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课件.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649184 上传时间:2019-07-02 格式:PPT 页数:157 大小: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科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57页
语文学科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57页
语文学科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57页
语文学科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57页
语文学科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语文二轮备考研讨会,遵循语文逻辑,打造逻辑语文,河北衡水中学 王黎QQ:63216739 手机:13363313391,序言语文是一门有着严密逻辑的学科!,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用了中国周刊总编助理林天宏的一篇稿子。好奇心起,林天宏找来试做了一下,对照标准答案之后,他发现自己只能拿到一半左右的分数。一时,议论纷纷。,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作家都得不了满分?,对语文学习认识的三个误区: 语文就是记记背背,读得多,记得多,语文成绩自然就会好。 语文靠天赋,靠感觉,靠悟性,有悟性,不用多学,语文成绩也不错。 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短时间内是不可能提高的。,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

2、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我不服!,语文考试能力 悟性(推理能力)语文能力:知识(积累基础),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语文考试能力是指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考试时候的自觉进行推理的能力和调节心态的能力。,作家经过训练可以得满分!基础差的同学可以上到120分!基础好的同学可以上到130分甚至140分! 二轮必须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能力。,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语文考试能力是指建立在知识积累基础上的考试时候的自觉推理的能力和调节心态的能力。,自觉推理,自觉推理的能力 调节心态的能力 自觉就要遵循一定逻辑顺序 推理就要按照一定逻辑思路 语文是有严密逻辑的学科! 自觉推理能力越强,调节心态的

3、能力也越强!,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遵循语文逻辑打造逻辑语文,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语文的逻辑包括: 1.学生的做题逻辑: 严谨推理 发掘逻辑 2.教师的讲课逻辑 环环相扣 教授逻辑,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教师遵循语文逻辑要做到“四个转化”1.从原文意识到源文意识2.从讲授到诱思3.从学语文到习语文 4.从自发到自觉,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第一部分 二轮特点及规划第二部分 客观题特点及应对策略第三部分 主观题特点及应对策略第四部分 作文备考策略第五部分 管理策略,内容提要,序言:语文有严密逻辑的学科,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一、一轮收获及问题二、二轮特点三、二轮时间安排四、考

4、试趋势研究,一、上学期一轮复习取得的收获及暴露出来的问题 1.知识储量提升 2.解题方法欠缺 3.语文目标不高 4.学习动力欠缺,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二、语文二轮特点 紧迫性 综合性 重点性 变化性 新鲜性,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三、总体安排,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四、考试趋势分析(一)研究重点 我们主要参考全国卷课标卷,全国卷大纲卷,辽宁卷,山东卷,北京卷。其它地方卷作为辅助参考。 (1)有主有次 (2)考虑试卷风格,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教育水平。,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二)命题趋势 1.考试说明变化(1)13年文学类文本阅读样题的篇目为林冲见差拨二十

5、年以后,一篇中国小说,一篇外国小说。14年换下了外国小说二十年以后,而换上了中国小说孕妇和牛;即14年样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只有两篇中国小说。(2)语用题在13年题型示例基础上,增加了一道语言表达得体题,考查应用文中语言表达得体。,第一部分 总体规划,(二)命题趋势 2.反映出来的信息(1)一留一去,一上一下,反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2)增加了一道语言表达得体题,考查应用文中语言表达得体。 体现了语文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考察。(3)传统+应用能力: 论述文关注传统文化 成语体现传统文化 语用考谦敬辞,第二部分:客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 文言文 传记双选 二、比较选项

6、型 成语 病句 衔接,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一)考纲要求(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考纲要求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1.两年15个错误选项分两类 词语类:选项对原文的复述,个别词语有所改动。 综合类:选项在原文基础上进行综合推断。,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2013课标卷一第1题B项: 比如

