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舒伯特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艺术特征微探【摘要】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开创了抒情歌曲、声乐套曲的新体裁 ,并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艺术歌曲 ,美丽的磨坊女是舒伯特声乐套曲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作曲家的真实情感和艺术特色。本文考察了美丽的磨坊女文学原著的创作背景和舒伯特对威廉缪勒原诗的处理;分析了整部套曲的艺术特征。从而挖掘了套曲中所蕴藏的独特意境、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首先,本文讲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及其声乐套曲的概况,然后详细介绍美丽的磨坊女的作品构成及创作背景,再通过作品的描绘性特征、主题性特征、民族性特征、表演性特征几方面介绍美丽的磨坊女艺术特
2、征的运用。关 键 词: 舒伯特 艺术歌曲 声乐套曲 美丽的磨坊女【Abstract】Key words: Schubert, art songs, vocal divertimento, “female beauty of the Mill“一、前言 舒伯特是奥地利杰出的作曲家,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 600 多首艺术歌曲,被世人誉为为“歌曲之王”。 艺术歌曲被称之为“利德”(Lied),表示富有特色的独唱声乐作品。艺术歌曲属于室内乐范畴,是声乐作品的主要体裁之一,最早在宫廷和家庭的小型聚会上演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2最初它受了法国歌曲“尚松”的
3、影响,后来,又受到英国浪漫抒情短诗以及苏格兰民间歌谣和舒事诗歌的影响,而使得艺术歌曲的真正成型并产生了独特影响的应该说是从舒伯特开始的。舒伯特所作的 600 多首歌曲充分显示出了他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 二、声乐套曲“套曲”一词来自希腊文,意为一组不同音乐形象的汇集,这种汇集服从于表达内涵的统一构思的需要。声乐套曲作为套曲中的一种,属于艺术歌曲的一种样式, 声乐套曲,它的原意为“环圈舞”,即:Song-cycle。声乐套
4、曲是利德盛期,确定下来的一种固定的歌曲套曲形式。声乐套曲中的各首歌曲通过其内容和音乐风格,使它们之间相互联系在一起,其 一 般 的 特 点 是 : 在 统 一 的 标 题 之 下 , 用 若 干 首 歌 曲 来 表 达 同 一主 题 。 套 曲 中 的 各 首 歌 曲 可 独 立 成 曲 , 彼 此 的 表 演 形 式 也 往 往 不 同 ( 如 分 独 唱 、 重唱 、 齐 唱 、 合 唱 等 ) , 但 它 们 之 间 的 内 容 互 有 联 系 , 在 音 乐 方 面 既 统 一 , 又 有 变 化 ,共 同 组 成 了 一 个 和 谐 的 整 体 。 即多首独唱曲在总标题下联结成歌集。
5、声乐套曲的歌词多采用名作家、名诗人的作品,内容以表达爱情者居多。艺术家常借此来揭示旧社会的黑暗,表现出民主主义思想。套曲形式自由,多为二段曲式。而每一首独唱曲都可以单独演唱。套曲的伴奏部分也是整个乐曲的重要组成部分。舒伯特创作了三部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舒伯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替时期,他的音乐创作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其作品也体现出古典与浪漫的双重性。19 世纪初,欧洲文学艺术的浪漫主义思想对舒伯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这也充分体现在他的歌曲里。他的歌曲创作方面从一开始就不拘成规,富于独创性。在舒伯特之前,歌曲只被看成一种边缘的音乐体裁,歌曲对于那些作曲家是次
