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欧洲的主要国家情况介绍,2,思考题:1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原因。2如何评价工联主义?3意大利的统一是怎样实现的?4试析德国实现统一的社会政治经济前提。5评俾斯麦在德国统一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6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度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及历史意义是什么?7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是怎样向远东和中亚扩张的?8试述十九世纪晚期到二十世纪初期,英国工业落后于德、美两国的原因;为什么说英国是殖民帝国主义?,4,第一节 英 国一、19世纪中期的英国 1、英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工业革命的完成,以及工业革命所造成的一系列巨大的经济变化,特别是机器的普遍使用和国内外铁
2、路建设事业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十九世纪50-60年代英国工业的迅猛发展。,5,18501870年的二十年间,英国的棉纺织工厂由1932家增加到2483家,毛纺织工厂从1998家,增为2579家;毛纺织品出口额也增加了一点五倍。煤产量从4980万吨增加到11200万吨,生铁产量从23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棉花消费量从5.9亿磅增至10.8亿磅;1870年钢产量达到22万吨。此外,这一时期的工业技术也有很大的发展,如出现了不少高达80英尺、日产450550吨生铁的高炉;还先后出现了贝塞麦炼钢法(1856年)和西门子马丁炼钢法(1867年)。在造船业方面,英国也最早用钢铁代替木材用于船只制造,这就
3、使机制铁船逐渐取代木制帆船。,6,十九世纪中期,英国所以能成为世界工厂,除了英国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之外,更重要的是由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占据了极其广阔的殖民地。从十九世纪初期开始,英国大规模地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到七十年代,英国就已经占据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殖民地,计达二千二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人口两亿五千多万,几近本土(24万平方公里)的100倍。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原料来源和广阔的产品销售市场,加速了英国工业水平和工业质量的发展。到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初,英国的工业人口已经占到总人口的62.8%,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7,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增强,英国工业资产阶级逐渐加
4、强了自身实力,取得政治上的统治地位。其主要标志就是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早在1846年英国就废除了谷物法,1849年又废除了航海条例。随着工业的迅猛发展,五十年代以后,资产阶级更进一步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要求降低粮食和原料入口税,要求欧洲其它国家也放弃限制入口和保护关税制度。于是,18601865年,英国又先后同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奥地利等签定了条约。18461848年,英国国会取消了二百多种商品的入口税等,又与欧洲一些国家签订了通商条约,促使这些国家降低了英国商品的入口税。因此,自由贸易政策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侵略政策,它标志着自由贸易的实现。,8,十九世纪5060年代,资产阶级自由党长期在英
5、国执政,在经济上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这是这一时期英国政治生活的主要特点,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政治经济实力的增强。这种情况反映在政治上,就是“自由主义”统治的实现。当时,强大的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英国国会的绝大多数议席,控制了国家的真正实权,在他们的主持之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英国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此时同时,政府也在政治生活中允许有较多的民主自由,如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允许外国流亡者在英国政治避难。因此,1849年起,马、恩都住在英国,并把伦敦作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的所在地(18641872年)。另外,1858年还取消了对犹太人政治权利的限制等。“自由主义”统治是英国资本主义
