 的语义特点 .22.1 民族性 .22.2 不确定性 .33 颜色词“红”的文化涵义 .33.1 原始崇拜 .43.2 民俗习惯 .53.3 政治制度 .63.4 审美心理 .64 当代“红”文化 .74.1 颜色词“红”在当代的特殊涵义 .74.2 当代“红色”文化与颜色词“红”的关系 .74.3 保护民族文化,弘扬“红色”文化 .7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 谢 .10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3 页 共 10 页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思维工具,反映了客观世界的同一性。颜色词是人对颜色认知的客观反映,受到不同的文化、
7、民族习俗等影响因素,颜色词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体系中往往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汉语作为华夏子孙创造的语言,它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汉语言词汇当中有许许多多描绘颜色的词语,如红、黑、橙、绿、白、黄、紫,等等;再如火红、翠绿、墨绿等。其中, “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是我国人民最喜爱的一种颜色。 “红”代表了喜庆,代表了贵气,并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革命,红色政权。中华文化与“红”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研究“红”的文化内涵对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一定的帮助,是很有意义的。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曾经就说过:“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 ”1对于
8、两者的关系,学者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它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决定因素;马克思则认为文化是语言的决定因素;乔姆斯基则认为语言和文化都是受人脑结构、个性思维等第三者因素决定的。无论哪种观点都是承认二者是密切联系的,相互影响,不可分割。接下来笔者就二者关系展开阐释。1.1 语言承载文化语言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进行沟通交流的基础,是人类的文明成果得以保存和传递的媒介。语言之所以能够发挥这样的职能,在于它反映出了客观世界的同一性,即各个民族的语言虽然不同,但是反映了同样的客观世界,这就让使用不同语言的人有了共同交流的基础。汉语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经历了很
9、多的演变,有些字形就代表这一些原始的意义,从中我们也能发觉背后的本意和文字的演变由来。例如“人”这个汉字,通过“撇捺互撑、站立成人”的象形特点来解释,一方面能帮助学习者快速地记住汉字的型,另一方面又能让他们感受到华夏子孙的文化精神。此外还有很多汉语中特有的熟语、典故等,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需要我们在看这些词汇的时候去讲解。比如, “刻舟求剑”这个成语就包含了一个与汉文化密切相关的典故。要想理解这个成语,从字面去理解是不行,要去理解成语所蕴含的典故,理解了典故也就理解了成语的意义了,即“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 。如果不了解背后的汉语的语言寓意是很难从表
10、面理解这些词语的。语言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在这三大要素中,词汇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最为迅速,因此,词汇与文化的关系也最为密切。一个民族的语言词汇必定会折射出本民族的文化特征,文化特征总是在语言词汇中留下印记。由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一直不曾中断,汉语词汇中的文化积淀尤为浓厚,许多词语意义都烙上了民族文化的印记,成为文化的载体,体现出文化的内容,而生活在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同一个语言或文字符号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例如“知识分子”一词在中西不同文化1 萨丕尔著:语言学 ,商务印书馆 1985 年版,第 123 页。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4 页 共 10 页背景下所表示的文化涵义
