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3667109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9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金融市场对经济发展的稳定与促进作用越来越大,在这之中,商业银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关系到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同时也是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保障。商业银行是以信用为基础,以经营货币信贷和结算业务为主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商业银行经营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特点,一旦经营风险转化为现实损失,不仅会导致银行破产,还会对整个国家经济造成强烈的破坏。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与控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经营风险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本文着重从内控以及会计方面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进行剖析并研究,落足于我国独有的环境下,提出对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相应的建

2、议。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控制目 录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1(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 .1(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 .1(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 .2(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 .2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现状.3(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现状措施介绍 .3(二)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 .4三、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5(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环境制约 .5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之间关系的协调不够 .5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5(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基础措施不到位 .5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 .52.相应的

3、技术措施缺失 .5(三)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制问题 .61.缺少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 .62.商业银行中会计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工作缺失 .6(四)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问题 .6(五)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 .7四、加强防范与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设想.7(一)加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 .71.银行本身要明确风险理念问题 .72.银行本身要树立经营风险观念 .7(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内控制度 .8(三)发挥商业银行会计的监督监管作用 .8(四)加强由体制变动而引发的奖惩机制的建设 .9(五)加强信息披露与社会监管的作用 .10参考文献.111一、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介绍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是指在在商业银行经营

4、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种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使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发生蒙受损失或获取额外收益的可能性,或者可以说为:风险是结果中存在的变化。银行业作为经营货币的企业与生俱来就规定了其风险的本质,与其说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更不如说是为了获得利润而经营风险的组织。所以风险和利润对银行来讲是不可分割,同为一体的。经营风险存在于商业银行的各种经营项目和各个业务环节中。不论是信贷、储蓄,还是投资,不论是票据交换,还是账务处理,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风险,稍有不慎,风险就会由“造成损害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的损害,甚至是严重的损害,如贷出的资金控制不好无法如期收回本息,储户挤提造成流动性风险

5、,支付差错或收入假票、假币造成损失等。即使是库存资金,也会因为利率、汇率等的变动而造成损失。对商业银行来说,没有风险的业务是不存在的,没有风险的资产也是不存在的。(一)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业务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的企业,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银行的经营业务也日趋多元化。我国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下列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票据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及代理保险业务等。按照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政府债券以外的证券业务和非银行金融业务。尽管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

6、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表外业务。随着银行业国际化的发展,国内这些业务还可以延伸为国际业务。(二)商业银行的主要经营风险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由于客户的违约行为而形成的一种风险,违约的原因可能是主观上的,即客户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故意违约,也可能是客观上的,即因为财务状况的恶化而无法履约。毋庸置疑,信用风险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典型的证据就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高居不下的不良资产率。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在市场上进行交易时,由于交易结束时价格与交易开始时价格不同而形成的一种风险。比如商业银行期初发行了一笔贷款,贷款利率为固定的利率

7、 5%,贷款发放三个月后由于利率上浮,半年期的利率都已经超过了 5%,那么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笔贷款的收益就达不到预期估计收益。除股票、利率、汇率和商品价格的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外,市场风险还包括融券成本风险、股息风险和关联风险。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商业银行内部对风险监控不完善导致经营发生错误而形成的风险。一般将其分为技术层次和组织层次两个方面。技术上的操作风险是指信息系统不能提供完整的风险防范信息(即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组织层次上的风险则是由于制度上的原因导致风险防范责任不清造成的。在目前情况下技术上的组织上的风险都2可以通过一定手段来提高其防控水平。流动性风险:在西方,流动性风险一直被

8、认为是商业银行的一种主要风险,一般被定义为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组合对其资产所提供的安全保护程度。过低的流动性会导致银行发生挤兑或破产。资本风险:资本风险是指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无法发挥最终清偿能力职能的可能性。主要表现在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严重不足。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不到 5.01%,距巴塞尔协议要求的 8%还有一大段距离,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三)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特点不确定性:银行经营风险作为一种可能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在何时何地发生,其程度如何,通常是难以准确把握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的千变万化,

