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养幼儿的绘画能力课题研究方案 2009-07-30 11:35:21| 分类: 儿童与美术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美术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自己从教的实践及有关理论,不难看出美术教育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本学期以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为研究内容,以中六班幼儿为研究对象,开展一系列的教研活动,现将研究方案制定如下: 一、课题提出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活动的目标在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素质教育的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通过手的动作,利用五彩的线条、大块的色面,刺激幼儿的视觉,给予幼儿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幼儿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表现的时期,这一
2、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有明显效果,其中美术教育又是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幼儿美术专指绘画、手工和美术欣赏等极其简单初步的内容。它以其特有的可视形象和色彩,典型地表现出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的美,以其鲜明的形象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加深幼儿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并能激发幼儿的审美观念和造型智慧。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其一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修养有着奠基作用。 二、研究意义 纲要中指出:我们应该为儿童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而在所有的艺术表达形式中,绘画活动以其灵活的形式、鲜活的图象、丰富的内容、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彩特别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也特别喜欢进行绘
3、画活动,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放飞心灵,跨越时空的自由想象,因此,绘画活动成为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而当他们在这一过程中享受着自由与创作的快乐的同时,其它各方面能力也都得到了提高。 正确的教育意识直接带动教师积极的教育行为。有着如何的教育观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因为没有正确的教育意识,在以往的绘画课堂中,教师总会拼命地去强调安静作画并以此为理想的作画常规,侧重于技能的掌握,以至于往往评价的是作品形象临摹的准确性,把评价点落在“像” 与“不像”上,这些都是对幼儿为何要进行绘画活动的理解上的偏离。我们应认识到:孩子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
4、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尽管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却恰恰是他们在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去表现自己的感知。当然,有些年轻的教师又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中走过了场,出现了只要求幼儿的“充分想象”,以至于模糊了绘画教学最基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没有一定的技能,幼儿最终也难表达自己的所想。因此,当我们树立和认识到幼儿园绘画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借助绘画这一载体,以达到将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因素的提高与发展与绘画融合一起、相互影响,有效促进时,我们也会全方位的考虑影响着这一能够促使幼儿多重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的各方面因素。
5、 三、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激发和巩固幼儿的绘画兴趣为出发点,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积极探索绘画活动的多种组织形式,探究绘画与多种学科领域的融合。具体要达到以下目标: 1、以绘画激发健康的审美情趣,促使对象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 2、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在保证自由创作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地进行绘画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 3、通过绘画活动发展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等综合能力。 4、促进多元智能的发展,建构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四、研究时间 2008 年九月至 2009 年八月 五、研究方法 采用操作法、观察法、谈话法、图片展示等方法。 六、研究
6、措施 12008 年 9 月,设计课题实施方案,根据课题方案,在幼儿的各种美术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2课题研究的三个方面:绘画、手工操作、美术欣赏可以同时进行。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教师主要是要加强对幼儿在各个美术活动时的指导。 绘画活动部分:根据班级幼儿的实际能力,教师要在绘画技巧、绘画内容等方面对幼儿加以引导。扩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让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能体现、创造美,渗透环境教育。 手工活动部分:大班的幼儿已有一定的动手能力,而且孩子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对动手操作活动相当感兴趣。教师引导幼儿收集各种操作材料,其中更多的是一些废旧材料,使收集过程本身就有了环保教育因素。在有了这些材料后,幼儿就
7、可以利用剪、挖、贴等方法创造出新的作品,装扮我们的环境,也使幼儿体会到变废为宝的乐趣 美术欣赏部分:主要是对一些美术成品的欣赏。教师在收集过程时,可以有意识地寻找一些表现环保的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可以是一些美术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是教师、中小学生、幼儿同伴的作品,既培养了幼儿的审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又激发了幼儿的环保意识。 32009 年 8 月,结题,分析整理材料,收集有关的图片资料,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以上是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将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予以落实和开展。浅谈小班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课题研究方案钱娟青一、 课题研究目的:绘画是一门综合艺术,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美育也是对幼儿实
