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2015.2.11..ppt

举报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宣贯,设备技术部 XXX 2015年2月11日,河北省地方标准,大纲,,1,2,3,4,5,第一部分 关于贯彻执行地方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的通知,河北省地方标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DB13/T2092-2014)已于2014年12月24日发布,2015年1月15日起开始实施。,,实施时间,,,,,,,组织培训学习《规范》,按照《规范》要求开展使用管理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配备作业人员,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等要求。,自《规范》实施日起,省局以前关于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的相关要求,与《规范》不一致的按《规范》的相关规定执行。,具体要求,1,2,3,,,第二部分 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规范,范围,本标准适用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具体规定:规定了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制度建设、特种设备使用管理、节能管理、重点监控特种设备、隐患排查和治理、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接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评价与改进、特种设备安全责任保险。,内容,3.1 国家对特种设备实行目录管理,特种设备具体的种类、类别、品种由《特种设备目录》规定。,内容,3.2 使用单位 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1:其既可以是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受特种设备产权所有者委托、具有在用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注2:个人或者家庭使用特种设备,且不涉及公共安全的,不属于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范围。 注3:出租的特种设备,租赁合同约定由承租人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法律责任的,承租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租赁合同约定双方分别负有安全管理义务、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双方均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租赁合同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清的,出租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法律责任。,内容,3.2 使用单位 具有特种设备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单位或个人。 注4:共有产权的特种设备,产权共有人或者实际管理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履行管理义务,承担相应责任。产权共有人聘请或委托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管理的,受委托的单位或者个人为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 注5:住宅小区在未向物业管理单位交接前,该住宅建设单位承担安全管理义务和法律责任。 注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实施合同管理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该专业技术服务机构为使用单位。,内容,5.2.1 一般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2.2锅炉操作人员 5.2.2.1每台在用锅炉当班持证的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应按下列数量配备: 蒸发量小于4t/h(热水锅炉供热量2.8MW)的锅炉,司炉工、水处理操作人员各不少于1名; 蒸发量小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大于或等于4t/h(热水锅炉供热量2.8MW)的锅炉,燃煤、生物质锅炉司炉工不少于2 名,燃油(气)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名,电锅炉司炉工不少于1名;水处理操作人员不少于1名; 大于或等于10t/h(热水锅炉供热量7MW)的锅炉,燃煤、生物质锅炉司炉不少于3名,燃油(气)锅炉或电锅炉司炉不少于2名,水处理不少于1名。 5.2.2.2锅炉房内有多台同时运行的锅炉,其持证司炉工应为每台锅炉人数总和的70%以上。有机载热体锅炉每班持证司炉工数量,参照热水锅炉配备。,内容,5.2.1 一般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2.3压力容器操作人员 压力容器每班次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 对于连续运行的生产企业应根据其装置来确定。因每个装置复杂程度不同,每个车间(工段)、每班应配备持证压力容器操作人员不少于2名。 气瓶充装每套装置每班应配备持证充装人员不少于2名、充装检查人员不少于1名。,内容,5.2.1 一般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本单位规模、特种设备数量、特性等配备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并保证所有操作人员持证上岗。 5.2.5电梯操作人员 医院提供患者使用的电梯、直接用于旅游观光的速度大于2.5m/s的乘客电梯,以及采用司机操作的电梯,由持证的电梯司机操作。其他电梯由使用单位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5.2.7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操作人员配备不少于每台/班持证操作人员应不少于1名。,5.4 安全培训教育,使用单位应确定安全培训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并实施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提供相应的资源保证,加强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作业技能。 本单位没有培训能力的,应委托专业机构进行培训。 作业人员培训教育的内容应包括:特种设备安全基本知识、生产工艺及操作规程、新技术、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和安全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源、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 使用单位应对本单位持有作业证书的人员建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档案和内部培训教育档案,并按规定及时组织作业人员参加证件复审。 作业人员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的和实施新工艺、新技术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及时进行相应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进行知识更新。 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建设,采取多种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引导从业人员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实现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要求之上的安全自我约束,保障特种设备安全使用水平持续提高。,6 制度建设,6.1总体要求 使用单位应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人员,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特种设备安全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标准及其他要求,并将相关要求及时转化为本单位的管理制度,贯彻到各项工作中。