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1一、 “女权意识”与“女性意识”的概念界定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各国妇女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各种女性主义思潮和理论应运而生并不断丰富和完善,逐渐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研究,国外比较早,而中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才真正开始对此理论进行全面地研究探讨,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舒婷的诗歌多创作于 20 世纪 80 年代,带上了这一时代的特色,但其诗歌并非充满女权意识而是充满了女性意识,研究舒婷诗歌及其涉及的理论,能够分析出舒婷诗歌蕴涵的女性意识。“性别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现实,对于文化生产具有潜在的制约作用。 ”3“在男权中心的宗
2、法社会之内,女性生活处处受男性的操纵、压迫、欺骗、藐视,而她们也有投降也有反抗;投降者被誉为贞女 、 良妻 ,反抗者被骂为淫女 、 妒妇 ;而最后,投降者只能忍辱苟延度日,反抗者到底只有一个失败!” 10“沉默当然并不意味着从此泯灭了认识自己的渴望。 ”5在男权社会的大背景下东西方都恪守着男强女弱、男尊女卑的传统的同时,东西方出现了“妇女解放运动” 。在东西方的“妇女解放运动”中出现了“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两种概念,二者虽有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 “文学作为文化生产的一个领域,从一开始就同性别问题密切相关。 ”3因此“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也都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女权主义” (fem
3、inism)这一术语 1895 年首次出现在英文中,是西方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是关于男女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应拥有平等权利的理论。中国八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很大程度上受西方女权主义文论的影响和制约。“女权” ,刻意突出女性,否定男性,甚至走向一个极端彻底否定男性,对“男权”进行彻底的颠覆,更有甚者想把上帝改成“女上帝” ,这是社会发展的一大缺陷,致使“女权主义”由受人“认可”到受人“异议、否定” 。“女性主义”一词最早于 1870 年在法国出现。 “女性主义”看到了男性与女性存在的差别和联系,在此基础上去追求女性应有的本性、地位和价值。 “女权主义”在国内一般被翻译为“女性主
4、义” 。 “女权主义”与“女性主义”在概念界定上,二者是有区别。 “女权主义”仅限于女性应该有的权力,在争取男女平等的过程中忽视男性的存在,甚至否定男性,同时“权”字有过于剑拔弩张的色彩,使女性与男性产生敌对。而“女性主义”在肯定“女性”追求适当应有的权利之外,还肯定女人的自然属性,如女人的爱心、心慈手软、需要男人的关爱、不适应高强度重体力劳动等天性,把女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2人自己视为次于男性的“第二性”女人。正如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说:“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1这也让我们看到“女性主义”是一种比较理性的理论。在中国, “90 年代之前,feminism主要被译成
5、女权主义 。1992 年张京媛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中把它翻译成女性主义,并提出理由: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反映的是妇女争取解放运动的两个时期,前者是妇女为争取平等权力而进行的斗争,后者则标识进入了后结构主义的性别理论时代 。但无论是女权主义还是女性主义,在中国语境中,似乎并不是一个受欢迎的词。不仅作家和批评家们拒绝被称为女权或女性主义者,而且文学批评中使用这一概念也不多,人们更愿意使用内涵较为模糊的女性文学 。 ”11在此使用“女性意识”这一中和的名词也许比较恰当。“意识是以人为主体的精神活动。女性作为人类的一个性别群体,其意识存在不仅是人类精神财富的一部分,还具有社会边缘角色的边缘文化特质。当