7、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原文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 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将选项与原文核对,发现与原文基本上没有多大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原文的“其”被置换为“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错在此词语,是词语类错误。,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2013课标卷一第2题D项: 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原文是: 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8、?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发现选项将原文的“这一条”替换成了“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而原文中的“这一条”指的是“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错在此词语,是词语类错误。,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2013课标卷第3题C项: 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 原文是: 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

9、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 通过核对原文,我们可以发现,选项通过“可见”将原文的两句话综合成了一对错误的因果关系。错在综合,是综合类错误。,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2.课标卷12年词语类错误与13年课标卷一一样多。但是做题可以发现13年比12年要难。词语类表面看起来似乎简单一些,但有的的时候可能更难。2014年不会少于两个词语类错误。 我们对15个错误选项进行统计,结果如下:2013课标卷一 词语 1.2 综合 3 2013课标卷二 词语 1 综合 2.32013大纲卷 词语

10、综合1.2.3 2012课标卷 词语1.3 综合22012大纲卷 词语 2.3 综合1,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 源流派别终无可言.”选项把“其”替换成了老子和道家。 比如在第一题当中把“其”与原文不一样找出来就需要仔细看原文才能发现,而判断“其”是否能被替换还需要更进一步思考。我们可以发现“其”指代的应该是前一句的“先秦诸子”,并且,钱穆的话先讲的是“老子其人其书”的考证问题对于“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的影响,不可能再回头来讲“老子其人其书”对“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的考证的影响。经过至

11、少三步的推理才能发现这个选项是错的。 1.找出不同 2.看原句,找出指代内容 3.推敲前后文,确认不可替换,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二)题型特点3.可能考人文社科类文章,也可能考查科普类文章4.选文一般三到五段,开头段一般提出问题,然后分 析问题。三个题的出题一般分别针对开头中间结尾 或者全文来出。比如2013课标卷一论述类文本,第 一题针对一二段,第二题针对三四段,第三段针对 全篇。,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三)解题逻辑过程 根据题型特点,我们可以得出学生在做论述类文本题的时候应有的逻辑推理过程:1.识记原文; 2.查找原文;3.核对出偷换或者增删的词语,或者选项对原文的综合所体

12、现的逻辑思路; 比如“可见”就是因果关系。4.结合前后文推敲,看找出来的不同的地方是否可以改动。 此处就需要用到逻辑来推理思考。,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三)解题逻辑过程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 源流派别终无可言.”选项把“其”替换成了“老子和道家”。 1.找出不同 2.看原句,找出指代内容 按照语法逻辑思考 3.推敲前后文,确认不可替换 因果逻辑及文章内容与主题的逻辑 从找不同开始,需要冷静仔细的心态,而严谨的推理就有利于这种心态的养成。,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四)学情特点1.玩“找不同” 简单的找不同,不去理解,有“源文

13、”意识,没有推理意识。2.感性化做题 题难之后,没有顺序,没有逻辑,,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五)授课逻辑顺序1.强化“源文” 先概括话题,然后概括思路 老子其人其书 纸上材料作用有限 地下文物的作用 老子长于孔子,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五)授课逻辑顺序2.拓展视野 把话题和原文进一步变成自己知识积累。3.提问诱思 引导学生严谨推理,发现学生逻辑推理步骤的 漏洞和推理逻辑思维的漏洞。4.归纳提升 在讲与问的过程中总结做题经验,达到让学生 在做题过程中善于发现出错点的目的。 5.延时复习 积累知识,巩固推理习惯,深化逻辑认识。 在此过程中,要要求学生做笔记,让他们把思维过程文字化,

14、以养成严谨的推理习惯和积累逻辑。,一、核对原文型 论述类文本,(一)考纲要求(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一)考纲要求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二)题型特点1.从文言文的选文特点的角

