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关于 ERP 系统实施的思考一、ERP 管理思想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对成本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在这种环境下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纷纷引进和建立了 ERP 系统,ERP 系统的开发应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企业采用 ERP 进行成本管理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但还停留在传统的对制造成本的控制,因此探讨如何应用 ERP 对产品进行全程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ERP:英文为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ERP 是由美国Gartner Group 咨询公司在 1993 年首先提出的,作为当今国际上一个最先进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建立在
2、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思想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整合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 是在 MRPI 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社会、经济、经营思想和 IT 技术而产生的,它一方面强调供应链管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进行企业资源优化;另一方面重视提高企业的柔性、敏捷性、集成性、全球性和对 JIT(准时制生产)、BPR(企业流程再造)等的支持。ERP 是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结晶及体现,是信息时代企业实现现代化、科学化管理的有力工具,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衡量企业管理现代化的一个标尺。传统的成本控制中主要是对制造成本的控制,主要集中于生产过程,而基于 ERP 的成本控制是
3、对产品的完全成本控制,即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全面有效控制。它在体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同时,也提供了企业信息化集成的最佳解决方案.它把企业的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相比,在 ERP 系统下的成本控制更为科学。(一)ERP 的核心管理思想是供应链管理ERP 实质是在 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供应链是由物料获取并加工成中问件或成品送到用户手中的一些
4、企业和部门的业务活动及其相互关系- 1 -构成的网络。供应链管理则是指通过加强供应链中各活动和实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增大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和流速,并使其保持畅通,实现供需平衡。 ERP 是从 MRP(物料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新一代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它扩展了MRP 的功能,其核心思想是供应链管理,它跳出了传统企业边界,从供应链范围去优化企业的资源,是基于网络经济时代的新一代信息系统。它对于改善企业业务流程、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ERP 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从90 年代开始,以 SAP、Oracle 为代表的国际著名 ERP 产品进入中国,并迅速扩展。接着
5、,国内也相继出现了一些早期 ERP 产品,例如博科 ERP、利玛 ERP、和佳 ERP 及开思ERP 等。 它正是基于“供应链”的管理思想,把客户需求和企业内部的制造活动、以及供应商的制造资源整合在一起,体现了完全按用户需求制造的思想,这使得企业适应市场与客户需求快速变化的能力增强。另外,ERP 将制造企业的制造流程看作是一个在全社会范围内紧密连接的供应链,其中包括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和客户等;同时将分布在各地所属企业的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如财务、市场营销、生产制造、质量控制、服务维护、工程技术等,还包括对竞争对手的监控管理。ERP 系统提供了可对供应链上所有环节进行有
6、效管理的功能,这些环节包括订单、采购、库存、计划、生产制造、质量控制、运输、分销、服务与维护、人事管理、实验室管理、项目管理、配方管理、市场信息管理、因特网(Internet)和企业内部网(Intranet)、电子通讯(EDI、电子邮件)和电子商务(E Commerce)、资本运营和投资管理、各种制度及标准管理等通过这些子系统的紧密联系以及配合与平衡,实现全球范围内的多工厂、多地点的跨国经营运作。(二)ERP 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usiness ProcessReengineering,简称 BPR)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实时性,扩大了业务的覆盖面和信息的交换量,为企业进行信
