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科技无线充电报告.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676978 上传时间:2019-07-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沿科技无线充电报告.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前沿科技无线充电报告.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前沿科技无线充电报告.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前沿科技无线充电报告.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前沿科技无线充电报告.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简介前沿科技报告,报告人:学 号:,2016.12.13,报告提纲,无线充电发展历史无线充电的原理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无线充电的应用,无线充电的发展历史,19世纪30年代,法拉第发现周围磁场的变化将在电线中产生电流;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物理学家特斯拉提出了无线电力传输的构想;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学系许树源教授在早几年曾成功研制出“无线电池充电平台”,需要产品与充电器接触,它主要利用的是近场电磁耦合原理2007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马林索尔贾希克(Marin Soljacic)等人在无线传输电力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他们用两

2、米外的一个电源,“隔地”点亮了一盏60瓦的灯泡2008年12月17日,无线充电联盟(Wireless Power consortium)成立,其使命是为了创造和促进市场广泛采用与所有可再充电电子设备兼容的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2010年9月1日,全球首个推动无线充电技术的标准化组织无线充电联盟,在北京宣布将Qi无线充电国际标准率先引入中国,报告提纲,无线充电发展历史无线充电的原理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无线充电的应用,无线充电原理电磁感应式充电,1、电磁感应式充电,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无线充电

3、原理磁共振式充电,2、磁共振式充电,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无线充电技术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由麻省理工学院(MIT)物理教授MarinSoljacic 带领的研究团队利用该技术点亮了两米外的一盏60瓦灯泡,并将其取名为WiTricity。,无线充电原理无线电波式充电,3、无线电波式充电,这是发展较为成熟的技术,类似于早期使用的矿石收音机,主要有微波发射装置和微波接收装置组成,可以捕捉到从墙壁弹回的无线电波能量,在随负载作出调整的同时保持稳定的直流电压。此种方式只需一个安装在墙身插头的发送器,以及

4、可以安装在任何低电压产品的“蚊型”接收器,8,无线充电原理电场耦合式充电,4、电场耦合式充电,充电模块是由2个非对称偶极子按垂直方向排列而成的,这组偶极子各由供电部分和接收部分的活性炭电极和接地电极组成。无线供电模块就是通过这2个非对称偶极子的电场耦合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供电的。,无线充电原理各种方案对比,报告提纲,无线充电发展历史无线充电的原理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无线充电的应用,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容式无线能量传输(CPT):一个典型的电场耦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极板结构如图 所示 通过电感Ls和耦合电容Cs1和Cs2的谐振,提高耦合电容上的电压,从而在较小的耦

5、合电容上产生较大位移电流,实现能量的传递电感Ls和电容Cs1和Cs2之间的谐振,还可以补偿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无功,提高变换器的工作效率。,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CPT系统结构图,一个较为具体的CPT 系统如图 所示,主要包括供电直流电源、高频逆变电路、耦合机构、补偿网络和整流滤波电路五个部分 CPT 系统的耦合电容较小,需要在高频下进行能量传输 直流电在高频逆变电路中转为高频交流电 补偿电感主要作用是降低逆变器输出无功功率,并通过谐振提高极板间电压,同时实现软开关 发射板在高压、高频交流电作用下,与接收板产生互交电场,形成位移电流,实现能量的传递,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耦合方式,对比方式,电

6、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和磁场耦合方式的传输功率、效率、距离统计,2015 年末,美国密西根大学在CPT 领域的研究出现了质的飞跃 除了轻薄的发射接收极板、直流到直流90%以上的能量传输效率,在水平偏移距离为极板尺寸1 /2 时,无需调节开关频率和补偿网络参数,传输功率可维持在无偏移时的90%以上,并且效率仍达到90%以上,对位置的偏移具有极强的鲁棒性,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报告提纲,无线充电发展历史无线充电的原理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无线充电的应用,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一、杂散电容问题,对电容极板周围的环境因素考虑较少, 这使得在中远

7、距离无线电能的传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二、补偿网络的评价与优化,尚未有研究从电场耦合的能量传输机理进行分析, 补偿网络的设计和优化的评价指标不明确, 难以在相关指标的指导下设计和优化补偿网络来提高传输功率和效率。,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二、补偿网络的评价与优化,补偿网络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考虑的三个关键因素: 电源的功率因数 耦合电场的功率因数耦合电容的无功因数 高效的大功率电场耦合传输, 其补偿网络应该满足如下三个条件: 补偿电源无功,实现电源的高功率因数; 实现耦合电场的高功率因数; 要能够调谐耦合电容两端电压,使其幅值尽量相等,从而减少耦合电容无功功率

8、,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三、电磁辐射问题,相比于磁场, 耦合电场主要集中在电容极板之间, 周围空间泄露电场可通过增加屏蔽来降低。一方面应做到泄露电场强度处于安全限值之下;另一方面, 对于中远距离的传输, 可研究异物检测方法, 及时对非正常工作状况下进入高电场强度区域的生物体进行判断,报告提纲,无线充电发展历史无线充电的原理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技术的瓶颈无线充电的应用,无线充电的应用,在轨道交通中研究进展,无线充电的应用,在轨道交通中研究进展,参考文献,1李思奇,代维菊,赵晗,帅春燕. 电场耦合式无线电能传输的发展与应用J.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16,03:76-8

9、4.2麦瑞坤,李勇,何正友,杨鸣凯,陆立文,刘野然,陈阳,林天仁,徐丹露. 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及其在轨道交通中研究进展J. 西南交通大学学,2016,03:446-461.3 Lu F , Zhang H , Hofmann H,et alA Double -Sided LCLC-Compensated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System for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J. Power Electronics,IEEE Transactions on 2015,30(11): 6011-60144 Lu F,Zhang H,Hofman

10、n H,et al An Inductive and Capacitive Combin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System with LC-Compensated Topology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2016, 99:15 Zhang H,Lu F,Hofmann H,et al A 4 -Plate Compact Capacitive Coupler Design and LCL-Compensated Topology for Capacitive Power Transfer in Electric Vehicle Charging Applications 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6, 99:1,衷心感谢各位老师和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