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技术规范.ppt

举报
资源描述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李占斌 西安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zhanbinli@126.com 2008.4.27-28 成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主要内容,新旧规范的主要区别 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 不同阶段的水土保持工作 项目及项目区概况的介绍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水土流失预测 主体工程评价及水土保持工程界定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布局 水土保持监测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 保障措施及结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一、水土保持新旧规范的主要区别,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 水土流失预测 水土保持措施体系与工程界定 定量计算以建设期为主,运行初期只分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1.水土保持可行性评价,主体工程方案比选及制约性因素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的分析与评价 主体工程土石方平衡、弃土(石、渣)场、取料场的布置、施工组织、施工方法与工艺等评价 主体工程设计的水土保持分析与评价 工程建设与生产对水土流失的影响评价,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预测基础:不采取任何措施→尊重主体设计功能。 如:隧洞出渣量的流失,原来预测基础为直接弃于洞口,方法多为流弃比。现为预测将弃渣运至指定地点、但没有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时的水土流失量。 预测时段:基建期 + 运行期→基建期定量预测,运行期只作简单分析,无需定量计算。 结果表示:原来强调新增水土流失量,现为在计算总量的基础上,再分析新增水土流失量。 方法公式:原来有流弃比、类比法、经验公式法、试验观测法; 现推荐类比法,类比基础为周边可比项目的监测数据,新增量不能为负值。对通用方程,要有长时段的对比观测资料方可。,2.水土流失预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3.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工程界定:原措施体系为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为主,新增措施为辅。现重新界定水土保持工程,不再区分主体设计已有和方案新增。对不属于水土保持工程的范畴,可以评价并提出要求。 典型设计。原为泛指的典型设计,现需针对不同分区的某一个具体的地形进行设计,并注明其它尺寸的应用条件及估计个数。不仅要求剖面或断面图,还要求有平面布局图。,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4.水土保持投资,原:以主体计列的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工程投资为主,新增防治措施投资为辅。 现:不再区分新增和已列水土保持投资,重新计算投资。 原:防治费用比例偏低。 现:做了调整,并占到土建投资的一定比例。 原:工程量计算不规范,从典型设计图无法推算出工程量。 现:要求典型设计图、平面布局图对应,有工程量汇总表。 独立费用明细增多。,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章节结构作了调整:将评价和责任范围提前,然后是分区、预测、措施规划及设计,再是监测和投资 强化了评价内容,增加许多限制性规定 增加了综合说明 明确了结论与建议要求,强化了保障措施,新旧规范的主要区别,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9,常见问题,①主体工程介绍应说明方案比选情况,明确主体设计的推荐方案。 ②对主体工程中涉及土石方施工营地、施工道路、灰场、取土场、弃渣场、拆迁安置等的统计不完全,说明不到位。 ③生产工艺介绍中涉及到水、土、渣等的内容不完全。 ④施工工艺介绍应介绍所有用到的施工工艺,常有漏项。 ⑤工程占地面积统计表中应按行政区域、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和数量进行统计。 ⑥土石方平衡表应按“挖方”、“填方”、“调入方(数量和来源)”、“调出方(数量和去向)”、“外借方”和“弃方”进行统计。 线型工程应按自然节点分段平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0,常见问题,预测方法及公式不规范,缺风力侵蚀 预测时段不规范,自然恢复期的起始 对类比工程的类比条件不按实际情况填写,为说明类比合理,将主要影响因子设成完全相同。 对类比工程不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甚至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现强调类比工程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应通过监测或调查取得。 对超过半年的临时堆土未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 预测结果要说明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面积,建设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量,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1,常见问题,防治目标100% 直接按表中的数值确定目标 目标值不确定,以至目标值出现≥ 或以上 只有设计水平年的目标,没有施工过程目标,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2,常见问题,①对直接影响区的概念不清,理解有误。