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复习.ppt

举报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复习,(适用临床医学本科),主讲教师:蒋培余,课程体系,医学免疫学,学习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医学免疫学基础理论及有关临床免疫学知识,为学生学习相关课程、进入临床学习、实习打下扎实的基础。,抗原,免疫系统,,MHC,细胞 因子,抗体,补体,,免疫应答,,抗原 提呈 细胞,T细胞,B细胞,NK 细胞,吞噬 细胞,排除非已的抗原性异物,维护自身生理平衡和稳定,基础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CD 粘附分子,一、免疫应答的诱导物---抗原(外患内忧) 非已的异物:来自于体外,也可来自于体内,TI 与 TD 抗 原,二、执行免疫功能的物质基础:免疫系统 ————相当于国防系统,,(一)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 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和成熟的场所。 相当于军事院校和培训基地。,外周免疫器官: 是成熟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相当于边防线、营地和作战指挥部。,,免疫细胞的来源于军事院校和培训基地,淋巴结(T、B细胞驻扎的营地以及免疫应答的作战指挥部),,,,,,脾(T、B细胞驻扎的营地以及免疫应答的作战指挥部),粘膜免疫系统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支气管相关淋巴组织等。M细胞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顶部胞质较薄,核位于基底部,基底部质膜内陷成穹隆,内含多个淋巴细胞、Mф和DC。,皮肤、黏膜免疫系统:边防线,皮肤免疫系统由皮肤屏障以及皮肤中的免疫细胞(角朊细胞、郎格汉斯细胞、DC、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分子(细胞因子、补体、Ig、神经肽等)发挥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参与特异性免疫抗原识别、免疫细胞激活以及皮肤固有免疫应答全过程。,淋巴细胞归巢 :成熟的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称为淋巴细胞归巢。   分子基础:是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即淋巴细胞上的淋巴细胞归巣受体和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相应的血管地址素。,淋巴细胞再循环:定居在外周免疫器官的淋巴细胞,可由输出淋巴管进入胸导管,经上腔静脉进入血液循环,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并重新分布于全身淋巴器官和组织。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和组织间周而复始循环的过程。,(二)免疫细胞的概念和种类(不同的兵种),固有免疫应答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细胞,1.固有免疫细胞及其作用,APC:树突状细胞 吞噬细胞 NK 细胞 NKT 细胞 其它固有免疫细胞,APC的概念、种类及抗原的递呈 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识别配体; 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NK细胞特征、功能、作用特点及杀伤机制;,(1)抗原提呈细胞(通讯兵/侦察兵),APC:即抗原递呈细胞,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把抗原信息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特化的细胞群。根据膜分子的表达特点和功能差异分:,专职APC:表达MHC-Ⅱ和协同刺激分子。包括: 树突状细胞(DC) 单核巨噬细胞 活化的B细胞 非专职APC:内皮细胞、上皮细胞、纤维母细胞及脑内小胶质细胞等及表达MHC-Ⅰ的靶细胞 。,,DC的来源,,,,DC的分化、发育、成熟及迁移,骨髓DC前体,血流,非淋巴组织,分化,非成熟DC,,,定居,非成熟的DC有很强的摄取、加工和处理 抗原的能力,但刺激初始T细胞、提呈抗原能力弱,在摄取抗原或某些炎性细胞因子刺激下,迁移至淋巴结,成为成熟DC,摄取 和加工处理能力变弱,但提呈能力增强,成熟后从非淋巴组织迁移到次级淋巴器官,从而激发T细胞应答。,表皮、上皮组织、胃肠道、泌尿道、及实质脏器的间质(非淋巴组织),,,,,未成熟DC:间质性DC和郎格汉斯细胞LC,成熟DC:IDC,,DC的功能:,,2.抗原递呈与免疫激活:,3.免疫调节,,诱导Th1分化 介导抗体类别转换 促进T、B活化,(分泌CK),4.诱导免疫耐受,胸腺DC参与阴性选择,诱导中枢免疫耐受;非成熟DC可诱导T细胞形成外周免疫耐受。,为T细胞活化提供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启动免疫应答.,1.识别、摄取和销毁抗原,参与固有免疫应答:DC可表达多种模式识别受体以及Fc受体。,(2)吞噬细胞(先谴部队),,①巨噬细胞表面受体及其识别的配体: 模式识别受体(PRR)与病原相关分子模式 (PAMP);调理性受体(IgGFc 受体 、补体受体 (C3bR/C4bR));细胞因子受体 ②巨噬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识别与清除病原体 参与和促进炎症反应 杀伤肿瘤和病毒感染细胞 加工提呈抗原,增强适应性免疫应答 免疫调节,中性粒细胞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NK细胞鉴定依据:将人TCR-,mIg-,CD56+,CD16+。 