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号:gswhgzbx1-012文华高中高一语文必修 1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版)编制人:刘明君 审核人:聂文嘉 编制时间:2016 年 11 月 13 日学习目标 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3、感受中国人在航天事业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努力学习的信念。重点难点1、掌握通讯报道的一般结构,知道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2、能够准确分析本文的清晰的层次结构,提高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 2003 年 15 日上午 9 时整,一艘中国的载
2、人火箭,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 个小时、60 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內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結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 40 年的美国、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与回收,终于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飞天梦在“神五”载人飞船研制的浩大工程中,陕西多家航天科技单位做出了重要贡献诸如飞船的火箭发动机由航天六院提供,飞船逃逸塔动力系统由航天四院研制,航天时代公司的电子设备则为“神五”提供了“眼睛和耳朵”可以说,飞船的升天,可以说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千千万万献身航天科技事业的幕前幕后英雄集体智慧的结晶,正是他们共同铸就了共
3、和国“神箭”,是他们共同托起了华夏“神舟” 2、作家作品 贾永、曹智、白瑞雪,新华社记者 解题:本文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和翔实的材料,用充满自信的笔调,叙述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空的壮观场面和中国的航天人为了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而做出的不懈努力,热情的讴歌了为飞天梦做出贡献的富于智慧与创造的中国人3、文体知识 新闻报道具有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二、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注音。运载( zi ) 横亘( gn) 酝酿( yn ning ) 透露( l )翌年( y ) 开辟(
4、p ) 着陆( zhu ) 千载难逢( zi )2、解释词语 。一鼓作气: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尘封:搁置已久,被尘土盖满。 翌年:次年,第二年。 不同凡响: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不平凡 。扭转乾坤:纠正或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或目前的状况。横亘:(桥梁、山脉等)横跨;横卧。3、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好的标题可以吸引读者,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请你说说它的含义。 分析: 、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其富有动感,巧用动词“飞” ,唤起人们对“飞”的动作的联想; 、内涵丰富。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实指“
5、神州五号”发射的过程;同时“航程”喻指中国航天的探索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三、合作探究 1、这则新闻的导语是什么?导语部分主要讲述了什么? 分析: 、导语:2003 年 10 月 15 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第 13 段) 、点明了 “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2、 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分析:主体部分讲述的主要内容是: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第 226 段)。(1 ) 1958 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的批示 (2 ) 1960 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
6、 (3 ) 1970 年 4 月 24 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4 ) 1992 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5 )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6 ) “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3、 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上天,摆在航天人面前的困难有哪些? 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明确:(1)困难主要有三点:一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火箭;二是要有安全返回技术;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2)克服方法:第一项和第二项在 “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中已有了解决的基础,第三项用了七年的时间,通过建立航天培训中心
7、等一系列研究试验成功解决了。4、 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分析:(1)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 )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
8、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3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节节过关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辉煌 嬉戏 耸入云天 眉目传情 B 、枯竭 忌讳 转瞬即失 活灵活现 C、 横亘 伶俐 扭转乾坤 洗耳躬听 D 、翌日 引擎 不可逾越 谈笑风声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实词,正确的一项是( ) 上午 9 时整,随着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桔红色的烈焰,着载人飞船拔地而起,直刺九霄。 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的消息,了最早具有飞天梦想
9、的中国人。 1992 年 9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1970 年,19 位优秀的飞行员被列入了预备航天员的名单,他们都经过了近乎的各种身体测试。 A、托举 震惊 实行 苛刻 B、带着 震动 实行 苛求 C、托举 震动 实施 苛刻 D、带着 震惊 实施 苛求3、下列句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是( )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B、虽然没有名角亲自传授指点,但他长年在戏园子里做事,耳濡目染,各种戏路子都熟悉了。 C、每当夜幕降临,饭店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常。 D、高县长说:“全县就你一个当上了全国
10、劳模,无论怎么说也是凤毛麟角了!”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是嫦娥的故乡,火箭的发源地,是诞生了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的国度。 B、科学家们研究了许多防热材料;做了许多大型试验;甚至连飞船运输车和航天员吃的食品都做了出来。C、这年 3 月,由 4 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 ”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 计划。 D、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 5、下列新闻标题中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 A、政府有关
11、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 B、真正优秀的教师无一不是道德修养的模范 C、独联体国家看不上 2002 年世界杯足球赛 D、警方对报案人称围观者坐视不管表示愤慨6、依次填入横在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能发问,勤发问的人, , 。别人不肯动脑筋的地方, ;别人以为平常的事物, 。 他偏会看出不平常的道理 眼光自然会日益敏锐 头脑自然会日益丰富 他偏会想出惊人的见解 A、 B、 C、 D、附节节过关检测题答案1、 ( A)B 转瞬即逝 C 洗耳恭听 D 谈笑风生2、 ( C)解析:“托举”把火箭推动飞船飞上天的状态形象地表达出来,而“带着”则应是火箭在前,飞船在后,这不符合实际情况,用词不准
12、确;“震动”,(重大的事情或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震惊” 则是使大吃一惊的意思;“实施 ”虽也有实行( 法令、政策等)的意思,但它比“实行”更正规一些,它后面往往跟的就是“法令”“政策”等;“苛求”后面往往有宾语,而“苛刻”一般没有。3、 ( A)巧夺天工使用不当,该成语一般是说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4、(A)B 项分号改为逗号,C 项书名号改为引号,D 项“发射探空火箭”后,“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后应为分号。5、(B)A有歧义,一种意思是政府颁布法令,不许取缔市场,要保留市场;一种意思是政府要取缔市场。C看不上既有“瞧不起”之意,又有“收看失败,看不到”之意。D警方表示不满的对象既可以是对报案人,也可以是对围观者。6、(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