直接影响区是指项目建设对征占地范围(项目建设区)以外可能产生影响的范围,知道一定要产生影响的范围应列入征占地范围,不列入直接影响区。 ②直接影响区的界定有误,认为厂区有围墙,因此厂区就没有直接影响区;忽略了在修建时对周边可能的产生影响。 ③对灰场周边和山区公路挖方的下边坡等的直接影响区考虑不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3,常见问题,对主体工程设计具有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分析与评价 ①对桩基础、硬化地面、围墙、路堤边坡的工程防护等不应计入方案。 ②对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数量统计表,应按二级分区列表统计。 ③防治措施体系框图中不应将不纳入方案的主体已有具有水土保持功能的措施列入。 ④工程量汇总表中对工程措施和临时措施未分开。 要注意临时措施是工程结束后地面上不再保留的措施: 如:临时(土质)排水沟,临时(土质)沉沙凼、防护栅栏、土工布、拦沙网等。 ⑤工程量汇总表中的工程项目应与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和估算表中主体已有纳入本方案的项目一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4,⑥应根据不同措施类型、不同地貌选取典型工程,对典型工程进行详细的设计,要有平面、立面、剖面图,所有尺寸要标注完全,要对典型工程的工程量进行计算,然后对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的工程量进行计算;按照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的工程量推算总工程量。 ⑦应明确典型设计的标准。 ⑧对设计的安全性复核既要有计算公式,又要有计算参数的取值,还应有计算结果。 ⑨断面设计既要有计算公式,又要有计算参数的取值、计算结果,还应考虑安全超高、施工要求等各方面的要求来确定断面尺寸。,常见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5,⑩图中尺寸标注不完全,无剖断线;材料符号不对,缺 剖面线,墙后点状反滤画法不对。 ⑾石料砌筑厚度过小,无反滤和压顶,无法施工。 ⑿不只临时工程防治区有临时防护措施,各分区都应有临时防护措施。 ⒀对措施工程数量统计表,应按二级分区列表统计。 ⒁防治措施部分对建设期和运行期的工程量应分别统计。 ⒂新增防治措施的工程量汇总表中的工程项目应与防治措施体系框图和分部工程估算表中项目一致。还要注意文字叙述的工程项目、工程量要和防治措施的工程项目和工程量相一致。,常见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6,常见问题,① 监测频次应满足六项防治目标测定的需要,增加可操作性。 ② 监测设备过于陈旧,可增加全站仪、GPS等设备。 ③ 说明监测设施的布设情况,是否布设监测小区、沉沙池等。 ④ 完善监测设施、设备及耗材表。 另:监测没有代表性,监测没有分析和设计,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7,常见问题,①对估算总表(按水利部水总(2003)67号文为新增措施费用)应补两列:一列为主体已有纳入本方案投资,一列为总计。总表中的项目只列到防治分区,不必列到工程项目。表格形式如下:,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总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8,②对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工程单独列表,表中应按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临时防护措施分列,并按各防治分区列到工程项目;所列项目应与工程量汇总表和防治措施体系框图中项目一致。除在“估算总表”和“纳入本方案的主体工程中具有水土保持功能措施工程量及投资表”中体现主体已有措施投资以外,其他表中不再体现主体已有措施投资。 ③在分部工程估算表中应按防治分区计列到工程项目。 ④对分年度计划不应将自然恢复期单独计列。 ⑤运行期费用纳入生产成本,应单独计列。估算中不计算运行期费用。,常见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19,⑥工程监理费,计费时间应从施工准备期开始至设计水平年结束,计费标准应取高值:监理工程师10万元/年,高级监理工程师12万元/年。 ⑦增加水土保持监测费用明细表,水土保持监测费应包括监测设施土建费、消耗性材料费、监测设备折旧费和监测人工费四部分。对监测设备只计折旧费,不应计算监测设备购置费;监测人工费可参照监理费按人年费用计取,但应低于监理费(可考虑交通费用偏高的实际按4~6万元/年计);监测费最终计算结果应略低于监理费。 ⑧在正文中应附的表格不完全。,常见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0,效益分析部分应列表计算 设计水平年的六项综合目标达到值,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1,常见问题,①方案实施的保证措施后续设计部分中应补充:“方案批复后,在主体工程的初步设计文件中,要将批复的防治措施和估算纳入,并单独成章;对措施进行修改时要到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②在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中的竣工验收部分,应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施验收规定》的相关内容,从验收的组织、参加单位、验收内容等进行细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2,常见问题,①各种防护措施介绍应简化,只要总的情况介绍即可。 ②水土流失预测只要建设期的结果,不必分为施工期和自然恢复期。只要说明本工程建设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建设期可能产生水土流失总量,其中新增水土流失量即可。 ③因是代表建设单位编制的报告,不应向建设单位自己提建议; ④建议部分应提出对设计单位的后续设计、施工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土保持专项监理、监测等方面的要求,并可让建设单位将这些要求纳入标书。