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跨越高考讲座讲座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温*** 文档编号:366866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跨越高考讲座讲座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跨越高考讲座讲座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跨越高考讲座讲座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跨越高考讲座讲座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广东省广州市育才中学2011届高考物理一轮复习 跨越高考讲座讲座课件(7)新人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变式训练1某同学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画出了如图213甲所示的三条图线,这三条图线表示实验中的_不同 图21-3甲,解析如图213乙所示,过F轴上的某一点作一条平行于a轴的直线,与三条图线有三个交点,可以看出三个交点对应的纵坐标a的值不同,a的值越小,运动状态越难改变,惯性越大,质量也就越大,可见三条图线对应实验中物体的质量不同,且斜率越小的,质量越大图21-3乙答案小车的质量,三、实验误差分析例3用图214甲所示的装置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作用力的关系研究的对象是放在长木板上的小车,小车的质量为M,长木板是水平放置的小车前端拴着细轻绳,跨过定滑轮,下面吊着沙桶实验中认为

2、细绳对小车的作用力F等于沙和桶的总重力mg.用改变沙的质量的办法来改变小车的作用力F,用打点计时器测出小车的加速度a,得出若干组F和a的数据然后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aF 图线,图21-4一学生作出图21-4乙所示的图线,发现横轴上的截距OA较大,明显地超出了偶然误差的范围,这是由于在实验中没有进行下面的步骤,即.解析细绳对小车的拉力F达到一定的数值前,小车仍静止,表示木板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同时也表明该同学做实验时,没有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答案给实验装置平衡摩擦力,变式训练2如果此学生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215所示,则:图21-5 (1)实验中出现误差的原因是什么? 答:_.,(2)应

3、该怎样处理这种情况? 答:_.解析当力F为零时,加速度不为零,就说明当力为零时,小车仍在长木板上向下加速,其原因就是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倾角过大,使得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小车所受滑动摩擦力,所以应重新调整木板,平衡摩擦力答案(1)平衡摩擦力时,长木板的倾角过大(2)减小长木板的倾角,重新平衡摩擦力,四、实验注意事项例4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当作用力一定时(悬挂的重物或沙桶重力不变),探索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装沙的小桶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每次改变小车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C实验时,先放开小车,再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

4、源D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可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M和沙及沙桶的质量m,直接用公式 求出,解析在平衡摩擦力时,不应将装沙的小桶通过定滑轮连在小车上,而是在木板后端垫上适应厚度的薄片,再观察小车能在木板上带着纸带匀速下滑即可,故选项A错误,B正确;操作时应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放开小车,故选项C错误;牛顿第二定律是本实验要达到的目标,不能把它作为理论根据来计算加速度,其加速度只能从纸带提供的数据计算得出,故选项D错误答案B,互动平台育才老师教你探索问题在新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是同学们重要的学习目标,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问题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

5、有关的问题,并能表述这些问题,树立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的观念(2)猜想与假设根据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对探究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目的和已有条件,能设计实验过程并选择所需器材;尝试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能通过实验和观察收集证据,通过信息资源收集资料,尝试评估有关数据、资料的科学性;能按说明正确使用简单的仪器,具有安全操作的意识(5)分析与论证能初步描述实验数据或有关信息,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比较,能进行因果推理,能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6)评估有评估探究过程和结果的意识,注意

6、假设与探究结果间的差异,注意探究过程中未解决的矛盾及发现的新问题,进一步改进探究方案,树立吸收经验教训的意识(7)交流与合作能写出探究报告且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识,有团队精神,合作中既注意坚持原则又尊重他人,能思考别人的意见,改进自己的探究方案,课时22牛顿第二定律课前导航“螳臂当车”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请你思考:螳臂挡车辙的力能否使车产生加速度?若能,该加速度又有多大?对车的运动状态影响如何?,基础梳理,知识精析一、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1对牛顿第二定律“五性”的理解(1)“瞬时性”:牛顿第二定律表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瞬时对应关系a为