11、大不相同。在我国,它包括的范围很广,一般包括大学教师、大学生、工程师等一切受过大学教育的人,但在美国和欧洲,与“知识分子”相对应的“intellectual”只包括大学教授等有较高学术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学生,与汉语相比,它所表示的涵义范围明显更小。还有“蜡烛” ,在西方传统社会中,人们想到更多的是教会的尊严,而在中华文化圈内, “蜡烛”让人们联想到的是无私奉献。又如“蝙蝠”的“蝠” ,它在汉语中和“福”同音,因而在我国代表着吉祥,而在西方,因受到伊索寓言等著作的影响,蝙蝠被认为是两面讨嫌的家伙,不被大家欢迎。上述词语背后的意义都是汉民族独特的文化所赋予的。1.2 文化影响语言“语言,像文
12、化一样,很少是自给自足的,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 ”1由此可见,语言在文化中充当着及其重要的角色,是文化的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只有通过语言这个媒介,人类才能掌握与社会密切相关社会中的文化知识。因而语言和文化是互相统一的,两者既相互依存,又共同发展。文化具有明显的民族特性,不同的文化孕育着不同的语言,其差异表现在语言系统的不同层面。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世界观,更全面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思维方式、意识形态、社会生活、风土民情等文化特点。例如中国人常常用“狗”来构造一些贬义词或表达坏的意思,如“走狗” 、 “狗仗人势”等,而西方文化中
13、“狗”常常表达好的或中性的东西,没有贬义的色彩,如“lucky dog”是“幸运儿”的意思, “rains cats and dogs”是“下着瓢泼大雨”的意思。这个例子也说明了在同等意义的语言中由于文化不同而产生的运用的差异。再比如我们国人对“龙”这个词是有好感的,并常常把“龙”比为一个象征吉祥的动物,而跟“龙”有关的词语多数含有褒义,例如 2012 年全国山地运动会的吉祥物就被确定为“龙娃” 。然而“龙”在西欧人的心目中则是一个怪物是个不祥之兆,例如在欧洲的英雄叙事长诗贝奥武夫当中,巨龙就是怪物之一。语言和文化一样,一般很难做到自给自足,独立存在和发展,交际的需要使说一种语言的人和说临近语
14、言的或文化上占优势的人发生直接或间接的接触。自 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欧美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对我国产生了很大影响。与欧美相比,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处于弱势,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很容易受到强势集团的冲击,接受强势集团的政治、文化等。在文化上,我们明显感受到了这一点,比如在青年人之间,朋友见面,很多人都愿意用“hi”和朋友打招呼,分别的时候说“bye”,又如随着韩剧在中国的流行,许多韩剧迷甚至开始学习韩语。这就是在中外文化的相互接触和碰撞中,语言也得到了发展。2 颜色词“红” 的语义特点由于各个民族的文化习俗的不同,各民族对颜色词有着不同的偏好, “红”有着其民族性。在中华文化
15、中, “红”在不同的环境中的表意有着一定的差别甚至完全不同,1 罗常培著:语言和文化 ,北京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33 页。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5 页 共 10 页这是“红”这个颜色词的对立性和不确定性。2.1 民族性中华民族对“红”这种色彩有着民俗性的爱好,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风俗。而这种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都能在语言和其所崇拜的文化上得到体现,原本普普通通的颜色词“红”有了民族语义上特定的象征意义,我们的民族文化赋予了颜色词“红”相当程度上的文化内涵。“红”在汉语中有着重要的民族语义内涵,中国文化对红色的青睐源于我们的先民对发出光和热的太阳的崇拜:太
16、阳就像火一样,颜色是赤红的。红色的太阳造就了一切,某种意义上红就代表了太阳。所以,古代先民对能够代表太阳的红色产生了十分亲近的感情。在汉语当中, “红”这个字的使用是十分普遍的,并且其中的大部分是表示褒义的。例如红色在中国戏曲脸谱艺术中,往往象征忠义、勇武、坚毅、坦诚等品格。因此在表现忠勇坚毅的历史人物时,如三国时的关羽、宋代的包拯,包青天等时,脸谱多半是红脸或着以红色为主要颜色。在汉语中,红色能让人产生吉利、热烈、光荣、革命、进步以及其他对正方势力的联想,是中国人心中的喜庆、兴旺、成功、忠诚和顺利等的象征。所以对于每个炎黄子孙,每当提到“红”或者看到“红”颜色的时候都会看到一种无比的亲切感和