,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3,方案编制总则 主体工程的概况、方案设计深度及设计水平年。其中概况还应说明所属规划、支持立项的内容 项目所在地的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情况,防治标准执行等级 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分析评价结论 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及面积 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包括损坏水土保持设施数量、建设期水土流失总量及新增量、水土流失重点区段及时段 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主要工程量 水土保持投资估算及效益分析 结论与建议,二、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内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4,方案编制总则,方案编制的目的与意义 编制依据。包括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技术规范与标准、相关资料等 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的规定,说明本项目水土流失防治的执行标准 指导思想 编制原则 设计深度和设计水平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5,方案编制的目的及意义,目的:明确建设单位法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与义务,分析并拟定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与措施体系布局,介绍建设单位实施水土保持方案的保障措施,框算水土保持所需投资,并从水土保持角度给出项目是否可行的意见 意义:为系统防治水土流失提供技术依据,为项目的结构、布局及施工组织提供完善意见,明确了建设单位的责任期间、责任范围及防治目标,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部门依法行政提供技术支撑,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6,方案编制的依据,法律法规(行政法规、地方法规(地方人大)、特区单行经济法规) 部门及地方政府规章(5、12、16、19、省、市、自治区) 规范性文件(国家政策、方案管理、方案相关内容) 技术规范与标准(水土保持、主体工程、其它) 技术文件(主体工程、水土保持区划规划、三区、其它) 其它资料 (委托函、立项支持性文件、说明可行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7,方案编制的原则,方案编制的原则应符合国家有关水土保持的总体要求;按相应的水土流失防治标准确定防治目标和进度。 根据项目特点和所处的设计阶段,简要说明编制方案所遵循的主要原则,应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泛指。常见的编制原则主要包括:责任明确、预防为主、生态与主体并重、综合防治、因地制宜、永临结合、景观协调、经济合理、综合利用、三同时、公众参与、以新带老、合理界定方案编制范围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8,三、不同阶段的水土保持工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29,设计深度与水平年,新建、扩建、改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深度;在建、完建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阶段深度。但因各行业的前期工作阶段划分和深度不完全一致,编制方案时需根据行业特点做适当调整或补充。 设计水平年,即方案规划的内容实施完毕的年份,届时方案确定的各项防治措施均应布设到位,能稳定存续、发挥或初步发挥水土保持功能,达到方案确定的防治目标,满足水土保持专项验收的要求 ,主体工程完工的当年或完工后第一年 水土保持方案的服务期至多为10年。对煤矿等生产建设类项目,方案服务期指首采区的开采期间,对燃煤电厂指初期灰坝的使用期间,至多不超过10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0,其他问题,工程建设涉及移民拆迁安置及专项设施改、迁建规模较小的,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根据移民与占地规划,在主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中提出相应要求,明确水土流失防治责任,提出水土保持措施布局与设计,估列水土保持投资;规模较大的,单独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煤电联营、煤电铝等项目,应按行业分别编报水土保持方案 深度要求:与主体同步,一般为可研。补报方案应达到初步设计及更深的要求 分期建设项目分期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1,四、项目及项目区概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2,项目概况-基本情况,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项目名称、项目法人单位、项目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应附平面位置图)、建设目的与性质,工程任务、等级与规模,总投资及土建投资,建设工期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并附主体工程特性表 项目名称:项目全称,与规划的关系,还需说明组建的建设单位和项目法人单位或主要投资方 地理位置:点式工程说明主体工程所处的行政区划,距周边城镇、交通干线等的距离。线型工程说明起迄点的行政区划,与其它工程的关系,线路经过的行政区划 工程特性:说明工程类别、建设性质、主要指标及规模等级等情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3,项目概况- 项目组成及布置,项目建设基本内容,单项工程的名称、建设规模、平面布置等(应附平面布置图)。