7、某一瞬时的加速度,F即为该时刻物体所受的合外力(2)“矢量性”:公式Fma是矢量式,任一瞬时,a的方向均与合外力方向相同(3)“同一性”:一是指加速度a相对于同一个惯性系;二是指式中F、m、a三量必须对应同一个物体或同一个系统(4)“同时性”:牛顿第二定律中F、a只有因果关系而没有先后之分F发生变化,a同时变化,包括大小和方向(5)“独立性”:若a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则F必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而作用于物体上的每一个力各自产生的加速度也都遵循牛顿第二定律,与其他力无关,而物体实际的加速度则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2m与F和a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加速度无关,我们不能根据m得

8、出mF,m的结论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公式m:物体的质量m在数值上总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F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a之比3对公式Gmg的理解(1)在初中学过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式Gmg,当时指出g9.8 N/kg.(2)在自由落体运动中又学了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9.8 m/s2.(3)通过学习本章的牛顿第二定律,对公式Gmg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g是由于地面上的物体受重力而产生的加速度,二、牛顿第一、二定律综合理解1牛顿第一定律并不是牛顿第二定律F合0时的特殊情形,因为牛顿第一定律所描述的是物体不受外力的运动状态,是一种理想情况2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第一定律指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是改变物

9、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从而完善了力的内涵;而第二定律则进一步定量地给出了决定物体加速度的因素3要研究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什么运动,必须知道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研究力学的出发点,是不能用牛顿第二定律来代替的,三、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1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1)认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量(2)选取研究对象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组成的整体同一题目,根据题意和解题需要也可以先后选取不同的研究对象(3)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画好受力图,指出物体的运动状态(4)选正方向或建立坐标系,通常以加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或以加速度的方向

10、为某一坐标轴的正方向(5)求合外力(6)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必要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对于不切实际、不合理的解要舍去,2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力的正交分解法解题(1)正交分解法是把一个矢量分解在两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上的方法,其实质是将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简单的代数运算表示方法:(2)为减少矢量的分解,建立坐标系时,确定x轴正方向有两种方法:分解力而不分解加速度通常以加速度a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把力分解到坐标轴上,分别求合力:Fxma,Fy0.分解加速度而不分解力若分解的力太多,比较烦琐,可根据物体受力情况,使尽可能多的力位于两坐标轴上而分解加速度a,得ax和ay,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方程组

11、Fxmax,Fymay.,方法指导一、力与运动关系的理解例1如图22-1所示,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自由伸长时恰好到达O点,将质量为m(视为质点)的物体P与弹簧连接,并将弹簧压缩到A由静止释放物体后,物体将沿水平面运动若物体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不能忽略,则关于物体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2-1A从A到O速度不断增大,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B从A到O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O到B速度不断减小C从A到O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D从A到O加速度不断减小,从O到B加速度不断增大,解析设物体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为,分析物体受力情况可知从A到O的过程中,弹簧对物体的弹力kx向右,摩擦力mg

12、向左,取向右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kxmgma,开始阶段,kxmg,物体P向右加速,但a随x的减小而减小,当kxmg时,加速度a0,此后a随x的减小而反向增大,因a与速度反向,物体P的速度减小;物体P由O到B的过程,弹簧处于伸长状态,弹簧对物体的弹力方向向左,摩擦力mg也向左,取向左为正方向,有:kxmgma,a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此过程a与v反向,物体的速度不断减小综上所述选项B、C正确,答案BC点评(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变化情况,由物体的合外力变化来确定,只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确定了合外力的变化规律,即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加速度的变化规律(2)物体速度的变化由物体的加速度决定速度与

13、加速度同向,速度增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向,速度减小,变式训练1如图22-2所示,自由下落的小球,从它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压缩到最大限度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情况是()图22-2A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小B加速度变小,速度变大C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大后变小D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速度先变小后变大,解析小球与弹簧刚接触时的速度竖直向下,刚开始阶段,弹簧弹力较小,mgkxma,a向下,随弹簧压缩量x的增大而减小,因a、v同向,速度增大,当mgkx以后,随着x的增大,弹力大于重力,合外力向上,加速度向上,小球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相反,小球做减速运动,直到弹簧的压缩量最大综上所述,

