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658270 上传时间:2019-07-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9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九年级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学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武威第二十三中学化学学生分组实验教案20152016 年度实验 1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探究步骤 对实验现

2、象的观察和描述组成 颜色 状态 密度 硬度点燃前火焰的分层及温度 烛身的变化 生成的产物燃烧时熄灭后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研究,讲述:在点燃蜡烛前,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各种手段仔细观察蜡烛的组成、形状、颜色、气味、质地、密度等,并做好详细的记录。(1)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乳白色、固体;特殊的蜡烛,如生日蜡烛,有多种颜色和形状,但那是添加染料后形成的;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2)如果用小刀切下一块蜡烛放入水中,会发现蜡烛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谋比水小。1.对学生的回答表示充分的肯定,让学生结合蜡烛的这些性质,点燃蜡烛,观察燃烧着的蜡烛有哪些特点。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

3、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 2.充分肯定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表现,继续引导:现在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哪些物质。首先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什么现象发生。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中倒入少量的澄清石灰水,振荡,又有什么现象发生?推测蜡烛燃烧后可能生成了什么物质。3指导学生:现在请大家熄灭蜡烛,会发现有一缕白烟从灯芯飘出,立即点燃的火柴去点白烟,看看有什么现象会发生。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实验 2 探究人体吸入的空

4、气和呼出的气体。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可以通过实验等手段解决这些问题。培养观察、记录、描述和分析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和评价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以学生的探究实验为主,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引导、指导和辅助的作用,将学习的主动权留给学生,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中深刻理解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生求实的探索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实验用品:水槽、集气瓶、玻璃片、饮料管、澄清的石灰水、小木条。教学过程: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边做实验边完成下表)

5、吸入的空气 呼出的气体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支持燃烧)氧气氧气(能供给呼吸,也能支持燃烧)水蒸气水蒸气1在引导学生进入实验室探究之前,给学生提供三条信息:2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将实验仪器放好,然后让学生收集“呼出的气体” 。步骤如下:将两个集气瓶分别盛满水,并用玻璃片先盖住瓶口的小部分,然后推动玻璃片将瓶口全部盖住,把盛满水的瓶子连同玻璃片一起倒立在水槽中;然后将饮料管小心地插入集气瓶内,并向集气瓶内缓缓吹气,直至集气瓶内充满呼出的气体。在水下立即用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然后取出集气瓶放在实验桌上。 (教师演示,让学生根据示范收集“呼出的气体” )另外,取出两个空集气瓶,其中为空

6、气。3.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探究以下问题,提醒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1)分别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的气体中滴入澄清石灰水,并振荡,两个瓶子中分别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2)将燃烧着的小木条分别插入空气和人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分别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3)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的一个玻璃片呼气,有什么现象产生?说明书了什么?3.结合实验提问:以上实验说明了的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有什么不同?.总结实验:通过实验,我们了解了人每天吸入和呼出的气体,看来实验确实是我们探索问题的好帮手,所以大家以后一定要认真对待实验,运用实验得出科学的结论。总结本课时的内容。实验 3 基本实验操

7、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实验原理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了解一些化学实验室的规则。掌握常见仪器的名称和使用。掌握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2、过程与方法在本课题材的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用教师的讲解、演示与学生的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授课。首先在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得到启示,然后学生在探究中得出结论,进而通过学生的亲处演示找出问题,最后在教师正确的演示实验中使学生加深理解。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进行,使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

8、度。初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用品:酒精灯、试管、试管夹。教学过程 教学拓展一、实验室常用仪器1.试管 2.试管夹 3.玻璃棒 4.酒精灯 5.胶头滴管、滴瓶 6.铁架台 7.烧杯 8.量筒 9集气瓶(二)实验室药品取用规则取用药品要做到“三不原则” ; 2.注意节约药品;3.用剩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二、药品的取用1.固体药品的取用(存放在广口瓶中)(1)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的取用 ;(2)粉末状或小颗粒状药品的取用。2.液体药品的取用(1)少量液体药品可用胶头滴管取用;(2)大量液体药品可用倾注法; 一定量的液体可用量筒取用。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线及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若仰视

