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内容提要】“主问题”是相对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行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即课文研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对课文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架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主问题设计运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 ,而代之以让学生在牵动全篇课文的提问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优化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到位的主问题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总是能够有力地牵动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
2、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课堂中,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关键词】:原则 作用 切入点 提问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我国的教育家十分重视这一点,孔子所谓“循循然善诱人”;叶圣陶先生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可见提问重在激发学生的思维,那么在设计主问题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呢?我认为有如下几点:1、与课文有血肉联系,能牵一发而动全身。2、适应课文的教学重点,从课文内容、语言、手法、主旨等方面突出其一或其二。3、应生动、巧妙、有趣、适于学生理解与应对,能激发起热烈的课堂学习情绪
3、。在教学中,“主问题”教学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1、节约教学时间。“主问题”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带动学生对整篇文章的阅读理解,又能避免对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肢解,达到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把握教学重点。语文教学任务是多元的,但在一堂课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学任务加以整合,在每堂课上明确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主问题”要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通过必要的精当的设计,把握教学的重点。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主问题”教学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避免对课文进行面面俱到的肢解,达到节约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2.把握教学重点。语文教学任务是多元的,但在一
4、堂课内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我们必须对教学任务加以整合,在每堂课上明确教学重点,完成教学目标。 “主问题”要从教学内容的整体出发,通过必要的精当的设计,把握教学的重点。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主问题”教学法具有让学生共同参与、广泛交流的凝聚力。 “主问题”教学法要求我们选择最佳切入点,遵循“目标准确、重点突出、科学合理、整体优化”的原则,努力提高提问效率,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关于切入点的选择,笔者作了如下归纳。一、关注能够提挈全篇的文题。如好嘴杨巴一文,一位老师从课题切入,设计了“杨巴的嘴好在哪里”这一主问题。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说话的难度,说话的艺术,说话的效果
5、,他人的反应”等多个方面品析好嘴之“好” 。在对杨巴的语言进行充分的咂摸之后,得出一个结论:杨巴的回答是绝妙的回答,也是无奈的回答,它表现的是一个生活在封建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的无奈。标题是人们阅读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所以,在我们的教学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二、关注出人意料的语言现象。朱自清的背影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有二年余了。 ”根据这句话,我们可以做做文章,设计这样一个问题:在此处为何是“不相见”而不是“没有见面”?“没有见面”是因为客观条件的限制, “不相见”是刻意为之,这说
6、明父子间的隔阂很深。文章中还有一句话:“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在这里, “我的儿子”是否可以换成“他的孙子”呢?答案是否定的,父亲是因为惦记“我”才惦记“我”的儿子,一个小小的称谓的区别,说明父亲对我的宽容和牵挂。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中父亲的一片爱子深情。当教师解读文本发现类似出人意料的语言现象时,可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新审视和思考。三、关注课文内容的矛盾处。有位老师在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一诗时,从矛盾处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这首诗的题目是“饮酒” ,可是这首诗中连一个酒字也没有,那么陶渊明写这首诗时到底喝酒了
7、吗?”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了答案。一生回答:“欲辨已忘言”说明陶渊明喝醉了,忘了要说的话。另一生的答案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明陶渊明有了几分醉意,所以自问自答。还有一生细致地分析了“见”字,认为“见”是无意识的,说明陶渊明喝了酒,并有可能喝醉了,否则应改为“悠然望南山” 。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陶渊明喝了酒,并有可能喝醉了。有时课文中有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由此设计问题,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共同探究,理解文章之合理性和精妙处。四、关注贯穿全文的线索。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是“毕业典礼” ,暗线是“爸爸的花儿” ,许多教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也常常从这两条线索入
8、手。而有位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却另辟蹊径,他关注到贯穿全文的一种离别时的忧伤情绪和小英子害怕长大的心理,并围绕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小英子害怕长大,可哪些人希望她长大?最希望她长大的人是谁?爸爸对英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爸爸的注视下,英子长大了,相关的事有哪些?通过爸爸逼“我”去学校这件事,学生理解了爸爸严厉外表下的一颗慈父之心。线索不仅是贯穿于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也包括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强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找准最佳切入点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从耐人寻味的标