NK功能:在机体抗肿瘤、早期抗病毒或胞内寄生菌感染以及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NK杀伤机制:穿孔素/颗粒酶途径;Fas与FasL途径 TNF-α与TNFR-I途径;介导ADCC途经; NK杀伤靶细胞的特点:无需抗原剌激,不受MHC限制,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 NK细胞杀伤活性的调节:KIR和KAR 比较与CTL的相同和不同点,(3)自然杀伤细胞(敢死队),2.适应性免疫细胞(特种部队) (1)B淋巴细胞,B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B细胞的主要表面分子及其功能(BCR复合体) B细胞的亚群。 B细胞的功能。,( 补体C3d受体 ),2.适应性免疫细胞: (2)T淋巴细胞,T细胞分化发育过程中的关键事件 T淋巴细胞的表面标志及其功能(TCR复合体) T淋巴细胞的亚群 T淋巴细胞的功能,,,初始T细胞 效应T细胞 记忆性T细胞,分类,,,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按表达的CD分子不同,CD8+T细胞亚群,CD4+T细胞,按功能不同,,,辅助性T细胞 (Th) 细胞毒性T细胞 (CTL或Tc) 调节性T细胞 (Tr或treg),按对抗原应答所处状态不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CD4 + Th细胞分化的调节,局部微环境中的CK是调控Th0、 Th1和Th2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它们不仅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同时也影响Th1和Th2细胞亚群之间的平衡。,1. Th1:分泌IL-2、IFN-γ、TNF-β,活化巨噬细胞、抗胞内寄生微生物,促进炎症反应和细胞免疫。 2. Th2:分泌IL-4、IL-5、IL-10、IL-13,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和抗体生成等;参与超敏反应性炎症和抗寄生虫感染。 3. TH17:分泌IL-17,趋化、招募、活化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诱导局部炎症反应。,CD4 + Th效应细胞亚群的功能,CD8+TC效应细胞(CTL):主要特异性杀伤胞内寄生病原体的宿主细胞、肿瘤细胞等。,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功能: nTreg是通过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达到免疫的负调节作用;iTreg有Tr1 和Th3二个亚群:由初始CD4+T细胞受抗原诱导产生,下调免疫应答。Th3分泌TGF-β、Tr1分泌IL-10抑制Th1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T细胞按功能不同区分的三个亚群:,∮抗体、ADCC、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三)免疫分子 (武器、信号分子、身份标志等),1. 抗体或免疫球蛋白,2.补体系统,,,,,,,,,,,,,主要包括: MAC的生物学效应; 活化补体片段的生物学效应。 MAC介导的细胞裂解作用:C5b6789 调理作用与免疫粘附:C3b, C4b 介导炎症反应(1)过敏毒素作用:C3a, C5a (2)趋化作用:C3a, C5a (3)激肽样作用:C2a, C4a,补体的生物学功能,(1)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系统的紧密联锁的基因群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小鼠的MHC称为H-2复合体。 (2)MHC限制性:T细胞只能识别自身MHC分子递呈的抗原肽而不能识别非己MHC所结合的相同抗原肽,这种细胞间相互作用的限制称… APC与Th,Tc与靶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受MHC限制性。 (3)人的MHC称为HLA复合体,其编码的分子表达在人的白细胞表面,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即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3.MHC,HLA I和II抗原的分子结构、组织分布和功能特点,HLA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作为抗原递呈分子。 (1)MHCⅡ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肽给CD4+Th; (2)MHCⅠ类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肽给CD8+Tc; 约束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MHC限制性,(1)细胞因子概念、种类 (2)粘附分子概念、种类 (3) CD的概念,4.