6、女性作为一个性别群体整体性地沉没于历史地表之下时,女性只能处于集体无意识的状态之中。因此,女性主体性的确立必然是以女性意识的觉醒为标志的;反之,女性意识的发展程度是衡量女性主体历史性进程的标尺。 ”12女性意识再度复苏发生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末,新时期之初,从女性主体的角度出发,女性意识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站在女性立场对外部世界加以剖析和观照,并对之加以女性生命特色的理解和把握;二是以女性的眼光对女性自身的内部世界加以审视和反思,确定女性的自身本质、生命意义以及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内部和外部的研究探索交融互渗中,中国新时期女性意识呈现出对爱情、事业和生命的追求,同时女性意识又借助生命意识、
7、性别意识、审美意识来表现女性行为、女性精神、性与本能、性与道德等。舒婷作为中国当代女诗人的代表,自觉从女性视角展开了对传统女性意识的反思,对女性的生存困境进行追问,并形成了一种以女性的视角来观照社会生活的有“女人味”的文学。舒婷也即成为新时代觉醒了的女性,其诗作正处于这一大环境下,具有深层而又明显的女性意识。“女性是女性文学的创造者。 ”13舒婷的诗歌创作,独具女性特质,她旗帜鲜明地举起了中国女性诗歌的大旗,其创作可称之为中国女性诗歌的崛起。“五四新文化运动将西方关于妇女解放的呐喊带进了中国,成为中国女性走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3向觉醒的起点。 ”14“如果说,男女的平等只囿于社会地位上的平等
8、,那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只有精神素质和人格的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14中国的女性逐渐觉醒,走向了历史的大舞台,独立寻找女性自身的价值和尊严。此时,中国女性文学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并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一般而言,女性诗人的题材比较容易限于爱情、婚姻、个人身世与悲欢等相对狭小的范围,这和她们的生活环境及接触社会的广度和深度有关。女性诗人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在困境面前更容易本能地抒写痛苦,但少有超越困境的勇气。舒婷是一个显著的例外。 ”15舒婷可以说是承继了“五四”女性解放文学的传统,并经历了历史的浩劫、生活磨难,从一个全新的女性的立场出发审视外部世界,面对困境视野开阔并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最终
9、从女性生命的角度确定女性自身的本质,勇敢地追求女性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并用她真挚深沉的诗句,表达着一个女性对自己人生本质、对生命意义的一种价值追求, “又坚决地追求个体(尤其是女性)的人生价值和生命的独立性” 6最终去颠覆男权意识。二、舒婷诗歌传达的女性的生命与情感“在男权本位的人类社会下,女性自古就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 ,男性以自己的审美标准塑造着女性,使女性成为“贤妻良母孝妇的角色。 ”16在历史的长河中,女性逐渐认同这一地位,多失去了自我。回归女性的自然特点,回归女性本身,已成为社会的趋向与共识。舒婷以敏感、深悟的诗笔率先抒写女性本真的世界。如果可把诗比作人的话,那么舒婷的诗就是
10、一个绝好的“女人” 。 “她”积极乐观,温柔善良,饱含着丰富而浓厚的女性情感,表现了女性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对爱情、友情、亲情的热情呼唤,对女性尊严、价值、命运的不懈追求,是一个女人心灵的真切的呼唤,充溢着鲜明的女性意识色彩。“爱是女人的宗教。 ”16致橡树是舒婷爱情诗的经典之作, “犹如一首爱情宣言” , 12同时又表达了强烈的女性意识和人的意识。作为一个女性,尤其是知识女性,应该有正确的女性意识。新时期随着人的觉醒,女性意识也觉醒起来。女性就是女性,无视女性同男性的差异,而一味与男性认同,这是违反人性的,不合人情的。但同时,女性和男性又同样都是人,同样都应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同样都应该作为
