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毕业设计(论文)题 目: 新医改政策下社会医疗保险 人才的需求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及要求(包括设计或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技术指标,并根据题目性质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针对新医改政策下社会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现状,进行资料分析,由于中国社会性与商业性医疗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严重不足,医疗保险人才的供给与社会需求总体情况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这为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2毕业设计(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包括设计或论文的工作基础、研究条件、应用环境等)我国的三大医疗
2、保险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客观上产生了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另外还有高校科研单位的师资或科研人员的需求、健康保险杂志专业编辑人员的需求等等。3主要参考资料、文献彭美华,朱才华.关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基于成都市六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02)盛昌琴,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07)刘海兰.论我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学术论坛,2008(20):221詹长春,周绿林,王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完善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6)邓欢欢,浅谈我国大
3、学生医疗保险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指导教师评语本文在分析医疗保险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以及对于我们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要。该论文通过对当前医院,保险公司,卫生局等各部门对该专业人才的需要来分析,当前社会必须加强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对于本专业来说,选题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论点正确,论据可靠,表现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能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阐述相关问题。文章结构较为合理,层次清楚,语句较流畅,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内容翔实、深刻,文字表达准确、流畅。该论文达到本院校毕业论文要求水平,同意参
4、加答辩。建议成绩: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最终评定成绩:优 良 中 及格 不及格系主任签字 年 月 日目 录一、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分析.1(一)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涨.1(二)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给总量不足.2(三)新医改政策下医疗保险人才培养原则:依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3二、结论.4三、参考文献.61新医改政策下社会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现状摘 要:随着我国新医改的深入,社会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需求在不断发生变化,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进行调整和完善。本文在分析学生就业需求的基础上,探讨当前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些问题,提出完善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
5、建议。近十年来,我国医疗保险类专业,包括保险专业(医疗保险方向) 、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与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得到了长足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 20 所左右,还有不少高校酝酿开设这一专业。关键词:新医改;社会需求;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一、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需状况分析由于中国社会性与商业性医疗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严重不足,医疗保险人才的供给与社会需求总体情况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这为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一) 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高涨专业兴办源于社会需求,社
6、会需求源于制度改革。我国第一批医疗保险专业产生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新型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是为了满足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建设、发展与管理。近年来伴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医院产权制度的改革、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成立,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险类专业人才的缺口逐渐凸现出来,其中缺口最大的就是医疗保险专业人才。2009 年随着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政策的下发,明确要求探索卫生管理队伍与医疗保险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这为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毕业论文网 httlw54.1.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涉及利益相关方的广泛性我国的医疗保险这一改革至少涉及四方当事人:医方
7、,即医疗服务提供者;患方,即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保方,即医疗保险的提供者,主要是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与商业医疗保险单位;管方,即政府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主要是劳动与社会保障局。无论是医疗服务的提供者,还是医疗保险业务机构,以及政府医疗保险的管理部门都需要专业化与职业化的医疗保险人才。2.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多元化与多层次性商业医疗保险与健康保险开始启动与发展,其标志是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的成立,业务的专业性导致其他专业难以替代,造就了对医疗保险人才潜在2的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商业保险公司之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与层出不穷的保险纠纷促进了商业保险公司对医疗保险人才需求的旺盛。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保险中介
8、市场也悄悄发展起来,医疗保险代理人、公评人职业空白也需要专业的医疗保险人才来填补。我国的三大医疗保险城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市居民医疗保险从试点到全面铺开,客观上产生了对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另外还有高校科研单位的师资或科研人员的需求、健康保险杂志专业编辑人员的需求等等。据测算,目前我国医疗保险人才的需求量每年在上万名以上,而且逐年增加,但供给却只有 800 名左右(按每所院校每年 40 名医疗保险毕业生计算)。3医疗保险执业的复杂性与专业性由于保险业务涉及疾病分类以及核保、理陪、财务管理等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的项目,相关专业如保险专业、管理专业、医学专业人才由于知识结构残缺与专
