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646124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28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文言文阅读训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李斯论 (清)姚鼐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商鞅教孝公燔诗、 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 诸 侯,迄至始皇。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 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 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是以尽舍其 师荀卿之学,而 为商鞅之学; 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

2、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 书,禁学士, 灭三代法而尚督 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 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君子之仕也,进不隐贤;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即有学识甚当,见其君国行事,悖谬无义,疾首嚬蹙于私家之居,而矜夸导誉于朝庭之上,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知其将丧国家而为之者,谓当吾身容可以免也。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 贵,而以富 贵之谋 ,贻天下之乱,固有终身安享荣乐, 祸遗后人,而彼宴然 无与者矣。嗟乎!秦未亡而斯先被五刑夷三族也,其天之 诛恶人,亦有时而信也邪!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

3、人者矣,未 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 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 ,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宋之世,王介甫以平生所学,建熙宁新法,其后章惇、曾布、张商英、蔡京之伦,曷尝学介甫之学耶?而以介甫之政促亡宋,与李斯事颇相类。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尤可畏哉!注释宴然:安闲的样子。谏逐客:秦始皇曾发布逐客令,驱逐六国来到秦国做官的人,李斯写了著名的谏逐客书 ,提出了反对意见。9对下列

4、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中:符合B灭三代法而尚督责 尚:崇尚C知其不义而劝为之者 劝:鼓励D而终不以易目前之富贵 易:交换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因秦国地形便利 不如因普遇之B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 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C且夫小人虽明知世之将乱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D不亦远乎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小人之仕也,无论所学识非也B而大体得治世之要C而以富贵之谋,贻天下之乱D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20070327212下列各句中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5、 )A苏轼认为李斯以荀卿之学辅佐秦朝行暴政,致使天下大乱,作者则认为李斯是完全舍弃了荀子的说学,李斯的做法只不过是追随时势罢了。B作者由论李斯事秦进而泛论人臣事君的问题,强调为臣者对于国君的“悖谬无义”之政,不应为自身的富贵而阿附甚至助长之。C此文主旨在于指出秦行暴政是君王自身的原因,作者所论的不可“趋时” , “中侈君张吾之宠”的道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D文章开门见山,摆出苏轼的观点,然后通过对秦国发展历史的分析,驳斥了苏说的谬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论证严密,逐层深入,是一篇典范的史论。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 分,每小题 3 分)(1)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

6、法久矣译文: (2)谓天下将谅我之无可奈何于吾君,而不吾罪也译文: (3)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译文: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 一 14 题。送徐无党南归序 欧阳修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 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 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

7、,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 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 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 间者,皆可悲也

8、!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选自居士集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逾远而弥存也 弥:久长B不见于言可也 言:著作C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 荣华:茂盛D稍稍见称于人 稍稍:渐渐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一归于腐坏渐尽泯灭而已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B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而散亡磨灭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D亦因以自警焉 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313对下列句

9、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修于身者,无所不获:只要修于身,就能施于事,见于言。B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建立个人功业,往往受社会环境条件的限制。C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行文传世,往往受到个人天赋能力的限制。D今之学者,皆可悲也:以竭尽文辞技艺求不朽,悲哀在于其舍本逐末。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慨于当时学者“立言传世以求不朽”的世风,强调了“修身为本,精神不朽”观点,具有振聋发聩的警示作用。B颜回无甚功和言,竟然受当世和后世如此推崇。文章以此为例,有力地说明了君子务本,修身立德,精神不朽的道理。C文中用“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来比工丽文辞,意在说明立言

10、是不能传世永存的,尽心于文字是可悲的。D文末“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一句,意味深长,增添了劝诫的力量,更激励人自省自醒。15完成下面两题。 (8 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 分)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译: 。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译: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 1114 题。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予尝入邓 尉山中, 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上下诸山, 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

11、沈氏世居于此。贞甫是以益亲善,以文字往来无虚日。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 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 ,死 丧忧患,颠倒狼狈,世人之所嗤笑,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上下。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嗟夫!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贞甫之为人伉厉,喜自修饰。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遇事激昂,僵仆无所避。尤好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所至扫地焚香,图书充几。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抄写,至数百卷。今世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

12、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死,悲夫!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 论文,或至竟日。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可悲也已!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以予之穷于世 穷:贫穷B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 了:全然C而贞甫不予易也 易:轻易D予甚畏其志 畏:畏惧4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B此贞甫之没

13、,不能不为之恸也 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C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D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 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 B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C为人伉厉,喜自修饰 D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14下列对本文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明代后期散文家,他继承了西汉和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反对当时浮饰雕琢的文风。本文和项脊轩志都显得文笔质朴简洁,情感真挚动人。B作者以自己同沈贞甫的交谊为线索,简要记叙两人从初识到交厚的过程,重点介绍贞甫的身世以及他的为人和为学。最后简介其卒年