其它免疫分子,,,,,,,,,,,,,,------ 真菌 ------------------ 细菌 --------- 支原 衣原 立克次体 ---- 病毒 ---- 蠕虫 ----- 原虫,胃 小肠 呼吸道 皮肤,三、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应答 免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异己物质,产生一系列特定的应答过程,最后排除异物,对自身组织形成耐受,以维持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具体功能表现:,,免疫应答,固有 免疫应答,适应性 免疫应答,,免疫系统识别清除抗原的机制: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机制,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特点比较,1.固有免疫应答(地方部队作战),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巨噬细胞,NK) 固有免疫应答 固有免疫应答的作用时相 固有免疫应答的特点 固有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1)固有免疫应答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APC—DC); (2)固有免疫应答影响适应性免疫应答的类型(Th亚群的诱导分化) (3)固有免疫应答协助适应性免疫应答发挥免疫效应(巨噬细胞,NK细胞等),,,抗原,细胞 免疫应答,体液 免疫应答,,2.适应性免疫应答(正规军作战),机体发生感染时,病原体如何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适应性免疫应答,TCR识别特点:双识别,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双信号+增强信号,B细胞对TD-Ag的免疫应答(初次、再次),B细胞对TD-Ag的识别阶段,B细胞的活化增殖分化阶段,Ab的效应阶段,B细胞识别的抗原——可溶性抗原,APC主要是滤泡树突细胞(FDC),通过其表面CR1、CR2、FcγR固定和浓缩抗原,把未经加工处理的抗原递呈给B细胞;B细胞也可作为APC直接识别天然抗原。,Th是如何辅助B细胞活化的?,Th细胞对B细胞应答有哪些作用?,Th细胞的激活:初次免疫应答由DC或巨噬细胞负责摄取处理抗原;再次免疫应答由B细胞内吞抗原,将抗原加工处理成小肽片段,以MHC-II—抗原肽形式提呈给Th细胞;同时,通过协同刺激分子配对结合为Th活化提供第二信号; Th细胞提供B细胞第二活化信号:活化的T细胞表达CD40L与B细胞表面CD40分子结合产生第二活化信号。 活化的Th分泌细胞因子,IL4、5、6、10、13等作用于B细胞,成为B细胞活化的增强信号。 Th细胞对B细胞的辅助作用发生在外周淋巴器官T细胞区和生发中心。,,IDC,FDC,效应阶段(Ab的生物学活性—p42),1. 中和作用 2. 活化补体 3. 调理作用 4. ADCC 5.免疫损伤作用,(一)初次应答(primary response) 1.概念 抗原初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诱导期)长(约7~10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M为主; (3)抗体亲和力低; (4)维持时间短; (5)总抗体水平低。,抗体产生的一般规律,(二)再次应答(secondary response) 1.概念: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所产生的应答。 2.特点 (1)潜伏期短(约2~3天); (2)抗体的种类以IgG为主; (3)抗体亲和力比初次应答明显增强; (4)维持时间长; (5)总抗体水平高。,抗原,,免疫应答,正免疫应答,负免疫应答,,,免疫耐受,,免疫耐受的概念,自身免疫耐受的形成机制,抗原,适度的生理性免疫应答,过渡的病理性免疫应答,,免疫调节,,,概念,调节的主要机制,临床免疫学:医学免疫学的应用,一是应用免疫理论来阐明许多疾病的发病机制和发展规律;可以应用在传染病、肿瘤、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器官移植、生殖免疫等各个临床领域; 二是应用免疫学原理、技术和生物学制品等进行免疫相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一、临床免疫性疾病,1、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反应过高 2、免疫缺陷病: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3、自身免疫性疾病:对自身抗原应答所致 4、肿瘤、移植排斥反应等,(一)超敏反应,1.超敏反应的概念及分型 2.各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 3.熟悉临床常见的各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4.掌握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防治原则。,,Ⅱ型超敏反应发生机制,1、概念:是因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的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 2.种类:根据自身抗原分布的范围分: (1)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组织器官的病理损害和功能障碍局限于某一特定器官,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针对该器官特异性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应答。如桥本甲状腺炎、胰岛素依赖的糖尿病。 (2)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指自身抗原为广泛分布的细胞核成分或线粒体等,可遍及全身各器官系统。如SLE。 3.