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精准实施产业扶贫方面的思考(李海峰)解决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实现同步小康,是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要抓准抓实各项脱贫措施,将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现结合自身驻村工作、结对帮扶、脱贫攻坚工作的实践,就关于如何精准实施产业扶贫工作方面有以下几点思考:一、正确认识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实施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是“根”。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产业支撑。因此,产业扶贫是实施精准扶贫工作最终的落脚点,而精准扶贫又是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只有精准扶贫战略取得胜利,同步小康才不会成为空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是党中央顶层设计中的重要战略决策;当前举国上下全力实施精准扶贫,决战脱贫攻坚
2、,实际上就是抓产业扶贫。产业扶贫是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关键举措,也是从“输血扶贫”转向“造血扶贫”的重要体现。只有稳定的产业才能才能长期、持久地支撑起人民群众不返贫、不致贫,才能巩固群众稳定的小康生活;因此,从长远来看,精准扶贫的重点和难点最终将体现在产业扶贫工作上,只有发展产业才能够持久、长期的提高和巩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围绕整个扶贫工作目标,当前正在大力实施“五个一批”战略,即一是发展生产脱贫一批;二是易地搬迁脱贫一批;三是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四是发展教育脱贫一批;五是社会兜底脱贫一批。首先,不难看出社会兜底、发展教育、易地搬迁是要让贫困群众生活达到“两不愁、三保障”,
3、即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是解决贫困人口最低的生存和生活保障,对贫困户来说这是外在帮助,对多数贫困户来说离开了这个帮助就无法继续保障的,是治标不能治本的。其次是在这“五个一批”战略中,只有生态补偿脱贫和发展生产是“造血扶贫”,是可以巩固脱贫成效,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措施;产业扶贫是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巩固小康、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抓手和长久保障。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发展产业和发展生态就是通过实现贫困地区、贫困集体家庭自身的“造血功能”,实现脱贫致富;因此,实施精准扶贫和抓脱贫攻坚工作除了给予贫困群众达到“两不愁、三保障”的最低的生存和生活保障外,大力实施好产业扶贫工作是精准
4、扶贫战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立足特色抓基地、培育龙头拓市场、扶贫到户促增收,有效提升产业扶贫工作水平,目前产业扶贫存在支撑机制不健全、发展路径不开阔、市场体系不配套等问题,丰富独特的资源优势亟待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市场优势,产业扶贫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愈益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扶贫开发脱贫攻坚重要战略思想,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强化政策措施落地,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现稳定脱贫致富注入持久动力。二、加强教育引导,防止分配不均造成基层社会矛盾;再好的政策,如果顾此失彼得不到大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就必然会
5、事倍功半甚至产生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当前,在社会上已经出现了部分“争当贫困户,坐享其成,不劳而获”的不良现象。网上曾报道一些贫困户“一天什么业不干,政府今天给典钱,明安排个产业;看病可以先不花钱,补贴后甚至倒有钱进账;还可以免费分配房子”,造成了部分贫困户不以贫穷为耻反以穷而荣的现象,在广大农村不难见到,甚至出现了羡慕、向往和争当贫困户。因此,在向贫困户提供保障,在扶贫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扶智。一方面要对贫困户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教育,在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同时要知道感恩,要有对社会、对集体、对群众心存感恩之心,要自力更生做力所能及的事。不能把惠民政策当成理所应当,得过且过,一味的“等、靠、
6、要”;要把“物质富、精神富并举,把扶贫与扶志齐抓”,用实际行动帮助他们树立自强意识,依靠劳动自力更生,奋力脱贫致富的思想;二是要教育引导其他群众,要树立大局意识,放宽放正心态,不能有嫉妒之心,要有关爱帮助之情。三、合理规划布局、因地制宜找准定位发展产业要根据自然环境、地理条件、气候等因素集合当地实际情况,县、乡、村进行科学的规划和布局。要发展产业必须要找准发展路子,选定发展方向,要通过调研论证;结合当地文化、风土人情打造特色产业。根据实际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实行“一村一品”“ 一乡多品”产业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村级产业经济,为实现全面脱贫致富打下坚实基础。推进现代农业扶贫,以突出抓好种植业、养殖
7、业,带动和促进加工、服务业发展。四、补齐短板,制定行之有效的产业发展措施,建立与完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目前,在农村发展产业,由于受到基础设施、资金、技术、销售渠道、销售市场等多方面的影响,造成很多想发展想创业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不得不低头,望而却步;当前,面对贫困户的政策很多,比如扶贫贷款,大多数贫困户由于自身知识、技术、管理能力方面的原因,怕贷款不敢贷不愿贷,不知道贷款来干什么?面对一般户(企业或大户)的又没有优惠政策;同时,现在的贫困户小额贷款一是额度较小,企业或大户接受贫困户的贷款入股后所付出的利息高于直接到银行贷款的利息。这样就造成了有政策条件支持的人(贫困户)不去发展不去利用条件;想发展想
