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数学专业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坚持 文档编号:3671756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数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数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数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大数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大数学专业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数学教学中的创新【论文摘要】:我国现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创 新是民族的灵魂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因此,在 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抛弃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更新教学观念, 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锤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学的主渠道仍然在课堂上。通过几年来的教学教研实践,我个人谈谈如下几方面的认识:【关键词】:数学 创新 实践 认识一、数学教学中创新的必要性传统教育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基本使命,

2、教育就是把基本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以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的下一代,所以知识就是目的。这种模式就是应试,升学!而知识增量的加速,知识外储化的趋势,以及伴随知识不断更新而出现的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思潮的兴起,对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提出了挑战。教育再也不被限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想、热情、信心、责任感等。从创造的角度讲,知识为创造提供了材料支持。获取知识的能力,即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为创造提供了技术支持。非智力因素,即情商为创造提供了动力支持。这一切正是创新的源泉,是个人发展不竭的动力。进而知识在教育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教育是以育人为中心,是以活生生的、整体意义

3、上的人格为中心。我国现正在全面推行“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需要。二、更新教学观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数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尊重、关心、理解、信任学生,为学生提供一个充满信任感和安全感的“数学环境”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不要把学生视为解题的客体或接受“题海”的容器,也不要把教学视为单纯教会学生学会教师所传授的“常识” 。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教与学之间关系的一个基点。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深与浅主要取决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学习程度的高低。教师的精力主要

4、应放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组织数学活动上,注重数学思想发展的脉络,强调数学经验性、创造性的一面,同时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2和援助,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明确“教”是为“学”服务的。 要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的学习能力,以学生的数学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才能最充分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好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因而,对学生数学认知特点和规律的研究在这里被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了解学生已知什么,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可能会碰到些什么问题,从而对学生提出恰当的要求。对问题的设计和活动的安排,既要考虑学生思维能力的限度,又要考虑学生思维发展的潜力,防止盲目地求高求难或过

5、分地求细求全。 要充分理解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并相信学生在进取精神激励下有能力逐步解决。要允许学生出错,要让学生多发表意见,并对其中的合理成分要加以肯定。教师要有耐心,多为学生提供其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要充分重视学生有差异但无“差生”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认知水平有限,调控能力不强,使其主体作用的发挥不能成为一种完全自觉的行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数学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精心的设计,保证教学成功的“软着陆” 。三、创新教学的方法和策略我们说,一个民族的真正伟力根植于它的创新精神,这是人类社会迄今所能找到的对社会进步

6、和发展的原因所做出的一个最有效的解释。创新具有更新与日臻完善的含义:创新体现现有事物更新改造的过程;创新意味着一种旧貌换新颜和推陈出新的感觉;创新更多地被应用于技术、制度、管理等具体的事物方面。创新是建立在原有基础之上,是对具有原创性东西的有限的具体地应用,它不能给事物以生命的起点。只有创新才能使其踏上尽善尽美之路。创新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动力。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实施创新教育,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崭新课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切地体会到:狠抓基础是根本,培养能力是核心,重视过程是关键,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成功的保障 。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

7、养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问题。1、更新教学观念,实施以生为本教学观念的创新,就是要求我们在素质教育的人才观的前提下,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方法。作为教师,要重新审视教学对象,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课堂的开放使学生思维解放在教学中,教师应主动地开放课堂,从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去考虑教学创新因子,让学生的眼睛、嘴巴、头脑、双手以及学生的时间、空间开放。要让学生在课堂3上有口头表达的机会,有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课堂的开放,首先,教师要尊重、理解、爱护每个学生,努力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和谐、宽松、求真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真正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风气。其次,教师应

8、该明确课堂开放的目的在于解放一切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生主动发展的愿望,把教学过程转化为学生发现创造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唤起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活动,教师应确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像导演一样,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精心安排设计的教学活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教师“搭桥铺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索实践,让学生实质性参与,深层次的思考感悟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启迪、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尊重学生个性,创导标新立异教学观念的创新, 意味着教

9、师要善于从多角度审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创新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表现为认知奇特、策略方法新颖、思维品质深刻。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创新意识与能力有强弱之分,存在个体差异。因此,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既要考虑具有共性的一般过程,同时要不断挖掘游离于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火花” ,设法引导学生敢于突破常规去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2、巧设情景,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创新的先导,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爱因斯坦说:“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创新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兴趣的情况下所取得的。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创设情景,着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从而培养学生

10、的学习兴趣和热情,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新,用某些公式的推导引出一些数学家故事和数学史的知识激发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了解所有的数学成就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这一切都源于对数学浓厚的兴趣,源于强烈的创新意识。例如:正数与负数的引出,可以结合实例提问:“如何表示一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时欧洲的商人在装好货物的搪子上画个“+”号表示物重超过规定重量,画个“-”来表示小于规定重量;在数学上最早采用这“+”“-”来表示,德国数学家魏德曼,由于这两个符号简捷方便,后来就使用了,于是产生了带符号的数“正数与负数”。这样引出学生感到很自然而又有趣味,体会到数学的发展依赖于实践的道

11、理。从而可引导学生去探索、创新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新思维的新视角,以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就一定能使学生向往科学,追求真理。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随着培养起来。3、启迪激励,巧妙设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4青少年的天性是好奇和求异,凡事喜欢问个究竟和另辟蹊径。对此,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提供榜样,水到渠成。例如:古希腊数学家帕普斯是丢番图最得意的一个学生,有一天他向老师请教一个问题:有四个数,把其中每 3 个相加,其和分别为 22、24、27、20,求这四个数。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有一定的复杂性。丢番图提出了一个巧妙的解法:他不是分别设四个未知