9、业技能的缺失,均难以胜任。随着中国“新医改”的推进,医疗保险制度从建设阶段走向发展阶段,改革内容从单一化走向立体式的发展,越来越多复杂性、技术性的问题突显出来,如医疗保险的统筹层次提高、医疗保险的转移接续、异地就医与报销,问题复杂性就客观上导致了专业人才的需求。(二)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供给总量不足专业分布与供给概况,供给总量不足。目前,我国培养医疗保险类的专业主要包括保险专业(医疗保险方向)、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与卫生事业管理(医疗保险方向)等 4 类专业。这 4 类专业分别分布在 2 类院校中:一类是内涵医学院综合类大学,如北京大学、江苏大学;二类是医学院校,如江西中医学院,右江民族
10、医学院。我国医疗保险专业的办学出现在医学院校或涵盖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而不是其他非医学类的大学有其客观必然性,因为医疗保险人才第一大素质是医学知识与技能,这个知识与技能非医学类高等院校无法完成。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开设医疗保险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在 20 所左右,按照每所院校招生毕业 4060 名计算,医疗保险人才每年供给量在8001200 之间,这与中国每年需要的 10000 名医疗保险人才在总量上有着巨大的差距。1.专业岗位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人才的难以替代性医疗保险岗位需要“懂医学、会保险、能管理”高级复合性、实践性人才,其中保险技能与管理能力在医学类或非医学类的综合性院校与专业性院校都能培养
11、,但是医学的理论与知识只有在医学院校或涵盖医学院的综合性院校才能培养,所以在培养医疗保险类人才,医学院校具有不可替代性。其次医疗保险3人才也具有不可替代性。过去我们在缺乏医疗保险人才的情况下往往使用医学类人才或保险类人才或管理类人才来替代医疗保险类人才从事医疗保险的营销、核保、理赔、管理工作,结果导致了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成功”与医疗保险行业的多纠纷与低效率。根源于这些人才不是复合型人才,管理人才缺乏医学理论,医学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与保险技能,保险人才缺乏医学知识。医疗保险专业在培养主体上,医学院校的难以替代性也给医学院校的专业发展带来契机,为医疗保险人才的就业与发展创造了机遇。2.非专业医疗
12、保险人员操作的滞后性当前,我们在缺乏医疗保险人才的情况下往往使用医学类人才,或保险类人才,或管理类人才,来替代医疗保险类人才从事医疗保险的营销、核保、理赔、管理能工作,结果是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性工作必然导致了医疗保险制度发展的滞后以及医疗保险行业的多纠纷与低效率。原因是这些从业人员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残缺,具体表现就管理人才缺乏医学理论,医学人才缺乏管理能力与保险技能,保险人才缺乏医学知识。这种非专业人员从事专业性工作必然导致决策难以保证合理性,执行难以保证有效性,监督难以保证公正性。新医改后,中国将逐步步入“全民医保”的时代,政府承担着实现人人享有健康保障的重任。这个日标能否按时、按量、高效完
13、成,取决于领导科学决策与专业人员的高效执行。而当前,医疗保险从业人员的非专业化必然影响到全民医疗保险的实现。(三)新医改政策下医疗保险人才培养原则1.社会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需求专业建设必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社会需求导向的变化必然要求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议政策根本不会改变了医疗保险人才的类型、数量、质量和结构。社会需求的变化,要求医疗保险专业的培养学校在医疗保险人才培养上扩大规模、提高质量、适应类型、优化结构。“全民医保”的新医改的政策将改变医疗保险的社会需求格局:一是基本医疗保险对人才的需求量将超过商业医疗保险的需求量,特别是随着保险行政部门保险管理与保险业务两大
14、职能的“政事分开”,保险部门的医疗保险人才需求量将巨大释放出来;二是医疗保险专业人才越来越要求“高层次”与“实用型”,三是医疗保险人才社会需求规格的多样化,保险部、医疗机构、商业保险公司不仅需要从事精算、核保、理赔的保险业务人才,也需要从事保险部门从事财务、人事的保险行政人才,更需要保险管理人才。四是保险中介职业的发展,保险业的发展必然导致代理、公估等保险中介行业的配套发展,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必然引发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量。42.职业类型的变动:营销业务-行政管理一般情况下,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进入商业保险公司以后第一份工作往往是保险营销(持续 1 年),然后依据专业专长调入保险业务部门(保险
15、核保、理赔等部门,3 年左右),到此医疗保险人才就出现分流,一部分依旧从事保险业务工作,一部分因管理需要调入职能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工作,此时又出现第二次分流,一部分人依然从事原有工作,一部分人走向领导岗位。由此可见,对于医疗保险人才来说最好的人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先营销(1 年-2 年)、保险业务(3 年)、部门管理(3 年-5 年)、领导岗位(到退休)。实现四步走的人生规划,必须具备与人生职业生涯规划阶段对应的能力素质,营销解决主要需要市场营销能力,保险业务阶段主要需要保险核保、理赔等等能力,部门管理阶段主要需要业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办公室行政管理
16、能力,领导岗位阶段主要需要综合管理能力。3.医疗保险管理部门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发现有类似商业保险公司的“四步走”是职业路径:办公室业务、保险业务、保险行政、保险管理。唯一不同的就是医疗服务机构的职业路径:多数医疗保险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保险部门从事保险业务,难以向“横向走”从事保险行政,也难以“纵向走”从事管理工作。四个阶段中,医学知识与技能都将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医学、保险、管理应该成为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各个部门在能力要求上是有差异的,“总结起来,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需要的人才必须具备医学知识与保险专业技能,而劳动与社会保障局需要的往往是管理能力”,各个阶段需要的知
17、识与能力是不同的,这启示在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依据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课程设置,避免课程设置的目标导向与社会需要脱节。医疗保险人才,职业路径的掌握,有助于在培养医疗保险人才时应该重点培养什么能力与素质。二、结论由于中国社会性与商业性医疗保险业的持续高速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专业设置的滞后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严重不足,医疗保险人才的供给与社会需求总体情况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这为医疗保险专业的发展与医疗保险人才的培养提供了难得的契机。医疗保险专业的建立与发展符合了医科院校以医学为中心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定位,但是,仅仅这样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依据社会需要设立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调整完善课程结构与
18、教学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管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建设的卫生政策彻底改变了医疗保险人才的社会需求类型、数量(少变多)、层次(低到高)、结构(单一变化立体),5这客观上要求我们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设置,并进行机构改革、师资力量、教材选择、实践基地的配套建设,保证数量跟上、结构吻合。参考文献:1 彭美华,朱才华.关于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基于成都市六所高校的实证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02)2 盛昌琴,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现状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0,(07)3 刘海兰.论我国医疗保险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J.学术论坛,2008(20):2214 詹长春,周绿林,王忠.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积极完善医疗保险人才培养方案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6)5 邓欢欢,浅谈我国大学生医疗保险J.卫生经济研究,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