,6 制度建设,6.2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 6.2.1主要负责人岗位职责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是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全面负责,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组织制定特种设备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投入的有效实施,督促、检查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专项应急预案,及时、如实报告特种设备安全事故。 6.2.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岗位职责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任命1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负责人受主要负责人委托,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管理。,6 制度建设,6.2.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并覆行以下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参与编制并且适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 参与制定各类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参与组织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参与特种设备验收,负责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变更手续; 编制特种设备日常安全检查、年度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编制特种设备的年度定期检验计划,督促安排落实定期检验和隐患治理; 参与制定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并且组织演练;,6 制度建设,6.2.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和标准,持证上岗,并覆行以下职责: 按照规定报告特种设备事故,协助进行事故调查和善后处理; 协助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检验检测机构实施安全监督检查、检验检测和作业人员考核,督促施工单位履行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告知义务和申报监督检验; 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有权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6 制度建设,6.2.4 操作人员职责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所操作特种设备的技术特性、以及可能发生的事故和应采取的措施等,并按照规定持有相应的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其主要职责如下: 遵守劳动纪律,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听从指挥,保证本岗位设备的安全,不随意拆除安全保护装置,有权拒绝违章指挥; 按照规定填写运行、交接班等记录; 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附件及附属设施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记录,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特种设备运行不正常时,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安全; 参加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 参加应急救援演练,掌握相应的基本救援技能,参加特种设备事故救援。,6 制度建设,6.2.5安全管理部门职责 在负责人领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 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做好相关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以及应急预案的演练工作。,6 制度建设,6.2.6特种设备相关使用部门及负责人员岗位职责: 具体岗位职责包括: 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落实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安全管理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确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6 制度建设,6.3主要安全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停用、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及调试制度;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与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和实施规定; 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行记录规定; 特种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年度检查和隐患治理规定;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接受安全监察管理制度。,6 制度建设,6.4安全操作规程 6.4.1使用单位应根据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特点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的操作维护要求,结合生产及工作环境,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并悬挂于操作场所。 6.4.2安全操作规程内容一般应包括: 该岗位应具备的工作条件(包括人员资质、工作环境、工作场所、个体防护等); 该岗位工作对设备运行前检查、操作程序、过程安全要求的规定(包括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及应急处理程序)。 6.5管理制度的修订 为确保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有效性和适用性,使用单位应明确评审和修订的时机和频次,定期进行评审和修订。,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3.3登记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具体要求见表1。当无法悬挂或者固定时,可以存放在使用单位的安全技术档案中,同时采取喷涂、悬挂标示牌等方式将使用登记证编号标注在特种设备可见部位。,7.3.4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的使用单位应将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和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或使用管理标志)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5定期检验 7.5.1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或停用一年以上设备重新启用时)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请表参见附录B。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见表2。,,,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7特种设备安全档案 7.7.1使用单位应建立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档案,至少包括设备台账、作业人员台账、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并指定专人负责相关档案的建立和保存。 