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比较优势理论,130440237 胡永阳130440210 王若男,1,1,绝对优势理论,2,比较优势理论,3,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Table of Contents,内容大纲,2,一、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一)亚当.斯密生平简介及其思想产生的背景1、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现代西方经济学的鼻祖。成名巨著: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3,2、思想产生的背景:由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残余势力仍然保留着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对外贸方面坚持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和保护关税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自
2、由发展。为了打破封建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束缚,实行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必须首先从理论上论证这一时代要求。,4,(二)绝对优势理论,1、主要内容: 斯密认为,如果“某一国家在某种产品或某个行业中占有那么大的自然优势,以至全世界都认为,跟这种优势作斗争是枉然的”,那么,该国就应该集中分工生产该种产品,其他国家根据自身行业具有的优势分工生产其他商品,然后各国相互交换,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并且,各国按照自身的优势进行分工,可以使得资本和劳动力流向最有生产效率的部门和行业,加速资本积累,从而增加社会财富。斯密的这种国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绝对成本论”,又称“地域分工论”。 两国分
3、工的原则是“只要甲国有此优势,乙国无此优势,乙国向甲国购买,总比自己制造有利”。,5,2、举例: 下面,我们看一个关于绝对优势的例子。我们假定,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都只生产两种产品:小麦和布,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况下,两国的劳动力投入和产出情况如表1.1所示: 表1 国际分工前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6,表2国际分工之后各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 从表2可以看出,进行国际分工之后,整个世界小麦的产出量仍是240,没有变化,但是布的产量增加到400,比分工前增加了200个单位。这说明,国际分工使两国的资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7,假定英国用200单位布与美国120单位小麦进行交换,交换的
4、结果如表3所示。与没有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相比,进行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之后,英国和美国的消费量各增加了100单位布。这说明贸易双方开展国际贸易后,两国都从中得到了利益。 表3 国际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8,3、简评3.1理论意义 第一次从生产领域阐述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因,为科学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建立作出了宝贵贡献。斯密注重对生产领域的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研究,从而对国际贸易问题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绝对优势理论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获得利益的思想。国际贸易可以是一个“双赢”的局面而不是一个“零和游戏”。 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提供了理论支持,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
5、理论基础。,9,3.2理论缺陷它只能说明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现实中,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在任何产品的生产中都不存在比别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地位,它们生产的所有产品效率都低,成本都高。那么,这类经济落后的国家是否应该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如果参加,它们是否能够从中获得利益?依据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对这种问题只能做出否定的回答。这就成为了绝对成本理论的最主要的缺陷。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是错误的。他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正是由于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工。斯密在这里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人类社会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才逐渐
6、有了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有了分工,才有了以专业化生产为纽带的商品交换和国际贸易。斯密受时代的局限,未能正确地认识到这一点。,10,(一)生平简介及思想产生的背景1、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他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经济思想中的精华,使古典政治经济学达到了最高峰。成名巨著: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11,2、思想产生的背景:李嘉图生活在工业革命时代,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革命使得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在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自由贸易的思想依
7、据时,李嘉图适时而出。,12,(二)比较优势理论1、产生背景 1815年英国政府为维护土地贵族阶级利益而修订实行了“谷物法”。“谷物法”颁布后,英国粮价上涨,地租猛增,它对地主贵族有利,而严重地损害了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昂贵的谷物,使工人货币工资被迫提高,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削弱了工业品的竞争能力;同时,昂贵的谷物,也扩大了英国各阶层的吃粮开支,而减少了对工业品的消费。“谷物法”还招致外国以高关税阻止英国工业品对他们的出口。为了废除“谷物法”,工业资产阶级采取了多种手段,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维护“谷物法”,认为,既然英国能够自己生产粮食,根本不需要从国外进口,反对在
8、谷物上自由贸易。李嘉图站在工业资本家的立场上反对谷物法,由此提出了比较优势思想。,13,2、理论假设:只考虑两个国家,两种产品。以两国的真实劳动成本差异为基础,并假定所有劳动是同质的。所有生产要素都实现充分利用。生产要素可以在国内自由流动,但在国际间不能流动。劳动生产率保持不变。世界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贸易方式是直接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媒介的参与。两国的贸易是平衡的。,14,3、理论的主要内容:3.1贸易的分析基础 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 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相对生产成本和相对价格不同贸易可能发生 比较优势具体而言,某种商品所具有的比较优势可以用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相对价格、机会成本四种方
9、法来确定。,15,3.2主要内容:在两国都能生产同样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如果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可以专门生产并出口劣势较小的产品,这样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仍然可以从贸易中获利。 也就是说,两国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贸易,通过“两利取重,两害取轻”,两国都可以提升福利水平。,16,Sum: 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小麦的绝对优势更大些; 中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劣势,但布的绝对劣势更小些;,4、实例论证 (1)理论假设:世界上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两个国家都只生产小麦和布两种产品,劳动