15、度来看,一般是选择文臣传和武将传,朝代一般是唐宋明。 2013课标卷一 马文升 文臣 明 2013课标卷二 李揆 文臣 唐 2013大纲卷 杜慧度 武将 宋 2012课标卷 萧燧 文臣 宋 2012大纲卷 郭浩 武将 宋 2011课标卷 何灌 武将 宋 2011大纲卷 熊鼎 文臣 明 2010课标卷 花云 武将 明,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二)题型特点 2.选文内容上有重叠 (1)量上要删 (2)主题上要发挥正能量 2013课标卷一马文升传: 抚恤灾民,谏君节俭,尽职尽责,严教太子等。 2012课标萧燧传内容: 正直为官,谏君节俭,仁爱治民等。,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三)解题逻辑过程实词

16、解释:1.识记原文 2.带入原句翻译,看是否通顺 3.看原句前后文翻译,看是否符合语境 4.看这个词有没有这个意思 第2.3环节是需要依照逻辑思考的地方,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三)解题逻辑过程人物特点理解:1.识记原文 2.结合原文看原句是否当事人所说所做 3.结合原文翻译所给句子,然后看原句能否符合题干要求 4.找出不能符合题干的句子,排除掉错误选项 5.再看选项所给的三个句子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第3个环节是需要依照一定逻辑思考的环节语文理解题 与论述类文本差不多,不再赘述,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四)学情特点1.害怕文言文,不仔细读2.没有耐心不仔细看原文,一、核对原文型 文言文,(五

17、)讲课逻辑顺序 1.强化“源文” 选择典型句子让学生翻译 2.拓展视野 3.提问诱思 4.归纳提升 5.延时复习,一、核对原文型 传记双选(一)考纲要求(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双选题的出错点一般是三分方面: 文章内容上的细节 文章主题的概括 文章手法的分析,一、核对原文型 传记双选,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考纲要求 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二)题型特点1.在成语选择上,一般情况下陌生的成语很少,大 部分都是平时常用常见的,即使有陌生的,最多

18、 一个。,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二)题型特点2.望文生义最多,语境不符次之,感情色彩混淆最 少,而这些错误出现的频率和我们日常生活中使 用成语出错的频率是一致的,这体现了高考试题 关注社会,贴近生活的特点。2013课标卷一 感情色彩混淆 望文生义 语境不符2013课标卷二 望文生义 语境不符 望文生义 2013大纲卷 语境不符 感情色彩混淆 望文生义2012课标卷 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2012大纲卷 语境不符 望文生义 语境不符 我们可以看出,感情色彩混淆2次,语境不符5次,望文生义8次。,(三)解题逻辑过程1.理解成语 2.结合成语,体会语境是否相符 3.明确

19、考点,比较选项,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三)解题逻辑过程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四)学情特点1.识记不清2.感性做题, 读不顺的句子就觉得有错,这也是一种典型的非理

20、性的,缺乏严谨推理的做题习惯。再有就是有时候较为容易地排除两个选项,剩下两个选项,未经严谨推理,不懂得比较选项,结果被选项中的迷惑项误导,导致做题出错。,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五)授课逻辑顺序1.识记积累 2.提问诱思 3.引导明确考点 4.引导比较选项5.延时复习,二、比较选项型 成语,二、比较选项型 病句(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考纲要求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二、比较选项型 病句,(二)题型特点1.缩句可解 虽然考纲给出了六种病句类型,但是考到的基本上只

21、有两种: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有一个选项涉及句式杂糅。 搭配不当则主要是动宾搭配上的问题,成分残缺则主要是主语上的问题。,二、比较选项型 病句,二、比较选项型 衔接(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二)解题逻辑过程1.读题,了解大概话题。2.按照选项顺序来看句与句是否连贯。 (1)注意关联词和代词 (2)注意内部逻辑3.最后比较选项,确定最合适的选项。,二、比较选项型 衔接,(二)解题逻辑过程2013课标卷一 15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

22、 , 。 , , , ,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广 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像日常世界一个短篇故事A B C D,二、比较选项型 衔接,(二)解题逻辑过程1.读题,概括话题:介绍画家摄影家的展览的一段话2.根据选项,看顺序是否合理 第2句和第4句都可以和前文衔接。 第1句有“因此”,此指什么?第6句有“而且”, 是和什么句子递进? 根据大概确定的顺序