9、则读数偏低,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俯视则读数偏高,液体的实际体积读数。三、物质的溶解1.少量固体的溶解(振荡溶解)手臂不动、手腕甩动2.较多量固体的溶解(搅拌溶解) 仪器:烧杯、玻璃棒四、物质的加热给物质加热的基本方法:用试管夹夹住离试管口 1/3 处,首先在酒精灯外焰处加热,然后将试管底部集中在外焰处加热。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 隔着石棉瓦加热的仪器:不可以加热的仪器:2、给液体加热注意事顶:3、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注意点:装置的固定、铁夹夹的位置、管口的方向、加热的顺序五、仪器的洗涤洗涤时,先洗容器的外壁,后洗内壁。洗涤干净的标准:内外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无成股水流下。实验 4 氧气的制

10、取与性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初步了解通过化学实验制取气体的方法。过程与方法:1.能够根据反应物的性质和反应条件来选择制备气体的实验装置与操作方法,会据生成 物的性质选择收集方法。2.学会边实验、边讨论、边探究的方法,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兴趣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从中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2.保持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教学重点:1.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及收集装置的探讨。3、教学难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仪

11、器、装置的探讨。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试管、酒精灯、集气瓶、坩锅钳、木炭、带导管的橡胶塞、火柴、棉花、烧杯、玻璃片、细铁丝、高锰酸钾、澄清石灰水。教学过程 教学拓展一、 实验室制法1、高锰酸钾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高锰酸钾 锰酸钾+ 二氧化锰+氧气加 热 b.实验装置c. 实验步骤:a).查: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b). 装: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 c). 定: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d). 点: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e). 收:用排水集气法收

12、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或向上集气法。f). 离:移离导气管。g). 熄:熄灭酒精灯d.注意事项:a). 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b). 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c).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污染制取的气体和水槽中的水。d). 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e). 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2、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a. 实验原理:过氧化氢(H 2O2) 水(H 2O) + 氧气(O

13、2)b. 注意事项:总结:若固体(或固体+固体)加热生成气体,选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装置;若固体+液体常温下制取气体,选用双氧水制取氧气装置。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二、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1)具体过程(2)注意:该过程是物理变化补充练习测试题:(1)从液态空气分离氮气和氧气,为什么得到的是气态氮和液态氧?(2)用氧炔焰焊接和切割金属时,发生三种变化: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焊接处金属与金属焊条熔化、冷却后凝固在一起;切割处的金属在高温下被氧气氧化除去。这三种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3)从液态空气、高锰酸钾、

14、双氧水三种物质制氧气时,各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4)空气中有氧气,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装有空气的集气瓶,木条是否会复燃?为什么?反思:实验很有趣,但学生在实验后似乎收获很少,以后教学中可以先讲后做,再讲,最后通过学生实验进行巩固。二氧化锰实验 5 分子的运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基本特征;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法:1、能在教师的启发和指导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实验的形式,对有疑惑且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实验中注意观察和思考相结合;对实验观察的结果、分析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

15、交流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二、教学重点: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三、教学难点: 物质变了,其中的微粒怎么变?实验用品:大烧杯、小烧杯、蒸馏水、浓氨水、酚酞溶液。教学过程活动与探究一:物质的微粒性演示实验:氨水使“树”上沾有酚酞的棉花变红。得出结论: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说明:分子

16、、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活动与探究二:微粒的特征问题讨论衣服晒在太阳下,变干了,为什么?路过花丛,为什么能闻到花的香味?呼应:解开水为什么会“跑”的疑惑。板书:二、分子等微粒总在不断地运动着,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A 组实验:100 mL 水+100 mL 酒精 50 mL 一杯黄豆 + 50 mL 一杯芝麻B 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高锰酸钾,观察现象。C 组实验:下面一个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上面一个盛空气的集气瓶,抽掉中间的玻璃片,观察现象。D 组实验:取一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引导:通过我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大家从中

17、得到什么启发,有什么新发现。建议: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你们的发现和解释。板书:三、分子等微粒间有间隔。活动与探究三:分子可分提出问题:教学拓展1、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电解水时水“跑”走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2、一种分子是如何变成新分子的?以水的电解为例,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实验 6 液体的过滤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村及自来水厂对水的净化方法的讨论与探究,了解净化水的方法,初步学会过滤这种净化水的方法;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课堂实验以及家庭小实验中培养