17、温暖感。2.2 不确定性这里“红”的语义特点的不确定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红”对事物的表达具有模糊性,二是指“红”在文化中的多义性。在语言学中,模糊有着专门的含义,指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没有明确的边界。如果一个词汇语义不能反映出明确的事物,那么我们就说这个语义是模糊的。对于颜色词而言,万事万物的颜色是多种多样的。前苏联有名的心理学家鲁利亚就指出过:“人眼能够感受到几百万种颜色的细微差别。 ”可见自然界中颜色的丰富。但在语言中,表示颜色的词汇却是有限的,每个颜色词都有很强的概括性。红色,可以包括“浅红” 、“深红” 、 “粉红” 、 “大红” 、 “酒红” 、 “娇红”等很多种概念。再加上客观事
18、物的色彩并不都是单一的,常常介于几种颜色之间,用颜色词“红”来描述时就具有了更大的模糊性。“红”在指代具体的事物时,通常带有深厚的文化含义,造成了该词在文化中的多义性。比如说“红叶” ,在描述风景的语言中指代的是具体的红色的叶子,但是在抒情的文字中经常带有了更深层次的含义:相思。 “红包” ,字面的意思是红色的包,但是在汉语中更常被用来表示为过节时长辈送给晚辈的压岁钱。 “红娘”并不是说穿红衣服的女子,它被用来称呼媒婆。 “红绳系足” ,并不能简简单单地解释成用红色的绳子将脚系在一起,它寓意男女前生注定的姻缘。等等。对于国外学习汉语的人来说,由于“红”在文化中的多义性,了解这些带“红”的词必须
19、要对中国的文化有个深刻的了解才行。“红”颜色词的语义的不确定性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其语义的对立性。 “红”作为一种颜色词,在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中被赋予了独特的文化内涵,即被赋予了对立性的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6 页 共 10 页象征和涵义。在国内看来,很早之前我们的先民就给予了红一定的象征和涵义。在经过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熏陶的中国文化之中,受到教育和科技相对落后的影响,颜色的生成带有十分强烈的神秘色彩,它的发展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较大的影响。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已经将颜色跟他们的世界观、哲学思想联系到了一起,后来又将颜色与政治相互关联到了一起。因而,中国文化中的颜色词“红”在日常习俗、古代哲学
20、以及政治上有着丰富的内涵和象征意义:它象征着喜庆的事(红白喜事的观念深入人心) ,它象征着五行中的火,它象征着革命和进步。颜色“红”可以让人联想到两个相互对立的方面的事:喜庆、暴力,这是其语意的对立性的具体表现。比如,影视作品中,除了在节庆、婚礼等喜事剧目中会大量使用红色去渲染喜庆、欢乐的气氛。在表示杀戮、暴力的剧目中也会大量使用红颜色。因为红色是血的颜色,血液往往伴随着杀戮的出现。因此“红”这种颜色便具有了喜庆和暴力两个相对的含义。3 颜色词“红”的文化涵义颜色词,产生之初,只是对自然界客观物质色彩的描述,是一种客观物质层面的表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颜色词所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它不再只是
21、对客观物质的简单描绘和记录,而且具有了精神上的升华,不再只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被赋予了一定的文化涵义,从而与封建社会等级尊卑制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密切联系。颜色词“红”作为中华民族最喜爱的颜色之一, “红”的文化涵义,最初是由先民的原始崇拜、祭祀等活动赋予的。3.1 原始崇拜原始崇拜是人们在认识人类自身与外部的自然环境的时候产生的模糊、愚昧的认识,从而产生的一种原始的宗教意识。而一个民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往往会影响到这个民族的颜色观念。影响了颜色观自然就会影响到颜色词的形成和其进一步的发展。人类很早就认识了红色,考古学家们就曾经在山顶洞人生活过的山洞之中发现有被红
22、色染过的动物牙齿以及贝壳,考古学家们认为那是人制作的最早的装饰之物。这就说明在人最初的意识之中就已经把红色当作是表现美好事物的色彩之一了。几千年以来,红色一直是华夏民族最喜欢的一种色彩,甚至成为了华夏子孙的文化图腾和精神皈依,其渊源甚至可追溯至远古时期人们对日神虔诚的膜拜。实际上,中华民族对于色彩的崇尚当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对红色的崇尚,这不仅仅受到了汉族传统的五色、五行、五德等特定的哲学思想的影响,也与汉民族的先民对红色的事物如太阳、血、火等的原始崇拜有着莫大的关联。太阳和火象征着温暖和光明,也带来了神秘感和无限的想象。血常常被用在祭祀活动中,象征了生命,寄托了先民对先祖和自然的崇拜。这些