扩建项目还应说明与已建工程的关系。点式工程需分项说明建设内容及相对位置,与既有工程的关系,交通情况。线型工程分段说明路由、跨越及比选方案的情况,主要控制点,高填深挖路段及主要构筑物 项目附属工程,包括供电系统、给排水系统、通讯系统、本项目内外交通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4,项目概况-施工组织,施工布置、施工工艺、主要工序及时序,分段或分部分进行施工的工程应列表说明,重点阐述与水土保持直接相关的内容。列主要施工或生产工艺流程图,说明原料的供给方式、产品的出厂方式等 施工方法特别是土石方工程挖、填、运、弃的施工方法、工艺 建设生产用的土、石、砂、砂砾料等建筑材料的数量、来源、综合加工系统,料场的数量、位置、可采量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5,项目概况-工程占地,永久性征占地和临时性征占地 按项目组成及行政区分别说明占地性质、占地类型、占地面积 注意:施工准备、对外交通、大件运输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6,项目概况-土石方量,土石方工程量应分项说明工程土石方挖方、填方、调用方、外借方、弃方量。土石方平衡应根据项目设计资料、标段划分、地形地貌、运距、土石料质量、回填利用率、剥采比等合理确定取土(石)量、弃土(石)量和开采、堆弃地点、形态等。并附土石方平衡表、土石方流向框图。 对于铁路、公路的隧道、穿山、穿河流等土石方开挖工程,应说明出渣方法、出渣量及弃土(石、渣)的处置方案,土石方虚实系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7,土石方平衡表式,XX工程土石方平衡表     单位:m3(或万m3),注:应统一换算成自然方进行计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8,,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39,常见问题,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相关行业规划中的地位交待不清或未交待。 ②项目基本情况介绍不完整:常缺少拆迁安置情况的介绍;土石方数量的挖、填、借、弃不平衡;缺少土建投资。 ③项目区介绍不完整:气象部分缺少设计频率的降水特征值、大风情况;对植被分区未介绍,只介绍当地的植物种类;对林草覆盖率未交待或只介绍森林覆盖率;对水土流失情况只介绍水土流失类别不介绍水土流失强度。 ④不介绍投资单位和出资比例。 ⑤项目的前期工作情况介绍不完整,甚至连主设单位、主体工程的设计深度都不介绍。 ⑥本章应简要介绍报告书的主要内容,如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水土流失预测结果、主要防护措施、方案实施后的效益、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0,常见问题,①所在流域:应填七大流域;有的只填写当地的流域名称,未填写负责监督检查的流域机构。 ②项目建设区面积可以不等于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但不应小于扰动地表面积。 ③水土流失预测总量及新增水土流失量应填建设期的数值,减少的减少吨投资、水土流失减少量不再填写 ④六项防治目标应填设计水平年规划的综合目标值;不是措施布设后分析计算的可能值,也不是建设过程中或服务期末的规划值。 ⑤水土保持投资是指建设期投资,不包括运行期的投资。,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1,常见问题,土石方平衡流向框图应按“弃方”、“开挖方”、“填筑方”和“外借方”四列绘制,用流线表示流动的方向,在流线上要标出流量,说明流动的数量。土石方平衡表与土石方流向框图应对应、统一。建议土石方流向框图参照下图(某公路改建工程)进行。,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2,项目概况-工程投资,主体工程总投资 土建投资 资本金构成及来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3,项目概况-进度,主体工程总工期,包括施工准备期、开工时间、完工时间、投产时间、验收时间 建设进度安排以及施工季节的安排 对于分期建设的项目,还应说明后续项目的立项计划 施工进度表,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4,项目概况-移民安置,移民规模:搬迁规划、拆迁范围 安置原则、安置形式 生产、拆迁和安置责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5,项目区概况-自然环境,地质:主要包括项目区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结构,岩层和岩性,断层和断裂结构和地震烈度、不良地质灾害等 地貌: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域的地貌类型、地表形态要素、地表物质组成等。 气象: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所处气候带、干旱及湿润气候类型,代表性气象站的年均气温、无霜期、≥10℃的积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最高月平均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冻土深度;多年均降水量及降水的时空分布、5年、10年及20年一遇最大日降水量、反映降雨强度的一定频率的1h、6h或12h降雨量;年平均蒸发量、大风日数、平均风速、主导风向等与植物措施配置相关的气候因子。线性工程的气象特征值应分段表述。,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6,项目区概况-自然环境,水文: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区及周边区域水系及河道冲淤情况,地表水、地下水状况,河流泥沙平均含沙量、径流模数、洪水(水位、水量)与建设场地的关系等情况,如有沟道工程应说明不同频率洪峰流量、洪水总量;同时说明植被建设等生态用水的来源和保证率 土壤:主要包括项目区及周边区域土壤类型、分布、理化性质等,并说明土壤的可蚀性 植被:主要包括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林草植被类型、当地乡土树(草)种,主要群落类型、植被的垂直及水平分布、覆盖率、生长状况等基本情况 其它。