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件 1:甘肃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论文与教学设计封面甘肃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优秀论文与教学设计评选活动类别: 论文 题目: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姓名: 杨新霞 单位: 平凉市静宁 县(区) 威戎小学 学校联系方式: 13830397622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杨新霞(静宁县威戎小学,静宁,743403) 摘要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
2、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本人从创设情境、动画运用、增加课堂容量、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突破重、难点、恰当运用多媒体等六个方面谈体会,只要运用得当,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就能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务。关键词 新课程 多媒体 小学数学 教学 运用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在课堂上使用,运用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的需要。而且将会带来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的深刻变革。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有效的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
3、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探索者和个性化的独立学习者,还能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根据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呢?在这里,我想谈一谈个人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可运用多媒体技术集形、声、色于一体等特点,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一开始出示小明起床
4、的画面,并伴有闹钟的铃声,让学生说说“小明什么时候、在做什么?你是怎么知道小明起床的时间的?”学生一下子被这一画面及声音吸引住了,个个认真观察抢着回答,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如,在教学第二册认识人民币时,在讲新课前,先播放两段影片:一段是人们在超市买东西的情景;一段是人们排队买车票的情景。这两个情景,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播完这两段影片后,教师问学生:“这两段影片拍的是什么情景?” “买东西、买车票要用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再问:“你们想认识人民币吗?那么,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 。 ”这样就使学生自然觉得数学离我们
5、的生活不远,从而很快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二、合理运用动画,强化感知,促进知识由具体到抽象的转化 和传统教学相比,多媒体的运用可使人的思维过程更加形象直观,它可以借助各种图像、动画、实物投影、文字展示等手段,使原先仅仅只借助于文字描述的概念、道理等直观化,从而加强学生对这些东西的理解、记忆。在常规教学中,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些教学上所遇到的问题。如小学数学第一册加减混合是第六单元教材的一个难点内容,它们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都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
6、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电教手段,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湖里有 4 只天鹅,又飞来 3只,一会儿又飞走了 2 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天鹅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4+3-2。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计算顺序。这样,轻松地突破了这一教学难点,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 三、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提高数学课教学效率”是一个大
7、课题。要切实提高数学课教学的效率,就必须使数学教学具有高质、高速、高量的特点。如果只有高质,却低速、少量,从整体观点来看,仍不能算是高效;同理,如果只有速度,只有高量,却低质、无效,更谈不上高效。只有高质、高量、高速三者紧密融合在一起,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通过多媒体进行教学就很容易实现。如在第二册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巩固新知的教学,要完成练习十的第 1-4 题,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一题一题地讲解,或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一题一题地讲解的话,这样所用的时间就变得很多,使教学容量大大地降低,而且学生在练习时会觉得很枯燥、无味,学习的热情不高,教学效果也不好。利用多媒体技术,
8、这样的问题很容易解决,我把这四题练习穿插到故事的情节中去,在开始练习时,我给学生讲一个故事:小公鸡和小鸭子俩是好朋友。有一天,小公鸡要到小鸭子家去做客,在路上遇到了种种困难。同学们,你们愿意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去帮助小公鸡解决困难吗?这时学生的学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了,个个都积极举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四道练习。不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还能增加教学的容量。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当今世界上最鲜活的、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数学学科教学素材和教学内容,由于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限制,很难在教材中反映出来。华罗庚曾经说过,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实际
9、。然而现实的生活材料,不仅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所学内容与自己接触到的问题息息相关,而且能够大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隐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因此,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十分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比如在小学数学第七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用电脑出示:一(2)班教室里每排坐了 8 个同学,共有 7 排,这班的小朋友坐公共汽车去宝峰春游,乘车有两种乘法:(一)不包车,每个座位 2 元钱。要买 56 个座位。 (二)包车,60 个座位全买,每个座位1.70 元。请你帮助一年级小朋友算算,怎样从车更省钱?此时,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增,兴趣高涨
10、,立即投入到计算中。很快通过计算,不包车买 56 个座位要比包车买 60 个座位钱多,包车更省钱。但还有个别同学别出心裁,想出包车 4 个座位无人坐,还可招人上车,4 个座位每个座位卖 2 元钱,可多省 8 元钱。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 ,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知识的快乐,掌握了技能,激发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五、运用多媒体,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有效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在教学中,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点或教师很难示范清楚的教学环节
11、,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形、声、情形象化,积极调动学生的知觉直观功能,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可以帮助学生直接感知和理解教学内容,从而深刻理解和掌握重点知识或突破教学难点。如在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这一点学生难以理解,他们难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难以理解化圆为方的道理。我们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把一个圆 2 等份拼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再把一个圆分成 8 等份,16、32 等份,并分别进行割补,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份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的面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12、能力得到了提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以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灵活多变的动画及音乐效果等教学手段非常直观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让教学重点得到突出,教学难点得到化解,必然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六、要恰当的使用多媒体。多媒体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和欢迎,它带来了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的变革。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上,是极为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为学生提供第一手感性材料,使学生储备丰富的表象信息,为他们实现信息重组、进行“再发现、再创造”打下基础,但在课堂中运用多媒体一定要有“度” ,否则将达不到目标,得不到效果。多媒体并不是越多越好
13、,而也要有选择、恰到好处地加以利用。有些老师喜欢应用大量的图片、动画而不考虑实际需要,图片、动画用得过多虽刺激了学生的感观,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让学生忽视了重点内容。有的老师仅仅用多媒体代替板书,而并未发挥其真正价值,还有一些老师干脆将实验搬到电脑中,用电脑模拟的实验来代替学生的动手实验,这只会适得其反,遏止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在实践中探究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使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枯燥的数学问题趣味化,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让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拓学生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多媒体教学,只要运用得当,是目前较为理想的省时、省力、高效的一种教学途径。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认识计算机是辅助教学,而不是主宰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其利与弊,以走出误区,发挥其巨大的优势,去其带来的不足,更好地为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 第 1 版。 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9 第 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