7、息的实时处理、作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了使企业的业务流程能够预见并响应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内外业务流程必须保持信息的敏捷通畅。正如局限于企业内部的信息系统是不可能实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全球市场动态一样,多层次臃肿的组织机构也必然无法迅速实时地对市场动态变化做出有效的反应。因此,为了提高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竞争优势,必然会带来企业业务流程、信息程和组织机构的改革。BPR 旨在消除部门隔阂,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管理,以客户为中心,将决策建立在业务流程执行的地方,减少无效劳动和提高对客户的反应速度。BPR 的原则就- 2 -是从市场竞争全局出发,在供应链系统概念的基础上,实现的快速响应和敏捷流畅。在调
8、整企业内外业务流程的基础上,还把供应商、制造工厂、分销网络、客户等纳入一个紧密的供应链中,强调整体全局最优而不是单个环节或作业任务的最优 ERP 就是按照这样一种基本思想将优化的业务流程写在程序里,并能够随着企业业务流程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能把传统 MRPl 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应变性(Active)”上升为 ERP 系统通过网络信息对内外环境变化的“能动性(Proactive)” 。BPR 的概念和应用已经从企业内部扩展到企业与需求市场和供应市场整个供应链的业务流程和组织机构的重组。(三)ERP 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就ERP 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统一。现代信息技术
9、的发展为 ERP 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ERP 系统除了已经普遍采用的诸如图形用户界面技术(GUI)、SQL 结构化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面向对象技术(OOT)、第四代语言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客户机服务器和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等等技术之外,还实现更为开放的不同平台互操作,采用适用于网络技术的编程软件,加强了用户自定义的灵活性和可配置性功能,以适应不同行业用户的需要。网络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 ERP 系统得以实现供应链管理的信息集成。二、ERP 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一)ERP 与中国国情中国企业已进入“新管理时代” 。经过 20 年的改革开放,中国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和管理
10、模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管理在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后,从 90 年代末进入全面市场经济时期的“新管理”时代。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是面向市场,基于现代企业制度,中国模式、价值化、系统化、电脑化、国际化和普遍化的时代。 新管理时代的中国企业管理以建立竞争优势,提高企业竞争力为核心。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整合企业经营,全面强化企业管理,形成企业持久发展的“内功” 。越来越多的质优企业舍得在管理系统上投资的举动,足以说明这一趋势。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用户需求不断趋向多样化,企业间关联程度越来越密切的今天,要求企业行动必须快捷、灵敏,在管理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人力已经很难完全达到要
11、求,必须借助当代信息科技的最新成果,优化和加强企业的运营和管理。 ERP 更加适应中国企业的现实管理要求。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ERP 更加注- 3 -重管理的全面性、系统性,更加重视企业与外界的关系,更加支持全球化经营等。这些新的发展正是当前中国企业普遍呈现的管理要求单一环节或层次的管理已不足以解决企业面临的复杂管理课题,整台和系统化的管理已成为具备一定管理基础企业的普遍选择。不同于生产管理”时代全面走向市场的中国企业,其管理的范围从内部走向外部,必须在市场的大环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经济的垒球化和中国本土市场的国际化,使中国企业经营导向国际化,由此带来的国际化运作管理问题也需要借助管理系统
12、解决。中国企业已经基本具备推行 ERP 的条件。市场竞争的现实环境加速了中国企业的成熟,为求生存和发展,大部分企业都能正视现实,接受改变。同时近年来,企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懂得和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人员越来越多。此外,作为管理思想、管理模式和信息技术集成的 ERP 并不高深,并且支持分布实麓。相信企业应用ERP 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管理下产品生产周期长,占用资金多,物质消耗高,经济效益低的落后状况,使国有企业在管理上迈上一个新台阶。(二)ERP 在中国的发展阶段有关 ERP 的引入是许多企业颇为关注的问题。自从 1981 年沈阳第一机床厂从德国工程师协会引进了第一套 MRPII 软件以来,M
13、RPII/ERP 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已经历了近20 年从起步、探索到成熟的风雨历程。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已约有 700 家企业购买或使用了这种先进的管理软件。然而,其应用的效果很不平衡,各个企业差距较大。为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整个过程进行一下回顾和思考。 回顾我国的 MRPII/ERP 的应用和发展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期。 这一阶段几乎贯穿了整个八十年代,其主要特点是立足于MRPII 的引进、实施以及部分应用阶段,其应用范围局限在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内(多为机床制造、汽车制造等行业) 。由于受多种障碍的制约,应用的效果有限,被人们称之为“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在八十年代,
