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1盐 城 师 范 学 院毕 业 论 文 (设 计 )20112012 学年度音乐学院 音乐学专业班级 08(1)班 学号 08141133课题名称 浅析元杂剧的兴起与衰落学生姓名 严伟 指导教师 陆慧敏 2012 年 月 日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2毕业论文(设计)承诺书本人郑重承诺:1、本论文(设计)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查阅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独立撰写而成的。2、本论文(设计)中,所有实验、数据和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3、本论文(设计)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机构已经撰写发表过的研究成果。4、本论文(设计)如有剽窃他人研究成果的情况,一切后果
2、自负。学生(签名): 严伟 2012 年 月 日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3浅析元杂剧的兴起与衰落音乐学院 08(1)班 08141133 严伟【摘要】:“杂剧 ”这一词最早出现 在唐朝,意思是 “杂耍”,当时是百 戏、参 军戏等各种技艺的总称,到了宋朝杂剧的表演形式更加专业化,加入了舞蹈、歌唱等艺术形式, “杂剧”才成为一个舞台表演 艺术的专称。元杂剧诞生标志着中国戏曲文化从萌芽、发 展转变为成熟和完善,本文从元杂剧的产生、元杂剧的兴起、元杂剧的特点、元 杂剧的分类和内涵、元杂剧的衰落、元杂剧 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六个方面 对元杂剧进行论述。【关键词】:元杂剧 兴衰 起源 发展元杂剧是中国最早
3、的相对比较成熟,风格相对统一的戏剧形式,它不仅吸取了宋杂剧和金院本的艺术形式,又在其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了一整套高度程式化的表演艺术体系,同时因为元朝的特殊历史时期,还诞生出了很多优秀的元杂剧作家,有姓名可考证的作家就有多人,有姓名可考的剧目有多种,其中不乏优秀的作品,正因为如此,元杂剧以其大量的优秀作品将戏曲艺术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元曲与唐诗、宋词并称为中国古典艺术最耀眼的三颗明珠,元杂剧和元散曲合称为“元曲” ,宋代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上写到“而论真正之戏曲,不能不从元杂剧始” 。1可见元杂剧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一、元杂剧的产生说到元杂剧的产生不得不说说元朝当时的政治历史背景,元朝是中
4、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朝代,公元年蒙古族的铁木真统一了蒙古各个部族,被推举为可汗,称为成吉思汗,在他的带领下,蒙古族迅速强大起来,陆续的灭掉了西夏和金朝,公元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定都,定国号为元。并于公元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 ,统一了中国。元世祖忽必烈在统一中国后,并没有停止对外的军事行动。此后,元朝曾两征日本、两征缅甸,先后使高丽、缅甸等地成为元朝的属国。在国内,为了便于统治汉族人民,元朝统治者将国民分为四等,即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西夏、西域等地人口) 、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方汉人。在这种制度下,汉人的地位极其低下,成为了蒙古人与色目人驱使的对象。正因为如
5、此强大的军事实力,凭借铁蹄打下江山的忽必烈不懂的也不屑于知识的价值,对待汉族文人学士采取的的措施就是杀戮和沦为奴隶,这对中国的文化摧残是不可估量的,许多的文学创作也在这样的环境下消失了,更为严重和毁灭性的是元朝初期的1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4几十年间更是取消了科举制度, ,中国的文人墨客历朝历代就是“金榜题名” 、 “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十年寒窗的苦读到头来却是一场空,科举更是很多人唯一的谋生方式,这条路行不通了,留给他们的只有万丈深渊,这不但使他们的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失衡,更是连他们的生存也受到了威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的读书