9、而人们的认识能力又是比较滞后的,由此产生的不确定性是市场风险的本质表现。客观性:只要银行进行经营,银行经营风险总时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客观存在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和市场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银行的经营管理通常做的决策是不可靠的。可控性:在金融市场中,银行按照一定的方法、制度可以对风险进行事先预测、事中防范和事后化解。在风险发生之前,银行可以根据风险产生的性质和条件,辨别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导致风险的种种因素。银行还可以依据概率统计和数学建模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各种经营风险的技术性参照指标,为防范银行经营风险创造技术性条件。此外,还可以通过一定的经营管理控制经营风险。联动性:金融市场是一个体系,

10、金融机构作为一个融资性质的企业,是由一个多边信用共同构建起来的网络。在这之中,相互联动、相互影响,一旦其中一个链条发生断裂,势必影响到整个的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隐蔽性:银行风险通常由于银行的中介性质而被掩盖,甚至在爆发金融危机时才会体现,银行风险被信用循环所掩盖。在另一方面,银行风险的隐蔽性还可以为银行的风险控制提供一定的缓冲作用,但也加剧了银行风险的防范难度。加速性:银行业有著名的马太效应,越是存款难以兑付,就越是没有客户存款,客户越是挤兑,存款越是减少,存款越是难以兑付。这种效应使银行一旦风险爆发,便会拥有加速性,越有可能从局部风险变为系统风险。由于上述特点,商业银行在应对经营风险的过程中

11、,要以时间的眼光来注视风险,以系统、动态、超前的思维来看待风险,最后,以灵活、有效、明确的方法来管理、防范风险。(四)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形式信贷集中:商业银行的竞争意识在压力过重的环境中,显得过于明显,银行竞争的焦点都集中在那么几家、几十家优质客户上,忘记了银行业最忌讳的问题资产的单3一和集中。出现所谓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现象,实质很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依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银行错位经营的思路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和发挥。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银行妄自菲薄的一种心理障碍,结果在单个银行本身来看似乎出于理智的举措,却转变为银行业的整体经营风险,产生的后果最终还是银行自身来承担。循环

12、贴现:循环贴现是指存入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银票贴现、再贴现而形成的一种信用无限放大的循环。比如,一家企业在一家银行贷款 1000 万元,然后转存为存款,并作为保证金,如果开立承兑汇票的保证金是 50,那该企业就可以获得 2000 万元的承兑汇票,然后拿承兑汇票到另一家银行贴现 2000 万元,然后再存,再开汇票,再贴现。如此往复下去,很少的钱却支持了很大的资金运动,一旦其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由 1000 万元的信用累积起来的一亿、几亿甚至几十亿的泡沫就会全面破碎,给银行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损失。虚增存款:存款是贷款的基础,而贷款又是当前我国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存款上不去,贷款就没有了保障。

13、银行为了扩大规模,就采取了虚增存款的方法,最后导致真实的存款没有增加,而在虚假存款基础上的真实贷款却放了出去,存贷比率失调,虚假存款引起真实贷款倒逼银行,造成银行风险不断累积。关联贷款:关联贷款涉及的面比较广,涉及到企业集团、法人代表、跨国公司、个人关系。无论是企业集团内部各方的关联,还是多个企业一个法人的关联,还是跨国公司的变相骗贷,以及个人与银行经营者之间的幕后交易,其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损害银行利益,肥了自己的腰包。这些都是银行经营的漏洞,是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所在。抵押高估:抵押高估是一种虚假欺诈行为,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这种高估的行为银行知道,但由于各种不可明信的原因,谁都不说破,听