主要包括可能被工程影响的其他环境资源,项目区内的历史上多发的自然灾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7,项目区概况-社会经济,对点型工程,可适当扩展到项目区范围外,线型工程以乡、县为单位进行调查统计。不需单独编报移民拆迁安置区水土保持方案的,应说明拟安置或迁建区的位置、面积、土地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 项目区人口、人均收入、产业结构 项目区域的土地类型、利用现状、分布及其面积,基本农田、林地等情况,人均土地及耕地等,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8,项目区概况-水土保持,水土流失现状: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水土流失类型、流失强度、土壤侵蚀模数、土壤流失容许量等,并列表、附图说明。项目周边区域的水土流失对工程项目的影响 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及周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主要经验、成功的防治工程类型、设计标准、林草品种和管护经验,项目区水土保持设施,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成果,同类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经验等 项目区内的水土保持现状:项目区内现有水土保持设施的类型、数量、保存状况、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等。扩建项目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情况(包括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49,水土保持经验,扩建项目还应详细介绍上一期工程的水土保持情况(包括水土保持开展情况和存在问题)。 区域现有开发建设项目的成功的水土流失防治措施的类型及标准。 当地适生的水土保持树草种。 水土保持监理、监测的执行情况及效果。,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0,五、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项目建设区(开发建设项目建设征地、占地、使用及管辖地域 ) 征占用管 直接相关、必然发生 有土地利用的支配权 直接影响区(项目建设区以外,不采取防治措施可能造成水土流失或危害的地域 ) 主体工程不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可能波及的范围 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 连带责任 不能布设水土保持措施,但可开展调查监测 责任转移与责任免除 外购砂石料,有相关附件的可转移。主要为主体工程而建或主要供应本工程、非商品化的不能进行责任转移 移民安置区,超规模须另行编报水土保持方案。规模较小的,应包含在水土保持方案中,根据情况可列为直接影响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2,项目建设区,主要包括建(构)筑物占地,施工临时生产、生活设施占地,施工道路(公路、便道等)占地,料场(土、石、砂砾、骨料等)占地,弃渣(土、石、灰、渣等)场占地,对外交通、供水管线、通信、施工用电线路等线型工程占地,水库正常蓄水位淹没区等永久和临时占地面积。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与现有工程共用部分也应列入项目建设区。建设区除文字叙述外还应列表、附图说明,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3,直接影响区,一般包括移民安置区,道路、线路、管道等专项设施迁建区,排洪泄水区下游,开挖面下边坡,道路两侧,灰渣场下风向,塌陷区,水库库周影响区,地下开采对地面的影响区,工程引发滑坡、泥石流、崩塌的区域等 主要依据区域地形地貌、自然条件和主体工程设计文件,结合对类比工程的调查,考虑风向、边坡、洪水下泄、排水、塌陷、水库水位消落、水库周边可能引起的浸渍,排洪涵洞上、下游的滞洪、冲刷等因素,经分析后确定,不应简单外延(应附有详细的调查资料) 一些地下生产的生产建设项目,由于对地表亦造成影响,与地下作业区相应的地面均应列入直接影响区范围 线型工程的直接影响区应根据地貌和施工特点分段计算,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4,防治责任范围的表示,分行政区划列表说明占地类型、面积和占地性质等 分别用文字、表格、图件说明项目建设区、直接影响区的范围、面积等情况 各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应该有面积统计数字 注意:三通一平、大件运输、作业宽度,架线立交,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5,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考虑的因素,地貌类型区或水土流失类型区 相对位置,点式单项工程应集中连片 施工工艺、建设时序、水土流失规律相似性 防治方向、布设防治措施的相似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6,分区原则,各分区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 各分区内造成水土流失的主导因子相近或相似 一级分区应具有控制性、整体性、全局性,线型工程应按地貌类型划分一级区 二级及其以下分区应结合工程布局和施工区进行逐级分区 各级分区应层次分明,具有关联性和系统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7,分区结果的表示,文字说明 列表说明每区包含的建设内容及其空间属性 分区图 因比例尺的限制,线型工程等可用示意图表示 局部可放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8,点式工程分区示例--电厂,主厂区,可再细分为冷却塔、出线区等 灰场区 道路区 取土场区 弃土场区 铁路专用线 供水工程 移民迁建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59,线型工程分区示例:公路,一般路基段 