14、中国刚进入市场经济的转型阶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尚不具备或不强烈。企业的生产管理问题重重:机械制造工业人均劳动生产率大约仅为先进工业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产品交货周期长;库存储备资金占用大、设备利用率低等等。为了改善这种落后的状况,我国机械工业系统中一些企业如沈阳第一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北京第一机床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等先后从国外引进了- 4 -MRPII 软件。作为 MRPII 在中国应用的先驱者,它们曾经走过了一段坎坷而曲折的道路。 首先,存在着管理软件本身的技术问题。当时引进的国外软件大都是运行在大、中型计算机上,多是相对封闭的专用系统,开放性、通用性极差,设备庞大,操
15、作复杂,系统性能的提升困难。而且国外的软件没有完成本地化的工作,再有就是耗资巨大等,同时又缺少相应配套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其次,存在着缺少 MRPII 应用与实施的经验问题。再次,存在着思想认识上的障碍问题。当时企业的领导大都对这一项目的重视程度不够,只是将其视作为一项单纯的计算机技术。尽管如此,仍有些企业获得了一些效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鼓风机厂等;也有的企业应用并不理想,例如广州标致汽车公司在八十年代后期共斥资 2000 多万法郎从法国引进了 MRPII 系统并安装在两台 BULL 公司的 DPS7000 主机上,目标是实现对全公司的订单、库存、生产、销售、人事、财务等进行统
16、一管理,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益,但结果其应用的部分尚达不到软件系统的十分之一功能。故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得到的效益与巨大的投资及当初的宏图大略相去甚远。 为此,有些人认为“国外的 MRPII 软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和厂情“;一些专家学者在分析和总结这段的应用情况后,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论点,即:“国外的MRPII 软件三分之一可以用,三分之一修改之后可以用,三分之一不能用。“这就是被人们戏称的“三个三分之一“论阶段。 第二阶段:成长期。 这一阶段大致是从 1990 年至 1996 年,其主要特征是MRPII/ERP 在中国的应用与推广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实践上否定了以往的观念,被人们称为“三个三分
17、之一休矣“的阶段。 该阶段唱主角的大多还是外国软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经济体制已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产品市场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对传统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该阶段的管理软件虽仍然主要还是定位在 MRPII 软件的推广与应用上,然而涉及的领域已突破了机械行业而扩展到航天航空、电子与家电、制药、化工等行业。典型的企业有成都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上海机床厂、一汽大众汽车集团等。此外,象北京第一机床厂、沈阳机床厂、沈阳鼓风机厂等老牌的 MRPII 用户在启动了国家“863“的CIMS(ComputerIntegratedManufactu
18、ringSystem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重点工程后,都先后获得了可喜的收益。如北京第一机床厂的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以生产管理为核- 5 -心,联接了物资供应、生产、计划、财务等各个职能部门,可以迅速根据市场变化调整计划、平衡能力,效率提高了 30 多倍,为此于 1995 年 11 月获得了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SME)授予的“工业领先奖“;广东科龙容声冰箱厂的 MRPII 项目,经美国APICS(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协会AmericanProductionandInventoryControlSocietyInc.创建于 1957 年)的专家认定达到了 A 级应用水平,等等。总之,大多数的 MRP
19、II 用户在应用系统之后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收益,这是不容否定的事实。 之所以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如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推出和普及、软件系统在 UNIX 小型机/工作站上以及微机平台上的扩展和软件开发趋势的通用性和开放性都使得 MRPII 的应用向更深更广的范围发展;二是由于中国企业已进入体制转变和创新阶段,积极地革新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并采用新型的管理手段来增强企业的综合实力;三是一些国外的软件公司已完成了本地化的工作,其产品在开放性和通用性方面也作了许多改善,同时我国的财务制度和市场机制也逐渐向国际化靠拢,再有就是一些国内的公司对国外软件
20、经过二次开发和改装后形成了国内版本的软件并将其推向市场,使得中国的企业有了更广的选择范围;四是人们在经过了一段学习和探索之后,在观念上开始转变,实践上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此,业界有识之士高声疾呼“三个三分之一休矣“,进而对该阶段 MRPII 在中国的推广和应用给予了肯定。 但不容忽视的是,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1)企业在选择和应用 MRPII 时缺少整体的规划;(2)应用范围的广度不够,基本上是局限在制造业中;(3)管理的范围和功能只限于企业的内部,尚未将供应 链上的所有环节都纳入到企业的管理范围之内;(4)部分企业在上马该项目时未对软件的功能和供应商的售后技