23、事物在色彩上有着共同的特征:均为红色。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人们对于具体事物的崇拜就渐渐演变成了对其附着的颜色的崇拜。 那时候,红色,又被叫做瑞色,表示喜庆,大方,朝气的意思,在汉代最早的祭祀之中,婚嫁服饰就被称为玄瑞,直译的话就是黑红的意思。那时候,大家把“日”看作是国家的图腾,由于太阳的色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7 页 共 10 页彩是红黑两种颜色,所以大家推崇玄瑞。太阳代表生机、永恒、光明、繁盛、温暖,红色自然的也就有了太阳这个象征意义,而且一直流传到现在。 在我国历史当中,土红、赭石色、黑、白是最早在人群中流行起来的。在到奴隶制社会后,青、赤、白、黑、黄五色开始被认为是代表东、南、
24、西、北、中和木、金、水、土的五方正色。在夏朝的时候黑色十分流行,而在殷商时白色流行,到周朝时红色开始流行,并且第一次给于可红色正统的地位。到汉朝和明朝之时,由于国家都起于南方,而南方表火,为朱雀,因而在那时候,在国家政治和文化中都大力提倡用象征火的红色,由于汉朝和明朝是中国最强盛的两个时期,同时又对中国的各方面影响最深,因而“红色”便渐渐渗透到了中国政治、生活和文化的各个角落,并且最终变成了中华民族的代表色。汉民族对色彩有着崇尚的传统,在封建社会中“红”在一定程度上象征了使用“红”色的人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级别。在古代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之中,身在社会上层的达官贵人住在“朱门”之内,穿着的是华丽的
25、“朱衣” ,乘坐的是“朱轩” 。这些现象表现出来的红的象征作用,追根溯源的话,他们就是来自于原始社会先民对于“红”色事物的自然崇拜。3.2 民俗习惯中华文化中有关“红”的民俗习惯多与喜庆、庆祝、祝福等相关联。例如:在中国式的传统婚礼中,喜堂要张贴上大红的“喜”字,要给新娘的头上罩上喜庆的“红盖头” 。婚礼中使用的红色不仅使得气氛更加的喜庆,更是对新婚夫妇婚后生活红红火火的美好祝福。而在我国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中,人们更是生活在了一片“红”的海洋里。为了增加欢庆的氛围,人们张贴红色的对联,用红纸包上压岁钱送给小孩子(红包)以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另外还要挂起红色的灯笼,装饰上红色的中国结,在窗
26、户上贴上红色的窗花剪纸,门上贴上红色的“福”字(象征“洪福” ) ,晚上要点上红色蜡烛,等等。平时的生活中,为男女牵桥搭线、撮合美好婚姻的人被称作是“红娘” ;年轻貌美的女子被称作是“红粉佳人”或者“红颜” 。在国粹京剧角色的化妆造型中,红色的脸谱代表了剧中人物是正义和忠勇的一方。此外,在民间,女子怀孕和生孩子也被看是极为重要的喜事,女子怀孕被称作“有喜”了,产妇要系上红腰带,吃红皮鸡蛋,表达对孩子将来要走“红运”的美好愿望。而亲戚朋友前来看望祝福的,按照民俗要带上一篮子红鸡蛋才不失礼节。红色让人感觉到十分的亲切和温暖,将节日庆祝日烘托得更加喜气洋洋。 “红”在我国的民俗习惯当中随处可见,这是
27、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分不开的。在民间文化用词上也有不少的例子,比如“红一字” ,就指的是传统戏曲当中所使用的一字形的假须,红色,为上唇短毙,连鬓,带这种假须的人,多半是莽撞并且不修边幅的角色,如战宛城中的典韦;“红土”又被称作“红壤” ,指的是丘陵坡地痔薄的红色土壤;“真红” ,指正红,深红色;“大红”是很红的颜色;“小白长红”即大大小小,红红白白、指各种颜色的花;“二红饭” ,指大麦掺赤豆做的饭,由于做这种饭的两种原料都是红色,因而得此名;“有红似白”形容人的脸色白里透红。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含有“红”的词语。比如红人,表示这个人在某人面前很受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8 页 共
28、10 页宠;红运当头,表示事情非常顺利;走红,表示广受人喜爱。还有红利、分红等,表示营业的利润;红媒,表示媒人。由此可见,红所聚合的词从字面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其表色语义,是因为它的语义都是“表红颜色”这一基本意义。3.3 政治制度华夏文化以红色为贵,有观点认为认为这是源于古代的人们对于日神的一种崇拜。由于烈日似火,颜色赤红,由于先民的无知而对太阳有了一种本能的崇拜和依恋。汉民族是使用火最早的民族,人们砖木取火,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这也加速培养了人们对于火的认识,火是红色的,从而培养了他们对于红色的亲近和依赖感。从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时候,红色往往是称作朱色,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看做是高贵、权力的象征