6、经济大发展和国内阶级矛盾缓和的表现。,9,二、1867年国会改革和文官制度改革: 在1832年的国会改革运动中,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得了胜利,得以跻身国家政权之中,广大工人、小资产阶级和农民仍然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以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四十年代,他们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宪章运动,力图争得普选权力,但终未成功。50年代以后,广大工人、中小资产阶级等阶层,都更加积极地参加了资产阶级激进派领导的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1865年,资产阶级激进派领袖科布登和布莱特领导建立了“全国改革同盟”,此后,争取国会选举改革的斗争就在全英国蓬勃展开。,10,1866年8月,自由党约翰罗素内阁向国会提出了一项改革法案,虽
7、仅增加了40万选民,但仍遭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并被否决。这就引起了各地人民的强烈抗议。伦敦、曼彻斯特、格拉斯格、伯明翰等许多城市都发生了十万人以上的抗议活动,最后迫使自由党内阁倒台。1866年7月保守党德尔比内阁上台。次年,该内阁向国会提交了一份改革法案。经国会通过后,1867年8月15日由维多利亚女王鉴署批准正式生效,这就是英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议会改革。,11,1867年的改革法案重新调整了选区,取消了四十六个衰败市镇在下院的席位,将其转让给新兴的工业城市。法案还降低了选举资格限制,扩大了选民范围。在城市里,凡是交纳贫民救济金的房主和每年交纳十镑以上房租、住期不少于一年的房客都有选举权。在农村,每
8、年从私有土地上有五镑以上收入者或交纳十二镑租金的佣户,也有选举权。这样,就把选民人数从过去的135万增加到245万人。广大农民、农业工人和矿工在这次改革中仍然没有获得政治权利。很明显,这次改革与工人阶级力争的普选制度相距还很远。不过,它毕竟扩大了选民范围,进一步巩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12,大约在第二次议会改革的前后,英国还进行了文官制度的改革。 在此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着严重的混乱和舞弊现象。进入十九世纪中期,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自由主义者开始提出官吏任用改革的要求,经过艰难的争取,到1855年初步开始了改革,首先是在任用文官时采用在侯选人中通过考试录用的办法。到1870年枢密
9、院发表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除外交部和内阁各部及某些高级文官外,大部分文官的录用均以公开考试和竞争来选拔,此后,对这一制度经过不断修正补充,逐渐形成通过公开考试竞争的方法选拔文官的制度。文官制度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官吏的素质和办事效率,保证了国家政策的稳定和连续性,加强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13,三、工人运动和爱尔兰民族运动: 宪章运动失败以后,英国工人运动一度处于低潮。到1853年才重新活跃起来,各行各业逐渐建立起了以熟练高工资工人为主体的“新模范”工会。1860年,各行业熟练工人的工会组织联合组成英国工会联合会,简称工联。主要的领导人有乔治奥哲尔、威廉阿兰等人。他们提出:“正直的工
10、作,公平的报酬”的口号,主张采用和平方式解决劳资纠纷,争取改善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反对工人参加政治斗争,反对任何暴力行为,甚至反对罢工,从而形成具有改良主义性质的“工联主义”。因此,所谓工联主义,实际上就是在资本主义稳定发展阶段,工人运动中兴起的一种改良主义思潮。,14,工联主义是英国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大发展,殖民地遍布全世界、政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种必然情况,它预示了十九世纪后半期各国经济大发展之后国际工人运动的共同特点。工联主义虽然因忽视政治斗争而把工人运动引向了歧途,但它在当时的情况下毕竟起到了组织和团结工人的作用。,15,十九世纪中期,与工人运动重新兴起的同时,爱尔兰的民
11、族运动也重新高涨起来。爱尔兰是英国最早的一块殖民地,十七世纪以来,英国对爱尔兰的掠夺日益加强。英国大地主霸占了爱尔兰大片的土地,使爱尔兰的经济发展极端缓慢,工业几近空白。大多数农民在经济上是英国大地主的佃农,在政治上没有任何权利。到十九世纪中期,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资产阶级对爱尔兰的掠夺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天灾人祸,造成爱尔兰人民大量地流亡北美。,16,从1841年1871年三十年中,爱尔兰人口从八百二十万减少到五百四十万。英国在爱尔兰的殖民统治引起了爱尔兰人民的激烈反抗。1857年,一些爱尔兰流亡者在美国成立了一个秘密的革命团体“爱尔兰革命同志会”,又称“芬尼党”(或芬尼亚社)。主张通
12、过武装起义推翻英国殖民统治,废除大土地所有制,建立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1858年3月起,芬尼党运动开始在爱尔兰展开,参加者主要是工人、农民。领导者多为律师和天主教士,最主要的领导人是詹姆斯斯蒂芬斯。所以,芬尼党运动实际上是爱尔兰下层人民为主体的争取民族独立的政治运动。从1865年到1867年,芬尼党发展到拥有二十万成员,他们多次发动武装起义,但始终没有广泛地吸收下层群众,所以均遭失败。,17,芬尼党运动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极大地鼓舞了爱尔兰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马、恩非常重视爱尔兰问题,他们在多年研究之后,发表了许多有关民族问题的论著。一方面对爱尔兰人民的斗争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他们