14、,并以铭文作结。 C文章在平实质朴的记叙中,揭示了贞甫为人耿直,交友诚笃,鄙弃趋炎附势,抵制浮躁学风的性格特点。这正是平凡读书人的不平凡之处。 D本文记叙和抒情紧密结合:自己狼狈不堪却受敬重,失知音,不能不恸;畏其志,忧其力,而竟以病死,不能不悲;昔同啜茗论文,今独处寂寞,不能不叹;最后赞其勤学不倦,至死方休的精神。15翻译与断句(8 分)(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 分) 虽一字之疑,必过予考订,而卒以予之言为然。译文:_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译文:_(2) 为下面一段话中划线处断句并加以恰当的标点。(3 分)季康子问政于孔

15、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 为 政焉 用 杀 子 欲 善 而 民 善 矣 君 子 之 德 风 小 人 之 德 草 草 上 之 风 必 偃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8-10 题。张益州 画像记 苏洵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 变 且虽起,既不可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 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 抚朕师。 ”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 ”天子曰:“然。 ”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 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

16、苦。 ”明年正月朔 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 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 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尔繄 以生,惟 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 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 令,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 之以法,惟蜀人 为易。至于急

17、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 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 ,吾不忍为也。 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 ”皆再5拜稽首,曰:“然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 尔心,尔死,在 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不欲,如何?”皆曰:“ 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 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 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 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 ”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选自古

18、文观止 ,有删节)注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 。朔:农历每月初一日。繄:yi,犹“实” 。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威劫齐民 劫:抢劫,掠夺B故其思之于心也固 固:长久,久远C重足屏息之民 息:气息,出气D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管束,处置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B孰为能处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乐也C以威劫齐民,吾不忍为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D又不

19、可以武竟故王之不王 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益州治蜀,反对施行严刑竣法。他认为,施行严刑竣法只会使百姓沦为与盗贼为伍,酿成大乱;反之,用礼义、法律来教化、差使百姓,那么蜀人是很容易管理的。B作者认为,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自己还未曾见过;即使不用画像,张公的恩情也会世世代代记在蜀人的心中。C张益州是“为天下牧小民不倦”的封建官吏的形象,他有文治武功之才,采取安抚办法宽政爱民,使之安居乐业,博得人心。D张益州在蜀地发生祸乱, “京师震惊”之际,临危受命,赶赴蜀地。由于措施得当,祸乱很快被平息, “蜀人相庆如他日” ,从

20、此,蜀地相安无事。11把上面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4 分)译文: (2)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倦,惟尔张公。 (3 分)译文: (3)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而生变,虽齐鲁亦然。 (3 分)译文: (五)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柳宗元得杨八书,知足下遇火灾,家无余 储。仆始 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盖将吊而更以 贺也。道远言略,犹未能穷知其状。若果荡焉泯焉,而悉无有,乃吾所以尤贺者也。6足

21、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今乃有焚炀赫烈之虞,以震骇左右,而脂膏滫瀡 之具,或以不给,吾是以始而 骇也。凡人之言皆曰:“盈虚倚伏,去来之不可常。 ”或将大有为焉,乃始厄困震悸,于是有水火之孽,有群小之愠,劳苦变动 ,而后能光明,古之人皆然,斯道辽阔诞漫,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是以中而疑也。以足下读古人书,为文章,善小学,其 为多能若是,而 进不能出群士之上,以取显贵者,盖无他焉。京城人多言足下家有积货,士有好廉名者,皆畏忌不敢道足下之善,独自得之,心蓄之,衔忍而不出诸口,以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一出口,则嗤嗤者以为得重赂。仆自贞元十五年,见足下之文章,蓄之者盖六七年,未尝言;是仆私

22、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及为御史、尚书郎,自以幸为天子近臣,得奋其舌,思以发明足下之郁塞;然时称道于行列,犹有顾视而窃笑者。仆良恨修己之不亮( “亮 ”通“谅”,诚实,信 实),素誉之不立,而为世嫌之所加,常与孟几道言而痛之。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 举为灰埃。黔其庐,赭其垣,以示其无有;而足下之才能,乃可以显白而不污;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则仆与几道十年之相知,不若兹火一夕之为足下誉也。宥而彰之,使夫蓄于心者,咸得开其喙;发策决科者,授予而不栗。虽欲如向之蓄缩受侮,其可得乎!于兹吾有望于尔,是以终乃大喜也。古者列国有灾,同位者相吊。许不吊灾,君子 恶之。今吾之所陈