29、,并且也被广泛的运用于汉语当中,比如绛宫、朱阙指的是帝王的宫殿;而指代豪门大户则用的是朱门、朱户;朱衣、朱履则说的是高官穿着的衣物;朱批、朱文说的是帝王御批的奏折等文书。新中国以来,政府下发的重要文件也被称作是红头文件。由此可见颜色词“红”与政治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红”代表了希望、进步,它是当代汉语里政治色彩最浓的一个颜色词,带有革命、觉悟的象征含义,这正好和我国传统文化对于红色的特殊爱好相融成一体,例如:“又红又专”指带的是那些在在本职工作上能够刻苦钻研、在政治上要求进步的人;最早的人民军队武装被称作是“红军” ;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政权是“红色政权” ;革命时期武装割据的区域是“红色根
30、据地” ;把“一颗红心”献给党和人民;等等。此外还有时代的产物如“红色娘子军” 、 “红卫兵”等叫法,影视艺术作品中与“红”相关的有电影红孩子 火红的年代 闪闪的红星等,文学作品中有红岩 红日等。它们都体现了“红”的革命和象征意义,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尤其是在新中国革命时期形成的红色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发扬革命光荣传统的载体。红色文化不但能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它是维系社会和谐进步的精神纽带。3.4 审美心理红色表示热情奔放,蓝色代表沉郁、幽暗,这似乎已经成为共识,但又常常听到人们说中华民族性格内向收敛,而欧美人则直率、外向,具有冒险精神,这难道矛盾吗?做
31、过细致探索研究,就会发现两者其实并不矛盾。罗丹就曾经说过:“看到线条和颜色自身不能动人,而是渗入其中的那种深刻的意义。 ”由此可知,对于某种颜色的喜好都是存在于审美文化层面之上的,但与实际功利是距离很远的,甚至是相反的,这就是现实和审美的一种互补性。不擅长说话的人一般会羡慕那些伶牙俐齿的人,身材矮小的人常在梦中完成自己长高的梦想,这就是审美的作用。以上例证或着是艺术,或着是准艺术,但都至少在审美文化的范围内,而审美文化对一个民族的性格能够起到一种协调平衡的作用。内向的民族怎么会喜欢热情张扬的红色呢?这就得从华夏文化的深层谈起。中华民族一直是个以从事农业为主的民族,老百姓极少与其他民族打交道,长
32、久便形成了一种较为封闭的心理。特别是在封建社会长期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文化禁锢之下,使古代中国人的人性在压抑的环境中畸形发育。这种环境,诱发了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9 页 共 10 页国人欲发泄的本能和欲望。对于内向型的冷静沉郁,采用热烈的红色刺激就再合适不过了,于是代表张扬的红色就成了国人审美层次上的一种不自觉的追求。这是被日常琐事压抑和束缚的国民借机释放不良心理感受的需要。但是汉民族封闭而内向的文化心理,又造就了他们表达上的委婉含蓄的风格,所以红成了美好事物的代名词。到了现代人们的心理有了很大变化。新中国建立以来,人们获得了真正的解放,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生活也变得日益丰
33、富。而对红色喜爱的心理动力由释放不良心理感受变成了对红色本身单纯的喜爱。一方面,红色鲜艳亮丽,象征了热情,奔放的风格。而这恰好迎合了现代人们张扬个性的需要。另一方面红色也象征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红色有了历史的积淀,也代表了一种典雅传统之美。4 当代“红”文化“红”在近代被赋予了新的文化涵义,当代的“红”文化以其强大的活力和生命力而成为当代的主流文化。4.1 颜色词“红”在当代的特殊涵义在不同的时代, “红”有着不同的涵义和象征意义。在当代, “红”在时代的背景下有了更特殊的涵义,具有了最先进最进步的蕴含:“红色”文化。什么是“红色”文化,它的内涵是什么?红色象征着奔放、热烈、激情、斗志
34、、吉祥、喜庆。红色在政治上常常被用来象征革命和左派,信仰共产主义的国家用红色表示共产主义。简而言之, “红色”文化就是革命的文化。 “红色”文化的题材多姿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内涵也是极其丰富的,概括地说,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赞美伟大祖国、重温革命历史、继承革命传统、歌颂英雄人物、发扬革命精神。4.2 当代“红色”文化与颜色词“红”的关系“红色”文化和“红”有那些关系呢?当代“红色”文化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深入人心,有最广大的文化受众和最辽阔的文化市场。 “红色”文化是取意于颜色词“红” ,并在赋予时代背景下的社会文化涵义。 “红”在原有本身的颜色涵义之上又增加了更具时代意义的颜色,它赋予