6、人不得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自谋生路,有的去做占卜算命,屈身三教九流之中,有的做了文墨书记,给人写字勉强糊口,还有一些人如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人则参加戏曲创作,与乐伎歌女为伴。胡侍真珠船中记载着:“中州人每每沉抑下僚,志不获展于是以其有用之才而一寓之乎声歌之末,以舒其怫郁感慨之怀,盖所谓不得其平而鸣焉者也。 ”1说的就是文人不得志以写诗作曲来抒发自己的不得志。元朝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使他们自身的价值观和他们创作的戏曲作品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没有了唐诗、宋词那般华丽的词藻,有的是贴近生活的平淡语言,屈身于社会的低层,使他们观察社会的角度也发生了改变,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他们的文
7、学素养和进步的思想也渐渐的融入到了他们创作的元杂剧之中,题材的丰富、内容的朴实也一步一步的影响着人们的审美,以前的“阳春白雪”也经过他们之手变得更加能让老百姓所接受,使观众对元杂剧的热情空前的提升。正是因为元杂剧这样的形成背景,相比唐诗宋词两种“高雅”的文学艺术形式,后人对元曲的评价就低了些,有点不入大雅之堂了,其实不然,戏曲艺术历经百年经久不衰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一说到元曲,人们难免会联想到一个“俗”字,当然,这里所说的“俗”并不是指“低俗,俗气”而是指的“通俗,质朴”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也明确的把曲归入了中国俗文学的范畴。其实,轻易的给一种文学形式进行归纳是欠考虑的,戏曲形式多种多样,异
8、彩纷呈,怎么就能用一个“俗”字加以概括呢。比如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那句“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明代的贾仲明在录鬼簿中称赞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3郭沫若先生评价说:“西厢记是超时空的艺术品,又永恒而且普遍的生命, 西厢记是有生命之人性战胜了无生命的礼教凯旋歌、纪念塔。 ”再者就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元剧之文章中评论说“天净沙小令,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 ”5艺术大师将天净沙比作唐代绝句,这些都是后人对元杂剧的高度评价,戏曲不只是“俗”的
9、一面,同时也有“雅”的体现,1 郑传寅.元曲鉴赏A.长江文艺出版社.20092 王实甫.西厢记A.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3 贾仲明.录鬼簿A.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1980。4 马致远.全元散曲A.中华书局,1981。5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5雅俗共赏,这才是中国戏曲文化的精髓。二、元杂剧的兴起细数元朝的历史,从年忽必烈定都大都,定国号“元”到年被朱元璋建立的明朝灭亡,前后共多年的时间,元曲所取得的成就为什么能和唐朝,宋朝数百年的文学底蕴并驾齐驱,当然,文学艺术成就的多少不能和时间的长短划等号,但是元曲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
10、睹的,元杂剧的兴起也着它得天独厚的因素:(一)元杂剧是当时所产生额新兴文学艺术,形式和之前的宋杂剧,金院本有所不同,形式也更加的多样化,内容也推诚出新,在元朝建立的后十几年间,元杂剧的中心也从大都(今北京)一带往南方杭州地区转移,在迁移过程中也不断的吸收当地的民间故事进行创作,使其内容更加的充实完满,同时又将当时流行的诸宫调进行创编加工,两者结合起来创作,给人带来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二)元杂剧的剧本有着严格的高度程式化的写作形式,这也使他的创作更加的规范,给创作者带来了便捷性,通常都是以四折一楔子为一本,每折用同一个宫调的曲子,四折用四个不同宫调的套曲形成,例如“第一折用仙吕宫套曲,第二折用
11、南吕宫套曲,第三折用中吕宫套曲,第四折用双调套曲。 ”这样严格的写作形式使得元杂剧的生产数量大大增加,量变带动质变,也使元杂剧在历史的长河上经久不衰。(三)在政治因素下,元朝为了统治汉人,将国民分为四等,一等蒙古人,二等色目人,三等北方汉人,四等南方汉人,汉族人的地位是最底下的,同时又实行名族压迫政策,歧视汉族人,特别是汉族的知识分子,这是在历朝历代封建社会从来没有过的,知识分子的地位低下,这也和前面人们联想到的戏曲的“俗”有一定的关系,当时的读书人只得投身与戏曲创作中去,在戏曲中表达自己的不满之情,同时这些人也是元杂剧的主要创作群体,在当时人们就认为写作元杂剧的都是这些落魄的读书人的生存之道