18、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探究精神。二、教学重点: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净水方法三、教学难点:初步学会过滤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用品:烧杯、浑浊的天然水(河水或井水)、明矾粉末、滤纸、漏斗、玻棒。教学过程学习情景:出示一杯混浊的河水,一瓶矿泉水从物质的分类上,这两种水属于哪一类物质?里面有哪些物质?海水呢?井水呢?自来水呢?讲解: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含有许多可溶性的和不溶性的杂质。在某些乡村没有自来水,只能饮用河水,那么如何把河水变成生活用水呢?(明矾)有很多的方法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面,我们来了解自来水厂是如何净化水的。(结合教材 P55) ,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大体上是取水沉淀过滤吸

19、附消毒配水组织学生讨论以下两个问题1、 在净化水的过程中,沉淀、过滤、吸附分别除去什么杂质?2、其中过滤这步操作是怎样进行的?板书:一、除去不溶性杂质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一贴,二低,三靠讲解并实验:1、向混浊的河水中加入明矾;2、制作过滤器3、过滤,过滤过程中,应注意的要点是什么?可以什么物质代替实验中的滤纸和漏斗来过滤液体?经过上述净化后的水看上去比较澄清了,但这水是纯净物吗?教材 P55 图中的活性炭吸附池的作用?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板书:二、除去不溶性杂质吸附:既能除去不溶性杂质;也能除去可溶性杂质;蒸馏(后面补充)讲解并实验:通过实验来

20、制取蒸馏水小结:净化水的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蒸馏等实验 7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探究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过程与方法增加学生探究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操作、观察,组织讨论,总结规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和分析推理的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化学反应的定量研究、推理,帮助学生认识永恒运动和变化着的物质,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的道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自然科学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及应用。三、教学难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四、实验用品:托盘天平、锥形瓶、细沙、

21、橡皮塞、玻璃管、气球、酒精灯、烧杯、铁钉、硫酸铜溶液、白磷。五、教学过程: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介绍: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个适合任何化学反应的定律:质量守恒定律。 为接受新知识做好思想准备。参加反应的物质和生成的新物质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增加了、减少了还是不变呢?1、通过教师设疑,激发兴趣和求知欲2、预习演示实验演示课本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注意观察反应前后天平是否平衡,汇报后果。是不是所有的反应都具备相同的实验结果呢?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分组实验并观察结果: 1.CuSO 4和 NaOH 2.FeCl3和 NaOH 3.NaCl 和 AgNO3师生一起巩固定义

22、并总结: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在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不属于此定律)2、定律研究的内容是指质量,不能推广到其它物理量;3、守恒的数量是总质量不深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找出定义中的关键字。通过练习,巩固质量守恒定律是部分质量 4、守恒的范围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为什么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的总和呢? 接受新问题请一名同学写出电解水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完成化学反应表达式 H 2O H 2+O2电解水实验说明了哪些问题?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

23、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教具展示,H 2O 通电分解的微观过程。设疑:这对你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有什么帮助吗?引导学生从化学反应的实质上去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师生总结: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个数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教师扩展:这些原子在数量、种类、质量上的守恒必然导致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物质在质量上存在着守恒关系。结论: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实验 8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的选取、操作步骤,检验、验满及收集。 初步懂得所选药品、装置的原因。 提高和锻炼学生收集加工简单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

24、能力。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气体制取的过程和方法;学会通过学生实验、讨论、阅读、实验方案等探究式学习,从“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解释收集到的信息-得出结论”整个参与过程中,充分让学生认识体会过程性的学习,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 继续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激发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严谨、合作的科学品质,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二、教学重点1、药品选用、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设计选择、 操作步骤顺序2、二氧化碳的检验、验满3、氧化碳和氧气制取实验及相关性质比较三、教学难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 CO2的装置,并制取 CO2。四、实验用品:锥形瓶、集气瓶、试管、导管、长颈漏斗、稀盐酸、石灰石、澄清石灰水、双孔橡皮塞。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拓展复习引入: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后,我们知道了制取一种气体,实验装置由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两部分组成。发生装置的确定取决于两个条件:(1) 反应物状态(固固、固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