23、和句子内容,我们可以发现此 段话的内部逻辑是:作品的内容,作品的风格,作品阅读 感受。只有发现和掌握了这个逻辑,这道题才可能最终做 对。3.根据前面掌握的这些逻辑来比较选项,看看是不是C想是 最为连贯的。 我们在讲课的时候就要帮学生发掘和积累这样的逻辑。,二、比较选项型 衔接,第三部分: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1.翻译2.诗歌3.人物传记前两个主观4.人物传记探究5.语言运用,第三部分: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 一)考纲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24、: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我觉得以上这些要求都是针对翻译题的,因为在翻译的过程中,以上的这些内容都涉及到了。,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二) 题型特点:1、需要翻译的句子,一般25字左右,三小句左右。2、一般是体现典型性格的句子,再就是人物重要活动 和奏章当中的有代表性的话。3、所选择的的句子一般学生能够理解意思但是难于表 达。句子中一般没有特别陌生的词语,即使有,而 且也一般不是靠记忆就能解决的,是结合前后文也

25、可以理解的。,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三)解题逻辑过程1、读原文,了解大概背景。2、读原句,确定不用翻译的字词,圈出应该译出的重点 字词,逐字落实翻译。3、根据前后文推敲翻译出不会的。比如“在班列中最为 耆硕”中“班列”根据前后文就可以看出是“朝廷大 臣”或者“文武百官”的意思,“耆硕”应该就是“ 年纪大,声望隆”。4、读自己翻译出的答案,把不通顺的直译修改为意译, 把需要补充的句子成分补充上去,确保句子通顺,把 需要调整的句式调整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的句子。,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四)学情特点1、翻译死板 比如2013课标卷二“奸盗不起”有的同学就翻译 成“坏事没有起来”

26、,实际上应该调整为“坏事不再 发生”。2、过分意译 由于现在强调文言文的意译,导致有些学生在翻 译的时候过分依赖或者忽略了逐字直译。而在翻译的 10分中,一般有6分左右是赋给具体的字词的,大意 只占赋分的少部分。比如“在班列中最为耆硕”中的 “耆”有很多人忽略,直接把“耆硕”翻译为德高望 重,应该译出为“年纪大”。,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四)学情特点3、过分直译 有时候翻译出错,不是因为实词不会,或者说该 翻译的实词都翻译出来了,但是因为过分强调直译, 强调逐字翻译,结果忽略的整个句子的通顺。2013辽 宁卷:“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有的同学 就翻译成“这是饥民求食罢了,荒

27、政所要体恤的”。 这个翻译中,该翻译的字词,都翻译出来了,但是句 子不通顺,判断句就没有翻译出来,造成句子成分残 缺。词语表达上也有问题,“荒政”一词在现代汉语 中不伦不类,应该完善,改为“救济饥荒的法令”。,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五)授课逻辑顺序 在“提问诱思”环节中,可以引导学生读自己的答案,来看通顺不通顺。,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翻译,第三部分: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考纲分析(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

28、策略 诗歌鉴赏,(二)题型特点 1. 考察三个方面(1)对诗意的理解概括 (2)对主题的分析概括 (3)对手法的分析鉴赏2013课标卷一: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第8题的两问分别考的是对诗句句子意思的理解和主题,而第二问表面上看是“用意”,实际上考的也是主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二)题型特点 2012课标卷: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

29、,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第8题第一问考的是主题,第二问是考作用,实际上考作用就是将语意,手法,主题融合起来考。“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就是从语意的角度在进行答题,“起兴”“渲染”是从手法的角度答的题,“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则是从主题角度在进行答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二)题型特点2.高考题考察频率最高的是对诗意的理解,次之是对主 题的分析,最后才是手法。 一小题 二小题 2013课标卷一 诗意 主题 主题201