8、施素质教育的一种方法,美育的基本功能就是塑造完美的人格。苏霍姆斯基说过:“美是道德经验,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康的强大源泉”。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对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要为他们绘画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而小班幼儿绘画能力不强,培养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应首先要让幼儿产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情境、投放材料及对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多研究利于幼儿绘画能力培养与发展的教育策略,为他们创设良好的发展环境,以真正做到、做好对幼儿的美育二、幼儿现状:长久以来,我们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我们已习惯了教师示范作画幼儿模仿,虽被摒弃但还是会不自觉的套用这个模式从而导致了小班
9、小朋友一拿到白纸就喊“老师我不会画”。哪怕老师以在要求幼儿自己独立想象,可以模仿但是还是有小朋友不愿意去作画。由于经常出现这种情况,如若在用这样给与题目后让幼儿模仿创作那么幼儿的绘画能力还是得不到提高,同时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他们接触的事物比较少,在头脑中的表象较少。不能很好的进行再现。因此教师需要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头脑中的东西多了,而且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喜欢绘画,从而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多种材料的展示,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2、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提高幼儿的绘画能力。 3、运用多种绘画方式,提高幼儿绘画的
10、能力。四、课题研究内容: 1.探索如何帮助幼儿形成多种感官表象。 2、研究怎样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3、如何发展幼儿的绘画技能。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即边研究边实践,在实践中应用研究结论,并通过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研究结论。 2、观察法: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对自然发生条件下的自然现象和社会论述进行直接、系统、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研方法。 3、调查法:通过现场考察、观察、调查、问卷、访谈、测量等方式收集资料,从而对现 状作出科学分析,得出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体工作建议的一种方法。 4、经验总结法:以自己和他人的经验为对象,对其进行科学的筛选
11、分析、核实、验证,从而使人们对相关事物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 1、第一阶段:收集相关的资料 卢梭的话 “应完全依赖具体事物”,就是说幼儿应通过感觉直接接触事物而学习,因为唯有通过这种直接接触,才能为幼儿抽象思维打下坚实基础。所以一开始要收集大量与绘画相关的材料。不仅对于教学资料的收集,教师自身也要收集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在理论的基础上实施研究。 2 第二阶段:提高绘画兴趣 为幼儿提供丰富多样、有趣的操作材料供幼儿自由选择,这样不仅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兴趣,而且让幼儿觉得绘画是在游戏。运用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引起绘画的兴趣多样化的工具和材料能激起幼儿的操作欲望,
12、绘画可选择的工具十分丰富,有油画棒、蜡笔、彩色水笔、彩色铅笔、毛笔、油画笔、棉签、彩色粉笔、印章、水墨、水粉等。在绘画活动中,幼儿学习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工具,通过线条、图形、色彩、构图等手段,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3、第三阶段:提高绘画技能研究何种方式可提高幼儿的绘画技能。单一的绘画方式往往让孩子们枯燥乏味,我们从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和多样性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绘画活动,让孩子们玩在其中并能学到知识。在这个阶段就要培养幼儿的基本技能。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有趣的活动材料,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方式表现作品,让幼儿觉得绘画就是在“玩”游戏,同时让幼儿感受绘画是件快乐有趣的事
13、情,同时体验成功的乐趣。设计活动来锻炼幼儿的技能。如下雨了、大草坪、妈妈的长头发等等,不断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的控制能力。 4、第四阶段;总结 、运用经验总结法回顾、反省、分析、总结本课题研究的过程与资料,鼓励教师不断挖掘,及时总结提炼成功的活动经验,撰写有关的经验论文。、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整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幼儿绘画创造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实施方案中卫市幼儿园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及现状分析二十一世纪将是一个以创造性为特征的世纪,而创造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所以重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趋势。而绘画作为一门视觉艺术,不仅是幼儿素质教育的
14、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重要途径。在绘画过程中,幼儿得到了一种心理满足,他们通过绘画进行情感的投射、宣泄、移情与升华,表现他们所理解的世界,其表现方式大胆、自由,充满想象和创造成分,这对于其情感、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而长久以来,在传统的绘画教学活动中,我们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在目标构成上:以幼儿习得绘画技能为目标,注重临摹、训练;在教学内容上,大都是单一的命题画,忽视能够表现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意愿画;在教学方法和形式上:一种是封闭的框架式、注入式教学,采用固定的教学模式,多运用范例、示范和讲解等传统的成人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用临摹方法传授绘画技巧,从而造成幼儿作品模式化、统一
15、化、概念化的局面,久而久之,自我表现及思维受到压抑,失去主动性和创造愿望;一种是完全按幼儿意愿自主作画、不加要求随意发挥。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幼儿缺少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美术技能,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得不到及时帮助,容易丧失兴趣;在指导过程中:把成人的想象强加给儿童,以奇异的造型、点、线、画、色、体的拼凑淹没了创造力所应蕴含的深度内涵;在评价标准上:以画得像不像作为绘画的评价标准,以近期内幼儿作品效果来判断幼儿的绘画能力。这样的美术教育失去了艺术原本最重要的价值,也不符合幼儿的心理发展规律,很容易使幼儿在活动中陷入消极被动乏味的情绪之中,阻碍他们的思维和想象,扼杀他们潜在的创造意识。美术教育
16、应是全方位的人文素质教育,其最终价值和目标定位是通过美术活动开启幼儿思维、激发幼儿自身的潜能,唤起幼儿创造的活力,培养幼儿多元、弹性的感受力与创造力。纲要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对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素质教育的理念,反思以往绘画教学,忽视在绘画中创造力的培养是幼儿绘画的致命伤,必须加以改革。随着幼教改革的一次次深入,我园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发生了变化,但是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始终难以摆脱,新的教育理念始终难以转化为教学行为,如何在绘画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创