14、之任之;另一种是银行不知道,被骗了,等到发现问题的时候怎么都收不回来放出贷款的原值,更谈不上利息了。无论是哪种反应,结果是银行吃亏,风险不断累积,现阶段的巨额不良资产就可看出问题的一二。中间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与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有着很大的不同,国外银行的中间业务是利润来源的一个主要方面。这与国外金融混业经营的环境有关,但本质上是国外银行对“服务就要收费”这个理念认识的明确。相反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绝大多数不赚钱、免费,甚至赔钱。主要原因是银行对中间业务的理解错误,中间业务是面对竞争,金融创新的产物,其本身也是一个发展的事物,并没有成型的界定。但其根本意义是在于提高银行的服务质量,是

15、一种通过提供服务来赚钱的业务,而不是现今被误解为增加银行存款的一种筹码,基于此造成中间业务不赚钱、赔钱的局面,而在这背后通过中间业务来降低风险的可能性就可想而知了。以上六种是引起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风险的变换也随之增多,有效控制防范经营风险就成为银行工作的重中之重。4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现状 (一)商业银行风险防控现状措施介绍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控制理论和方法上一直都处在不断改革之中,现有的管理制度及控制理论已经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商业银行对于风险防控的要求。首先,商业银行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全面实施了资产负债管理,通过对资产业务风险、负债业务风险

16、的协调管理,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在保证商业银行一定收益的前提下,谋求风险的最小化。其次,商业银行的现行经营运作体制基本是链式的,是以业务为导向的组织管理体制。最后,我国商业银行已全面推行五级分类管理办法,信用等级分类上也采用了国际上的先进办法,引入量化评级手段。具体来说:商业银行积极加强全面的风险管理。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实行授信集中审批,风险分类集中审核,建立了专业审批制度,加强授信发放审核和贷后管理工作,加大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和处置力度。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制定了市场风险管理政策 ,明确了市场风险的度量、限额结构、限额监控等。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坚持集中管理原则,总行对全行的流动性风险负

17、责,管理政策和风险衡量标准实行高度统一。商业银行建立了内部控制三道防线:全行各级机构、各业务管理部门和每个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也承担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通过自我评估、自我检查、自我整改、自我培训,实现自我控制。法律部门与业务部门负责统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第二道防线。稽核部门负责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式,检查评价全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二)外部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在我国对于银行的监管,主要有中国人民银行以及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对于银行的风险防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8、: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银监会是监督金融行业的机构,对于商业银行风险防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19、用。在具体的措施上如下: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并发布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审查批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设立、变更、终止以及业务范围;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管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制定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审慎经营规则;对银行业金融机5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非现场监管,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分析、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及其风险状况进行现场检查,制定现场检查程序,规范现场检查行为;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监督管理;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银行业突发事件处置制度,制定银行业突发事

20、件处置预案,明确处置机构和人员及其职责、处置措施和处置程序,及时、有效地处置银行业突发事件。对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存款人和其他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对涉嫌金融违法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关联行为人的账户予以查询;对涉嫌转移或者隐匿违法资金的申请司法机关予以冻结。三、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一)我国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的环境制约1.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原则之间关系的协调不够银行作为经营货币商品的特殊企业,同其他企业一样,其从事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要获取最大利润。但是,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其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又有其特殊性,

21、这就给商业银行在追求盈利的经营活动中附加了特别的约束条件,即商业银行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考虑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因此,商业银行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即资金的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并要妥善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巧妙平衡。然而,高风险带来的高收益仍然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一部分诱惑,尤其是作为部分追求业绩的支行而言,在这个方面的把握仍然有待改进。2.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多个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尤其是在抢占优质客户方面,各个商业银行对客户开出的优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营风险的控制。同时,竞争的激烈也使得银行在不

22、断开发各种新产品的同时,进行产品改革,而经营风险是在不断变化的,由此所带来的风险就更加难以界定。(二)商业银行经营风险防范的基础措施不到位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风险管理理念决定了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中的行为模式,它渗透到了银行的各个环节,关系到银行的每个员工,在商业银行的运行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中,部分银行员工依法经营意识薄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现代银行的发展,银行员工不能充分认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不能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2.相应的技术措施缺失现今经营风险多种多样、层出不穷,更涉及到新经济时代、网络技术、电子技术等各6种先进技术运用而带来的风险变换

