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ICS 备案号: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DB23/T 矮高粱“大垄密”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 -实施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T I前 言本标准依据 GB/T 1.1-2009 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海伦农场。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清海、吴俊学、高春伟、彭志祥、张洪涛。DB23/T 1矮高粱“大垄密”生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矮高粱“大垄密”生产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选整地、播种、施肥、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档案管理。本标准适用于地势平坦地区矮高粱机械化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
2、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4404.1 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 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GB/T 5036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3 术语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矮高粱株高在 101 cm150 cm 的高粱品种。3.2 矮高粱“大垄密”栽培技术在秋起垄垄距为110
3、 cm的垄上种植3行,小行距20 cm 22.5 cm,公顷保苗株数23万株30万株的栽培技术。4 产地环境DB23/T 2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GB 3095的规定,农业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的规定。5 选整地5.1 选茬前茬宜选择大豆、玉米、小麦等非高粱种植地块,忌重茬5.2 选地选用地势平坦、土壤疏松、基础肥力较高的地块。5.3 整地5.3.1 整地时间原则上要求秋整地、秋起垄。5.3.2 整地方法及标准深松作业:深松深度30 cm35 cm。翻耕作业:耕深23 cm25 cm。耙地作业:耙深14 cm18 cm。起垄作业:100 m长度内弯曲度
4、不超过10 cm;垄间行距误差1 cm;往复结合误差2 cm;垄高不小于16 cm,垄台宽不小于65 cm。6 播种6.1 品种选择选用经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登记(审定)的熟期适宜、耐密植、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矮高粱品种,如绥杂 7 号、齐杂 722 等。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规定的标准。 6.2 种子处理6.2.1 种子精选播种前应进行种子精选,以机械精选为主,人工粒选为辅。所选种子粒型均匀一致,纯度98,净度98,发芽率93,水分13.5。6.2.2 种子包衣播种前种子用 60 g/L 的戊唑醇悬浮剂(有效成分)的种衣剂机械或人工进行包衣。所用种衣剂应符合 GB 4285 和 G
5、B/T 8321 规定的标准。6.3 播种时期以 5cm7cm 耕层地温稳定通过 10时适时播种。因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等条件确定具体播期。DB23/T 36.4 种植密度公顷保苗密度在 23 万株30 万株。6.5 播种量公顷保苗数千粒重(g)公顷播量 kg/hm2= 1+田间损失率(%)净度(% ) 发芽率(% )出苗率( %)10 6田间损失率以 10%计算,实播量与计算误差为 3 %。6.6 播种方法可采用气吹式精量播种机精量点播,播深 3 cm4 cm。播种标准要达到播量准确,误差不超过1 %。7 施肥 7.1 施肥原则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施肥以有机肥、化肥、生物肥相结合,辅以微肥和微量
6、元素。不施用硝态氮肥。肥料符合NY/T496规定的标准。7.2 施肥量根据土壤肥力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每公顷施纯N :90 kg120 kg、P 2O5 :60 kg80 kg、K 2O: 35 kg60 kg。7.3 基肥或种肥将20 %30 %的氮肥及全部磷肥和钾肥,作为基肥于播种前施入,或作为种肥于播种时施入。7.4 追肥7.4.1 根际追肥追肥量占总氮肥量的70%80%。拔节初期追施总追肥量的 2/3;孕穗前后追施总追肥量的1/3。7.4.2 叶面追肥拔节期至孕穗期根据矮高粱具体生长状态适时喷施叶面肥,每公顷用尿素 8 kg10 kg /公顷,磷酸二氢钾 3 kg/公顷喷施。8 田间管
7、理8.1 中耕管理出苗后、拔节期和植株封垄前分别进行由浅至深的 3 次中耕。8.2 水分管理DB23/T 4根据土壤墒情,在高粱拔节期、灌浆期出现旱象,按GB/T 50363的规定开展节水灌溉,农业灌溉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要求。8.3 化学除草农药合理使用符合GB/T 8321.1、GB/T 8321.2、GB/T 8321.3、GB/T 8321.4、GB/T 8321.5的规定。农药安全使用符合GB 4285的规定。8.3.1 苗前封闭除草于播后苗前,每公顷用960 g/L精异丙甲草胺乳油1200ml1500 ml或用38%莠去津悬浮剂1500 ml2250 ml喷施。8.3.2
8、苗后茎叶除草于苗后45叶期,每公顷用56 %2甲4氯钠粉剂900 g1200 g喷施。9 病虫害防治9.1 防治原则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绿色防控”的原则,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措施,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措施。9.2 病害防治9.2.1 黑穗病每公顷用 43 %戊唑醇 45 ml 喷施防治 2 次,间隔 7 d10 d。9.2.2 炭疽病每公顷用 5 %的井冈霉素水溶性粉剂 1500 g 喷雾防治。9.3 虫害防治9.3.1 高粱蚜虫每公顷用 2.5 %氯氟氰菊酯 225 ml,70% 吡虫啉 15 g20 g,10%氯氰菊酯 225 ml 防治。10 收获10.1 收获时期适期收获,籽粒含水量降至 20 %左右时收获。10.2 收获方式采用机械收获。10.3 收获标准田间损失小于 3 %,收割综合损失小于 1.5 %,破碎率小于 3 %。DB23/T 511 档案管理对矮高粱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技术生产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