6、要的创作领域,在声乐创作上人们更愿意创作歌剧。当时的歌曲仍属娱乐性的艺术,较为肤浅,超不出生活风俗性音乐的范围。在这些歌曲中,诗和音乐是截然分开的,给冷静的朗诵调加上一个曲调,由一种单调的伴奏把音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3乐与诗松散地,肤浅地结合在一起。而在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中词曲结合紧密,旋律简单优美,极具抒情性,调性变化丰富多样,伴奏新颖生动,具有形象性。三、美丽的磨坊女作品简介(一)故事梗概美丽的磨坊女是舒伯特从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缪勒的同名长诗里,选出其中二十首谱写成的声乐套曲。作于 1823 年。故事描述的是一场以悲剧结局的单恋。主人公是一个朝气蓬勃满怀幻想走向生活旅程的青年,
7、在孤独流浪中,他被雇为磨工,并深深地爱上了磨坊主人的女儿。但是,他的忠诚并没有打动磨坊主女儿的心,她却爱上了一个猎人。心碎的男主角遭喜欢猎人的少女抛弃,爱情的不幸使青年磨工陷入极度的悲观和苦闷之中,最后他投进清澈的河水,到水底去寻找慰藉。 1823 年,舒伯特从医院的卑污、灾难和悲惨的遭遇中挣脱出来后,于当年的 10 月到 11 月之间创作了美丽的磨坊女。作品在“诗与音乐一体化”之中完成,舒伯特用神奇的音乐,谱出了适合这些诗篇的内容、情绪等一贯的气氛,使其成为一部伟大的艺术歌集。 二十首歌曲联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具有戏剧性的统一的音乐作品,有开端、有故事、有情节的突变、有结局。曲中共分两个阶段,由
8、第一首的“漂泊“到第十三首的“绿色的丝带“为止,表达了年轻磨坊小工的思想和感情,充满着欢愉、快乐和希望,属于第一阶段;第十四首“猎人“到第二十首“小溪的催眠曲“是一种怀疑、嫉妒以至失恋、哀愁和绝望的情绪,为第二阶段。套曲中除了青年磨工(第一人称)的形象之外,还有辅助的形象。一个是人格化了的小河,它是主人公的忠实朋友、伴侣和唯一的安慰者; “小河”在整组诗里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小河指引他来到磨房,与他分享喜悦、听他倾诉凄苦,所以“水”可以说是这组诗的灵魂,某些层面上甚至代表主角的命运,以及与其他人的关系。另一个是主人公的情敌猎人。(二)创作背景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4斯代尔(St
9、eyr)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奥地利土地上,1819 年,舒伯特与友人弗格尔(Johann Michael Vogl)在此共渡数周,这是他一生中最快乐的一段时光。在这次典型的好友聚会中,舒伯特在钢琴上作曲,男中音弗格尔演唱。两人之间的友谊相当亲密,对艺术的了解也更为相近。舒伯特在给他兄弟费迪南(Ferdinand)的信上曾写到:“弗格尔唱歌而我伴奏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几乎已合而为一,这是很新奇而且前所未有的方式。 ”作曲家与歌唱家当时寄宿在柯勒(Josef von Koller)家中,居停主人的五个女儿为那段夏日时光政添了不少情趣。五姐妹中的约瑟华(Josepha)甚至点燃了舒伯特心中的爱苗。 美丽的磨
10、坊女(Die schne Mllerin)表达的就是当时爱与绝望的至深感受。十九世纪初叶,随着社会状况的急剧变化,欧洲文学艺术普遍形成了一种新的潮流浪漫主义的潮流。这种新的文艺潮流,也对舒柏特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使他的音乐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形式结构上以及艺术手法上,都形成了一种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古典乐派作曲家迥然不同的新风格浪漫主义的音乐风格。如果说,贝多芬是西欧古典乐派的登峰造极者,那么舒柏特就是西欧浪漫主义音乐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浪漫主义音乐具有自己的一些风格特点。如侧重个人感情的表现、重视音乐和音乐艺术的结合、吸收民放民间音乐的特点等,另外在创作手法、体裁、形式上也有许多革新、创造