23、。同样,商业银行的风险防范也要紧跟这些技术发展的态势,对风险的早期预警、中期控制、后期处理采用信息技术,采用智能化的信息系统将会对问题的处理速度、风险监控的时时性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支持。而我国由于这方面起步较晚,尚缺乏适合本银行自己模式的风险防范技术措施,西方一些银行的问题给我们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深思借鉴。(三)商业银行风险防控体制问题1.缺少严格有效的内控管理制度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控制很大一部分是靠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来实现的。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在机构上偏重于按行政职能设岗位,缺乏创新性工作所需要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而现行的管理体制及绩效评价标准偏重于短期

24、激励,不利于全面风险管理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内控体制缺乏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从表面上看,银行很重视内部控制的建设,制订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往往仅仅表现在形式上,未能完全体现于工作之中,且内部稽核、审计部门归同级分行直接领导,造成内部稽核部门依附于同级管理者,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权威性,致使现实中的问题得不到及时暴露,延误整改时机。2.商业银行中会计对经营风险的监管工作缺失九三年会计体制改革以来,商业银行的会计虽伴随其自身的商业化变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真正能够适应商业银行发展的管理型会计体制尚未确立。作为集团化经营的商业银行,当前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全行统一法人主体下财会管理体制严重分散、基层行

25、政核算秩序混乱,使会计部门不便发挥会计的反映监督和管理职能,这自然也使得会计这一基础性的经营管理工作,在防范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中显得无所作为。目前,商业银行违反业务操作规程,会计核算不规范的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拉存款允许公款私存,不按规定开立和使用账户,不按规定开具承兑汇票,不严格执行现金管理制度和大额支付制度,有的行甚至账外设账,违规经营等,从而引发了不少金融诈骗案和套取银行信用的行为。同时,会计内控制度不完善。一是会计人员内部分工不合理,岗位责任不明造成混岗操作。未能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岗位,存在一人多岗或一手清等现象,如不坚持分管制度、复核岗位流于形式等。二是违章操作,会计风险在很多情况下是由

26、于会计人员有章不循、违章操作引起的,如对票据、凭证、密押、证明文件等审查不严,不坚持双人核对印鉴,不遵守先记账后付款、先收款后记账等记账程序,提出交换及汇划审核不仔细、走过场,将内部往来报单等应由银行内部传递的凭证由客户自带,不按规定办理客户存款查询、冻结、挂失手续,不与单位定期进行对账签证等,这些违章操作往往容易产生透支、挪用、内盗、冒领、被骗等风险。三是领导干部权力缺乏制约,在一些基层行,领导权力较大,经办入慑于其权威,不敢坚持会计原则,有的经办人则对领导、业务主管盲目听从,甚至投其所好。7(四)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问题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中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占很大比重,因此公允价值的计量模

27、式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公允价值将银行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和宏观经济环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金融市场环境变化都将通过会计信息反映出来,对银行利率风险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市场利率水平变化时,银行金融工具的重估值随之产生变化,进而导致银行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波动。随着利率、汇率市场化程度提高,银行面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不断加大。为平衡资产,主动负债成为常见的资产负债治理手段。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与持有到期投资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换、套期保值使得银行账户与交易账户划分界限模糊,加大了银行资产负债治理的难度,增加了银行的市场风险。由于我国金融市场还不是很成熟,使得部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28、的公允价值无从获得。同时公允价值的全面引入要求银行对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预见能力,这种能力具体反映为银行的利率风险治理能力。但我国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控的能力和技术手段还不先进,使得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的控制能力带来极大的挑战。我国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赋予企业治理当局自行确定公允价值的选择权,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惩罚机制,给操纵利润提供了便利,进而影响到商业银行的风险判断与控制。(五)缺乏对客户信用情况的调查我国目前信用观念还比较淡薄,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不讲信用,破坏信用的例子比比皆是。虽然建立起了五级信用体制,然而其应用还很不全面,仅凭借财务报表对其进行信用评级,缺乏权威性,财务报表可

