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制作者:
09级社会工作,内容,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概况
第二节: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第一节:人本主义心理学概况,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三、主要代表人物,一、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与发展,时代背景:
1 对后工业社会反人性化走向的反思。
2 反战和反主流文化运动的影响。,哲学背景:
1 人道主义和人性论
人道主义主张以人性作为衡量历史和现实的准则,重视个人的价值,维护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解放个性,使个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实现现实中的个人幸福;
所谓人性,指一切人所共同具有的特点。人性论,是指对人的本质属性或人的主要属性“是什么”问题的基本主张。
2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
存在主义和现象学在反对客观主义和极端决定论,突出“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主体性和主观性,主张研究自由、价值、选择、责任等主题上给人本主义心理学提供了理论支柱。,反对传统科学心理学理念的弊端
1 对行为主义的批判
2 对精神分析的批评与继承
当时心理学领域的三大分流
1 精神分析(伤残心理学):强调性本能和攻击本能
2 行为主义(幼稚心理学):人对环境的刺激作出反应,而非个体的选择。
3 人本主义(健全心理学):研究健康人,研究人的主观世界,突出人所特有的选择性、创造性、自我实现性等。
。,兴起与发展,20世纪50年代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兴起时期。
1954年马斯洛出版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作《动机与人格》。
1962年布根塔尔(J. F. Bugental)的论文《人本主义心理学:一个新的突破》被认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式的文献。
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本主义心理学迎来了一个迅速发展的黄金时期。,1971年,美国心理学会建立了第32分会。这标志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得到了美国心理学界正式合法的地位。
同时,国际性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术活动组织也得到了相当的拓展。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又分化和产生出了超个人心理学派,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的一个新取向。,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1、强调人的责任:人们自己最终要对所发生的事情负责
2、强调此时此地: 只有按生活本来面貌去生活,我们才能成为真正完善的人。
3、强调个体的现象学: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自己。
4、强调人的成长:当眼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个体不会感到满意,而要积极地寻求发展。,四、主要代表人物,Carl R.Rogers
罗杰斯(1902-1987)
Abraham Maslow
马斯洛 (1908-1970),第二节: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一、罗杰斯生平简介
二、人格自我理论
三、对其理论的评价,一、罗杰斯的简介,卡尔·罗杰斯 (1902-1987) 美国心理学家,受辅者中心疗法的创始人,人本心理学的先驱。1902年出生于伊利诺伊州一个经济富裕、温暖和睦而要求严格的大家庭中。先学农学,后学历史,1932年取得心理学博士学位,1987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他在当代西方心理学家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二、人格自我理论,(一)人性观
人性是善的还是恶的问题——人是有本性的,人性是善的。
对于自由意志和决定论的问题。——当他以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出现的时候,他坚持决定论,相信人的行为有规律可循;但当他以一个治疗者出现的时候,他认为人的确享有自由——每个人都具有一种固有的、先天的维护自我、提高自我、“自我实现” 的动机, 。,人性观点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
1、人性是乐观的、积极的且富有建设性
2、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3、人的认识活动的基础是意识经验,(二)现象场
罗杰斯认为,
1 、 所谓现象场就是在任何时间内,个体所知晓的或意识到的那部分经验。,注:罗杰斯将经验和意识作了区分,经验和意识作如此区分是其人格理论的一个重要前提。
知晓或意识只是个体经验的一部分。
经验是个体在环境中经历的全部内容。,2、 而只有当经验中的潜在内容被符号化时,它们才能进入意识,成为个人现象场得一部分。
健康的人能完整、准确地把他的经验符号化,而不健康的人则弯曲或阻止其经验进入意识,不能准确地把经验符号化或不能完全知晓它。,3、 所有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主观世界中,决定人的行为的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因此对人格的研究应去了解人们心目中的现象世界。,(三)人格结构:自我
自我是一套有组织的知觉模式,包括现象场中区分为主格“我”、宾格“我”和所有格“我的”等部分。
我们透过一个人对自己的描述可以发现他的自我。,罗杰斯认为
1、自我的知觉模式具有组织性、整体性和一致性,它遵循一般的知觉原则。
