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的世界动物的行为,杨立波,讲解的主要内容,一、生命科学在本册教材中的编写思路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三、关于教材的修改四、谈几点体会,一、生命科学在本册教材中的编写思路,1.编写的基础,动物的行为是生命运动的内容之一,也是运动的世界中不可缺少的一块。,2.编写的依据,课标内容的要求: 了解若干动物行为的基本类型(觅食行为、防御行为、争斗行为、生殖行为、通讯行为、社群行为、节律行为),3.编写的目的和思想,动物行为是动物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同时,使学生知道:动物和人在生物界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平等的,动物行为也是很好的自然资源,4.关于教材内容取舍及知识 系统性的想法,(
2、1)关于内容的取舍,(2)关于知识的系统性,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一)本章教学的总目标1、知识目标2、能力与方法目标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二)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第一节 认识动物的行为 1.师生的活动 (1)师生看教材上的图片; (2)观察沼虾的运动; (3)根据已知的动物行为讨论交流。,2.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的多种运动方式;,(2)知道动物运动的特点及其与植物运动的区别;,(3)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及多种表现形式;,(4)认识动物行为的多样性是对环境的适应;,(5)通过观察沼虾的运动,了解沼虾的运动方式与身体结构的关系。,3.课时,(1)观察沼虾的运动,4.知识讲解及教学建议,
3、沼虾的运动的特点及与身体结构的关系,(2)动物的运动形式,(5)植物运动与动物运动的区别,(3) 动物的行为,(4) 植物有运动吗?,第二节 动物生存的本领,3、课时安排,1.师生的活动 (1)观察蜘蛛的结网捕食昆虫的行为;(2)观看图片了解动物的觅食、防御、争斗、求偶等行为;(3)通过上网或野外观察鸟巢,观察羊或猪的哺乳等 行为.,2.学习目标:,(1)了解动物的多种捕食行为和防御行为;(2)了解动物的多种争斗行为,知道动物争斗的主要原因;(3)了解动物求偶、筑巢、育雏等生殖行为的多种表现形式;(4) 通过生活经历和查阅资料认识动物的这些行为对生存和繁衍的意义,4.知识讲解和教学建议,(1)
4、动物争斗的原因,(5)关于动物的拟态、警戒色、保护色,(4)大熊猫和老鼠的食性,(3)动物的筑巢和育雏,(2)动物的防御方法,3.课时,第三节 动物的交流与合作 (社群行为),1.师生进行的活动(1)进行实验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阅读有关材料;(2)观察图片,课外上网查询或通过课外书籍查阅。,2.学习目标:,(1)知道动物之间可以交流,能举例说明动物间通讯的多种方式;(2)以蚂蚁进行实验,探究动物传递信息的方法,学会用探究方法解决问题;(3)了解动物的社群行为及其意义,认识动物社群中的分工和等级。3.课时,4.知识讲解和教学建议,(1)实验了解蚂蚁传递信息的方法,(3)鸟类的“方言,(2)多
5、种多样的动物间的“通讯”方式,(4)社群行为的概念,(6)动物的社群行为即分工又合作,大大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动物长期进化,适应环境的结果,(5)蜜蜂蜂群中的三种蜂,第四节 动物的节律行为,1.师生的活动(1)实验:观察蝴蝶和蛾的活动规律(蝴蝶一般在白天活动,蛾类在夜晚活动),(2) 通过模拟夜晚,看蝴蝶和蛾的活动有什么变化),(3)看图及根据生活经验和课外资料上掌握的知识进行交流。,2.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蝴蝶和蛾的活动规律,认识动物的节律行为是随地球、太阳、月亮的周期性变化而形成的有规律的行为;,3.课时,(3)了解动物节律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意义。,(2)知道动物节律行为的几种
6、类型;,4.教学建议和知识讲解,(1)节律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意义,昼夜节律:蝴蝶、蛾、公鸡报晓季节节律:鸟的迁徙、鱼的洄游潮汐节律:招潮蟹,(2) 节律行为的种类,第五节 动物的行为与人,1.师生活动,观看图片,课前收集资料,讨论、交流。,2.学习目标:,(1)知道动物的各种行为是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每种行为都有其特殊的生存意义;,(2)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学习行为;,3.课时,(3) 正确认识动物的行为与人类的关系。,4.教学建议和知识讲解,(1)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图5.20和5.21,(4)动物的行为就其产生的生理基础来看,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后在性行为。,(3)通过本节学习还启示我们:,(2)“是帮手还是敌人”,三、关于教材的修改,1、关于沼虾做实验材料2、如何进行蚂蚁间的信息传递实验3、其他建议,四、谈几点体会,1、 怎样看待目前的困难2、怎样看待教材3、怎样处理好科学探究与落实双基的关系,请多联系 E-mail: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