11、。浪漫主义音乐是十九世纪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感情在音乐上的一种反映,它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浪漫派文学常运用两种写作技巧,一是浪漫派的讽刺(舒伯特常运用在他的作品里),二是“双重”(Doppelganger)。前者可解释成完全的客观,彻底洞察所有生命矛盾的一面;而发明“双重”的德国作家李希特则解释“双重”是人的另一面。19 世纪的艺术家常觉得自己是被社会排除在外的一群,因此“疏远”这类的主题也常出现在文学或音乐作品中,也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艺术家看待女性的角度。这时期的文学作品里,大部分的男主角都得不到他所爱的女人,因为女性代表家庭及社会的地位,而这些都是艺术家被拒在门外的象征,因此艺术家常借这种
12、象征来表达他们的不满及失望。 舒伯特在作品中所表现的这种个人的生活体验和遭遇,在当时的奥地利社会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十九世纪初叶的封建复辟,使德奥一部分有进步要求的青年知识分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5子陷入了深深的苦闷之中。当一七八九年法国大革命处于高潮时,他们还未出世,他们未能看到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们为理想而斗争的英雄气概和人民革命力量的伟大,他们眼前看到的只是资产阶级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王国的破灭,四周一片黑暗。他们不满于德奥一般市民阶层对统治者的奴颜卑膝和苟且偷生的庸俗习气,但又找不到真正的理想和政治出路在哪里;他们的理想只能停留在朦胧的幻想和个人的小天地之中
13、,而这些朦胧的幻想在严酷的现实面前又往往落空。最后,他们只有堕入悲观、失望、彷徨之中。因此,舒柏特作品中的主人公(无论是以青年的磨工或是孤独的流浪者的身分出现) ,正是当时奥地利这一部分匈识分子的缩影。 2 u3 - p/ M* u; W四、 美丽的磨坊女艺术特征的运用下面从描绘性特征、主题性特征、民族性特征、表演性特征、钢琴伴奏的作用、浪漫派讽刺手法这几方面介绍作品中艺术特征的运用!(一) 描绘性特征描绘性特征的运用可以使作品形象更加鲜明突出,也让读者更易于理解作品,感受作品。1情感描绘第 1 首流浪 , “去流浪是桩大快乐,去流浪”这是主人公在流浪时唱的一首短歌。 歌曲以小河奔流不息、磨盘
14、旋转不止做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在流浪中悠然自得的愉快情绪。第 17 首讨厌的颜色由于主人公内心交织着失望、嫉妒、痛苦等复杂感情,因而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就出现了许多不同的对比段落。这首歌曲通过旋律、调式调性、和 声、结构布局等多种因素,深刻揭示了主人公复杂的内心世界。枯萎的花这首诗歌的前段有很强烈的送葬进行曲节奏,A 段中有一大段音乐是重复前面的音乐,这样的重复令人联想到主角正在不停地自言自语,一些乐句的和声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6也使音乐听起来很不安定且没有方向感,通过生动形象的音乐,描绘了主角的心境写照。2画面描绘第 1 首歌曲中明快行进的节奏贯穿全曲,旋律与和声的基础是主
15、、属和弦。四、五、六、七度上行大跳音程的频繁出现,给旋律带来了蓬勃的朝气和刚毅的性格,塑造了年轻人愉快地走向生活的形象。呈现的是一幅愉快、欢喜的画面! 泪雨在最后一节,主角难淹心中澎湃,眼里开始充满着泪水时,少女却突然以“快要下雨”的理由离他而去。这个诗节可以有多种诠释,例如为何男主角突然热泪盈眶,整首诗原有的快乐气氛在此被破坏,男主角的泪水掉落在水面,使原来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的画面被打散,这或许暗示此美好的画面将不再存在。 小溪的催眠曲最后一首可能是最难被解读,或有多种理解方式。这是表示小河在主角死后所唱的摇篮曲,舒伯特以类似摇篮曲般的节奏、重复的乐句及和弦,从头到尾用弱度的音量来制造出宁静一
16、体的画面效果,或许到最后主角终于和小河合而为一。(二) 标题性特征1标题性使读者可以从标题就一目了然的了解到作品的内容。(1)“花”在第 9 首磨坊之花中象征希望、爱情,但在 18 首枯萎的花却代表冬天的寒冷、希望破灭和失去的爱情。从标题我们就可以预想到歌曲的整体情绪及故事的情节。虽然主角已失去了少女,但他仍希望少女能永不忘记他的忠贞,尽管诗里说到春天将带来希望,但它仍是充满悲观的诗。对浪漫派主义者而言,一个失去自我和爱情的人没有存在的必要。(2)第 14 首猎人,忽隐忽现的的猎人终于在第 14 首正式登场,男主角马上感受到他的威胁,警告猎人远离他的爱人;但对女主角而言,猎人代表“阳刚男性”。