30、3课标卷二 手法 主题2013大纲卷 诗意 诗意2012课标卷 主题 诗意 手法 诗意2012大纲卷 诗意 手法 主题 诗意 手法 主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三)解题逻辑过程 1.读诗掌握大意 2.搜寻确定母题 我们要求学生从母题的角度来做题,实际上 就是增强学生的“源文”意识和理解能力。 3.区别诗歌细节 找寻关键词 4.审题准确答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三)解题逻辑过程文本的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第三个层面是多重图式化的面貌,第四个层面是再现客体,通过虚拟再生成的“世界”。 有一部分学生,只能到第一层次。读了

31、诗歌之后,只有个大概印象,具体写什么,一无所知,然后在做题的时候只能凭印象找些相关的答案背写出来。所以,我们在教学生理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建立在具体的关键词语上,也就是文学文本的第二个层面。,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三)解题逻辑过程 在文艺理论当中有一个概念叫“母题”,指的是一个主题、人物、故事情节或字句样式,其一再出现于某文学作品里,成为利于统一整个作品的有意义线索,也可能是一个意象或“原型”。我们认为诗歌当中也有母题,这些母题由意象和情节构成。比如“临窗思人,鸿雁传书”、“对秋忆春,感慨时光” 、“驿站旅店,对空怀远”、“水边送别”、 “边塞思乡”等,都可以

32、视作是诗歌的母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三)解题逻辑过程 1.读诗掌握大意 2.搜寻确定母题 我们要求学生从母题的角度来做题,实际上 就是增强学生的“源文”意识和理解能力。 3.区别诗歌细节 找寻关键词 4.审题准确答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三)解题逻辑过程2013课标卷一 鹊 桥 仙 陆 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三、主观题特点

33、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三)解题逻辑过程 第一步,读诗歌,建立大概印象。 第二步,从“渔父”、“占断苹洲烟雨”等,我们可以看出来,这首诗的母题是关于“士人隐居”的。 搜寻确定母题 第三步,从“谁记当年”“何必”可以看出作者心中是有愤懑的。所以,这首词表达的不是隐居的决心,而是被迫隐居的悲愤。区别诗歌细节 第四步,审题,规范准确答题。进行这一步的时候,最关键的是不要笼统理解,要尽量细到一些关键的词上。如题干问上阕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我们不能简单地答为怀才不遇之愁。应该具体分析原句,甚至细致到词语。比如我们要分析出“酒徒一半取封候”通过对比写出了对朝廷不懂得重用人才,庸人占据高位批判,同时“

34、独去”则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与无奈。,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四)学情特点1、在一轮复习当中,积累了一些诗歌,对于诗歌内容,手法,主题理解能力都有提高,审题能力也有进步。2、部分学生不够自信,老觉得自己不理解诗歌,所以答题时候放不开手脚。,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四)学情特点3、答题不会分析,光会翻译原诗比如2013课标卷二 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 朱熹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诗的最后一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在这一题当中,有的同学在答题的时

35、候只是翻译句子,不知道应该从诗句当中分析出情感来,应该扣住关键词来分析。“沉吟”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忧愁不得排遣,“日落寒鸦起”苍凉凄冷的景色表明了作者内心的落寞惆怅,“独自回”表明作者高度失落。,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四)学情特点4、表述不够准确,比较笼统。比如有的同学答“沉 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表达的思想感 情就是孤独,而不能准确答出落寞惆怅。区别同 母题不同诗歌的不同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5、诗歌理解不准确。,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五)讲课逻辑顺序根据以上情况,我们得出诗歌鉴赏题的授课逻辑顺序。1、强化源文 引导学生读诗,概括母题,实在概括不出母题,