9、点切入,从别出心裁的结构切入,从新颖独特的写法切入,等等。我们要做的是多花工夫研读文本,找出文本解读的突破口,设计能激发学生兴趣的“主问题” ,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语言品析,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自选或发现的角度来探究设计“主问题”, 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有所改造和创新,对阅读教学课堂活动方式有所改造和创新。浅谈语文阅读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摘 要:“主问题 ”是相对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整体行阅读的最重要、最基本的问题,即课文研读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提问或问题,对课文
10、内容和教学过程都有着内在的牵引力,每一个问题都能架构起课堂上一个教学活动的“板块” 。主问题设计运用得好,能有效地避免课堂上浅层次的“碎问碎答” ,而代之以让学生在牵动全篇课文的提问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从而优化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到位的主问题犹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总是能够有力地牵动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整体理解和整体赏析,使学生感到自身价值的被尊重与被赏识,并由此而激发最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课堂主问题的设计能使学生积极投入和参与课堂中,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关系到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能否把握阅读要领,以及语文素养的提
11、高。 “主问题”的提出,试图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关键词:文题 思想 结构 语言 线索 矛盾语文教学活动重在课堂,而课堂又是以实施阅读教学的主阵地,语文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占的重要性也显而易见。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个关键。它是集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表达、思维分析和创新思维、写作、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教学指导于一体的重要教学过程。因此教师投入在语文阅读教学的备课时间是非常之多,准备得很充分,课堂上也很热闹,果然也收到了较明显的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那种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那些提问是较琐碎的、肤浅的,学生活动时间也很短暂
12、,学生的应答大都不外乎“是”或“不是”,不仅如此,由于所设计的问题过于零碎,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不能对文章提纲挈领。这种“多问题”式的设计方法,使学生的思维缺乏连贯性,而且是在教师的提问之下被动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抑制,最终还是不利于学生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湖北荆州市教科院中学语文教研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老师首先提出了“主问题”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新理念。什么是 “主问题” 呢?所谓“主问题”,是相对于课堂上随意的连问、简单的追问和习惯性的碎问而言的。它指的是课文研读教学中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要的提问或
13、问题。如此看来,对主问题”的设计,就是对课堂提问的设计,即在阅读教学中,用尽可能少的关键性的提问或问题引发学生对课文内容更集中更深入的阅读思考和讨论的设计。用“主问题”来形成课堂教学步骤,往往表现出一种“线索”之美,表现出“妙在这一问”的新颖创意。为此,许多老师纷纷展开对“主问题”设计的探索。本人也在学习其他教师的经验时,也在摸索着前行,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究出几点方法,与大家共勉。一、可从全篇的文题设计“主问题”。如音乐巨人贝多芬一文,一位老师从课题切入,设计了“贝多芬的伟大体现在哪里”这一主问题。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去品析。在对贝多芬伟大进行充分感知后,得出一个结论贝多
14、芬的形象:独立而骄傲,沉郁而坚强,严肃而善良,热爱自然,追求自由,献身音乐。标题是人们阅读的第一视觉停驻点,是人们阅读文本时获得的第一信息。所以,我们的教学中,围绕标题做文章,设置问题切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的角度设计“主问题”。因为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对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等等。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于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
15、。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孔乙己好喝懒做、迂腐可笑而又可怜可悲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也揭露了当时国民麻木、迟钝、落后、愚昧的劣根性,表达了作者要唤醒和“改造国民精神 ”这样的一种写作目的。主题是极其深刻的,是发人深省的。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偷”、 “酒”、 “笑” 、 “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展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有什么深意?能否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谈一谈 ? 如孤独之旅一文的内容含义深刻,富于人生哲理。为此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
16、请品味文章结尾:“鸭子长大了,肥硕了,下蛋了”,这句话试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这句话有什么深意?具有怎样的人生哲理。由此引导学生领悟:文章通过描述鸭群经历了自然的暴风雨后长大了,由此反衬出杜小康经历了人生的暴风雨,也长大了,坚强了,读懂了人生的第一页。语言含义极其深刻,富于人生哲理。“主问题”所研究的是具有少、精、实、活特点的关键问题,所追求的是“一问激起千层浪”的艺术效果,所引领的是深层次的阅读教学活动。二、可从文章的结构角度设计“主问题”。从文章结构入手,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文章的能力。比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在课文教学进
17、行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生活,为什么先写“百草园“ 的生活,后写 “三味书屋“的生活 ?这两种生活调换位置写可以吗?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这种居高临下鸟瞰式的主问题设计,可以便学生充分地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三、可从语言品析的角度设计“主问题”。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有关问题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体味作品的语言风格,赏析、品味、领悟作品的语言特色,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风格、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对关键语句“主问题”设计。 本文中的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18、本文的哪一句话让你想到了什么?你为什么这么想?你能从某句话中看出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吗?对这句话你还有不理解的地方吗?如在张晓风的散文行道树的结尾里有这样一句话:“立在城市的飞尘里,我们是一列忧愁而又快乐的树。 ”这一句是全文点明题旨的话,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从这句话中的关键词“忧愁而又快乐”入手,设计了一个“主问题”:行道树为何忧愁,又为何快乐?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理解。通过这一组看似相互矛盾着的关键词,让学生深入研读文本,理解行道树忧愁和快乐的真正内涵,从而深入理解了行道树在奉献中快乐着的奉献者形象。如在教小石潭记一文时,对题目“小石潭记”四个字的分析。这四个字,字字在课文中都有“文章”