13、深刻地阐明了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与无产阶级斗争的关系,把爱尔兰的民族解放看成是英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先决条件。,18,四、19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的英国:1 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与殖民帝国主义的形成: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德国、英国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在经济上也开始与英国展开激烈竞争。首先是冶金工业的竞争最为严重,其次是制糖业,再次是染料工业。在激烈的竞争过程中,英国资本主义工业发展速度显著减缓。1850年-1870年,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3.2%,1870年到1913年,下降为1.9%,英国在世界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也从1870年的32%,下降为1913年的14%。,19,到八十年代
14、,英国工业产值已被美国超过。二十世纪初又被德国超过,退居到世界第三位。譬如钢产量:1871 英30万吨 德25万吨 美7万吨1900 英490万吨 德660万吨 美1020万吨,20,事实证明,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已经丧失。这,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结果。具体地说:,21,第一,进入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德等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大量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工业生产出现跳跃式的发展。而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工业化已经经历了一百多年,机器设备已经陈旧,资本家唯利是图,不愿放弃这些设备,另耗巨资去更新设备,这就严重阻碍了工业的进步和生产的发展。,22,第二, 英国国外投资的高额利润远远
15、超过国内投资,造成资金大量外流,通过资本输出-主要是高利贷的方式,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极为庞大的食利阶层,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达到一百万之多(当时英国总人口为二千万),在近代史上素以“事业精神”著称的英联邦人这时随着食利阶层的出现逐渐丧失了其奋发向上的斗争精神。大片的耕地变为狩猎场和赛马场,服务行业和非生产行业大量增加,造成了工农业的衰落。,23,第三, 在国外贸易过程中,英国商品越来越不能与物美价廉的美、德等国家的商品展开竞争,英国长期以来实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使外国商品大量流入,形成贸易的巨大逆差。加之1878-1879年经济危机的打击,造成了英国市场萧条,农业衰落。从而直接影响了工业发展的速度。
16、 这一切,使英国不可避免地丧失了工业垄断的位。,24,但是,英国的工业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仍有个别部门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如造船业和纺织业。英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国、债权国,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伦敦仍然是世界银行业的中心。英国仍然保持了其海上强国、商业强国和殖民大国的地位。到九十年代开始出现垄断组织大发展的高潮。,2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以后,英国统治阶级为了补偿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更进一步加紧掠夺殖民地,拼命开辟新的财源和市场,1860年,英国拥有殖民地250万平方英里,1880年增至770万平方英里,1914年更增加到1300多万平方英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列强掠夺
17、的殖民地总数的一半,相当于英国本土(三十万平方公里)的一百多倍;殖民地人口三亿九千三百多万,相当于英国本土人口的九倍。,26,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也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样,开始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当然,英国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有它自己的特点。由于它占有极为广大的殖民地,英国的垄断组织最早是在殖民地形成的。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德比埃斯公司垄断了南非的金刚石和金矿的采掘业。此后,在冶金、化学、煤炭、造船、水泥等工业部门中都相继建立了垄断组织。特别是新兴的化学、水泥等工业部门中垄断组织发展得更快。1902年,英国已经有七十五家托拉斯和其他类型的垄断组织。,27,英国是一个金融业非常发达