10、L是唯一的同质投入要素。两国在分工前的产出和相对劳动生产率如下表所示,17,分工后美国和中国的劳动投入和产出,相互贸易后美国和中国的国内消费量,注:假定美国用120单位小麦与中国150单位布进行交换。,注:美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Q1/L1)为12,中国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Q2/L2)为5;,18,中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O,180,120,240,(2)图形描述,对中国而言: 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300/180)/11.67 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180/300)/1=0.6,PPF:生产可能曲线CIC: 福利水平,19,美国分工前和分工交换后的市场均衡,
11、120,240,对美国而言:小麦(用布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00/240)/10.83 布(用小麦来表示)的相对价格为:(240/200)/1=1.2,20,5、结论: (1)可以看出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占有绝对优势,但生产小麦的优势更大些。而中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出于绝对劣势,但生产布的劣势更小些。 (2)在此情况下美国应生产最有利的小麦,而中国应生产布,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双方带来“双赢”的局面。,21,6、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评价6.1理论意义比较优势思想的问世,标志着国际贸易学说总体系的建立。萨缪尔森称它为“国际
12、贸易不可动摇的基础,是经济学中最深刻的真理之一”。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国际贸易的产生。揭示了比较利益原则,证明了国际贸易的产生不仅在于绝对成本的差异,而且在于比较成本的差异。现代国际贸易理论都是建立在比较优势思想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22,6.2理论局限性 李嘉图把比较优势思想建立在一系列较为简单的假设前提上。他简单地把动态的经济世界抽象成静止的世界,因而得出的参加贸易各国所获得的利益都是短期利益,没有说明这种利益是否符合一国的长远利益。 比较优势思想并未完全揭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它认为国际贸易中比较利益产生的原因在于国内、国际 市场中有着不同的交换比率,这个观点并非错误的,但试图用这一观点来
13、完全解释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却是不妥的。 比较优势思想无法解释国际贸易的一些实际情况。按照其思想,比较利益越大则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即国际贸易最有可能出现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而实际上国际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展开。 它只注意到了国际贸易能够使贸易国的整体福利水平得以提高,却忽视了国际贸易对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事实上国际贸易会造成一些人获利,而另一些人受损。这也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23,三、小岛清边际产业理论(比较优势理论),比较优势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Kiyoshi Kojima)发展提出的。 小岛清在比较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所谓的“日本式对外直
14、接投资理论”,即所谓的“边际产业扩张论”。,24,小岛清认为,各国经济情况均有特点,所以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研究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他认为,日本对外投资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对投资企业能够利用国际分工原则,把国内失去优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建立新的出口基地;在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由此,他总结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25,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类型,A,自然资源导向型,B,生产要素导向型,C,市场导向型,26,矿产资源(石油)、自然资源(林
15、业、水产),劳动力、资本、技术、设备、土地等,维持和扩大出口规模,特点,27,小岛清比较优势理论优点与局限,优点- 积极贡献1. 跳出了对外直接投资领域传统研究范围的局限(日本)2. 对外直接投资与国际贸易不再对立,融合3. 投资国转移技术的当地适用性问题,28,局限:1. 只能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投资2. 以投资国为主体,而不是以跨国公司为主体3. 该理论无法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投资行为,对发展中不具有指导意义,同时也无法解释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对外的直接投资实践,29,案例以天虹纺织集团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资纺织业为主,越南纺织行业,国内纺织行业,行业日趋成熟,成
16、本更低,劳动力密集,竞争力日益增强,利润逐渐缩水,优势地位逐渐减弱,30,31,决策管理优势能根据投资环境的改变及时地作出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对外投资决策,区位优势:选择以越南为投资中心,地处东南亚的中心,中国东盟自贸区、大湄公河次区域、北部湾经济地带三个经济区的交点上,战略地位无与伦比,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政局稳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政策优惠,与老挝、柬埔寨、泰国、菲律宾、孟加拉、印尼等国相比,越南是最好的投资选择,产业优势:首先根据小岛清理论,能对外进行投资的主要是将处于或已经处于边际产业的公司。就比如:机械加工、纺织、轻工、化工业传统制造业和手工丝绸、瓷器、航运、餐饮等等。纺织工业是我国创汇最
17、大的支柱产业,生产技术优势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发挥市场的力量,提供高质量,改善服务,将新技术与越南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相结合,这是创造纺织竞争优势的关键,32,33,市场占有优势: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越南的纺织产业链相当薄弱,虽然越南本土也有原材料,但数量和种类上满足不了越南纺织业的需求,技术方面也存在不足。,投资环境优势: (1)投资国的投资环境:我国已制定了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相关政策,如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的设立就为中小企业对外投资提供了资金的支持。 (2)东道国的投资环境方面:越南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的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资,简化行政手续,以降低成本。,34,劳动力成本降低:越
18、南中小型企业规模小,越南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薪水大约每月100至150美元,于是2006年,在中国生产成本持续上升的压力和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越南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使得洪天柱(集团创始人)改变策略,决定到各项生产成本较低的越南投资办厂。,可以避免反倾销调查:在越南投资设厂,企业既可以加强与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又可以以东盟为中转站,规避欧美国家贸易壁垒。中国已经连续15年成为全球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因此向东盟国家尤其越南转移一些劳动力密集类型的产业,可以避开反倾销调查,减少与各 国的贸易摩擦。,35,可以建立跨国产业链,推进中越经济合作: 越南一直很注重纺织业的发展,而中国纺织业发展很有经验,因此越南希望中国的纺织业企业能到越南开厂,一方面能享受越南的投资环境,另一方面也给越南带来原材料以及先进的纺织工艺和技术。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将纺织服装行业生产开发与贸易流通企业设到越南境内。,结论,1. 越南的纺织服装出口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 我国小企业应该抓紧时机到越南考察3. 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竞争优势与企业优势是发展必由之路,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