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 4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第一单元维护生态平衡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在时间、空间、内容等多方面。科学课的探究活动不应局限于课堂内,所以,本课设计中,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生态瓶,模拟一个生态环境,让孩子们通过实验、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到沙尘暴是如何产生的,进而理解人类活动和生态失衡的关系。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教科版五年级科学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的最后一课,是在学生了解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环境及了解了食物链、食物网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让学生能综合运用前几课的知识,认识鹰、草、兔之间的关系,了解沙尘暴产生的原因,进而懂得维护生态平衡的意义。二、
2、教法分析:依据课程标准 ,在本课的教学上,应确立“注重经历、体验和发现”的教学观念,尽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注重学生的前概念与理论概念冲突,由这种冲突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三、学情分析:小学生对学习科学的兴趣很高,但缺乏灵活性,普遍习惯于常规课堂学习模式,而不善于自主获取知识,学生没有很好的在观察、2 / 4实验、调查等活动中获取知识与能力的科学素养。四、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了解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如何被破坏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弄懂鹰、草、兔之间的食物链关系,进而理解沙尘暴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发
3、现知识的乐趣,提高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活到活中做一个“环保卫士” 。五、教学重难点:本课重点是通过分析鹰、草、兔关系理解生态系统失衡的原因,难点是理解人类活动为什么可能引起生态系统的失衡。六、教学准备:生态瓶、能洒水的矿泉水瓶、记录卡等。七、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布置:搜集沙尘暴的有关资料,准备实验用具。(二)激趣引入:1、分别播放两段视频(一段是和谐的生物群落,一段是荒漠) ,想一想:这些动物为什么会离开?2、指出像第一段视频中,动植物和谐相处的场景叫生物群落,怎样保护生物群落呢?根据你搜集的资料,说说你的想法。设计意图:通过两段视频的对比,让学生了解生态失衡后触目惊心的景象,进而激发学生
4、探究背后原因的强烈动机。3 / 4(三)研究鹰、草、兔之间的关系1、画一画:出示鹰、草、兔图片,根据前几节课知识,画出它们的食物链关系图。2、想一想:如果鹰、草、兔分别少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把你的想法填到“生物关系图”里。在草原上,你还知道哪些生物链?3、议一议:人类的的哪些行为会造成它们的减少,减少后会产生什么后果?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三个步骤,让学生弄懂食物链、人等各方面的关系,为下环节弄懂沙尘暴的产生打下基础。(四)研究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1、合作交流:把课前搜集的资料在组内分享,并综合组内成员的意见,说一说为什么会产生沙尘暴?对人类的生活会造成什么影响?2、自主探究,动手实验:拿出生态瓶
5、,比较不拨和拨掉草后浇水,观察流水含沙量有什么不同?并做好实验记录,你认为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3、分析综合:从刚才的实验你明白了什么?为什么人类捕杀百灵鸟等行为也会引发失衡?用自己的话说说是什么引发了沙尘暴?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动手实验和分析综合,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明白生态系统是如何失衡的,从而完善本单的知识构建。(五)课外延伸:4 / 41、从刚才的合作与探究中,你认为人类在维护生态平衡上应该做些什么?2、在我们的生活周围,找一找人类有哪些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行为,并写份简单的调查报告。设计意图: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学生与家长的调查,一方面让学生认识到人类自身有哪些让生态失衡的行为,另一方面也起到宣传环保理念的作用。八、板书设计:板书说明:本课中的两个主要内容实际上存来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上课过程中,除了弄清鹰、草、兔的关系外,还要求学生列举出草原上的一些其他生物链关系,明白他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并构成一个和谐的生物群落,如果失衡,草原就有可能变成荒漠,导致沙尘暴的产生,本板书就是依据这一脉落来设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