23、若是,有以异乎古,故将吊而更以贺也。颜曾之养,其为乐也大矣,又何阙焉!足下前要仆文章古书,极不忘,候得数十篇并往耳。吴二十一武陵来,言足下为“醉赋”及“对问”,大善,可寄一本。仆近亦好作文,与在京都时颇异,思与足下辈言之,桎梏甚固,未可得也。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不悉。宗元白。(选自古文观止)注释:焚炀赫烈:大火烧得很猛烈。左右:本指仆役,这里指王参元。脂膏滫瀡:脂膏,即脂肪;滫瀡,即米汤。诞漫:荒诞。蓄缩:本指工作消极,此指畏忌人言。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有群小之愠 愠:怨恨 B举为灰埃 举:全部C宥而彰之 彰:明显 D斯道辽阔诞漫 道:道理9下列句中加点虚词

24、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 分)A因人南来,致书访死生/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或将大有为焉/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C虽圣人不能以是必信/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哉? D今吾之所陈若是,有以异乎古/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10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名为书信,实际是一篇议论文。作者借王参元失火之事,反映了“公道之难明,而世之多嫌也”这一发人深思的现象。B在这封书信中,柳宗元借祝贺王参元家失火,赞扬了王参元的人品才能,抨击了小人当道、积毁销骨、社会积弊丛生的现实,揭示了制度扼杀人才这一严峻的社会问题。C柳宗元祝贺的其实并不是王参元家失火,而是祝贺王参元可以

25、因失火而得以施展才华,他的“贺”就是“吊”,是对王参元的宽慰和祝福。D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主将,强调文章要有思想,为社会服务。他的捕蛇者说就是典型的例子。而贺文除此之外,还渗透了“祸福相倚”等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11把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足下勤奉养,乐朝夕,惟恬安无事是望也。 (4 分)7译文: (2)乃今幸为天火之所涤荡,凡众之疑虑,举为灰埃。 (3 分)译文: (3)其实出矣,是祝融回禄之相吾子也。 (3 分)译文: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

26、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 鸣者也。 ”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 ,乃汝 诸兄盛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 ”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 为质不敏耶? 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 ?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 释 卷。乃其所造 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 岂不难 哉!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 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

27、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 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犹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 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謇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 责于汝矣

28、!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 ,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 !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 惩:戒止 B平生苦志励行 苦:劳苦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则:家规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 绳:继承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乃才可为而不为 度我至军中,公乃人B所渭之楚而北行也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C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吾尝以汝为千里驹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1O.下

29、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11把第 1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8(1)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4 分)译文: (2)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6 分)译文: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战

30、国策目录序 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 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臣 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叙曰:向叙此书,言“ 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 谋诈用,而仁 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 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 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 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 时,所遭之 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

31、,本末先后,未 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 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 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 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

32、绝之。此 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 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 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 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 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着而非之。至此书之作, 则上继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 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阙:损伤B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 强:强迫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偷:苟且D然后以禁,则齐 齐

33、:一致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分别表明作者“崇先王之道”“抑谋诈之术”观点的一组是(3 分)A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B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故论作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9C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D惟先王

34、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第二段可以看出,刘向认识到了“谋诈”之害,但是他又为战国时的谋士们开脱,认为在当时形势下,他们不能不那么做。而作者不同意刘向的后一观点。B第三段以孔孟为例,有力地否定了刘向“不得不然”的观点。孔孟与策士们生活于相同的年代,却能阐明先王的治国之道,看来并不是非用“谋诈”之术不可。C作者认为战国策宣扬“谋诈”之术,而邪说会危害正道,所以应该把它废弃禁绝;但考虑到它的史料非常丰富,又认为不能毁掉。D作者尽管与刘向意见相左,但依然能客观地肯定刘向的长处,遗词十分委婉,充

35、分表现了对前代学者的尊重。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译文: (2)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译文: (3)放而绝之,莫善于是。译文: (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3 题。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 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樵薪之用。民 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

36、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 张君仁杰,居 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 环艺左右,琴床、酒炉、 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 县屡辟之, 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 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 刍 茭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

37、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 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注:吴 张氏:元末 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楼橹 :军中所建用于 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 处泛指兵器。糗粮 刍茭:借指 军需品。饫饱 歌乎:饱 足后歌啸。歌以 发我:歌 啸以引发我的兴致。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10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清除、锄去。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

38、能保 殷:深重、酷烈。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C.生民各安其业 仁杰其试为之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余当鼓缶而和焉11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号其室曰“新雨山房” ,愿得余文记之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饫饱歌乎,秩然成文仁杰尚歌以发我A. B. C. D.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

39、带的人都为之伤感。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13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0 分)(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译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译文: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译文: (九)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让县自明本志令曹 操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几愚 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 故在济南,始除残去 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 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含,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 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 值董卓之难 ,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