17、从标题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首歌曲的主题是猎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7(3) “让青草装饰我吧,让垂柳把我掩盖,只因为我的爱人,她喜欢绿颜色”姑娘喜欢绿颜色,青年磨工也酷爱绿颜色,通过诗词我们就知道这是可爱的颜色,因为喜欢,所以是可爱的!标题性的作用得以体现。 2从标题我们就可以预想到歌曲的整体情绪及故事的情节。(1)第七首急躁恰如标题,描写主角对现状开始不耐烦,希望赶快让少女知道他的心意。这首诗歌又以四段相同长度的诗节形成,而每一诗节的最后一句都是“你是我的一切,我将永远属于你”。舒伯特为了营造主角的烦躁心情,以三连音的快速钢琴前奏来启发整曲,他也大量运用从其他调性借来的装饰和
18、弦,似乎想低调处理主角热烈的感情,或是想刻画主角内心的不定而且迷失自我的感觉。 (2) 第 17 首讨厌的颜色 , “我真想离开这地方,到另一个世界去,为什么森林和田野,到处都是绿颜色?”由于爱情的不幸,使青年磨工由酷爱绿颜色变为讨厌绿颜色。在春意盎然的季节里,绿色给他带来了莫大的痛苦,于是死的念头更肯定了。歌曲抒发了主人公内心的苦闷情绪。第 17 首诗歌里,主角终于了解他将永远失去少女,这首诗本身有 6 节,但舒伯特把他们分为轮旋式的 5 小段,有一小段和最后臆断都以“绿色”为重点,在这场战争里,男主角已经输了。(3)第六首疑问 “姑娘是否爱我?”年轻人对自己的爱情发生了怀疑,他焦虑不安,只
19、好去问自己的朋友小河。这是一首动人的抒情歌曲,曲调中充满了柔和的尾音和半音音调,短短的乐句常被休止符切断,表现了年轻人急躁、渴求的心情。(三) 民族性特征舒柏特的音乐和民间文艺、民间音乐以及风俗性的生活有密切联系。在他的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听到奥地利、德意志、匈牙利等地的民间音乐、民间舞曲的音调,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P P0 r( 6 V1分节歌是传统的德国艺术歌曲常用形式,也是奥地利民歌最普遍的形式。第 1 首流浪曲调具有德、奥民歌特点,如分节歌(共五段词)的形式、个别词句的重复、简单的对句结构等,因而使音乐纯朴、集中,形象感人。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82德奥民歌的风格特点
20、旋律朴素、简练,感情亲切,充满天真,且调性变化丰富,伴奏生动。(1)第 16 首可爱的颜色这首歌的结构是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形式朴实、简单,音乐材料集中凝炼: 旋律中由四度、五度、七度、八度广音程的进行而产生的推动力,被伴奏中贯穿全曲(除前奏与尾奏)的同音反复平稳进行所制约,给人以激情被束缚、欲放而不能的感觉。这里旋律与伴奏的矛盾,有机地被统一在完整的音乐形象之中。 歌曲在调式调性的运用上也是独具匠心的,如暗淡的 b 旋律小调(古典 作家很少用这个调,贝多芬称之为“黑色调性” )本身糅进了大调色彩,这种色彩的对照、调性的动摇,都加强了忧郁感情的表达。 (2)第 13 首绿色的丝带,在音乐的
21、处理上,舒伯特将其谱成一个简单的反复歌,旋律相当简单且天真,像是女主角个性的写照;在此诗歌中,钢琴与声乐几乎共成一体,若说音乐代表女主角,那么钢琴即为男主角,钢琴明显被声乐部牵着走,男主角已经完全没有自我了。3变化分节歌是舒伯特常用的歌曲形式,这种形式超出了民间歌曲形式的局限将固定不变的分节歌,用改变调性、和声、钢琴织体及速度等以适应词意。(1) 讨厌的颜色这首歌的曲式,兼有分节变奏和回旋曲的特点,它的主要旋律波动幅度较大,正象不平静的心潮起伏。 歌曲的主要旋律共变化重复出现四次。第一、二次连续出现之后,进入 了第一插部,这个插部是对讨厌的绿色的责问、怨恨,由 e 小调转到#F 大调。 第二插
