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死學概論 第 11講 生命的逃學者 探究自殺現象與問題 授課講師:郭慧娟 【 問題思考 】 你曾想過自殺嗎? 為什麼人會想自殺?自殺的動機? 自殺的背後隱藏什麼東西? 人有沒有身體存活的自主權? 網路上有人糾團自殺?他們為什麼這樣做? 自殺代表什麼樣的生命態度? 自殺者留給家人什麼樣的傷害? 家中如果有人想自殺人該怎麼辦? 為什麼自殺的年齡層下降了? 有什麼方式可以防治自殺? 如何走過生命低潮? 生命的意義為何? 名人說生死 懂得 為何 而活的人, 差不多 任何 痛苦都忍受得住。 德國哲學家尼采 前言 根據統計,目前全球每年有超過 100萬人自殺全世界各地每 40秒就有一人自殺,這個數字在
2、未來 20年還可能會再逐步上升 。 一直以來自殺是一個很敏感的議題。有人避談,有人忌諱,有人恐懼害怕,有人譴責、忿恨,也有人捶首頓足或表遺憾 自殺行為一直被大眾視做是懦弱、不負責任的一種生命態度,自殺者往往被貼上懦夫標籤,即使死了還會遭到不諒解和怨忿 大部份的人只要聽到有人自殺,表現的態度和感覺就是 逃避現實 懦夫 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 何必呢! 咲!想不開!、為什麼呢? 對自殺的人會感到不屑,甚至更情緒的表達死了算了!、那種人! 自殺遺族常被忽略 自殺事件發生時,所有人會將目光聚焦在自殺者身上 卻常忽略陷入深度悲傷同時還承受一般人無法體會的苦痛及內心讉責的遺族們 或許不知道該如何面對家人自殺一事 或許深陷家人為何自殺迷惑中 或許走不出喪親悲傷 或許將親人自殺的迷團轉化為內疚和憂傷情緒 或許承受不了打擊而衍生心理疾病和問題 或許將家人自殺的悲痛深埋在心中深處,用逃避取代正視 自殺是有過程的 自殺行為的發生往往並非單一因素造成 自殺的成因可能與當事人的生理、心理、家庭、性格、抗壓性、人際關係、生活型態、社會及文化背景等狀態都有關聯 自殺行為從動心起念到心理逐漸確定,以至執行、完成,是一時間長短不一的漸進、連續過程 對自殺的正確認知 自殺是逃學行為 自殺通常有跡可循 自殺不是正當權利 勿將自殺污名化 正向面對就能降低自殺率 自殺的負面問題 對生命無助益 造成家族遺憾 引發更多社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