7.7.2使用单位应按照特种设备种类,分类建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安全阀管理台账,并绘制有较为直观、准确的特种设备分布示意图。台账应及时维护更新,确保为最新状态。 7.7.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内容至少应包括:设备名称、设备种类、设备制造单位、购置时间、安装单位、设备位号(或内部编号)、注册登记信息(注册代码、使用证号)、检验情况(安全状况等级、下次检验日期等)、使用状态、重大维修情况及其他变更情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台账参见附录C。 7.7.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姓名、作业类别、作业证号、取证时间、复审情况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台账参见附录D。 7.7.5安全阀管理台账内容应包括:制造单位、出厂编号、规格型号、安装位置、安装位置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整定压力、校验单位、校验报告编号、下次校验日期等。安全阀管理台账参见附录E。 7.7.6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逐台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实现一机一档。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参见附录F。,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7特种设备安全档案 7.7.7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和安装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报告及记录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和校验(检验)报告; 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资料(注册登记表和使用证等)。 7.7.8安全技术档案为长期保存档案,设备报废后方可销毁。,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8运行与维护 7.8.1一般要求 7.8.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严格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做好设备运行管理,明确设备运行管理的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相关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要求进行操作并如实、认真记录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 7.8.1.2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应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组织一次自行检查,每年进行全面检查,并作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安全状态。特种设备自行检查表参见附录G。 7.8.1.3特种设备应严格按照使用登记时核定的工作参数使用,严禁超过使用登记所核定的技术参数和用途运行,不应带病运行。设备压力表、水位表、液位计等显示仪表应该用红颜色标示出上、下限或者是限制区;压力容器在正常工作时工作压力波动较大的,应用绿颜色标示出压力的正常波动范围,用红颜色标示出最高工作压力限。 7.8.1.4特种设备使用场所,应具备设备安全运行的环境条件,具有规定的安全距离、安全防护措施,以确保其安全运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根据设备使用环境,综合考虑事故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8运行与维护 7.8.1一般要求 7.8.1.5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规定设置设备状态标志,设备状态标志包括特种设备登记标志、特种设备标志以及特种设备安全标志三种。 7.8.1.6特种设备登记标志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核发的证明其特种设备合法的证明,如使用登记证、检验(合格)标志等,该标志应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7.8.1.7特种设备标志包括设备标志牌和色标。设备标志牌应包括设备名称、管理部门和责任人、设备状态等。特种设备使用时应有相应的色标,管道按介质着色环,流向标识清楚。 7.8.1.8特种设备安全标志应符合GB 2893和GB 2894的规定。在特种设备使用、维修等场所使用安全标志。使用单位应按照规定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安全须知等进行危险提示、警示。,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8.2压力容器 7.8.2.1压力容器应按照压力容器使用管理规则的要求每月进行一次定期安全检查,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压力管道应按照在用工业管道定期检验规程(试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公用管道和压力管道定期检验规则——长输(油气)管道的规定,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年度检查(或在线检验)。年度检查(或在线检验)应形成报告。检查记录或报告应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7.8.2.2固定式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可以由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组织经过专业培训的作业人员进行,也可以委托依法取得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持证的压力容器检验人员进行。,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8.3电梯 7.8.3.1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应由使用单位委托取得安装、改造、修理许可的单位或者电梯的制造单位进行。 7.8.3.2电梯应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7.8.3.3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应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7.8.3.4使用单位电梯管理人员应对维保记录进行确认。 7.8.3.5维保单位发生变化时,应在变更后15日内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7.8.3.6使用单位无能力进行日常维护保养的,应委托取得相应许可的单位实施,但应签订相应的合同,明确法律责任。,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8.5锅炉 锅炉使用单位应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锅炉水(介)质处理。 7.8.6气瓶 7.8.6.1气瓶充装站应严格执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按规定做好工作记录并妥善保管,特别是充装前的检查记录、充装操作记录、充装后复验和检查记录,并对气瓶的充装安全负责;负责气瓶的维护、保养和颜色涂敷工作;向气瓶使用者宣传安全使用知识和危险性警示要求,并在所充装的气瓶上粘贴符合安全技术规范及国家标准规定的警示标签和充装标签。负责气瓶的送检工作,将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气瓶送交指定的气瓶检验机构报废销毁。 7.8.6.2气瓶充装单位只能充装自有产权气瓶(车用气瓶、呼吸用气瓶、灭火用气瓶、非重复充装气瓶和其他经省级质监部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的气瓶除外),不得充装技术档案不在本充装单位的气瓶。 7.8.6.3充装单位应采用计算机对所用的自有产权气瓶进行建档登记,并负责涂敷充装站标志、气瓶编号和打充装站标志钢印。鼓励采用条形码、电子标签等先进信息化手段对气瓶进行安全管理。 7.8.6.5氢、氧气瓶色标应完好,严格使用防错装接头进行充装。 7.8.6.7溶解乙炔气体充装单位应有测量瓶内余压、剩余丙酮量和补加丙酮的装置,冷却喷淋和紧急喷淋装置,并有可靠水源。 7.8.6.8易燃和有毒气体的充装单位应配备抽真空或置换和残气残液回收或处理装置。