高填路基段 深挖路基段 桥梁区 隧道、涵洞、通道区 取土场区 弃渣场区 施工便道区 施工区 移民迁建区,注:需分桩号或地物说明所包含的区段,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0,六、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1,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2,风沙区的范围,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 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3,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 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 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 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4,东北黑土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主要包括三大区。 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5,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 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东北黑土区的范围和特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6,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 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 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7,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主要有六个类型区。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蚀。五是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发育厚层黑钙土和草甸土,低岗地有轻微侵蚀。六是黄淮海平原北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8,北方土石山区特点,特点:山地丘陵区都以居高临下之势环抱平原,如华北平原;本区的浅山地区的下部和丘陵的上部也广泛的覆盖着黄土; 本区一些山地,由于特殊的岩土结构,泥石流也相当的活跃,如北京山区。另外,本区的山区是众多水系的源头,山区的土壤侵蚀直接威胁着下游。,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69,北方土石山区建设项目的要求,注重表土的保存和综合利用 弃土石渣场应做好防洪排水、工程拦挡,防止引发泥石流,弃土(石、渣)应平整后用于造地 注意恢复林草植被,植被恢复确有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人工促进自然修复 高寒山区应注意保护天然植被,工程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0,西北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 该区幅员辽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以内)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t,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1,区划,黄土高原大体可以分为3部分: 陇西高原 陕北高原 山西高原 以六盘山为界,东西分异明显。,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2,陇西高原,范围:以六盘山以西,乌鞘岭以东 特点:本区是个盆地型高地,海拔1500~2600m,周围山地多在2500~4000m以上。黄土广泛分布于盆地之内及边缘低山,厚度约50~100m. 本区侵蚀强度小于东部地区,其侵蚀量最大的也不超过每年每平方公里100000t.,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3,陕北高原,范围:六盘山以东,吕梁山以西。 特点:盆地型高原,海拔500~1500m,周围山地2000~3000m.黄龙山,子午岭等山石山地海拔1500~2000m左右,突出于高原之中。黄土覆盖深厚,多在150~200m,黄土层完整,古土壤发育明显。由于长期侵蚀,本区地形较为破碎,多属梁峁丘岭,沟道密度为5~7km/km2,沟谷面积约占50%以上。,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4,山西高原,范围:吕梁山以东,太行山以西。 特点:石质山地为高原的主体,多由变质岩或石灰岩组成,局部有薄层黄土覆盖。地形多为梁峁,仅山前残留有为数不多的黄土状高地。土壤侵蚀主要以黄土分布地区较为强烈。,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5,黄河流域 水土流失类型区划,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6,严重流失区,共25万 km2,占总面积的39.1%,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1.2万km2。 分两个二级区:①黄土高原沟壑区;②黄土丘陵沟壑区,21.76万 km2。 共同特点是:光山秃岭,坡陡沟深,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治理区。高原沟壑区侵蚀模数每年2000~6000t /km2。丘陵沟壑区侵模数每年5000~30000t/km2。,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7,局部流失区,共31.7万 km2,占总面积的49.5%,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0.0万km2。