21、术支持作详细和全面的考察,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第三阶段:成熟期。 该时期是从 1997 年开始到下世纪初的整个时期,其主要特点是 ERP 的引入并成为主角;应用范围也从制造业扩展到第二、第三产业;并且由于不断的实践探索,应用效果也得到了显著提高,因而进入了 ERP 应用的“成熟阶段“。 第三产业的充分发展正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显著标志。金融业早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信息产业日益成为现代经济的主导,这些都在客观上要求有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案的新型管理软件来与之相适应。因此 ERP 就成为了该阶段的主角,并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特别是对第三产业中的金融业、通信业、高科技产业、零售业等情有- 6 -独钟
22、。从而使 ERP 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例如德国著名的 ERP 软件供应商 SAP 公司就推出了多种行业的解决方案,其中除了传统的制造业外,还有金融业、高科技产业、邮电与通信业、能源(电力、石油与天然气、煤炭业等) 、公共事业、商业与零售业、外贸行业、新闻出版业、咨询服务业、甚至于医疗保健业和宾馆酒店等行业的解决方案。 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企业原有的经营管理方式早已不适应剧烈竞争的要求。企业面临的是一个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环境,ERP 却由于具有更多的功能而渐被企业所青睐。它可为企业提供投资管理、风险分析、跨国家跨地区的集团型企业信息集成、获利分析、销售分析、市场预测、决策信息分析、促销
23、与分销、售后服务与维护、全面质量管理、运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管理以及利用 Internet 实现电子商务等 MRPII 不具备的功能,企业能利用这些工具来扩大经营管理范围,紧跟瞬息万变的市场动态,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获得丰厚的回报。 然而,在新的形势下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1)企业在实施 ERP 项目时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多数企业未能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与实施 ERP有效地结合起来,造成了只是用计算机代替了原有的手工操作的情况,造成了 ERP 的功能难以全面发挥。 (2)国内 ERP 市场尚不成熟,厂商行为难以规范。例如个别公司为了达到自己的销售目的,不管其产品是
24、否适合卖方的实情,不负责任地达成合同,导致了后面的实施工作无法进行和效果不佳的结局。 但是,不管怎么说,目前我国的宏观环境正在日益完善,今后企业的兴衰存亡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相信在“成熟阶段“,中国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认同 ERP 并使用它,实现科技与管理双轮并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将会大为提高。 (三)ERP 在中国企业的应用 上面我们从 ERP 在我国应用发展历史的角度进行了介绍。最后,为了让大家对 ERP在中国企业里的应用情况有一个更清楚的了解,我们再从具体实施 ERP 或将要实施 ERP的企业的角度来看一看,它们对 ERP 系统是如何认识的: 1以
25、进为“上“型。指关注企业管理新发展,采取“拿来主义“态度,积极地学习、借鉴,当条件成熟时及时上马的企业。如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从 1996 年 1 月开始使用SAP 的 R/3 系统,应用至今已超过两年时间,其长期影响仍在观察统计当中。但从一汽- 7 -大众总经理陆林奎的一席话已经可以窥见一斑:“原来我们测算了一下一汽大众的年保本点可能要达到 8 万辆,利用先进的管理技术详细测算了我们汽车成本的构成后,积极开发了一些盈利高的汽车产品,最后实际生产 3.5 万辆就可实现保本,所以我们1997 年的生产销售超过了 4.2 万辆,年底盈利了 2 个亿“。 2盲目乐观型。这些企业对 ERP 认识模糊,混淆
26、了“ERP 软件“与“ERP 系统“的概念。他们认为,只要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计算机硬件和某种 ERP 软件,就能解决企业这样那样的老大难问题。或者就是企业为上而上,追赶潮流,把钱花在外部包装上。其实,ERP 系统能否成功实施,关键是企业要踏踏实实地做好 5 个“P“的工作,即Process(业务流程改造) 、People(人力资源和组织) 、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 、Products(信息产品支持) 、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 。没有“5P“打基础,只是盲目乐观,企业注定隐患丛生。 3怀疑观望型。当前 ERP 软件市场大体“一头热“,说明了持这种想法的企业占到多数。他们
27、认为,ERP 是舶来品,尚未经过中国国情的“改造“。再加之,许多企业曾经上马的 MRPII 系统运行不利,更使得他们提出“ERP 究竟是否适合中国的企业“这种疑问。所以,我们还应看到,尽管现在 ERP 在我国呈现出了迅猛发展之势,但是仍旧有很多企业对 ERP 的应用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态度和看法,这无疑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这些企业实施 ERP 的效果,对于 ERP 今后在中国的进一步推广与应用也是不利的,因此,为了适应未来全球化的激烈竞争,我们的企业无论是对 ERP,还是对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思想,都应该有一个全面的、清醒的认识。 三、应用 ERP 实现企业管理创新ERP 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从管