11、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舒婷的爱情诗致橡树 ,把男性比喻为一棵橡树,一棵具有“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的橡树,而把女性比喻为一株木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4棉,一株具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的木棉树。橡树、木棉树,二者都是树,不同的树有不同的姿态和色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和性格,但在树的行列和人的行列中,彼此应是平等相处的关系,而不是依附的关系。在诗歌情感形象中,诗人表现女性意识的觉醒,表现女性的自觉、自强、自爱、自重的精神,争取女性人格的独立。没有女性的解放,也就没有整个人性的解放;没有人的意识觉醒,也就谈不到女性意识的觉醒。 致橡树以真率大胆又极
12、富动感的语句,喊出了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传达了一种全新的现代的爱情观:追求两性的互相理解、关怀、帮助、支持,共建自由、平等、坚贞、伟大的爱情世界;透露出女性对性爱情感、对人性和人的价值、对男女平等的深层思考。 “诗中女性自我这样表述对爱情的理想: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这个我是有着独立的人格和价值追求的人,在相爱中,不是对爱人有所依附或者忘我地奉献,也不是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而是在心灵的默契和沟通中达到相互理解和信任,但又坚持了自我的独立。 ”9 因此, “致橡树一诗可视为一代女性的爱情宣言诗”折射出一种独特的哲理光辉。神女峰是在神话的想象中对根深蒂
13、固的传统节烈观予以解构,并传达着一种新的女性意识。神女峰的神话几十年来被人传颂,称为佳话。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神女忠贞的化身博得古往今来人们的同情、泪水,这也使之成为“贤妻良母”的形象代表,但我们又不能不看到这是男权文化下女性被压抑、制约的结果。 神女峰中舒婷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 、 “三从四德” 、 “三纲五常”的封建意识的定位和封建节烈观的反叛是十分强烈的。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诗人从忧伤的同情爱抚到强烈的质疑反抗,表现了对长期受压抑的女性的愤激和忧伤,道出了女性生命的本真,给传统男权道德以沉重的打击,以艺术的武器打碎了女性
14、身上的沉重枷锁,提倡女性“忧伤而不绝望,沉郁而不悲观” ,鼓励女性走出生命的“围墙” ,走向新的道路。舒婷对女性最敏锐而又深切关注的诗是惠安女子 。诗人用极富立体感的语言,书写惠安女子的外貌:“琥珀色的眼睛” 、 “古老部落的银饰” 、 “柔软的腰肢” 、 “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但作者用意不在展示其优美的形象,而是以沉重的笔触剥开男权社会的男权意识,展现中国当代女性的现实处境。同时,诗人又从人们司空见惯的风景中发现不合乎人性,不尊重女性生命的因素:“惠安女子”因其“美丽” ,因其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5“古朴” ,而成了男权社会的“猎奇”对象,她们被制作成杂志“封面”和“插图” ,成为
15、展示于现代都市男性眼前的亮丽“风景” ,成为刺激于麻木庸常事物的男性神经的“传奇” 。舒婷正是从本质上认识到了这一切,从真正以对待“人”的方式去关注惠安女子的现实困境和苦难历史,揭示惠安女子被人忽略的苦难。舒婷是如此关注女性的个体生命和价值,以一颗“女人心”体贴着天下所有的女人,为她们唤回一个个生动丰富的灵魂和独立不羁的生命。同时,诗人又站在生命和人性的角度,向传统和庸俗的商品观提出了强烈的抗议,体现了舒婷对“女性人”这一命题的新的思考,新的探索。“人的主题是舒婷创作的最重要主题。历史的反思,在舒婷,是人的反思。现实的失落,在舒婷,主要也是人的失落。 ”8舒婷诗歌中抒写着现代女性积极乐观的人生