18、的国家,在银行、金融事业方面,英国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远远超过了德国和美国。在1865年,英国共有250家股份银行,到了1900年,剩下98家。到1913年,又减为61家,其中21家银行集中了全国存款总额的85%。 1914年,伦敦的五家大银行即密德兰银行、威斯敏斯特银行、劳埃德银行、巴克莱银行和国民地方银行就拥有全国银行存款总额的40%。高度集中的银行不仅支配着英国及其殖民地的金融市场,也影响到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英国最大的银行和大企业之间也互相渗透,以购买股票等方式互相结合,形成为一小撮财政资本家,他们控制了国民经济和整个国家的政治命脉。这样,进入二十世纪,英国已经成为一个帝国主义国家了。,2
19、8,殖民地是英国帝国主义的失命线。它不仅为英国提供了倾销商品的市场,廉价劳动力和原料来源,而且提供了资本输出的新场所。英国垄断资产阶级将其大部分资本输出到殖民地。1850年,英国海外投资为二亿英镑,到1875年增至十四亿英镑,1913年,又猛增至四十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财富的四分之一,占各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投资总额的一半。其中半数以上投放到殖民地和半殖民地。随着资本输出的增加,英国在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银行分行数目也急剧发展。1904年有2279家,到1910年,则发展到5499家,英国的资本输出占居世界第一位,从而成为最大的国际剥削者和掠夺者。殖民掠夺成为英国帝国主义的最大特点,因此,列宁称之
20、为殖民帝国主义。,29,通过大量的资本输出,英国资产阶级从殖民地榨取了巨额的利润。1899年,英国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达九千万到一亿英镑。这样,在英国国内便产生了一个庞大的食利者阶层。从这个极端腐朽的寄生者阶层的出现可以看出,这时的英国已由一个典型的工业国变成了典型的食利国家。,30,2 自由党和保守党的轮流执政: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英国两大资产阶级政党即自由党与保守党就已交替执政,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随着英国经济地位的变化,两党之间的分歧日益缩小,政策上也越来越趋于一致。从实质上讲,两党都是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只不过是在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如何保持英国工业霸权,如何对付日益高涨的民
21、主运动,以及在海外殖民中采取什么方法等细节和步骤问题上双方争论不休。,31,从1851-1874年的二十多年中,除很短的时间外,几乎是自由党独揽政权时期。这一时期,英国仍然保持着世界工业霸权的地位,国内比较安定,民主空气也比较浓厚。统治阶级不需要强大的国家机器即可维持其统治。这一时期,英国的军队大都驻扎在海外殖民地,国内的军队和警察数量极少,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自然而然得以推行。,32,进入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霸权地位的丧失,国内的稳定局面一去不复返了,英国资产阶级也就改变了自由主义的统治方式,加强了国家机器。国会权力被削弱,内阁权力则大大提高。到八十年代,自由党内部发生分裂,自由党反对派在约瑟夫
22、张伯伦的领导下倒向保守党,要求强化国家机器,建立一个排他性的英帝国经济体系,用高关税保护英国市场,防止外国竞争,维护英国的工业垄断地位。在对外政策上,他们主张奉行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扩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对内则力主加强对工人运动的镇压。,33,在这种情形下,保守党势力抬头了。从1874-1915年的四十一年中,保守党执政23年,自由党执政18年。也就在这一时期,两党之间的差别更是日益缩小。在内政上,两党在重大问题上几乎完全趋于一致,只是保守党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在对外政策中,特别是在殖民政策问题上,保守党和自由党的区别主要在于赤裸裸的使用暴力还是隐蔽地使用暴力的问题上。自七十年代开始,两党领袖
23、的权力大大加强,这种情况,标志着英国政治由民主自由转向专制反动。,34,进入二十世纪,随着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无论是保守党或自由党都积极推行扩军备战政策。保守党内阁终于放弃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于1902年结成英日同盟。1904年又缔结英法协约,1907年同俄国签订协约。此后,自由党内阁重申1889年保守党政府提出的所谓“二强标准”即,德国海军每建造一艘军舰,英国将建造两艘,英国舰队将始终保持与世界其他两个海军强国之和的实力。在这同时,英国政府不断地提高军事预算,1905-1907年间,每年平均为五千九百八十万英镑;1911-1913年间则增加到平均每年七千三百三十万英镑,引起了工人运动的新高
24、涨。,35,第二节 意大利的统一一、1848年革命失败后的意大利: 1848年革命失败以后,意大利仍然维持着维也纳会议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处在外国的占领和奴役之下:奥地利统治着北部的伦巴第和威尼斯,并直接、间接地控制着中部的帕尔马、莫德纳、托斯坎纳、教皇国的罗曼纳等公国和地区;罗马则驻有法国军队;南部的两西西里王国仍处于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统治之下。意大利各邦的封建势力依靠外国占领军的刺刀,废除了1848年革命中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全面恢复了封建专制统治(撒丁除外)。,36,37,但是,1848年革命也严重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促进了意大利资本主义的发展。五十、六十年代,皮蒙特、伦巴底以及托斯坎纳
