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28900 上传时间:2019-06-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韩 山 师 范 学 院学 生 毕 业 论 文(2007 届)韩山师范学院教务处制题目(中文) 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 (三号宋体居中) (英文)On Modern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 Filial Piety 系别: 政法系 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班级: 20031711 姓名: 林浩鑫 学号: 2003171126 指导教师: 陈国庆 副教授 2诚 信 声 明我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我承诺,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2、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林浩鑫 签名日期:2007 年 5 月 1 日3摘要: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几千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成为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由于西方某些腐朽落后文化的冲击以及部分人对传统文化的盲目批判,使得孝道建设面临不少的困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客观地认识传统孝道的产生与发展历程,探求其合理内核,如养亲、敬亲等积极因素,紧密结合当代社会实际进行合理的批判与继承,对中国在新世纪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施以德治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孝;传统孝道;现代价值Abstract: A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vi

3、rtues, filial piety, having existed for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forms the very cor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ethic culture with its special status and role. Filial piety construction, however, has been rendered into many predicaments owing to the shock from some Western decadent cu

4、lture as well as some blind criticism for traditional culture. In the new historical conditions, we must hold an objective view on the cre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filial piety, explore its reasonable core in which lies positive factors such as supporting parents and respecting parents, and c

5、onduct reasonable criticism and inheritance faced with social reality in modern China, which are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building socialist civilization in the new century, to constructing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d to implementing virtue rule.Key words: Filial piety; Tradition of filia

6、l piety; Modern value4目 录1. 当代社会面临的孝道困境(1)1.1 西方某些腐朽文化的侵蚀造成一些人道德沦丧(1)1.2 从西方文化价值观出发对传统道德的一味批判(1)1.3 片面夸大传统孝道的消极方面(1)2. 认识孝道(2)2.1 孝道思想的产生和发展(2)2.2 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3)2.2.1 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道德(3)2.2.2 以孝延伸的政治伦理(4)3. 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现实价值(5)3.1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培育家庭美德,形成良好家风(5)3.2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5)3

7、.3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形成现代和谐社会关系(6)3.4 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6)3.5 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是培养人道意识的起点,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6)参考文献 (8)致谢 (9)5浅析传统孝道的现代意义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中占有核心地位。但自二十世纪初以来,我国传统的孝文化累遭不分青红皂白地全面批判,由此再加上其它的一些问题,造成了我国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平滑坡的现象。这种局面的出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较长时期里我们抛弃了传统孝道的正面作用,忽视了孝道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功能,遗忘了道德形成的心理

8、情感依据和伦理文化基础,使得思想道德教育往往缺乏感召力和说服力。相反,“墙内开花墙外香”,韩国、新加坡等儒家文化圈国家吸收和弘扬中华传统的孝文化,倡导对民族尽忠,对父母尽孝,对企业以诚,对事业以敬,在社会道德建设和国家现代化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以上情况的出现,说明我们有必要深刻剖析我国传统孝文化的内涵,汲取其正面价值,以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1当代社会面临的孝道困境当今我国社会在伦理建设方面主流虽是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但也面临着不少的道德困境。1.1 西方某些腐朽文化的侵蚀造成一些人道德沦丧。一部分人认 为 , 只 要 是 国 外 的 东 西 就 一 定 比 中 国 的 好 , 甚 至 出 现

9、 “外 国 的 月亮 比 中 国 的 圆 ”的 论 调 。 西方社会中一些极端腐朽、糜烂、丑恶的东西也随之流传进来。像思想方面的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消极颓废的人生哲学,以及色情、淫秽、暴力、性变态等文化垃圾,对一些人的思想道德产生了严重的腐蚀和毒化作用。1.2 从西方文化价值观出发对传统道德的一味批判。对 西 方 文 化 的 盲 从 和 对 传 统 文 化 精 华 的 遗 弃 使 中 国 社 会 进 入 了 一 个 怪 圈 。 在 这个 怪 圈 里 , 一 群 失 去 自 己 文 化 灵 魂 的 可 怜 虫 在 西 方 文 化 的 带 领 下 上 演 出 一 幕 幕 闹

10、 剧 ,中 国 社 会 问 题 层 出 不 穷 。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完善,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起来,市场利益原则被一些人泛化为处理一切社会关系的普遍原则。 1在西方发达国家的物质繁荣和精神渗透的影响下,一些人成为西方文化的狂热崇拜者,数典忘祖,渲染什么中华民族的“劣根性” ,夸大中国社会的阴暗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孝道伦理进行一味的批判和鞭挞,完全忽视了中国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涵和价值,完全丧失了民族气节。 1.3 片面夸大传统孝道的消极方面。“孝”作为中国的传统道德, 经过几千年的延续和发展, 经历代统治者的补充、6加工、深化以及不同程度、各有侧重的宣扬