16、观,抒写着女性对人生、情感、生命的理解、思考和把握。 “我愿意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 (春夜 ) , “我的心裂成了两半/一半为你担忧,一半为你骄傲” (心愿 ) , “相视伤心的笑颜/交换斗争与欢乐的诗篇” (小窗之歌 ) , “写一行饱满的诗/深入所有心灵/进入所有年代” (馈赠 ) , “我答应你:即使没有你做伴/也要摸索着往上攀登/永不疲倦/永不疲倦” (黄昏里 ) ,像这样真诚深挚的诗句不胜枚举,展现了一个女性深厚宽阔、坚韧乐观的胸怀,闪烁着人道主义的光彩。舒婷诗歌中所开创的女性情感世界,处处充溢着现代女性意识,关注着女性命运。在西方女权主义者那里,女性意识是与男性社会格格不入
17、的。其实从广义上讲,女性意识并非女性自己的意识,而是与人类意识相融合的,是从女性的独特角度,站在人类、社会、历史的高度,进行的一种思考,它既是女性的,更是人类的精神珍宝。舒婷的女性意识,便具有深广的社会现实基础,而绝非局限于女人的私人空间。在致橡树和神女峰中, “橡树”作为男性形象的象征, “神女峰”作为男权下女性形象的象征,二者都烙上了深刻的性别特征,舒婷对“凌霄花” 、 “鸟儿” 、 “泉源” 、 “险峰” 、 “目光” 、 “春雨”以及“神女峰”的传统抗拒,反映出了其自身的体验和感受。舒婷对女性情感、命运的张扬是全方位的,她把女性以“人”的地位,平等地出现在两性社会中,其诗歌写出了女性情
18、感和社会命运的“女人味” 。三、舒婷诗歌建构的新颖、鲜明的女性意象作为女权运动波及社会文化各领域的成果之一,女性文学迅速发展壮大。女性文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6学以反叛的姿态明确宣告着自己的女性立场,重建女性的意象系统。古往今来文学中有诸多柔弱的意象成为女人的象征,比如柳、梅、花、鸟等。舒婷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构建出新颖、独立、鲜明的女性意象,打破了男性意识中的花草隐喻,树立起了女性的独特形象。(一) “树”意象致橡树中,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 、 “橡树”这两个中心意象。 “木棉”代表女性, “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橡树”代表男性,“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
19、,像剑/也像戟” 。全诗采用“木棉” 、 “橡树”这两个人格化的抒情意象使诗歌的女性思想和理性的内涵更加丰富。舒婷不愿做“攀缘的冰霄花” 、“痴情的鸟儿”这些柔弱依附的传统女性形象,而是要做“一株木棉” ,成为“树的形象” ,成为独立的个体,以来表示女性的独立平等。因而就有木棉与橡树有“紧握在地下”的根和“相触在云里”的叶,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 “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这木棉便是女性独立人格、自觉人性的凝聚体,象征着新时代女性形象的独立的面貌,具有鲜明的女性立场。(二) “灯”意象舒婷笔下还有很多“灯”的意象,它不再仅作为文人们心中的信念理想等一般象征,还被赋予了女性觉醒意识的
20、新内容。在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一诗中,诗人反复引咏“灯亮着” ,它使“我” “没有沉沦” ,使“我”的心没有“衰老” ;它有“火热的恋情” 、 “轩昂的傲气” 、 “鲜明的性格” 。 “松涛、萤火虫、水电站的灯光/都在提示一个遥远的梦” (还乡 )女性爱做“梦” , “灯”提示了“梦” ,这个“梦”是对女性理想的追求。 “灯”成了诗人内心世界所有丰富情感的象征,更是诗人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女性心理的融合,并暗示着觉醒了的女性的光明未来。 “是一场暴风、一盏灯/把我们联系在一起/是另一场暴风、另一盏灯/使我们再分东西/不怕天涯海角/岂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 (双桅船 ) “灯”成
21、为男女之间的桥梁,启示着女性对男女平等的向往,引导女性在爱情中对独立的追求。 赠别中, “但愿每一站台/都有一盏雾中的灯” 、 “愿灯像今夜一样亮着吧” ,这时的灯又成了友爱、理解、关怀等美好人性的象征,它给人以温暖的力量,为“向远方出发的人”亮着希冀和光明,表露出女性自身对人类的爱。 “灯” ,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正是舒婷一贯呼吁和追求的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7人道主义关怀精神的艺术体现,同时也洋溢着浓郁的人文关怀。(三) “大地”意象“大地”形象在“舒婷诗歌中也更多地被赋予了母性的内涵:宽容大度、默默无闻、乐于奉献、坚韧顽强。 ”17这些传统的女性美德在新时期女性解放的背景下,又增加了新的时