12、,元朝的统治者还将当时的社会各个阶层分为几个等级,郑思肖大义略序记载到:“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各有所辖。 ”1(四)在文化上,元朝实行的宽松的文化政策,儒家独尊思想的地位受到削弱,自古以来的君臣尊卑等级思想比较淡薄,这也使得元杂剧的作者敢于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抨击现实社会,发表自己的愤懑之情,并将其写在自己的作品当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那些平时“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文人们为了抒发自己的思想,同时为了自己的生计,与社会底层的百姓紧密结合,将民间的世俗文化与传统的高1 清.郑思肖.心史卷下大义略序M。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6雅文
13、学相结合,写出了为后人留下最为宝贵的财富。(五)在经济上,蒙古族以前的生活方式大多以游牧为主,生产力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自忽必烈以来,历代元朝统治者都以农业生产代替了畜牧生产,所以元朝的农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同时元朝对手工业也十分的重视,将手工作业者都集中在城市,史料记载,元朝经济最繁荣的时期,光大都的工匠人士就有几十万之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手工业的劳动者的大量积聚,促使了民间娱乐活动的盛行,庙会、夜市的大量普及也为元杂剧演出提供了固定的场所,瓦肆的出现标志着元杂剧进入了一个顶峰。三、元杂剧的特点元朝,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等级制度明确,阶级矛盾尖锐,民族关系错综复杂,
14、文化艺术思想交流频繁,元杂剧的产生有着它的必然性,虽然元朝存在的时间很短, ,但是谁不会忘记那个横扫亚非拉三大洲,打到多瑙河畔的蒙古铁师,它留给人们的是无穷无尽的宝藏。复杂的历史背景,宽松的思想,不可一世的军事实力,铸就了元杂剧自身不一样的特点。(一)剧本的统一化,元杂剧的剧本区别于以往的杂剧类型,呈现出高度的程序化,一般四折一楔子为一本,极少数的是五折或六折的,但是也有多个本的,比如西厢记 ,它有五本之多,但这些作品也是少有的。楔子相当于序幕,篇幅都很短,一般出现在剧本的前面,也有的出现在两折之间。 “折”是元杂剧中剧本之间的分段,区别于西方歌剧中的“场” 、 “幕” ,它不是在同一故事剧情
15、发生的分段,而是有一个同宫系统下的多个唱段有序排列的套曲,与剧情衔接没有直接的关系,一般都是空间的转换。每一“折”都是有不同宫调的套曲组合而成的,一般的排列顺序是“第一折用仙吕宫(少数用正宫、商调)系统套曲,第二折用南吕宫(少数用正宫、中吕宫、越调、商调)系统套曲,第三折用中吕宫(少数用正宫、商调、双调、大石调)系统套曲,第四折用双调(少数用中吕宫、正宫、越调、商调、黄钟宫)系统套曲。 ”每个套曲中所含曲子的数量不等,但大多数是在个左右。元杂剧中的曲牌联套也是有要求的,每个套曲的“头牌”和有些曲子的承接不能轻易的变换,套牌内要押韵,不能随意变换。 “曲”是剧本的精髓,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
16、要穿插在“曲”之中。(二) “曲”都是由上台演出的角色所唱。元杂剧的行当可以分为四大类:“旦”(女性角色) 、 “末” (男性角色) 、 “净” (刚正或滑稽的男女角色) 、 “杂” (其他的角色) ,每一大类也有更加细致的分类和区分,一般的元杂剧都是有“正旦”或“正末”来扮演主要角色,由其中一个角色主唱,其他的角色一般没有唱词或者只有说白,而且由“正旦”主唱的叫“旦本” ,由“正末”主唱的叫“末本” 。这样在形式上很容易区分。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7(三)元杂剧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恤百姓,尤其是妇女,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历来都有男尊女卑的思想,元杂剧表现出来的帮助女性的思想在那时可是难能
17、可贵的,有一定的因素是因为其创作的作者很大一部分是出身卑微,为了生计而卑躬屈膝的读书人,也有极少数的杂剧艺人,他们了解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受到蒙古人和色目人的欺压凌辱,这些作品大多写的都是一些不同朝代的豪强恶霸欺压百姓,草菅人命,恶贯满盈。如马致远蝴蝶梦中的皇亲葛彪,大街上骑马撞了王老汉,却反咬一口,说王老汉撞到了他的马头,使他受了惊吓,将王老汉活活打死,还说老汉诈死诬赖他,任他去报官他也不怕。又比如李潜夫灰阑记中的马员外正室,与赵令史通奸谋害亲夫,诬告善良的妾室张海棠,马员外死后,正妻为了霸占马家财产,诬告张海棠杀夫,买通官府、街坊和接生婆,让张海棠屈打成招,半路还要杀人灭口。如此的狠心,施