28、理理念和实际应用两个方面,代表了各类制造业在信息时代管理革命的发展趋势,它对传统的管理系统来讲是一场革命。应用 ERP 就是直接使企业同国际市场接轨,可以摆脱传统管理模式的羁绊而迅速跃进到现代化管理的轨道上,而 ERP 对企业管理的变革也是全方位的。(一)经营思想的转变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竞争加剧,市场已进入微利时代,企业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管理水平的竞争以及建立在管理基础上的品牌、质量、附加值、成本、核心- 8 -技术能力、市场能力等方面的全方位竞争。ERP 的管理思想是建立在系统工程、决策论、行为科学、劳动心理学等现代学科的基础之上,它形成的管理思想是在全社会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
29、源来取得最高的利润。在 ERP 管理思想的引导下,企业的竞争观念将进行新的调整:1.把竞争对手当作合作伙伴。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条件下,任何一家企业的资源都只能保持某种核心优势,如果能与竞争对手把各自的核心优势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必将形成共同的竞争力,达到“双赢”的目的。2.生产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结成供应链。形成供应链后,生产商与供应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紧密合作,协调运作,对市场和适应能力将会大大提升,改变过去各自为政、散兵游勇式作战的经营方式。供应链可将各方的核心优势力量集中起来,通过协同竞争,达到“群赢”的效果。3.形成新的生产观念。在生产方面,应从过去以“产品为核心”转变成以
30、“满足顾客的需求”为核心,因为产品只是满足需求的一种形式,企业只有充分地把握用户的需求,最终创造用户的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二)管理目标的转变ERP 的管理目标是面向企业供应链的增值效益,在企业的供应链上,除物料流、资金流、信息流外,最根本的是要有增值流。各种资源在供应链上流动,应是一个不断增值的过程。在此过程中,ERP 要求消除一切无效劳动,在每一环节做到价值增值,因此,供应链的本质应是增值链。 供应链上每一环节增值与否、增值的大小都会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实施 ERP 的企业通过加强供应链中各活动和实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协调,增大物流和资金流的流量和流速,并使其保持
31、畅通,实现增值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而传统管理是要求各部门做好“本部门的本职工作”再与各级领导统筹协调,但由于任务的多样性、复杂性,经常造成各部门各行其事,影响到企业的整体效益。 (三)企业管理制度的改变ERP 最大的优势是集成的系统、优化的流程、协同的工作流,要求对所有工作都要写出规定的流程,经过哪些岗位,每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通过时间,遇到意外情况处理方式和处理权限等,相当于生产中的“工艺” ,它要求明确地规定,某事应由谁做及怎样做。ERP 是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而传统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是管人的制度。ERP 是由计算机进行管理的,输入计算机的程序是规范化的,这样可以避- 9
32、-免囡人而异,各行其事的情况。(四)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信息处理方式的变化,将引起企业组织的巨大变革首先是组织结构的扁平化金字塔式的传统组织结构,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出现一支庞大的中间管理人员队伍造成信息上传下达的阻塞和失真现在,实施 ERP 后由于使用了计算机网络,可以使一些主要的管理内容如计划、统计、成本核算等由多级变为一级,减少管理层次。中间管理层在组织结构图上的消失或人员规模的削减,使得组织结构趋于扁平化。同时,虚拟企业大量出现。虚拟企业是指为完成向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等任务而由众多的企业相互联合而形成的一种合作组织形式,通过信息技术把众多企业连成一个网络,可以有效地向市场提供商品和服务,
33、反映了信息技术条件下企业组织的“法定”界限已被打破,传统的组织概念要相应的更新 ERP 的实施影响着组织形式的巨大变革,最终就是要运用信息技术来彻底改造业务流程,创造新的工作方式,带动组织价值体系的重新塑造,组织结构的重新构造和组织激励机制与评价系统的重新建立,从而使整个企业组织脱胎换骨。(五)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的改变ERP 应用工业工程、计划与控制、质量保证体系、物流与布置、工作研究、工程经济等原理于管理上,这些先进的管理方法,在 ERP 的应用软件中都有所体现。如滚动计划,物质 A、B、C 管理法等。ERP 管理的手段是计算机网络系统,通过联阿的计算机应用,可以使信息共享,可以迅速、正确、
34、及时地处理企业管理中的各类信息,起到强化管理的功能。四、结束语 在 ERP 系统的支持下,企业各个部门实现了充分的信息共享。在这种模式下,使得企业成本核算更为精细、准确。ERP 系统的运用简化了采购、销售与财务之间的流程过程,充分利用财务与其他业务之间数据信息的互通,提高管理效率,使资金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ERP 系统的实施使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管理层可利用它对成本进行更好的控制。 “成本控制”思想是贯穿于 ERP 系统始终的一条主线,只有深刻体会这种思想并将其付诸实践,才能充分体现 ERP 在成本控制中的优势。ERP 系统还使企业资金管理实现了信息化,使企业信息数据实时更新成为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