22、部的旋律平稳,节奏紧缩,象发自内心的独白,在倾诉自己的不幸遭遇。在钢琴伴奏里出现了猎人的形象三连音的号角动机,意味着主人公的不幸是由猎人造成的。 (2)第 10 首泪雨虽然是反复歌,但在最后一个诗节因词意作了写和声上的变化。主角终于有一晚跟少女独处在小河旁,这首诗主要描写主角心中兴奋微妙的心情。(3)磨坊工与小溪这首诗歌的基本框架相当简单,二段式,主调以 G 小调为主,但在第二段(B 及 A)调顶转到 G 大调,这时讲话者也转到小河。为什么一直围绕 G 的调性内转呢?或许舒伯特只是借此强调小河和主角其实是属于同一个体。此外,舒伯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9特也以 bII 和弦来强调一
23、些字。bII 是一个离主和弦有些距离的和弦,会制作一些遥远和落寞的感觉,他在“百合花”“眼泪”和“歌唱”等字句用了这些和弦代表枯掉的白花、被云遮盖的眼泪以及被丢弃的音乐。(四)表演性特征1音乐和词结合有很强的表演形式能够表现出声乐套曲的故事性1第 14 首用一个循规蹈矩的乐句构造代表猎人,同时在调性上有些模糊的处理,传达了此刻男主角的心情:他一方面推崇猎人的勇气及阳刚,但一方面害怕猎人会夺走他的爱。男主角因嫉妒产生的愤怒终于达到了最高点,小河不在平静地流着,这也是男主角此刻心情的写照,他既痛恨猎人的夺爱,更为女主角的移情别恋伤心。2我的“那美丽的磨坊姑娘已经属于我!”青年磨工满怀爱情的喜悦,兴
24、奋地高歌。原野上、森林中响起了一片赞美的歌声。青年陶醉于无比幸福与欢乐之中。这首歌是整个套曲欢乐情绪的高潮,也是套曲第一部分的总结。 歌曲的结构是三段式。A 段一开始出现一个连续三度小跳与级进相结合的主题乐句,明朗、活泼的性格表现出青年幸福愉快的心境。接着向上进行两次模进,更增加了青春的朝气: A 段的后一部分,旋律开阔、豪放,到“姑娘”处,曲调由连续下行作为反衬,突然出现上行七度、三度连续跳进,把旋律推向高点,幸福、愉快的情绪达到高潮。 歌曲的 B 段,转到 bB 大调,旋律平稳亲切,抒发了青年对磨坊姑娘的赞赏和倾慕之情。然后又回到 A 段,在“那美丽的磨坊姑娘已经属于我!”的回响中结束了全
25、曲。2 一个人的创作是否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决不是靠创作者自己说了算的,而是要经过展演和欣赏才能获得最终的完成。通过表演能使人们更深的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及情感,使人印象深刻!舒伯特的声乐套曲戏剧性很强,对演唱者是极大的挑战。德国男中音格尔内演唱的美丽的磨坊女是最佳版本之一,他的歌声自然而无造作,真挚感人,犹如发自内心。如泪雨,歌曲表现美丽的磨坊女与年轻磨坊工并肩在小溪边歌唱,格尔内的歌声徐缓而朦胧,强弱起伏控制极佳,令人不由陷入纠缠不清的情感漩涡之中。再西南大学育才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10如第 16 首最爱的颜色,歌曲将绿色比作墓地旁最悲惨的颜色,格尔内的歌声满怀无边的悲哀,但这种悲哀并非爆
26、发式的,而是低沉阴郁地徐徐道来,似心灵深处的颤抖。最后的小溪催眠曲,描写年轻磨坊工在小溪的怀抱获得心灵安宁,格尔内的处理异常温柔,仿佛磨坊工的灵魂在歌唱。(四) 钢琴伴奏的作用钢琴伴奏是舒伯特艺术歌曲不可分割的组成。声乐套曲创作的难度在于如何让这些独立的歌曲有整体性。作曲家通常以动机调性来连贯。戏剧上的一体也是一个困难点,因此钢琴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因为音乐可以营造诗所需要的气氛。1钢琴伴奏中,象征小河的音型活泼、流畅,衬托出主人公对爱情、幸福的内心感受。 2第 12 首休息,因为诗中提及绿色缎带,而绿色在 19 世纪象征猎人。这首诗歌的钢琴伴奏和声乐部分没有交集之处,显示主角已迷失到忘了自
27、己的旋律。3在疑问第一部分愉快的情绪中,这里第一次出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幻想和痛苦的沉思。 钢琴伴奏自由地伴随着歌声,时而出现柔和的和声背景,时而出现小河流水的潺潺声,时而用稠密的和弦支持着歌声。和声手法补充了歌曲的浓淡层次。 此外,舒伯特以变化钢琴伴奏来凸显构架。前奏的伴奏并不像前几首令人想到小河,只让人觉得似在拨奏某种弦乐器,或许是主角正在河边自弹自唱!然而当男主角转移注意力到小河时,钢琴又出现类似小河的伴奏,这种伴奏在诗节第四段,当男主角询问小河美丽的少女是否爱他时中断,调性也转变得模糊不清(舒伯特用一些同音减七和弦来达到此效果),此时,模糊的调性可能与第四段诗词意境有关“我只想知道一件事,其实是一个是或否而已”。主角因为想知道女孩爱不爱他,而被困在问题的答案中。舒伯特想借着混合调性来代表男主角的挣扎和逐渐失去自我,只为女孩而活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