18、毒计,无不让人看的咬牙切齿,诸如此类数不胜数,让人看了无不历历在目、触目惊心。(四)元杂剧的结局通常都是以圆满大团圆结束,虽然剧情中常常带有着很浓的悲情色彩,但是到最后都是以坏人受到应有的报应,好人沉冤昭雪的结局,爱情故事到最后也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从中可以反映出我国人民从古至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循环”的理念和“邪不胜正”的乐观态度;如之前提到的李潜夫灰阑记中的张海棠,本来家世清白,祖上七辈都是科第人家,无奈家道中落,其寡母无力承担他们兄妹的俩的生活,年幼的海棠小小年纪自幼懂事,无奈以娼养家。然而她的自我牺牲没有得到比人的同情,不仅要忍受邻里的白眼,更是遭到了兄长的谩骂。在尊严和生存
19、面前,自幼饱读诗书的她选择了让全家人活着,之后认识了马员外,马员外许诺只要她下嫁与他, “但是你家缺柴少米,都是我来支持,定不教你愁没钱使。 ”于是张海棠为了她的家人,义无反顾的进了马家为妾室,并为马家生有一子,名叫寿郎,长到五岁。然而马员外的正室无子,因惧怕张海棠夺其家室,于是串通奸夫赵令史谋害亲夫,嫁祸海棠,又买通官府、街坊,编造寿郎为正室所生,判海棠因奸杀夫,海棠屈打成招,在押解过程中,海棠巧遇在开封当衙役的哥哥,哥哥将海棠带到开封府,包公开堂重审此案,画地为牢认亲子,还了张海棠一个清白,坏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海棠母子团圆。四、元杂剧的分类及其内涵根据元杂剧的题材的分类,一般将元杂剧分为
20、爱情婚姻类、清官断案类、忠士豪杰类、遭困变故类、神佛仙道类等五个类型,从不同的方面反映当时他们的社会生活。(一)爱情婚姻类这类在元杂剧中的份额最大,约有四分之一,其中最常见的类型就是郎才女貌类的,像著名的王实甫的西厢记 、郑光祖的倩女离魂 、白朴的墙头马上 、关汉卿的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8拜月亭都是反映才子佳人的生活的,后人以此总结为“落难才子中状元,私定终身后花园,奉旨成婚大团圆” 。以上这些都是门当户对型的,同时还有大量的杂剧曲目,可以称之为“落魄才子妓女剧” , 如马致远的青衫泪 、石君宝的曲江池等,元朝畸形的社会环境下,繁荣的城市经济产生了许多贫苦的家庭,有些人家就将自己的女儿
21、从小卖到青楼,其中的很多人都是多才多艺但是身份低微,处处受辱,她们很多都是无依无靠,身世悲惨,在这种情况下,她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情谊寄托在那些有才华又有抱负的穷书生身上,但是元朝又取消了科举制度,文人在自己失落的同时也渐渐同情并尊重的态度对待她们,很多才子妓女相爱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作者写作这些题材也是当时社会想象的真实反映。(二)清官断案类这一类的题材也是很多的,而且很多的都是先是发生了冤案,或者是官官相护欺压人民,然后出来一个清官来为民除害,最后坏人得到应有的报应,老百姓拍手称快。根据内容的不同,这些剧目大致的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一种是歹人为非作歹、冤枉好人;另一类是豪强政要欺压百姓、目无王法
22、。第一类的案件案情复杂,情节扣人心弦,突出清官断案的严谨和细致入微,如李潜夫的灰阑记等。第二类的一般案情比较的直接,只是涉案人员的权势过大,最后表现的是清官不畏强权的大无畏精神,如无名氏的陈州粜米 、关汉卿的鲁斋郎等,同时在元杂剧里面还有些关于水浒戏,大多数都是赞扬梁山好汉惩奸除恶的事迹,如高文秀的双献功 、李文蔚的燕青博鱼 、康进之的李逵负荆 ,在这些杂剧里面,这些人都如同正义的化身,主持正义。(三)忠士豪杰类这一类的大多以元朝之前的政治战争为背景进行的创编,有的是赞扬忠臣,贬低奸臣的,如比较著名的是纪君祥的赵氏孤儿 ,内容的跌宕起伏,尖锐激烈,从公主悬梁、韩厥自刎、程婴换子到公孙杵臼撞阶亡
23、,无不表现的是这些正面人物形象的不畏强权、见义勇为、视死如归的高尚品德,同时也痛斥着屠岸贾的小人奸诈行径;有的是斗智斗勇的,如高文秀的渑池会 、无名氏的隔江斗争 ;也有的是歌颂表现英雄人物胆识过人,武艺高强的,如关汉卿的单刀会成功塑造了关羽的英雄形象。(四)遭困变故类这一类主要讲的是作品人物突发家庭变故或遭遇苦难的悲情故事。前者往往以家庭内部的矛盾为导火索,如杨显之的酷寒亭就是讲的妻妾相争造成的惨剧,后者的遭遇苦难的作品大多数讲的都是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如郑光祖的王粲登楼等。(五)神佛仙道类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9这类的作品在一定的方面表现了文人墨客隐匿乱世的倾向,元朝动荡的社会,无