11、和提倡,其中不乏一些消极因素。如:上尊下卑:父母包办婚姻, 子女不能自主选择; 提倡无条件地顺从长辈。重男轻女、男尊女卑、夫尊妻卑等。于是一些朝代的统治者或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这些内容,无限夸大孝道的消极影响,成为社会伦理道德败坏和孝道发展的极大阻碍。2认识孝道2.1 孝道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孝观念最早形成于以血缘为基础的父系氏族时代。血缘即血统,是人类因生育而自然形成的关系,如父母与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血缘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而人知血缘,定知其亲,必会产生报答生养之恩之念,这种缘于自然的血缘亲情之爱,便是最初的孝意识。 2在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中,传统孝道的内容和实现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

12、不断地演变着。“孝”的本意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侍奉和赡养。 尔雅释训曰:“善父母为孝。 ” 荀子云:“能以事亲谓之孝。 ”3(P.338) 即能够奉养自己的父母,就是孝。父母之恩,是人类最基本的亲情,孝敬父母,是任何民族、任何时代的共同感情。我国是一个以农立国和讲究祖宗崇拜的国家,因此我国把孝道作为一个人道德的根本。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最先看到这一点,他所创立的仁学则为孝之根本。所谓“其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犯上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子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P.2) (论语学而)在孔子看来,人皆有父,人皆有母。人无父母之结合,则无本身之存在;人无父母之养育

13、,则无本身之成长。是以报答父母恩情为人伦本义,与生俱来,无可选择。报答的方式就是孝。孟子在孔子的基础上,对孝道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展,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P.10) (孟子梁惠王上)的思想,从而把最初产生和存在于家庭中的孝悌观念推广到整个社会,这是孟子孝道观的独到之处。汉初的孝经对孔孟的孝的思想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孝经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6(P.18) (孝经开宗明义)提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由孝而产生。孝经系统地阐述“以孝治天下”的思想,实现了孝道政治化,其把“孝”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人之孝和庶人之孝五等,通过对不同

14、等级的孝的内容的叙述,具体阐明了“以孝治天下”的理论和方法。西汉统治者, 总结了秦亡的教训, 特别重视道德教育, 大力提倡孝道,汉武帝时, 董仲舒把“孝”列为“三纲”之一, 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思想, 用孝道来统领其它道德规范。“孝”被扩大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形成系统的孝道。唐宋元明清历代统治者把孝作为一种主要道德来提倡, 从汉代到清代“孝”仍为统治者的选官标准之一。和以往不同,宋代以后对孝的研究和对孝道的推广,就宣传方式来说,呈现出道德化、宗教化的趋势;就孝道思想说,则呈哲理化的特点;就孝道义务来说,则呈片面的绝对化。 7(P.92) 但到宋明时代“孝”被推向极端, 成为愚孝, 发展为子女

15、对父母, 臣民对君主的绝对服从。正所谓“君要臣死, 臣不能不死。”纵7观大量古籍和先人言论可知, “孝”的道德观有个逐步演变的过程。2.2 传统孝道的合理内核对于传统的“孝道”思想,我们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具体的分析,弘扬其精华,摒弃其糟粕。我们认为,传统孝道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今天继承和发扬。2.2.1 善事父母的家庭伦理道德大致包括子女对父母的事生和事死两部分。事生主要是指养亲、敬亲、悦亲、谏诤。事死是指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以及承志。具体来说:(1) 养亲,也即赡养父母,要“乐其耳目,安其寝处,以其饮食忠养之。” 8(P.474) (礼记内则)作儿女的,要特别为父母的

16、疾病操心,“父母唯其疾之忧” 9(P.14)(论语为政) ,这些都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2006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报道,母亲远走他乡,父亲罹患重病,如此艰难的生活,21岁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大四学生黄来女却能笑面以对。上课、兼职,定时给父亲打三针胰岛素、按摩手脚,照顾父亲的吃喝拉撒睡这是她每天的生活。她的悉心照料竟创造了医学奇迹,丧失神志的父亲竟苏醒过来。 10传统道德中赡养双亲这一规定, 符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客观需要, 反映了人生从小到老的自然规律,是积极合理的内容, 应该继承、弘扬。(2) 敬亲,即对年老的父母要有“爱心” ,要尊敬他们。尊敬父母和一切长辈,不仅是古代社会提倡的,也是当