,7 特种设备使用管理,7.8.7异情处置 7.8.7.1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立即向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和单位有关负责人报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在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7.8.7.2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或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时,使用单位应及时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7.8.7.3重要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积极推广视频监控,充分运用电子监管手段,保障设备安全运行。 7.8.8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 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应配备齐全且灵敏、可靠,不准随意拆除、挪用或弃置不用。各种安全附件与安全保护装置要有专人负责管理,经常检查和维护保养,并落实到人,建立档案,编制设备检修计划,定期校验和检修,并记录。,8 节能管理,使用单位应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节能管理,制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积极开展特种设备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工艺、产品。,,,,,,确保 安全,节能 降耗,,,双重目标,10 隐患排查和治理,10.1隐患排查 10.1.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节能环保、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监督责任制度。主要负责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主要研究、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安全工作,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督促改进薄弱环节的工作。 10.1.2使用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排查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隐患,做好记录并及时予以整改。 10.1.3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对在本单位的日常检查、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和政府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及时填写特种设备隐患台帐,建档管理,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监督。特种设备隐患台帐内容应包括隐患名称及隐患发现来源、治理措施及处理结果等。特种设备隐患台帐参见附录H。,10 隐患排查和治理,10.2隐患治理 10.2.1使用单位应根据隐患排查的结果,指定部门和人员制定隐患治理方案,对隐患及时进行治理。隐患治理方案应包括目标和任务、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机构和人员、时限和要求。严重事故隐患在治理前应采取控制措施并制定应急预案。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应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整治。 10.2.2隐患治理完成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对治理情况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估,并在有关书面材料上签字。对于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指令书或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意见通知书提出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情况报相关安全监察或检验检测机构确认。 10.2.3对于因连续生产等客观原因不能(或难以)及时整治的隐患,使用单位应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的、难以容忍的隐患,应及时予以消除。其它严重程度的,应制定监控方案,落实监控措施、监控责任、整改期限。监控措施经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审核,并报经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重大隐患的监控方案还应报告发现该隐患的安全监察机构或检验机构备案。待设备正常停用后予以整改或采取查封、扣押措施,期间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承担责任。 10.2.4对于仅依靠本单位力量难以消除的隐患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应书面向当地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报告。 10.2.5对报废的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采取必要措施消除该特种设备的使用功能。对于危化品压力容器及压力管道,应进行介质置换,确保安全。 10.2.6隐患整改和确认的相关资料应及时存入安全管理档案。,11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11.1应急管理 11.1.1应急机构和队伍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应急管理机构或指定专人负责特种设备应急管理工作,建立与本单位设备使用特点相适应的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指定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或与附近具备相应能力的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服务协议,并组织培训、训练。 电梯使用单位可以委托维保单位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有关约定应在维保合同中明确。 11.1.2应急预案 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制定特种设备应急专项预案,根据设备和生产特点制定应急处置方案或措施,形成应急处置体系。,11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11.1应急管理 11.1.3特种设备应急的设施、装备与物资 使用单位应按规定建立应急措施,配备应急装备,储备应急物资,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完好、可靠。特种设备应急准备包括物资准备和资料准备: ——应急物资准备,准备事故或紧急情况应急所需的物资,包括通信设备和器材、安全检测仪器、消防设施、器材及材料、个人防护、救护器材、照明设施、破拆工具及其它救灾物资; ——应急资料准备,包括特种设备的技术资料、现场工艺流程图及平面示意图、现场作业人员岗位布置与名单、应急人员的联络方式和地址、生产现场承包方或供货方人员名单和质量技术监督、安全生产监管、医疗、消防、公安等部门的电话、地址及其它联系方式等。 11.1.4应急培训与演练 使用单位应对特种设备使用负有重要职责岗位的员工进行应急培训,使其熟知岗位上可能遇到的紧急情况及应采取的对策。 使用单位应针对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定期演练,演练前应经过演练策划和批准,必要时对相关人员进行告知。演练次数一年不得少于一次,以验证应急预案、应急准备工作,以及应急响应规定的有效性、充分性和适宜性。,11 应急管理与事故处理,11.1应急管理 11.1.5应急预案的评审与改善 使用单位应针对特种设备应急预案和响应计划演习实施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总结和评审,对演练规定、内容和方法进行及时的修订,同时也应注意总结本单位及外单位的事故教训,及时修订相关的应急预案。 