24、情的民族等级制度,低下的社会地位无不给这些人带来无形的压迫感,使得他们在心灵上得到解脱,如马致远的岳阳楼讲的一段吕洞宾与柳树精之间的是是非非,玄幻奇妙又耐人寻味;又如他的另外一部作品黄粱梦写的也是吕洞宾一梦十八年,由出入将相,娶妻生子到夫妻离异,子亡身死,梦醒方悟出世人孜孜不倦以求功名利禄和贪恋酒色都是一场空,人生就像大梦一场,终于大彻大悟,随钟离权出家。作者也通过写这样的一个故事表达自己的抛弃名利的决心。五、元杂剧的衰败元杂剧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以元仁宗延佑()为分界线,在之前为繁荣发展期,元仁宗以后进入了衰落期。元杂剧的衰落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主要的因素表现在:1、文化重心的南移在
25、宋金时期,两国对峙阶段,南宋偏向于避免战争,赔款求和,在经济上比当时连年征战的北方城市相对繁荣。蒙古征服整个中国的过程中,南方的经济受到的伤害也远比北方要轻。随着元朝的建立,南方经济的迅速发展和文化的恢复,杂剧的创作重心也从大都向南方杭州地区转移,受到江南地区社会风气和人文因素的影响,杂剧创作者的后期作品也偏向于写家庭矛盾之类的剧作,在艺术手法上也更加偏向于曲折离奇的情节和华丽的词藻,普通的群众自然而然的不在对这种华丽的作品感兴趣,同时杂剧创作重心的南移也使其离开了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风格的转变使它失去了原本独特的魅力。2、科举制度的恢复元仁宗为了整顿吏治,改革由吏入仕制度带来的某些弊端,主张
26、以儒治国,提出“求贤取士,何法为上” 。很多的文人又看到了仕途的希望,放弃了自己的杂剧创作,使当时的元杂剧的创作人锐减,优秀的作品也渐渐变少,同时元朝统治者也加大了对戏曲的干涉和利用力度,大肆宣扬封建道德和礼数的杂剧作品,试图在精神上对老百姓进行控制,一些人为了仕途的希望转而写一些封建道德的杂剧供封建统治者欣赏,杂剧的创作对象也渐渐的远离了普通群众,同时这些杂剧也没用了前期杂剧的现实性和斗争性,缺乏了感染力和吸引力,被人们渐渐所淘汰。3、标准如一的写作格式杂剧的格式四折一楔子为一本有着严格的要求,同时演唱的角色也只有一人,在形式上非常的单一,这样严格的要求不能充分的反映出复杂万变的社会生活,也
27、不能发挥出表演者多方面的才能。同时为了适应当时的社会文化层次的需要,一些低俗鄙陋的杂盐城师范学院毕业论文(设计)10剧作品充斥在其中,杂剧市场的大量需求也使剧作家之间也产生了竞争,严格的写作格式也给他们的作品的风格和题材趋于雷同,使群众失去了对其观看的热情,最后被南戏所取代。六、元杂剧的文学价值和影响后人对元杂剧的评价大多都是积极方面的,它在中国文学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元杂剧的出现使得中国的俗文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清末的文学大师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上就说到“凡一代又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1无疑不是对
28、元曲的高度评价。其中的一些优秀作品更是流传到国外,如赵氏孤儿在 1733 年流传到法国,之后又在英国几经辗转、出版,之后还经过德、意、法等国的作家改编上演过此剧,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我国历来都是偏向于对诗歌的文学艺术研究,而轻视戏曲,再加上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国家,在明朝期间就不太受重视,有些学者因为记恨元朝对汉人的所作所为,有意的贬低元曲。到了清朝,人们开始正视元曲的价值,开始对其进行了研究和了解,以西厢记为例,清代的金圣叹,在他的第六才子书中写到:“西厢记必须扫地读之。扫地读之者,不得存一点尘于胸中也。西厢记必须焚香读之。焚香读之者,致其恭敬,以期鬼神之通也。西厢记必须对雪读之。对雪读
29、之者,资其洁清也。西厢记必须对花读之。对花读之者,助其娟丽也。西厢记必须尽一日一夜之力 ,一气读之。一气读之者 ,总揽其起尽也。西厢记必须展半月一月之功 ,精切读之。精切读之者 ,细寻其肤寸也。 ”2金圣叹将西厢记命名为“第六个才子书” ,与离骚 、 史记媲美,提高了西厢记这部元杂剧的文学地位,给后人评价元杂剧提供了范本。元杂剧的出现为后人创作戏曲提供了模板,也一直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方向。结语纵观元朝的历史,元朝存在的时间也不是很长,但是它在文学上的成就却能和唐宋两个朝代媲美,短时期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元朝高速发展的经济,后期的衰败也是应为其经济格局的改变,但不管怎样,元杂剧的出现给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上留下浓重的一笔。1王国维.宋元戏曲史M.天津: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1。2金圣叹.第六才子书M.上海:上海天宝书局,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