8、创业的人又没有政策。导致当前扶贫资金闲置,金融扶贫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政策上要放开适当的限制,鼓励企业、大户通过利益链接机制把贫困户的政策转入企业或大户作为入股。政府通过项目审核、资产抵押进行风险管控;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对产业发展项目的基础配套设施加大资金投入,改善产业发展项目区的水、电、路等基础条件。五、加强组织建设与扶贫工作相结合,全力以赴抓产业发展贫困户要脱贫,打好产业扶贫这场仗,以“民心党建+三社融合促三变+春晖社”改革为抓手,用好用活扶贫资金,发挥联动协作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大户发挥引领等带动作用,因地制宜为贫困户找准发展的好路子。只有根据实际情况把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做深,制定帮
9、扶计划,方能出实招、破难题。脱贫攻坚工作的成败,关键要看发展路子找得准不准,措施是否得当,是否落实。一是从实际出发,精准抓实产业帮扶规划。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通过进村入户走访调查,尊重贫困户意愿,避免“花架子”,针对性的找到脱贫的“金点子”,“对症下药”抓好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要深入贫困户家中交流,摸清底子,分析清楚致贫原因,一户一户对症施策,找准帮扶路子,把帮扶措施落实到户,制定扶贫规划,着力解决贫困村人畜饮水、贫困村产业发展、贫困户资金短缺、贫困群众能力素质提升、因户施策等问题,切实帮扶贫困户“出谋划策”解决实际问题。二是要抓实帮扶项目,增加贫困户新的收入点。帮扶干部要对贫困村
10、、贫困户进行认真研判,在继要抓好传统产业项目,又要创新发展特色产业,并形成详细的调查资料,分类管理。三是找准“病根”,开好“处方”。帮扶干部与村干部要和贫困户共同研究对策,积极寻求脱贫致富的新办法、新路子。引导贫困户群策群力,谋划联系户产业规划蓝图,在种植及养殖上做文章,通过提高产业质量,加强项目支撑,从根本上增加群众收入来源。面对脱贫攻坚现状,创新思路关键在于提高贫困户的思想认识,改掉贫困户慵、懒、散、慢的陋习,勤劳实干、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相信路在脚下,富靠双手,只有这样,才能齐心协力真正拔掉“穷根”。六、把发展产业与企业、大户带动相结合产业发展,不管是养殖、种植还是加工业、服务业,管理人
11、员必须要有具备必要能力;当前,尤其是农村,大多数贫困户根本不具备发展产业的能力,无论是知识、技术、资金还是管理能力都不具备。选对选准产业带头人、产业发展大户就是关键,通过利益链接机制,实施“三变”改革,让贫困群众能够通过入股、就近就业、红利分享得到实惠。一是要把想发展想创业,具备一定管理能力的人组织起来,成立经济组织共同决策。二是以市、县为单位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大力实施“企业+基地+贫困户”。三是要鼓励青年人创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贫困户”;四是要让群众分享利益。培育区域内上规模、有品牌、综合效益高、带动能力强、从业人数多、成长性好的富民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为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核
12、心作用,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劳务培训输转就近就业,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培育和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模式。积极扶持年富力强、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发展优势产业,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重点扶持贫困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城镇居民自主创业。要把精准实施产业扶贫理念落细落小落实,做到产业选择、受益对象、项目实施、政策扶持精准到位;要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拉长产业链,做好特色文章;要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产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组织等经营主体,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找准产业项目与贫困户增收的结合点,真正让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13、;要强化科技、人才、流通、金融等要素支撑,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要突出改革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树立市场经济思维,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为产业扶贫注入新动能。同时,要强化组织领导、注重典型推广、加强督查考核、狠抓政策落地,以务实作风,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确保产业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围绕适宜在种植、养殖业等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推行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扶贫模式,通过利益链接机制最终把扶贫政策通过接入企业,利益分享给贫困户,实现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人民群众多方收益。七、加大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14、尤其是县乡村要科学谋划农业产业化和产业扶贫工作,狠抓落实,扎实推进。要抓住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努力走出一条“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新路子。要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区域实际多渠道、多形式推动产业扶贫。全面推广“企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更新经营思路,选择带头人,把贫困户组织起来、团结起来,在农畜产品销售时,维护贫困户利益,把劳动成果变成实实在在的收入。制定扶持政策,激励企业(合作社)与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有效解决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包扶干部缺乏工作抓手等问题。要聚焦重点特色产业,将产业发展资金用在刀刃上,着力打造优势产业板块。只有大产业形成了,农民才有信心、才有依托,生产的农产品才能转化为商品。我们要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不可能孤零零的去发展,要和其他农户一起形成产业规模,组建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才能拓展并打开市场,才能充分发挥种养业的规模集约效应。通过调研论证,对切实可行的项目,要在资金、技术等方面全力扶持, 确保项目快速投产、尽快产生效益,通过利益链接机制让贫困群众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