17、造力、如何协调技能发展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在绘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面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我园现状,我园将进行“幼儿绘画创造力培养策略的探索与实践”这一研究,旨在充分利用绘画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可持续性发展,开发幼儿创造潜能,让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使他们体验到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化的方式感受美、表现美和创作美的自由和快乐,从而达到美术活动的最终教育目标。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一)现代脑科学对人的潜能研究是本课题的生理学依据。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斯佩里的研究实验表明:人脑两半球有明显的功能差异。左半球是“ 知识型脑”,主管说话、阅读、书写、计算等,它是进行逻辑思维,分
18、析思维的中枢;右半球是“创造性脑”,它是处理表象,主管形象记忆、认识空间关系,识别几何图像、想象、音乐节奏等,它是进行具体思维、发散思维、直觉思维的中枢。人脑两半球相互配合的结果将使大脑的总能力和总效应得到几倍、十几倍的增强。因此,合理使用大脑对发展幼儿创造力有极大的意义。开展艺术教育可以发展组成创造力的必要智力因素,即幼儿的直觉思维,外延性思维、抽象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绘画更是这样。(二)当代心理学对创造力的研究是本课题的心理学依据。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在论述创造性问题时认为“人人都有创造性,至少有创造性潜能”。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创造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 “特殊才能的创造力
19、 ”,另一种是“自我实现的创造力”。“特殊才能的创造力”是社会价值的创造力,“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是人人具有的创造力,是具有个人价值的创造力,创造力的本质是“创新”,对幼儿来讲,它的“新”主要是对幼儿个体来说是新的,而对社会、对他人来说并不一定是新的。因此,这种创造力也可称为自我开发的创造力,是一种自我实现的创造力或自我开发的创造力。(三)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和陈鹤琴的绘画见解是本课题的相关论点。1、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中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倡导创造教育的先驱,他倡导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对传统教育的继承和批判。他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提出要正确认识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培养儿童的创
20、造力。这对开发儿童的创造力有极强的针对性,为此他提出“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双手、头脑、嘴、时间和空间。他宣称: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号召 “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以从事创造工作。”2、 陈鹤琴的绘画见解陈鹤琴先生指出:“绘画是言语的先导,表达美感之良器。”并指出绘画之价值可以表现儿童的美感,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通过第一信号和第二信号系统相互合作能有效的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创造力的理论是本课题的法律依据。2001 年 7 月 2 日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中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
21、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三、课题研究的对象中卫市幼儿园小、中、大班全体幼儿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开展采用多种工具、材料和方式的绘画活动,提高幼儿的绘画兴趣,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2、探索积极有效的绘画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法及评价策略,培养幼儿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优化绘画教学活动的组织。3、通过研究小、中、大班幼儿绘画活动
22、的特点与规律,挖掘适宜幼儿学习特点的绘画内容体系,培养幼儿的绘画创造力,并建立适合本园幼儿特点的园本绘画教材。(二)课题研究内容:1、绘画教学内容的选择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 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绘画的特点。 教师如何选择适宜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绘画内容?什么样的绘画内容有利于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培养?如何将绘画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整合,挖掘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内容?2、在绘画活动的组织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策略、途径的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如何为幼儿创设宽松的绘画环境,唤起幼儿想象、创造的情感?如何利用丰富的绘画工具、辅助材料和多样化的绘画活动形式,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如何运用不同的
23、组织形式及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观察、感知、分析物象特征,自主大胆地进行创作?在绘画教学中如何处理技能发展与创造力培养之间的关系?在绘画教学中如何正确处理“教”和“放”的关系,为幼儿的创造提供空间?教师在幼儿创作过程中如何提供具体、有效的支持与指导?3、绘画教学中评价策略的研究。需解决的主要问题有:教师、家长如何合理地解读、科学地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根据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策略?(三)课题研究的方法本课题在研究中主要涉及以下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通过自学、辅导及专家讲座等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学习相关理论,使教师、研究人员对“绘
24、画发展幼儿创造力”有个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网络、文献资料的查阅收集资料,为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和研究方向。2、行动研究法:通过观察、调查和作品分析的方法,了解研究现状,了解个体幼儿学习策略和创作表现心理,不断调整研究方向,促进儿童创造性思维发展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3、作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幼儿的作品,去了解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情况,由于幼儿在创造活动过程中经常运用语言和表情去辅助或补充作品所不能表达的思想,所以,对作品的分析需结合观察和倾听进行分析。4、个案研究法:孩子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我们采用个案研究法,寻找不同孩子身上的共性问题,便于我们积累经验。5、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及时总结在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开展深度研讨,撰写经验及相关案例、教学反思等,归纳、提炼出研究经验。五、课题实施步骤本课题于 2010 年 10 月开始,2013 年 10 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为 2010 年 10 月至 2011 年 3 月1、设计课题实施方案,组建课题研究小组,明确分工。2、收集资料,组织课题组教师学习,完善管理制度。3、对幼儿园现有的绘画教育内容和形式进行调研、反思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