免疫损伤机制 (1)自身抗体通过Ⅱ型、 Ⅲ型超敏反应介导的组织损伤 (2)自身反应性T细胞通过Ⅳ型超敏反应介导的组织损伤,(二)自身免疫病,(三)免疫缺陷病,1、 概念:指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环节或组分因先天发育不全或后天损害导致功能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2.按发病原因分类: 原发性(先天性)免疫缺陷病 继发性(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3.按累及免疫成分不同分类 体液免疫缺陷 (50%) 补体系统缺陷(2%) 细胞免疫缺陷 (10%) 吞噬细胞缺陷(18%) 联合免疫缺陷(20%),(四)肿瘤免疫,1、肿瘤抗原的概念 指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新抗原及过渡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2. 根据肿瘤抗原的特异性分类: 肿瘤特异性抗原(TSA):肿瘤细胞特有的或只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而不表达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可由理化因素或病毒感染诱生。 肿瘤相关性抗原(TAA):既表达于正常细胞也表达于肿瘤细胞的抗原,但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的肿瘤抗原。 3.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4.肿瘤的免疫逃逸的机制,1.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主要因素:供受者间HLA型别差异是发生急性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 2.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 对移植抗原的识别机制包括: (1)直接识别:识别供者APC表面的pMHC (供者) (2)间接识别:识别受者APC表面的pMHC (受者) 3.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宿主抗移植排斥反应 (1)超急性排斥反应:数分钟-24h内,与受者体内预先存在的抗供者组织抗原(如ABO血型抗原)抗体有关。 (2)急性排斥反应:术后数天-1W,与细胞免疫应答有关。 (3)慢性排斥反应:术后数周-数年不等,机制未明。 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常见于骨髓移植,移植物中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宿主组织抗原所致。,(五)移植免疫,二、免疫学诊断,(一)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与抗体在体外能特异性结合,并出现一些可见现象。借此对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进行定性、定量、定位检测。 (二)免疫细胞的测定,三、免疫学防治,获得性免疫是免疫学防治的理论基础,其获得方式,医学免疫学最显著的特征: 1.免疫学理论对临床医学如器官移植、肿瘤、自身免疫病、传染病等等的指导作用: 2.免疫学技术和制剂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1)免疫学预防 疫苗研制成功防治一系列传染性疾病的疫苗 (2)免疫学诊断 * 抗原-抗体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 免疫学技术成为主要的临床检验技术。 (3)免疫学治疗 可用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等治疗肿瘤、慢性传染病及超敏反应性疾病。,值得思考的问题,1.抗原进入机体后几种处理方式 (1)皮肤进入(淋巴结):LC、间质性DC、MØ、T、B (2)粘膜进入(粘膜免疫系统):M细胞、LDC、MØ、T、B (3)进入血液(脾脏):90%血液流经脾脏,DC、MØ、T、B 2. 淋巴结、脾脏中T细胞区、B细胞区细胞分布的特征: (1)T细胞区:T细胞、IDC(并指状DC)和巨噬细胞; (2)B细胞区:B细胞、FDC(滤泡样DC)和巨噬细胞; 3.固有免疫应答作用时相及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4. B细胞对TD抗原应答: (1)初次应答时,APC(DC)、Th、B细胞之间的关系;应答特点 (2)再次应答时,APC(B)、Th、B细胞之间的关系;应答特点 5.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 TCR的识别特点、T细胞活化的信号要求,如何满足?效应阶段如何清除抗原,值得思考的问题,6.影响机体免疫应答与免疫耐受的因素 (1)抗原因素………… (2)机体因素………… (3)抗原进入机体方式………… 7.正常生理性免疫免疫应答的意义以及与病理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8.临床免疫性疾病发病机理的分析 (1)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2)新生儿溶血病,输血反应 (3)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病 (4)传染性迟发型超敏反应——肺结核 9.临床免疫性疾病诊断和防治的理论基础 (1)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 (2)获得性免疫,,,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