35、“红色”文化的外在象征,表明“红色”文化的实质和指向性。提起“红色”文化,人们总是会具体的联想到新文化运动、井冈山、长征精神和延安精神等,想到那些红色革命的圣地,想到祖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和幸福的生活的流血牺牲,让我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美好今天的来之不易。 “红色”文化的目的很明确,她生来就是为革命斗争服务;“红色”文化的内容很充实,她记录着革命斗争的生活和历史;“红色”文化的精神很激昂,她饱含着革命的激情和斗志。任何其他文化,都不可能和她相抗争,更不可能取代她的主流地位!当代的“红色”文化吸收了中华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合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思想的思想精华,成为我国倡导的主
36、流颜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革命的文化,是奋斗的文化,是民族自强的文化。 “红色”文化,代表了我们对祖辈们为了解放事业的浴血斗争的敬意,代表了人民英雄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代表了当华北科技学院毕业设计(论文)第 10 页 共 10 页代青年要把祖国建设为世界大国和强国的坚强意志。4.3 保护民族文化,弘扬“红色”文化民族文化指的是各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特点的文化,它包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这两部分。要积极的学会捍卫民族文化的所有权,当然也不是要以为排斥外来文化,我们可以把外来文化中优秀的部分吸收进来,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更加丰富和优秀,这也是保护民族文化的一条道路
37、。颜色词是语言中用来描写事物各种色彩的词, 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各民族语言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尤其是“红”这种色彩对中华民族有着更加深厚的感情。红色作为华夏民族的崇尚的基本色之一,历来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重视。强调“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对于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对“红”赋予新时代下的意义和象征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保护“红色”文化时, “红色”文化既要继承传统,又不能墨守成规,而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要适应新时代,充实新内容,增加新形式,面向新受众,不断推出新的“红色”文化作品。平心而论,当前反映时代风貌的好作品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广大文化工作者应该投身到改革开放的大潮
38、之中,歌颂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赞美各个领域的英雄人物,谱写“红色”文化的新篇章。只有这样, “红色”文化才能不断推陈出新,健康发展,才能永葆革命的青春。结语在不同的文化中,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有着极大的区别。社会文化对颜色词词义的影响极为,并且这种影响常常是长久并且根深蒂固的。各个文化的颜色词的象征意义又都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沉淀中约定俗成的,它是一种永久性的文化现象。由于它们能使语言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幽默亲切, 因此我们应该给予它们足够的注意。在本质上讲,汉文化中的颜色词所含有的特殊象征意义是植根于古代中国长期的封建统治,愚民政策以及原始落后的科学和教育状况,因而颜色词的象征意义有了十分强烈的政治意味和神秘色彩。 “红”在长期的发展中,其语义带有了民族性、对立性和不确定的特点,受到先民的原始崇拜、民俗习惯和近代政治制度的影响又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涵义。在当代,颜色词“红”具有了更加正面的特殊涵义“红色”文化。红色作为华夏民族的崇尚的基本色之一,历来都是众多学者所重视的,本文重点研究颜色词“红”的文化内涵及其衍生的不同的语义特征,揭示了“红”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时代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