14、选项C正确答案C,二、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例2如图22-3甲所示,天花板上用细绳吊起两个用轻弹簧相连的质量相同的小球两小球均保持静止当突然剪断细绳时,上面小球A与下面小球B的加速度为()图22-3甲AaAg,aBgBaAg,aB0CaA2g,aB0 DaA0,aBg,解析牛顿第二定律反映的是力和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合外力不变,加速度不变,合外力改变,则加速度也瞬间改变,分析某瞬间物体的受力情况,求出合外力,即可得出物体某瞬间的加速度剪断细绳之前设弹簧弹力大小为F,对A、B两球在断线前分别受力分析如图223乙所示 图223乙,由二力平衡可得:Fmg,F绳mgF2mg剪断细绳瞬间,细绳拉力F绳瞬

15、间消失,而弹簧的弹力F瞬间不发生变化(时间极短,两球没来得及运动),此时对A、B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取竖直向下为正方向)有:mgFmaA,mgFmaB,可得:aA2g,方向竖直向下,aB0,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C,解析首先确定研究对象,先选整体,求出A、B共同的加速度,再单独研究B,B在A施加的弹力作用下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图22-4乙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其合外力为F,由牛顿第二定律知,F(m1m2)a,再以m2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如图224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F12m2a,以上两式联立可得: ,选项B正确答案B,变式训练2(1)例3中,若两个物体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

16、因数均为,其他条件不变,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为多大?(两物体仍做加速运动)(2)例3中的两个物体,放在光滑的倾角为的斜面上,用力F推着向上加速运动,则物体A对B的作用力多大? 甲,解析(1)将m1、m2看做一个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m1m2)g(m1m2)a再以m2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甲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12m2gm2a联立解得:F12 F.,互动平台育才老师与细心同学关于“螳臂当车”的对话细心:老师,我现在知道了“螳臂当车”的物理原理育才:那你说说细心:螳螂挡车辙的力能使车产生一个相应的加速度,但由于力很小,而车的质量又很大,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可知,这个力产生的加速度很

17、小,对小车运动几乎不产生影响因此,螳螂尽管使出了全力,甚至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但还是丝毫未能改变车的运动状态育才:看来你还真知道了不少!,粗心同学与细心同学关于“推车不动”的对话粗心:我能提起80 kg的物体,说明我的力约为800 N,可我去推一辆停着的小汽车却推不动它若按牛顿第二定律a计算的话,这个推力产生的加速度也不算很小,这又该如何解释呢?细心:看你还真粗心呢!你的推力产生的加速度是不算很小,但汽车同时还受到一个等值、反向的静摩擦力,它可也要产生加速度,因此汽车能否运动应看合加速度粗心:明白了,虽然每一力都能各自独立产生加速度,但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表现出来的应是合外力的加速

18、度(或者是每个力产生的加速度的合成)看来思考问题还真要向你学习!,课时23力学单位制课前导航究竟哪一个是加速度的国际单位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可知,当速度单位是m/s,时间单位是s时,加速度的单位是m/s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a可知,当质量单位是kg,力的单位是N时,加速度的单位是N/kg.请你思考:加速度的这两个单位中,究竟哪一个才是它的国际单位呢?,基础梳理,知识精析一、力学单位制分类1选定基本单位的原则(1)在力学中有最基本的地位(2)可使基本单位的数目最少因为力学研究物体在运动变化过程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因此联系物体自身属性的量(质量)和反映空间尺度的量(长度)以及时间,必然与物体受力后

19、的运动变化联系得最密切、最普遍,所以这三个物理量是最基本的物理量事实也表明,用这三个量作基本单位,可使力学的单位数目最少,所以在力学中规定m、kg、s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2力学中的单位制分类(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为m、kg、s(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导出单位为m/s、m/s2、N等),比较如下表.(2)厘米、克、秒制:基本单位为cm、g、s,导出单位为cm/s、cm/s2,达因等(1达因105N),二、单位制的意义1对一个物理量进行定量描述,仅仅用一个数是不够的,一定要在数后带有单位,同一个物理量,选用不同单位其值不同2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没有统一的单位,给人们的相互交流带来