19、。请同学们从标题中任选一个字,分别用“小” 、 “石”、 “潭” 、 “记”来说话,说说课文哪些内容能够分别表现这四个字。本人以“石”为例,进行示范:“ 全石 ”“卷石”是明写石潭, “犬牙差互”是暗写石岸;“ 如鸣佩环”写出了水击石声的清越, “影布石上” 写出了水的清澈;“凄神寒骨”不仅写石的冰凉,还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悲凉心情要求学生根据教师的示范,自选内容,自由品析。这种教学设计显得大气,给学生深入地研读课文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的第一段末句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一句领起了下文中的第二、三段,在文中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扣住此句本人设计一个提挈全文的“主问题”
20、:下文中哪些句子写了奇山,哪些句子写了异水,作者是怎样表现他们的“独绝”的?语言是文章的外壳,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都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关的问题设计,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领悟生动的语感,品味、赏析、学习、借鉴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可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角度设计“主问题”。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文后,我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
21、生去思考,并尝试着写一写:假设这样一个情节,当成了大老板或大富翁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时,菲利普夫妇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从他们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力面进行想象描述。在教皇帝的新装一文后,皇帝在明知受了两个骗子的骗后,在游行结束回宫之后,皇帝会采取什么行动?请学生们展开合理想象,续写“皇帝回宫后”的片断。我们知道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问题尤其要加以重视,并设计恰当的问题予以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五、可从自选的角度或发现的角度设计“主问题”。如在教珍珠鸟一文时,根据学生各自阅读
22、的所得,我设计了“这是一只 鸟”的“主问题”来概括。学生的回答可谓丰富了:一只出生在鸟笼中的小鸟,一只肥肥的好像一个蓬松球儿的小鸟,一只红嘴红脚的小鸟,一只有银灰色眼脸和灰蓝色羽毛的小鸟,一只后背有着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的小鸟,一只有笛儿般有细又亮叫声的小鸟,一只稚嫩可爱的小鸟,一只神气十足的小鸟,一只敢靠近“我”的小鸟,一只贪玩而又听话的小鸟,一只对人很信任的小鸟的小鸟,一只让爸爸妈妈牵挂的小鸟,一只像孩子一样依偎着人的小鸟,作者非常疼爱的一只小鸟,让作者有了深切感悟的一只小鸟课文内容全部读到,活泼可爱的小鸟栩栩如生地出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如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设计了这
23、样一个“主问题”:美在 。有美在对盛开的藤萝花的渲染,有美在“ 淡紫色” 在全文中的弥漫,有美在那充满生命力的流动,有美在对可爱的小花的描绘,有美在那曾经有过的一大株紫藤萝的描写,还有美在对人生的感悟等等,学生答案丰富多彩,美不胜收。这已经不仅仅是个性化的阅读欣赏活动,更是一种审美鉴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3、可从课文内容的矛盾处设计主问题。有位老师在上陶渊明的饮酒(其五) 一诗时,从矛盾入手,设置了这样一个主问题:“这首诗的题目是饮酒 ,可是这首诗中连一个酒子也没有,那么陶渊明写这首诗到底喝酒了吗?”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了答案。一生回答:“欲辨已忘言”说明陶渊明喝醉了,忘
24、了要说的话。另一生的答案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说明陶渊明有了几分醉意,所以自问自答。还有一生细致地分析了“见”字,认为“见”是无意识的,说明陶渊明喝了酒,并有可能喝醉了,否则应改为“悠然望南山” 。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陶渊明喝了酒。有时课文中有不一致甚至矛盾之处,由此设计问题,可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共同探究,理解文章之合理性和精妙处。可从全文的线索设计主问题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课文有一明一暗的两条线索,明线是“毕业典礼” ,暗线是“爸爸的花儿” ,许多老师在上这篇课文时也常常从这两条线索入手。而有位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却另辟蹊径,他关注到贯穿全文的一种离别时的忧伤情绪和小英子害怕长大的心理
25、,并围绕它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小英子害怕长大,可哪些人希望她长大?最希望她长大的人是谁?爸爸对英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爸爸的注视下,英子长大了,相关的事有哪些?通过爸爸逼“我”去学校这件事,学生理解了爸爸严厉外表下的一颗慈父之心。线索不仅是贯穿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也包括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它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景、物。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能加强对课文结构和内容的理解,教学就不会走弯路。“主问题”是从课文中提炼出来而又能让学生深入课文中去的大“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它能够让学生探求的眼光进入课文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达到引导学生细细思考、深刻探究的目的;而这些又
26、始终是围绕着某条主线进行的,这就是“主问题”的“凝聚力”和“ 支撑力”。“主问题”的设计是教师精细阅读课文与精心思考教学的结果。每一个主问题都可以串起丰富的内容,都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探究,都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主问题”的设计减少课堂教学中的大量的无效提问,让学生真正占有时间、解决问题,真正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放到语文教学的重要位置,真正把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同时“主问题”的设计将课堂教学引向以学生课堂思维活动为主的整体性阅读教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因此, “主问题” 的设计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它既是对传统的课堂提问方式的改造和创新,也是对阅读教学课堂活动方式的改造和创新。参考文献:余映潮阅读教学艺术50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经验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