25、等北部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得到明显的发展。表现在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企业日益增多,纺织业的产量更是成倍、甚至两倍、三倍的增长;冶金工业和机器制造等新的工业部门也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性质的大农场纷纷出现。1859年,全意铁路线达到一千七百多公里。,38,经济的大发展,直接推动了意大利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运动的重新高涨。当时,由于意大利具体的经济、政治条件,在民族统一运动中存在着明显的两个派别和两条道路的斗争。,39,以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18101861)为代表的自由派,代表了意大利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和愿望,极力主张通过资产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妥协来实现自上而下的统一,他们把萨伏依王朝及其统治下的
26、撒丁王国,看作是实现自己政治主张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为此,加富尔在撒丁王国扩大军力、购置军火武器、抬募军队、修筑堡垒要塞等等。,40,与此同时,加富尔认为,单靠撒丁王国的力量还不足以完成意大利的统一,还需要借助欧洲某一大国的帮助。为此,他投靠了法国。1858年7月,加富尔同拿破仑三世缔结针对奥地利的秘密同盟条约,协议双方共同出兵对付奥地利,将其势力逐出伦巴底和威尼斯,使之并入撒丁王国,作为对法国出兵的酬谢,撒丁王国答应把萨伏依和尼斯割让给法国。,41,以马志尼(18051872)和加里波迪(18071882)为代表的民主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他们主张通过民族革命战争来推翻各邦的封建统
27、治、驱逐外国侵略势力、建立民主共和国的道路来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他们的主张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支持。但是,民主派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这就是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因此也就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对萨伏依王朝也抱有明显的幻想,以致不能主动、积极地担负起领导统一的重任。,42,二、意大利统一的完成: 1859年4月,撒丁王国、法国同奥地利的战争正式爆发。5-6月,法、撒联军赢得了詹塔和索菲里诺战役的重大胜利,迫使奥军退守威尼斯。与此同时,加里波迪率领五千名志愿军在伦巴底北部同奥军作战,一举解放了瓦雷城。,43,统一战争的开始,大大激发了意大利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积极性。托斯坎纳、帕尔马
28、、教皇辖地等都发生了人民起义,夺取了政权,直接动摇了奥地利在意大利的统治。意大利革命形势的发展,使法国国王拿破仑三世极感不安,他决不愿在自己的身旁出现一个独立而强大的意大利国家。,44,因此,1859年7月,拿破仑三世背售弃义,单独与奥地利缔结维拉法朗加协议,规定:奥地利放弃伦巴底,由法国转交撒丁王国,法国从意大利割去萨伏依和尼斯。奥地利继续保持在威尼斯的统治,托斯坎纳、帕尔马和莫德纳恢复君主制。这是对意大利的公开叛卖。在这一屈辱协议的刺激下,1859年秋天,托斯坎纳、莫德纳、帕尔马、罗曼纳等邦国的制宪会议陆续通过决议,宣布加入撒丁王国。这样,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统一宣告完成。这是意大利统一道路
29、上的第一个重大胜利。,45,1860年,西西里爆发农民起义,加里波迪立即率领千人红衫军从热那亚乘船驰援,5月中旬卡拉塔菲米一战,加里波迪大败政府军,不久解放西西里首府巴勒摩,建立了临时政府。不久,西西里全岛获得解放,接着,8月中旬,加里波迪率万余志愿军渡海向那不勒斯进军。9月初进入那不勒斯城,推翻了西班牙在意大利的统治,成立了临时政府,加里波迪被推举为“独裁者”。,46,正在这个时候,加富尔急忙派军秘密开进那不勒斯。1860年10月21日,经公民投票,宣布将那不勒斯和两西西里王国并入撒丁王国。11月,加里波迪交出那不勒斯政权,带少部分战士回到家乡卡普拉岛。至此,意大利的领土基本上获得了统一。1
30、861年3月,第一届意大利国民议会在都灵开幕。会上宣布成立意大利王国,撒丁王国国王艾曼努尔为意大利王国国王,首都佛罗伦萨。,47,但是,这时候,意大利的统一并没有最后完成,威尼斯仍处在奥地利的统治下,罗马还被法国刺刀保护下的罗马教皇统治着。,48,为了彻底驱逐法国和奥地利势力,最终完成意大利的统一,1866年,意大利王国政府与普鲁士结成军事同盟。同年6月,当鲁奥战争爆发后,意大利立即站在普鲁士一边对鲁作战。根据战后的维也纳和约。威尼斯归还意大利。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乘机进军罗马,把教皇国并入了意大利王国,教皇被迫退避到罗马西北不到半平方公里的梵蒂冈。这样,意大利统一最终完成。1871年1月,意大利王国正式迁都罗马。,49,意大利的政治统一在意大利王国近代化的道路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意大利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但统一后保留了大量君主制度和封建残余,影响到此后意大利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