下分5个二级区,即:①林区,②土石山区,③高地草原区,④干旱草原区,⑤风沙区。大部地面有不同程度的林划被复,水土流失轻微,但林草遭到破坏的局部地区,水土流失也很严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防治区。干旱草原区和风沙区的固定沙丘与半固定沙丘,植被破坏后,就产生土地沙化和流动沙丘,是预防风沙危害的保护重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8,轻微流失区,共7.3万km2,占总面积的11.4%,其中水土流失面积2.2万km2 。下分两个二级区,即①黄土阶地区,②冲积平原区。除阶地有少量沟蚀外,总的地势平坦,土壤侵蚀很轻微,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预防保护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79,西北黄土高原区建设项目的要求,在沟壑区,应对边坡削坡开级并放缓坡度(45°以下),应注意沟道防护和控制塬面或梁峁地面径流 沟道弃渣可与淤地坝建设结合 注重排水与蓄水设施,防止泥石流等灾害 因水制宜,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植被恢复宜以灌草为主,400mm以上(含400mm)地区宜乔灌草结合 在干旱草原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原地貌,减少对草地及地表结皮的破坏,防止土地沙化,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0,南方红壤丘陵区的范围,主要有三个类型区。一是江南山地丘陵区,南以南岭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幕阜山、罗霄山、黄山、武夷山等。以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山地丘陵,山间多为红色小盆地,发育红壤、黄壤、水稻土。林地侵蚀较轻,荒地侵蚀居中,农地侵蚀较严重,其中以花岗岩地区最为严重。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较好,应加强预防保护。二是岭南平原丘陵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以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崩岗侵蚀严重。应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特别是热带树草种的保护。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宜昌以东,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流域。地势平坦,河流交错。平地及低缓的坡地多为农田。河道比降较缓,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容易遭受渍涝,属微度侵蚀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1,南方红壤丘陵山区,范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 特点:本区温暖多雨,年降水量达1000~2000mm,并且多暴雨,地面径流大,侵蚀力强;加之本区土壤层薄,其土壤侵蚀比北方还要严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2,南方红壤丘陵区建设项目的要求,注重坡面水系工程,防止引发崩岗、滑坡等灾害 保护地表耕作层,加强土地整治,及时恢复农田和排灌系统 弃土(石、渣)的拦护应注意降雨条件,适当提高设计标准,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3,西南土石山区的范围,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西及桂西,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广。主要有五个类型区。一是四川山地丘陵,除成都平原外,多为山地和丘陵,是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二是云贵高原山地,该区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土层薄,基岩裸露,主要由碳酸盐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黄棕壤。以水力侵蚀为主,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也非常发育。坪坝地为石灰土,以溶蚀为主。多为轻、中度侵蚀,局部地区强度侵蚀。三是横断山地区。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多为轻度、中度侵蚀。该区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层复杂,在沟谷陡坡常易发生崩塌,局部地区有泥石流。四是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由浅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发育黄棕壤土。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泥石流发育,山高坡陡,气温低,暴雨量大,植被分布不均衡,土层较厚,轻度侵蚀。五是川西山地草甸区,包括大凉山、邛崃蛛山、大雪山等,由碎屑岩类发育棕壤和褐土,多为微度、轻度侵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4,西南石质山区,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的西部的高原、山地和丘陵。 特点:本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匀;又由于长期的烧山垦种、乱砍乱伐的影响,坡耕地及荒山上存在严重的面蚀和沟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85,西南土石山区建设项目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