22、代色彩,让女性形象更饱满、更感人。如土地情诗 ,诗人把对土地的满腔热爱倾泻得淋漓尽致。在舒婷笔下,土地有父亲的“忧愤” 、 “宽厚” 、 “严厉” 、“智慧” 、 “力量” 、 “沉默寡言” ,更有母亲的“丰满” 、 “慷慨” 、 “葳蕤 ”、 “坎坷” 、“温柔多情” 。诗人以土地为喻反思着中国历史中女性的命运和品质,字里行间充溢着庄严深沉的女性自省意识,留给我们无穷的回味。与“土地”在一起,舒婷诗歌中泪水意象不再是软弱的象征,而更多蕴含着刚毅的悲壮之力。它是“勇敢真诚”地为人生而流, “也许泪水流尽/土壤更加肥沃” (也许答一位读者的寂寞 )生命的信念更加巍峨。正如别林斯基评价普希金的诗歌
23、特色时所说:“普希金特有的因素是主宰着写诗的一种哀歌式的忧郁。普希金的忧郁绝不是温柔脆弱的心灵的甜蜜的哀愁,不是的,它永远是一颗坚强有力的心灵的忧郁。 ”舒婷的“泪水”是一种痛苦的升华,浇灌了“土地” ,是对他人的同情乃至对众生的博爱的一种体现方式,是女性善良坚强的精神力量的象征。(四) “母亲”意象母亲意象在舒婷诗歌中也充满了女性意识。舒婷“诗歌中对母亲意象的吟咏歌颂,无不与祖国母亲国家美学暗合,成为新的道德伦理中母亲国家人民三位一体的化身。 ”18正如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中, “母亲实际上进一步被虚幻化,从她自身做为人母的具体的女性身体中抽象出来,反复地和过度地与民族、国家、大地、领袖、政
24、治、河流等无数巨大的事物相关联。 母爱及母女之间的个人化情感融合进民族、国家、信仰等政治内涵,呈现出超越伦理情感的人性之光” 18呈现出女性母亲的“爱”这一意象。同时舒婷诗歌又把女性意识升华:由祖国联想到“土地” ,又从“土地”想到了“母亲” , “母亲”又与民族、国家、政治等无数巨大的事物相关联,这是诗人完成了“母亲女人”的认可。 呵,母亲中, “母亲”是实实在在的, “呵,母亲/我的甜柔深谧的怀念/不是激流,不是瀑布/是花木掩映中唱不出歌声的古井” (呵,母亲 )写出了女儿对母亲的爱与怀念,这里“母亲”是“爱”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8的化身,母女之爱在平淡中得到进一步地深化。舒婷诗歌中“母
25、亲”意象透露出女性的理性之光,把女性从过去认为的“感性之人”上升到了“理性之人” ,让女性在情理之间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五) “水”意象“水” ,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原始意象,它既是洁净、清纯的代表,又是生命之源。因此, “水既象征着洁净,又象征着生命,是女儿性与母性的复合” 16也就出现了“女人是水” 。在水仙中,舒婷慨叹“女人是清水做成的” , “洛神是水,湘妃是水”。在此,我们又看到了舒婷诗歌中蕴涵的“女性美”如水的柔情,如水的洁净,如水的神圣。在舒婷无题诗中表现出作为生命和爱欲象征的“水”意象。无题说:“你是一台自动浇灌机/作圆周旋转/均匀喷洒微笑的魅力, ”在“你” (即他)的滥情无情
26、面前, “我”的感情却如野马脱缰,易放难收:“内心被干渴侵袭,那一个荒夜/你才允许月色成河/啊,在你的防波堤外/我已为你淋漓/为你泱泱/为你汪洋一片/最纯净最透明的水声/就是最透明最纯净的秘密/洁白的你”写出了一个女人性心理的闪烁、萌动。不过诗人设喻巧妙,用笔含蓄地用“水”淡化美化“性”意象。性是生命体的自然本能。舒婷在此用“水”意象写“性” ,写一个女人内心深处的“性” ,这使女性更加清醒地认识自己,冲出内外的禁锢,回到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女人。总之,舒婷以全新的女性感受和细腻多情的女性笔触,融合古典与现代、自我与时代、情感与思想于一体,建构了一系列独特而崭新的意象。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舒婷是
27、受传统和现实的制约的,因此它不可能像其身后的女性主义诗人那样的狂涨和放纵。但在那样一个百废待兴,精神迷茫、贫瘠的年代,舒婷的诗歌鲜明而强烈地道出了一个人,一个真正女人的精神追求。舒婷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塑造了一个新时代女性的全新形象丰富健全的内心和自由现代的人格追求。舒婷塑造的一个个崭新的女性意象,是此前的诗人所不曾创造的,丰富了诗歌的意象体系,也为后来的女性诗人提供了启发和借鉴意义。四、舒婷诗歌采用的独特的女性话语“迄今为止,世界的主导话语仍然是男性话语。当女性开始反抗和表达时,她们不可能开创出一种特属女性的语言供女性使用。她们必须借助男性的语言、规定对男性话语进行解构、颠覆” 19从而出现女性