36、 要概括出主要内容。2,提问诱思 进一步提问学生这个母题表达的感情是什么?是 哪些句子,那个词语体现出来的。这样引导学生把推 理落实到细致读诗这一环节上。这样避免了我们容易 犯的两个错误:一是只是翻译诗歌,不去考虑具体词 句上所体现的不同思想感情。二是直接说这首诗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没有有意识地落实到具体词句上。 我们分析得细致,实际上就是注意了推理的过程,注 意了得出思想感情的过程,也就帮助学生养成了良好 的严谨推理习惯。,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五)授课逻辑顺序 3、归纳提升 引导学生细致审题,帮学生辨清题目要求,提 高学生审题能力,并归纳概括一些常见题型的答题 方向。比如

37、,要注意区别“写景的特点”与“写的 景的特点”,比如答作用要从语意手法主题三个角 度来答。 4、典型分析 当场分析学生的试卷,分析典型错误,引导学 生准确规范作答。 5、延时复习 对诗歌的具体理解及推理过程以及答案进行复 习。,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诗歌鉴赏,第三部分: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考纲要求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

38、值和时代精神。1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二)题型特点 1.选文侧重文化大家、科学家等大家,总的来说就是各 行业的成功人士,且必须有益于社会,对整个国家社 会做出了贡献的人,而且文章后有链接,而且也是文 后考题还涉及到链接内容。,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二)题型特点2. 主要分三类:(1)传主的某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

39、面?(2)传记当中的某一情节发生的原因是什么?(3)传主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二)题型特点(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此问是特点体现题。(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此问是成功原因题。(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此问是情节原因题。 (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此问是特点体现题。,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二)题型特点3.各种题型都有可能涉

40、及。 主观一 主观二2013课标卷一 特点体现 成功原因2013课标卷二 成功原因 特点体现2012课标卷 情节原因 特点体现2011课标卷 成功原因 情节原因2010课标卷 情节原因 情节原因,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二)题型特点4.2014全国卷一难度应该不会降低,会从全篇来考察学 生的综合概括及表达能力。 2013全国课标卷一从整体考察,2012课标卷第一 题从部分考察,第二题从全文考察。2013全国课标卷 卷二两道题分别侧重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我们可以 看出2013课标卷一相比以往,综合性加强,难度大。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2014全国卷一应该难度不会降 低。还是会

41、从全篇考察学生的综合概括及表达能力。,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二)题型特点5.可能考查段落作用和句子内涵 从地方卷来看,如2013辽宁广东考段落的作用, 2013福建山东考了句子的涵义。这两种题型也需要注 意,尤其是作用题,难度较大,符合课全国课标卷越 来越难的趋势。,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三)解题逻辑过程 这两道题的解题逻辑过程应该是这样的:1读原文,了解原文内容 2、审题,明确答题区间,找原文 3把找出来的信息归类,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根据题干需要有必要的就进行分析。 (四)学情特点 这两道题实际上没有太大难度,学生能得分,但是有些的布料满分,一

42、个原因就是学生只会抄原文,不会概括。另外就是虽然概括,但是不够准确,或者概括的答案之间缺乏逻辑性。,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五)授课逻辑顺序1.强化“源文” 先概括文章的思路。积累一些文章的线索。这个 线索就是一种逻辑,对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答题都有 帮助。课标卷一 时间顺序 课标卷二 实业 抗日 乡建2.引导学生找到题干相对应的原文,或者针对这个问题 进行提问。3.归纳提升 在二轮复习当中我们还可以帮学生归纳一些常见 的分类的角度。学生积累了一定概括问题的角度,概 括能力和避免直接抄原文的意识也会得到增强。比如 很多人物传记可能会从这些逻辑角度展开:历史与现 实,社会与个人,物质与精神,理论和实践等。4.延时复习概括问题的逻辑角度和逻辑推理过程。,三、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人物传记前两题,第三部分:主观题特点及课堂策略 探究题(一)考纲要求 (二)题型特点(三)解题逻辑过程 (四)学情特点(五)授课逻辑顺序,(一)考纲要求(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