29、以粉饰,调查其真实信用状况又比较困难。加之行政干预的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银行经营风险的防控,削弱了风险管理控制力。四、加强防范与控制银行经营风险的设想(一)加强经营风险防范与控制理念1.银行本身要明确风险理念问题在统计学上,风险和利润是正相关关系,通常的情况是,利润率愈高时,风险也愈大;风险愈低时,利润率也愈低。银行是在用近 8的资本金运作 92的负债,所以风险之高是不言的事实,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也是符合高风险、高利润的规律。但银行更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风险背后是利润的来源,清晰的分析风险就是明确的了解利润产生的本质。这就指出银行经营风险和获得利润本身就是同质的问题,但出发的角度不同而已,在

30、以这个理念为基础的前提下,开展银行的经营业务,培育自身的风险文化就显得格外的重要,银行不要将风险看作阻碍银行发展的绊脚石,而是将风险经营、管理的思想贯穿到银行本身的每一个环节,不是一味的去堵截风险,而是将风险进行合理的引导,合理的运作使其在现实中得到可控,并带来相应利润。82.银行本身要树立经营风险观念在现今商业银行中,风险的管理、控制,以及经营方向等是由银行的管理层和风险控制系统的工作人员来具体执行和操作,但对于风险决不只限于这两方面的人员,任何岗位的银行员工都要有风险防范的意识。这就要求银行要培育自身的风险文化,文化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的行为才能提炼出一点点的习惯,许多的习惯才可

31、以培育出一点点的文化。对于银行风险文化的形成来讲也是如此。西方 100 多年的经营才得出这么一点点的风险理念,我们的银行也没有例外的可能,只有通过不断的总结、学习、运用,再总结、再学习、再运作的循环往复才能得到不断的进步与完善。所以在我国的商业银行中要明确指出,员工对风险的认识程度、员工的风险思维是构成银行风险文化的基础,员工对风险认识所达到的认知程度是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的首要反应标准。这就要求银行在培养全行全员的风险意识、掌握现代风险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制度、出台详细的风险操作标准、风险管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等方面做出不断的努力。(二)建立严格有效的内控制度构建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

32、机制。风险管理机制的完善主要是对资金管理体制进行创新,改变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一直实行的差额管理方式,对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基层行的各项资金来源全额上存管理行的资金部门,基层行的各项资金运用由管理行进行统一配置。通过资金集中,建立资金统一的管理和操作平台,实现流动性、利率风险管理与信用风险管理的适度分离,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水平。资金集中管理后各项资金的配置权集中到上级行,上级行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建立起完备的经济、金融信息网络系统和风险监控预警系统,强化对各种风险的量化分析,注意期限结构上的配比,防范利率和流动性风险,同时实行谨慎会计原则,不断补充自有资本金,增强抵御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的能力。健

33、全独立的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的利率风险监管的控制部门,该部门直接对银行董事会或行长负责,制定明确的利率风险管理及监控规程,划分利率授权权限和责任。合理确定内外部利率。内部利率是指银行内部资金核算使用的利率。通过确定反映市场变化同时兼顾各部门利益的内部利率,引导资金向高收益、低风险的项目集中,降低总体风险,实现全行战略发展意图。与其他部门协调合作,建立以安全为前提、以效益为中心的外部利率确定体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落实内控责任制度,操作风险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否。对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提高行为人的业务素质。在进一步完善制度的同时,改变业务硬约束、人员软约束的状况,实行三分离制度:第一,管理与操作的分离,即管理人员、特别是高级管理人员不能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要办业务必须经过必需的业务流程;第二,银行与客户分离,银行为方便客户,可以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尽量简化手续,但客户经理不能代客户办理业务;第三,程序设计与业务操作分离。即程序设计人员不能从事业务操作。业务处理电子化大大提高了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