17、今社会所提倡的,它应该是每一个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 礼记祭义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11(P.804) 对父母要有温和的气象、愉快的脸色和委婉的面容,这才是对父母的尊敬。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2(P.14) (论语为政)尊敬父母是孝的一个重要内容,不敬在古代视为不孝。(3) 悦亲,是传统孝道中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曾曰“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 13(P.38) 。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73 岁了“着五色斑斓衣,做婴儿戏”, “佯跌卧地,为儿啼”以取悦亲。这都是传统孝道中“尽其欢”的典型。

18、在今天尤应强调子女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在精神上给予父母更多的关心和敬爱,使父母在精神愉悦中安度晚年。(4) 谏诤,对父母的不义或不法行为,要加以说服劝告,不要迁就、顺从或支持。孔子主张子女要顺从父母,但不是绝对的服从。父母有过错还得要谏诤, “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 “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命又焉得为孝乎!” 14(P.54) 在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子女对父母的言行不应盲从。若父母做了不合情理的、或不道德的甚至犯法的事情,做子女的一定要进行劝谏,劝其改正。否则,顺从父母使其陷于不义或违法的境地,就是不孝。(5) 安葬和祭祀父母。朱熹曾说:“慎终者,丧尽其礼。追远者,

19、祭尽其诚。” 15(P.172) “慎终”即要以谨慎、诚信的态度对待父母的死亡、装殓和安葬。“追远”即8要以恭敬的态度进行祭祀。不论是对待父母的丧礼还是祭祀活动,都要以礼制和至诚之心来处理。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对于古代那种繁琐的、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安葬和祭祀活动,我们应坚决予以摒弃。但父母死后,以一种新时代文明、进步的方式对亲人进行安葬和祭祀,表达对父母的哀思和追念之情。这是十分应该和必要的,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6) 承志, 即继承父辈遗志,完成先辈未竟的事业。孔子对“孝”的最高阐述是要求子女在父母生前按照父母的意愿行事,在父母死后继承他们的遗志立身。所以孔子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20、,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16(P.9) (论语学而)子承父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也是儒家提倡的孝的内容之一。陆游的示儿诗说明,陆游希望他的后人一定要实现国家的统一,“王师平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种充满高度爱国热情的父志,是完全应该继承的。北京有一家姓佘的人,为了继承先祖的遗志,十七代人历尽千辛万苦,甚至冒着杀头的危险,为明代忠臣袁崇焕守墓的事迹,感人至深。这十六代子孙是至孝的子孙,第十七代的守墓人是一位女士,这真是千古历史佳话。 172.2.2 以孝延伸的政治伦理孝从家庭伦理扩展为政治伦理的核心范畴忠。忠,是儒家重要的道德规范,有着特殊的政治涵义,即臣下对君王应忠诚无欺地

21、尽职尽力,忠贞不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夺也。” 18(P.80) (论语为政)的“在家为孝子,入朝做忠臣”是理想的人生之路。如果在家不能做父母的孝子,在国就不能做皇帝的忠臣,正所谓“夫孝义之不立,则忠之说无附。” 19(P.51) 吕氏春秋孝行览云:“凡为天下治国者,必先务本而后末。务本莫过于孝。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耘疾,守战固,不败北。”如上所述,把治国之本归于崇“孝”,一个国家的强盛在于有明君和勤勉忠诚的官吏、埋首耕耘的百姓、英勇善战的军队,这四个方面都可以视为从“孝”行中引申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有一些流行

22、甚广的观念,如“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 、 “孝慈则忠”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把政治伦理的“忠”与家庭伦理的“孝”完全沟通,把“孝子”与“忠臣”完全等同,同时统治阶级始以“忠孝一本”要求人们舍孝全忠,舍私恩全大义,因为士子行孝可以导致忠顺于国君,而孝的最终指向的是“忠”,“忠”直接关系到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而国君做到了孝的表率, 也就能使民服、民顺, 实现自己的统治。孝的范围的扩大化, 孝的功能的扩大化 , 使孝能为君王服务, 成为其治理天下, 管理臣民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使孝在以往的氏族宗族个体家庭之外又添上一抹政治色彩, 也成为以后历代封建王朝尊崇的理由。 为了保障“以孝治天下”

23、的实现,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汉代统治者大力表彰“孝悌力田”,在汉书 、 后汉书的帝9王本纪中,全国性对孝悌的褒奖、赐爵达32 次之多。国家设立了一个官职“孝廉”,由孝行的人担任。为了在社会上倡导孝道,汉代的皇帝谥号多加一孝字。颜师古说:“孝子善述父之志,故汉家之谥自惠帝以下皆称孝也。 ”(汉书惠帝纪) 如孝惠、孝文、孝景、孝武、孝昭等等。汉皇帝以孝为谥,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其统治衣钵,维护其政治统治的延续。 20(P.63) 汉书霍光传云:“汉之伟谥,常为孝者,以常有天下,令宗庙血食也。 ”这样“孝”与“忠”联姻,使孝的伦理地位在传统中国社会中更突出、更重要。 3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现实价值马