2、自我不是由一些条件反应组成的,虽然在新的元素加入时,自我会发生变化但它总是保留原有知觉模式的固有本质。,3、自我也不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另一个小人,由它指挥个人的活动。它是能为个体意识到的有关自己的经验。
因此,罗杰斯的自我概念有时被称为对象自我,即关于自己的认知、态度和感情。区别于弗洛伊德的作为过程的自我。,理想自我(理想我)
相对于自我概念,理想自我是一个人所希望的自我形象。理想自我和自我之间的差别是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指标。
个人的目的就是成为他的真实自我。,(四)、人格动力
罗杰斯认为人是不断前进的。他假设的惟一动机即实现趋向(朝向自我实现的基本趋向)
所有人类,也包括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具有求生、发展和提高自身的天赋需求。所有生物体的内驱力都可以纳入实现趋向之中。,实现趋向驱使个体从一个单纯的结构朝向更分化、更统合的状态发展,从依赖向着独立,从固定、僵硬向着变化与自由表现发展,从而使个体变得更复杂,更具有独立性、创造性和更具社会责任感。,个体了解其经验是否同自我实现趋向相一致的方法称为机体评价过程。所有个体都利用是否与实现趋向相一致的机体评价过程来评价他们的经验。所以机体评价过程也是一种使有机体能将经验与自我实现相协调的回馈系统。,(五)、人格发展
1、正向关怀的需求
每个人都有正向关怀的需求,所谓正向关怀(正面关注需求)指个人在生活中得到有关的人的温暖、同情、关心、尊敬和认可等情感的需求。
父母的爱和关心使儿童正向关怀需求得到满足并进一步发展出正向的自我关怀即对自己的好感,相当程度反映出儿童的自我接受程度。,2、价值的条件
价值的条件即个人体验到关怀的条件、一旦这些价值的条件被儿童内化,成为他们的自我结构的一部分,它们便起着指导儿童行为的作用,甚至他们的父母不在身边时也起着作用。
价值的条件也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当价值的条件建立后,如果儿童完全按照他内化的某个人的价值观念行动,那就会有可能阻碍其成长和自我实现。,3、无条件的正向关怀
每一个人都应当被爱、被认为是有价值的。当父母以言语或行为表示他们的爱取决于儿童的行为要符合父母的愿望时,儿童就不可能得到全部的自我实现。儿童所需求的是无条件的正向关怀或无条件积极关注即无论儿童做什么都给予全部真正的爱。
罗杰斯并不认为对儿童的任何要求都应给予满足,而是指对个人的价值和尊重在任何时候都要放在首位。,4、自我的一致性和威胁
人在一生中都在维护自我和经验之间的一致性。与自我概念相一致的经验会被知觉到并被整合到自我结构之中。与自我概念不一致的或有价值条件的经验,对自我观念会产生威胁,面对这种威胁个人会拒绝将其纳入自我结构之中或扭曲其意义。而这种扭曲可能是个人不知不觉出现的。
例如:一个自认是成绩很差的学生将拒绝把他在一次考试中得到满分的成绩纳入自我结构中,而会把分数的意义扭曲为一时的走运或老师的疏忽,使他占了便宜。,自我是相当稳定的并且是自我保护的。它影响个人的知觉并过滤其经验和记忆。
由于自我的筛选功能,人格的改变就相当困难。因为人格改变包含了威胁,而这个威胁又被自我筛选功能给筛选掉了。,(六)、人格适应
罗杰斯对人格适应的性质有其独特的看法,并且发展了一种新的心理治疗方法——非指导式治疗法或个人中心治疗法。,1、适应的性质
罗杰斯认为,人性的基本冲动是自我实现,人自出生即具有许多潜在能力,这些潜在能力在适当的环境中可以自然充分地发展。但如果环境不好或未得到良好的指导,则潜在能力可能受到阻碍而无法完全发展或朝歪曲方向发展,因而造成偏差行为。,健康人格者就是机能完善的个人,具有以下特征:
(1) 坦诚对待自己的经历, 对任何经验都开放。
(2) 关注此时此地, 关注现实的空间, 即所谓活在当下。
(3) 相信自己的感觉, 利用自身的机体评价过程(机体智慧)。
(4) 自我与经验相协调。
(5) 无条件的自我关怀。
(6) 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才能成为机能完善的个人呢?
罗杰斯认为关键是自我与经验的协调一致。如果自我与经验之间出现失调,这个人就会出现不完全的适应情况。
几乎所有的人都体验到失调,因而要防卫某些在意识中正在被符号化的经验。
只有严重的失调才会出现适应问题,中等程度的失调可能产生通常称之为神经官能症的行为,而严重的失调就会导致精神病。,2、治疗的方法
1942年罗杰斯在其著作《咨询和心理治疗》一书中正式提出非指导式治疗法,至1951年改称为受辅者中心治疗法,1974年又改称为个人中心疗法(当事人中心疗法)罗杰斯首次用受辅者代替病人称谓,体现其治疗特点。,罗杰斯的个人中心治疗的基本假设是:受辅者是关于他自己的最好的专家,他们有潜能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办法。治疗者的任务是促进受辅者对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探讨找到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罗杰斯认为,有效的治疗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受辅者和治疗者必须有心理上的沟通,即他们必须对对方的现象场产生影响。
受辅者处于失调状态,因而是脆弱和焦虑的。
治疗者必须对受辅者地内部参照系作同理心的了解并传达给受辅者。
受辅者必须领悟到治疗者给予其无条件关怀和同理心的了解。,总之,罗杰斯认为,治疗的过程就是使受辅者在生活中使用他们自己的机体评价过程。治疗的结果就是受辅者剥下他们应对生活的各种伪装,假面具或各种角色,从而真正地成为他自己。,三、对其理论的评价,贡献:
(1)对人的看法积极乐观,强调人的自我意识与行为自由。
(2)理论建立在大量的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理论是有效的,得到越来越多的验证。
(3)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张,冲破了传统教育模式,把尊重、理解、相信学生提到了教育的首位。,不足:
(1)很少提及成长与发展的过程, 不对心理疾病作诊断的分类,也不太承认病人在症状上的差异及不同的成因。
(2)强调自由选择,将走向神秘主义,过分的自由选择也是培育个人主义的温床。
(3)过于依赖受试者的自我报告,往往忽略客观存在的事实。,好的人生,是一种过程,而不是一种状态,它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
——罗杰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