28、“自己的话语” 。女性意识需要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9用女性话语来表达出独特的女性气质,女性审美风范。舒婷的诗歌语言,还未达到女权主义者所推崇的极端、颠覆的姿态,还没有过多地与女性身体结构相结合,但也从不少诗篇中流露出不同于以往作家的女性特质。舒婷把浪漫情怀,现代精神有机地融汇在现代主义的诗歌艺术之中,她用女性独特的审美话语,给诗坛带来一股女性意识的春风。以思念为例:“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误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诗歌中第一节列举了四样看似毫无关联的东西,像是没有根据的组合。但每样东西都是那样内涵丰富,形象贴切又朦胧含蓄地传达了一种
29、情感,并将之物化,把“思念”这种情绪状态所蕴含的极为复杂的内容无声地描绘出来,正所谓“无声胜有声” 。这也是舒婷作为女性的一种独特体验,优美而略带伤感,余韵无穷。在诗歌语言的内涵与外延间形成了强大的情感张力和想象空间,把女性含蓄委婉、深沉凝重的情感,外化为可知可感的女性话语,具有强烈深刻的感染力和鲜明的女性气质。舒婷十分注重诗歌的语言。 “舒婷执著于诗歌语言的追求,甚至到了令人担心的程度。 ”14她自称是有“语言洁癖”的人,追求字字珠玑这让她辛苦却又幸福。舒婷的诗歌语言极具独创性和审美性,这也成为她的诗歌艺术风格的重要标志之一。舒婷为表现她独特的女性意识,对母语进行了煞费苦心的变造,使语言在她
30、手中面目一新。如路遇一诗中“凤凰树突然倾斜/自行车的铃声悬浮在空中/地球飞速地倒转/回到十年前的那一夜” 。诗人用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地语句,将“路遇”引起的情绪世界的巨变形象含蓄地传达出来。 “黑暗弥合来又渗开去/记忆的天光和你的目光重叠”这是女诗人非理性的独特感受。女性的体验与情感是微妙而丰富的,诗人以这样一种话语方式将女性意识与情感展现给读者,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去感受。在诗歌话语独特性的基础上,舒婷诗歌语言也体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审美特征,如“口语叙事的纯朴美、含蓄蕴藉的弹性美、节奏鲜明的音乐美和隽永深刻的思辨美是舒婷诗歌语言的主要审美特征” 。 20舒婷诗歌语言的女性审美风范和个性姿态,对
31、后来女性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启示作用。舒婷诗歌语言的女性的独特性和审美性,是女性话语的美丽、巧妙的隐喻、奇特的想象、柔美的词语相结合的体现。此外,诗人还善于化常为奇,选用一些传统的女性色彩很强的词语,并赋予其崭新的意蕴。在遗产中她写道:“孩子呵,抬头望望月亮吧/她温柔而宁静地凝视着论舒婷诗歌的非女权意识10你/可她在每一个人的头上/为每一条道路放射光辉” ;在海滨晨曲中她呼唤:“让你的飓风把我炼成你的歌喉” 。在这些阴柔的女性化词语中,洋溢着坚毅、乐观、豁达、积极的现代女性气质。舒婷对诗歌语言的择用和创新,是为她所要传达的女性意识而服务的,同时又很好地加强了其诗歌的女性特质。舒婷从女性生命、情感出
32、发,以独特的女性话语和女性笔触构筑了一系列新颖、鲜明的女性意象,表达了新时代女性的丰富情感和深沉意识,创建了一个独具女性魅力的艺术世界。结 论“舒婷的诗歌,接通了传统文化精髓的血脉,同时又得到现代文化的滋养。 ”21其诗歌对生命个体的珍视,对女性生存的特别关注的人文情怀,自觉不自觉地从其诗歌中反映出来。在世界范围内女权运动日益高涨的年代,舒婷诗歌从男女平等展开,在不否定男性,不否定男性价值观的前提下,尽显出柔顺、温婉的东方女性意识,走向了自信、自立、自强、自然的女性新时期。舒婷的诗歌不愧为中国当代女性诗歌的开山之作,它承前启后,奠定了女性诗歌在诗坛的基础和地位,从女性意识而非女权意识的角度为女性诗歌及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例证和借鉴。本文在讨论分析过程中,由于理论界对女权主义和女性主义的研究观点多而杂,使本文在理论以及例证方面无法达到系统全面,这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