24、克思说: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 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 象恶魔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 21(P.603) 不论人们怎样想摆脱传统来随心所欲地创造一切,都是不可能的。因此, 最重要的就是要正确地对待传统, 抛弃传统中的过时的东西, 吸收、发展其合理的内容。只有正确对待传统, 才能真正做到批判继承人类历史上积累起来的优秀成果, 促进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促进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而如果错误地对待传统, 就会形成一种阻力, 阻碍社会的

25、发展, 引起社会的混乱, 甚至会造成社会的倒退。因此, 就传统道德而言, 我们不可能完全抛弃, 强行地找一个全新的道德要人们马上接受。唯一的办法是继承和改造传统道德, 赋予新道德, 推陈出新。孝文化在中国作为包容最广、绵延最长、峰起最高亦最有渗透融通力的文化系统而被奉为基础文化和传统文化, 经过认真整理和吸收也一定会在社会义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3.1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培育家庭美德,形成良好家风。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倡的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内容的家庭美德建设,其核心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孝”。若为人子女者都能诚心诚意地关心、孝敬父

26、母,在家庭中就会形成一种父慈子孝的充满浓郁亲情的和睦温馨的良好氛围,家庭美德也就在这种良好的家庭氛围中自然而然地建立起来了。同时,青年人在家中对父母孝敬,又能深深地影响和教育自己的子女。使子女在潜移默化、耳濡目染中习以成性,养成养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从而形成家庭尊老敬老的良好家风。同时,树立孝道观念也是迎接我国超前性人口老龄化严峻挑战,增强家庭养老承受力的需要。 22另外,我们知道,传统的孝道是包含爱的成分的, 但那种爱是上对下的垂爱和下对上的敬爱, 是一种不平等的爱。在这种不平等的爱中 , 一个人很难学会爱别人, 尤其是以平等的态度爱别人。而不能因为爱而包办甚至强制, 不管子女是否接受

27、, 只要自己能表达爱的感情就去做, 这其实是一种极端自私的感情。在此,我们在家庭道德建设中应摒弃这种“孝”,提倡趋向于爱的双方平等的交流的新孝道。在此一境界中, 父母承认子女独立自主、自尊的人格, 子女也了解父母整体的心境而给予父母以精神10的依傍。3.2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爱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石,培养爱心,扩充爱心,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之一,而孝道的本质正是在于爱。孝道思想十分重视人性的陶冶、道德的教化,它对于提高人们的道德自觉,把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需要,提高人的道德品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孝经天

28、子说:“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23(P.21) 即是说,能够敬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今天,若大家都能遵循孝道的道德规范,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形成一种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道德风尚,这将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升。3.3 批判继承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形成现代和谐社会关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命题,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主要任务之一,这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

29、新的方向。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程中,孝道思想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当今中国的家庭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多是核心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若人人在家都能孝敬自己的父母,家庭就会和睦、幸福,社会稳定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在家能孝敬父母的人,在社会上就会奉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信条。若大家都能奉行这样的信条,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上人际关系就会更加和谐、融洽,这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3.4 弘扬中华民族的孝道思想,有利于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华民族的民族凝聚力是经过数千年的历史发展而形成的,通过家庭、家族、

30、宗族、民族的逐步外延来表现的,其中孝亲敬祖是其中心。孝道思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爱祖国、爱人民的潜在意识最初都是由孝亲尊祖的情感升华而来的。礼记大传说:“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 24(P.586) 正如伊斯兰教,之所以被回族人民广泛接纳,也是由于中国穆斯林学者在宗教习俗上,将穆斯林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改称为“忠孝节”,以显示对传统“忠孝”伦理的注重。这一切都表明我们民族对孝道的推崇,因而亲爱同胞、心系家邦等有关“孝”的深层底蕴也就自然而然地化入人们的灵魂,成为民族性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古到今,海内外的炎黄子孙都十分重视血缘亲情。不管我们的同胞身处何方,也任凭岁月悠悠,山河阻隔,炎黄子孙的心却一刻也没有离开过自己的故土,千丝万缕之情,也是根根牵挂着自己家乡的亲人,这种剪不断、理还乱的思念,就是孝亲观念的一种历史积淀。例如,许多长期旅居海外的华人不远万里回国寻根问祖,祭扫先辈墓园,寻访先辈家谱,为家乡的建设慷慨解囊等等。中华儿女这种孝亲敬祖的行为及深厚的爱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