20、很多不便,不容易对某一事物形成统一认识3在利用物理方式进行运算时,为了在代入数据时不致使表达式过于繁杂,我们要把各个量换算到同一单位制中,这样计算时就不必一一写出各量的单位,只要在所求结果后写上对应的单位即可,方法指导一、区别基本单位、导出单位、国际单位例1现有下列物理量或单位,按下面的要求填空(只填代号)A力B米/秒C牛顿D加速度E质量F秒G厘米H长度I时间J千克K米(1)属于物理量的是_(2)在国际单位制中,其单位作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_(3)在国际单位中属于基本单位的是_,属于导出单位的是_答案(1)A、D、E、H、I(2)E、H、I(3)F、J、KB、C,解析在应用公式进行数量运算的同

21、时,也要把单位带进运算带单位运算时,单位换算要准确可以把题中已知量的单位都用国际单位表示,计算结果的单位就是用国际单位表示的,这样在统一已知量的单位后,就不必一一写出各个量的单位,只在数字后面写出正确单位即可选项A中x1.2 cm没变成国际单位,选项C中的小车质量m500 g没变成国际单位,所以选项A、C错误、B、D正确答案BD点评(1)题目中的物理量必须统一到同一单位制中,一般是选取国际单位制(2)只有采用国际单位制,公式Fkma中的k才能取1.(3)当各物理量均采用国际单位时,运用公式进行运算时,公式中的各量不必写上单位,只需在最后的数值后面写上正确的单位即可,三、单位制的综合应用例3水平

22、传送带AB以v200 cm/s的速度匀速运动,如图所示,A、B相距0.011 km,一物体(可视为质点)从A点由静止释放,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2.则物体从A沿传送带运动到B所需的时间为_s(取g10 m/s2)分析 传送带匀速运动,当物体在A点静止释放后,由于摩擦力的作用,物体的运动可能有两种:一直加速运动;或先加速后匀速所以首先判断是属于哪种情况,针对该情况列方程求解,具体解题时先要统一单位,互动平台育才老师与细心同学关于“力学基本单位”的对话细心:老师,基本单位是不是任意选择的?育才:当然不是,基本单位的确定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细心:一切物体都离不开力的作用,为什么不把力的单位作为力

23、学中的基本单位呢?育才: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变化过程中力与运动的关系,因此联系物体自身性质的量(质量)和空间尺度的量(长度)以及时间,必然与物体受力后运动变化联系得最密切、最普遍,所以这三个物理量也最基本事实也表明,用这三个量做基本单位,可以使力学中的单位数目最少,细心同学和粗心同学关于“单位制”的对话粗心:国际单位制与国际制单位是相同的吗?细心:国际单位制是国际上制定的一种通用的适合一切计量领域的单位制,国际代号为SI.它包括:国际制单位;国际制词冠;国际制单位的十进倍数单位与分数单位而国际制单位是由基本单位、辅助单位和导出单位三部分构成由此可见,国际单位制与国际制单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其中国

24、际单位制包括国际制单位,例如:克、毫米、千欧等虽不是国际制单位,但它们是国际单位制的单位粗心:哦!原来如此,课时24牛顿第三定律课前导航顶牛比赛 图24-1,如图241所示,身高和质量可认为相同的小张和小李,穿同样的鞋在同一水平地面上通过一轻杆进行顶牛比赛,企图迫使对方后退设小张和小李对杆的推力分别为F1、F2,小张和小李两人身体因前倾而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1、2.已知倾角越大,此刻人手和杆的端点位置就越低,最终结果小张获胜请你思考:1小张和小李对杆的推力(F1、F2)哪个大?2两人身体因前倾而偏离竖直方向的夹角(1、2)关系又如何?3你认为小张获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建议找一位同学去试试

25、),基础梳理,知识精析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认识(1)同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2)同性: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产生的机理相同,因此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例如:物体受的支持力与其反作用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均属于弹力(3)异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自产生效果,永远也不存在相互抵消、两力平衡的问题(4)对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对称的,等大,共线反向作用力也可叫反作用力,作用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同时也是反作用力的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如A作用B与B作用A“对称”,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和联系,二、深刻理解牛顿第三定