11.1.6事故救援 11.2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13 评价与改进,13.1安全评价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为保证本单位特种设备的安全性,防范各类事故和故障的发生,获得预期的使用性能,应积极开展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及执行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并通过评价过程的实施及存在问题的整改,实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验证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降低企业生产的安全风险。同时,通过寻求外部专业组织或政府的安全评价与认可,向社会证实其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符合性,体现企业对员工和社会的安全责任,并实现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良好形象。,13 评价与改进,13.2安全评价形式 13.2.1企业自我评价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以本文件及国家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标准和规范为依据,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目标及实施情况进行评价,以查找、分析和预测特种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及风险程度,验证各项管理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改善本单位特种设备相关因素以确保设备安全运行的能力。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根据自身工作场所和作业设备的状况,通过定期的检查、分析,排查在本岗位存在的非安全行为和状况,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应对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设备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并对本单位安全管理责任体系和制度的有效性进行年度的分析、评估,制订年度特种设备安全工作计划,向单位最高管理层及主要安全责任者提交相关报告,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单位负责人根据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使用状况,确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年度工作目标,并合理配置资源,确保工作目标的实现。,13 评价与改进,13.2安全评价形式 13.2.1企业自我评价 13.2.2社会专业机构(或其委托机构)的安全管理评价 在完成企业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企业为实现安全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验证安全管理能力的有效性与成果,并获得社会与政府的认同,通过引进社会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或其委托机构),依据国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及本文件要求,就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能力与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对取得的安全成果予以确认,且评价机构还应向社会公布评价的结论。 安全评价不能代替安全监察机构的监督检查。安全监察机构可以参照本规则要求对使用单位进行安全检查。 13.3改进 使用单位应根据使用安全管理的评价结果,对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进行修改完善,持续改进,不断提高使用安全管理水平。,,,第三部分 今后的工作重点,1、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1)提高认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使用单位是特种设备安全的责任主体。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各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承担分管范 围内的责任。 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2)健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按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明确管理职责、任务、目标。 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实施目标管理。,(3)建立健全制度、操作规程 企业的制度和规程必须齐全、严 密、具有可操作性,并认真落实。,加强使用登记、检验检测、操 作、维护保养、安全技术档案等各环 节、全过程的管理。,(4)落实“十七字”要点,夯实基础,,“十七字”要点,三落实,一检验,两有证,正确 使用,精心 维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概括,“三落实” 要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 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 要落实操作规程; “两有证” 特种设备要有注册登记证;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取得作业资格证; “一检验” 要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主动申报 定期检验。,⑴ 合理确定使用条件,加强对使用过程 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规范、超 负荷运转; ⑵ 合理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 操作; ⑶ 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 靠; ⑷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正确使用”,⑴ 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时限要求,定期 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⑵ 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 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仪器仪表进 行定期校验、检修,做好记录。,“精心维护”,(5)遵守安全技术规范,安全技术规范是对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同样具有法 律地位,要加大安全技术规范(TSG) 的学习和执行力度。,,,第四部分 下一步工作计划,下一步工作计划,1.各部门尽快悬挂“登记证” 2.落实特种设备状态标志和安全标志。 3.编制完善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4.根据《规范》整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主要安全管理制度,使用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一般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相关人员岗位职责; 安全管理机构职责; 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包括停用、报废)制度; 特种设备采购与验收制度; 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及调试制度;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与管理规定;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申报和实施规定; 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运行记录规定; 特种设备定期安全检查、年度检查和隐患治理规定; 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接受安全监察管理制度。,,,第五部分 “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结果,存在问题,,整改建议,1.资料不全的部门将资料补全,加强特种设备巡查。 2.过期的特种设备尽快送检,已经更换的特种设备尽快购买安装,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