12、数,而是设四个数之和为 x,那么四个数就分别为 x-22,x-24,x-27 和 x-20,于是有方程 x=(x-22)+(x-24)+(x-27)+(x-20)。解之得 x=31。从而得到四个数分别为 9、7、4、11。对老师的创新解法,帕普斯非常佩服。从而坚定了他毕生研究数学的意愿,承接过老师创新的薪火,不断有新的发现,成了一位著名的数学家。教师要提倡和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无中生有”、“异想天开”和“纵横驰骋”,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和探索,去想象和创新,做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才。4、引导想象,诱发灵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想象在教

13、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学生熟悉的情景:种植园里各种植物郁郁葱葱,分别种在划成不同形状的地块上。然后出示种有竹子和杜鹃的地块,分别呈正方形和长方形,要求算一算它们的种植面积,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很快解决了问题。接着出示一块形如平行四边形的青菜地,让学生猜一猜它的面积大概是多少?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应怎么求?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有天然的好奇,思维的积极性被激发,纷纷根据前面的知识作出如下猜测:、面积是长边和短边

14、长度的积。、长边和它的高的积。、短边和它的高的积、先拼成一个长方形,跟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有关教师一一板书出来,学生见自己的思维结果被肯定,心理上有一种小小的成就,从而更激起了主动探索的欲望。诱发灵感灵感是一种直觉思维。它大体是指由于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突然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思路。它是认识上质的飞跃。灵感的发生往往伴随着突破和创新。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捕捉和诱发学生学习中出现的灵感,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的想法,违反常规的解答,标新立异的构思,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同时,还应当运用数形结合、变换角度、类比形式等方法去诱导学生的数学直觉和灵感,促使学生能直接越过逻辑推理而寻找到

15、解决问题的突破口。5例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把 3/7、6/13、4/9、12/25 用“号排列起来。对于这道题,学生通常都是采用先通分再比较的方法,但由于公分母太大,解答非常麻烦。为此,我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回头观察后桌同学抄的题目(7/3、13/6、9/4、25/12),然后再想一想可以怎样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倒过来的数字诱发了学生瞬间的灵感,使很多学生寻找到把这些分数化成同分子分数再比较大小的简捷方法。、打破传统,改变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往的场所,教师要鼓励学生积累知识、质疑问难、提出见解,大胆猜想,比较探索等。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打破常规,引导学生从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对

16、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而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这显然有悖于创新教育。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关系上,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创新个性的培养。重记忆、重考试而轻创新、轻探究的旧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的、活泼的、自由的、有鲜明个性的各种能力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特别地用统一的答案去要求不同的学生,把一个个富有鲜明个性但又不乏创造性的答案扼杀在萌芽状态,已严重地扼杀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个性。把课堂教学变成工厂的生产流水线,学生变成工件,成绩变成产品“优、劣”检测的唯一标准。显然会窒息学生创新的火花

17、。因此,在新一轮“课改”中,我们必须精心讲究,致力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四、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保证一件工作的好坏、优劣与建立的评估标准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要实施创新教育必须建立与之相匹配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不求全责备,追求完美无缺的课可能不切教学实际。开展创新型课堂教学研究,关键看每节课学生得到什么,师生的聪明才智是否能得到发挥。评价数学学业成绩的卷面考试,要重视学生不同于标准答案的解法。除了卷面考试以外,可考虑数学实践活动占适当比例,减少对学生学习的束缚。由于创新教育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供解决问题的独创性新颖性,因此评估学生成绩就不能看学生能否做得起几道题,

18、而应侧重的看学生能否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灵活性较大的题,看学生的解题思路是否有独创性、新颖性。视野是否开阔,同时考试时应重重点测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也改以往那种单看学生成绩的评估方式,建立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体系,应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对学生的指导,学生能力的高低进行评价。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注重实效,不要追求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教学实际进行变通和再创造。无论对哪个教学环节,都要注重落实,切实使课堂教学充满激情,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充分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真正地去想、去看、去做、去说,使观察、实验、猜想、发现、讨论

19、、交流和论证等环节,真正地落6实下来,而不要为了追求教学模式的完整,使学生的参与活动走过场。杜绝教师满堂灌,课后学生作业多的注入式教学。从而真正的达到减负、提质的目的,为社会培养出大量的创新人才。总之,创新教育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意识;第二要有创新精神,具有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第三要有创新思维,必须有打破常规、突破传统的观念;第四要有创新能力,具备渊博的知识、广博的视野和综合、交叉、开拓新领域的能力,掌握吸引新知识和创新新知识的方法论;第五要具有健全的人格,要求行为主体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备敢闯、敢冒险、敢于怀疑 、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主要参考文献:1胡勇健“高中数学学生自主探索法”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 实践,中学数学,2刘仕森,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中学数学研究, 2002,1:13王磊,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访中央教科所所长阎立钦教授,教育研究,1999,7:54吴国建 黄新生,发现问题中学数学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切入点,中学数学,2000,3:115华建宝,知识经济与创新教育,中国教育学刊, 1999,1:256夏国良,开启创新思维 挖掘创新潜能,中学数学月刊, 1999,10: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