26、律1牛顿第三定律的适用条件:牛顿第三定律与所选的参考系无关,这是因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会因参考系的不同而使物体的相互作用的性质发生任何变化2定律叙述中“总是”的理解:这里的“总是”是强调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这两个相等的关系都成立对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不管物体大小形状如何,例如大物体与大物体之间,或大物体与小物体之间,还是任何形状的物体之间,其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2)不管物体的运动状态如何例如静止的物体之间、运动的物体之间或静止物体与运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的(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产生和消失是同时的,三、牛顿第三定律的意义牛顿第一、二定律是对

27、单个物体(质点)而言的,只解决了一个物体运动规律的问题但自然界中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一个物体在受其他物体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物体有力的作用,不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较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无法解决现实中的许多问题因此,只有牛顿第一、二定律还不够,必须加上牛顿第三定律才能构成比较全面地反映机械运动的一套定律,四、牛顿三个运动定律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提醒: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常借助牛顿第三定律将物体受力进行转换,方法指导一、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和应用例1如图242所示,甲、乙两人的质量相等,分别站在质量也相同的两条小船上开始时两船均静止甲的力气远比乙的力气大,现让

28、甲、乙两人各自握紧绳子的一端,并用力拉对方两人均相对船静止,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24-2A甲船先到达中点B乙船先到达中点C两船同时到达中点D无法判断,解析甲对绳的作用力与绳对甲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乙对绳的作用力与绳对乙的作用力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总是等大反向而由轻绳状态可知,绳所受的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等大反向由此可知绳对甲、乙两人的力等大,两船运动的加速度时刻大小相等,因而只能同时到达中点,选项C正确答案C,二、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理解例2若物体静置于水平面上,则()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

29、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平衡的力,解析要分析各力的关系,首先要对物体受力及物体对桌面的作用力进行正确的分析,如图所示,因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故FN与G是一对平衡力,故选项A正确;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必为性质相同的力,这里的压力从性质上讲是弹力,与重力是性质不同的力,故选项B、C错误;由于支持力和压力是物体与桌面相互作用(挤压)而产生的,因此FN和FN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故选项D错误 答案A,点评(1)判断一对力是相互作用力还是平衡力或者两者均不是,关键要抓住这对力是否

30、符合相互作用力或平衡力的特点(2)在判断一对力是否为相互作用力时不要只关心两个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还要看是否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即看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否有对称关系,变式训练1如图24-3所示,P和Q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图24-3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解析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同种性质的力,仅从这点来讲,选项A、B均不正确;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都是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选项

31、C、D正确;另外可直接从对称关系上分析:P对Q,Q对P;Q对桌面,桌面对Q,所以选项中的C、D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答案CD,三、牛顿第二、第三定律相结合例3如图24-4甲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放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一个质量为m的人站在木板上若人相对于木板静止,木板的加速度为多大?人对板的摩擦力多大?图24-4甲解析人和木板相对静止,可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求人对板的摩擦力,可先求板对人的摩擦力再由牛顿第三定律求之,先以M、m为一整体,受力分析如图24-4乙,取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M+m)gsin =(M+m)a解得:a=gsin 以人为研究对象,设木板对人的 图24-4乙摩擦

32、力为F人,方向沿斜面向下,受力分析如图24-4丙所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F人ma且agsin .可得F人0,由牛顿第三定律得:人对板的摩擦力也为零答案gsin 0 图24-4丙,变式训练2(1)例3中,若木板相对斜面静止,则人必须沿斜面以多大的加速度向什么方向加速运动?(2)例3中,若要使人保持与斜面相对静止,木板必须沿斜面以多大的加速度向什么方向加速运动?解析解法一(1)先分析木板受力,要使木板相对斜面静止,则木板沿斜面方向的加速度为零,人必须给木板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且与板的重力Mg沿斜面向下的分力Mgsin 等大反向,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板给人的静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大小为ffMgsin .再以人为研究对象分析,设沿斜面向下为正方向,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fma人,a人 gsin ,方向沿斜面向下,(2)先分析人的受力,要使人相对斜面静止,则人无加速度,木板必须对人有一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f,大小为mgsin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人对板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大小为mgsin ,再分析板的受力情况,取向下为正方向,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sin mgsin Ma板,得:a板 gsin ,方向沿斜面向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