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慈政办发〔2011〕184号).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696509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37 大小: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慈政办发〔2011〕184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慈政办发〔2011〕184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慈政办发〔2011〕184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慈政办发〔2011〕184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慈政办发〔2011〕184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慈溪市现代农业发展建设“十二五”规划进入 21 世纪以来,我市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布局,从政府引导的角度,以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的形式将合理的农业布局上升为全市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十一五” 期间通过规划的实施,农业地带性特征更趋鲜明,比较优势得到有效发挥,现代农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总体发展水平位居全省前列。随着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实施到期,根据慈溪市“十二五” 规 划编制工作方案 总体部署,特 编制了新一轮的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本规划总结了“十一五” 期间我市现代农业建设成就,分析了面临的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五年全市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在现有基础上对

2、现代农业产业布局进行了调整优化,明确了我市“十二五” 时期现 代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并提出了规划落实的保障措施。本规划是指导我市“十二五” 时 期现代农业 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主要规划依据:宁波市“十二五” 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宁波市“十二五” 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宁波市循环农业发展规划(20082015);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慈溪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年); 2 慈溪市市域总体规划(20052020 年);慈溪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慈溪市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20062020 年);滩涂围垦区开发利用总体规划。规划期限

3、:规划基准年为 2010 年,规划期为 20112015 年。规划范围:慈溪市域农业区域。一、发展基础(一)资源条件慈溪市地处北亚热带,属季风型气候,常年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 2038 小时,年平均气温 16.0,雨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 1272.8 毫米。但因人口众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拦蓄能力弱,年人均水占有量 578 立方米,仅为浙江全省人均占有量的 24。根据慈溪市国土资源局 2010 年数据,全市共有土地面积 198.21 万亩,其中农用地 103.87 万亩(耕地 66.50万亩、园地 5.96 万亩、林地 18.53 万亩、草地 1.35 万亩、其他11.53

4、 万亩)。未利用地 50.66 万亩,其中滩涂 41.44 万亩,是全省土地后备资源最丰足的地区之一。全境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南部丘陵属翠屏山丘陵区,系四明山余脉,东西走向,绵延 40 余公里,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二。平原为宁绍平原之一部,东西长 55 公里,面积约占全境面积的十分之七。平原以北为凸入杭州湾的扇形三北浅滩,全岸线正继续向北推移。慈溪土壤为典型的组合型平原土壤,自海边向 3 内依次有盐土、潮土、水稻土 3 个土类。总体而言,慈溪市自然资源环境条件适宜发展旱作农业,并深刻影响了全市的农业产业布局。(二)“十一五 ”建设成就“十一五 ”期间慈溪市农

5、业建设成绩斐然。2010 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8.97 亿元(农业局口径,按照统计习惯,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沿用农业局口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15513 元(农业局口径),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位于全省前列,获得了“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县” 、“省蔬菜产业强县” 、“省果品 产业强县 ”等称号。1土地流转有序推进,规模经营国内前列“十一五 ”期间,土地流转力度加大,规模经营取得巨大进展。通过积极创新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完善土地流转中介组织,实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全覆盖,并在逍林镇试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储备交易中心,开通“慈溪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服务平台”。探索出季

6、 节 性流转、土地股份合作制、土地互换和“ 四统一” 型等土地流转和 规模经营方式。积极实行“ 承包地流转换保障”、农业大学生经营规模农业、保险金融支持流转等支持政策。全市已流转的土地面积占全市家庭承包土地面积的 62.2%,形成10 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 33.4 万亩,百亩以上规模经营逾 12 万亩,农业规模经营水平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基地建设成效显著,主导产业优势突出 4 农业产业布局优化和基地建设是“十一五”时期慈溪市现代农业建设的主线。通过积极实施“西菜东扩” 工程,大力扶持“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种养殖,共建成农业产业基地五百余家。其中宁波市级 15 个(总面积 7.52 万

7、亩,核心区面积 0.9 万亩);慈溪市级 400 多个(连片面积在 200 亩以上的优质农产品基地 220个,面积 12.78 万亩;面积 50 亩以上的现代农场 490 家,面积 10万余亩)。同步形成和壮大了出口蔬菜、名特水果、特色水产、名优花木和生态畜牧五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 90%以上。涌现出了毛豆、蚕豆、甘蓝、绿花菜、葡萄、杨梅、蜜梨等 20多种特色主导产品,种植面积均在万亩以上;毛豆、蚕豆、甘蓝、绿花菜、杨梅、蜂蜜、梨、南美白对虾等农产品,产值均在亿元以上。3设施装备大幅改善,质量技术显著提高“十一五 ”期间,我市加大对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畜禽栏舍、农业机械配套和温室

8、大棚、工厂化育苗等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建成标准农田 41.3 万亩,建成各类大棚设施 5.5 万亩,智能温室 164178.4 平方米,组培室 2000 平方米。农机装备总动力达到 47 万千瓦以上。已完成了近 4 万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粮食复种指数从 1 提高到 1.6 左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 73.5%。积极与浙江大学等六所知名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建成院土和博土后工作站各一个,研发能力显著提高。全面推广蔬菜瓜果及粮棉油“十大” 主栽作物新品种和十大先 进 5 适用技术,重点实施了“种子种苗工程” 。累计完成实用技术培训10 余万人次。共制定地方性生产质量标准和技

9、术标准 49 个,编制了 22 个主导品种的标准化栽培模式图,常年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 25 万亩以上。实施综合防治面积 18.6 万亩次以上。共有 32万亩基地获“三品” 基地 认定;284 个农产 品通过“三品”认证。率先在省内建立了出口蔬菜基地“区域化管理” 模式,已有 10120 亩通过验收。全市地产蔬菜、生猪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检测合格率分别达到 98%和 100%。4龙头企业实力壮大,合作组织蓬勃发展“十一五 ”期间,我市着重加大了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经营主体实力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全市已有一定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 330 多家,其中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2 家,省级农业龙

10、头企业 7 家,宁波市级龙头企业 42 家,慈溪市级龙头企业 68 家。启动建设了宁波(慈溪)绿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加工转化农产品 83.6 万吨,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 53.5 亿元,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 60。农业主体法人化逐步推进。发展了现代农场、合作社、行业产业协会等一大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了组织化水平。全市共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组织 192 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 166 家,农业专业协会、农业行业协会 26 家,共吸纳社员 6398 户,联结基地面积 12.9 万亩,联系农户 9.8 万余户。87 家合作社通过了宁波市规范化建设验收;15 家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被认定为宁波市级以上示范性

11、合作组织,9 家被认定为 6 浙江省示范性合作组织。5营销网络不断拓展,开放程度不断提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北京、上海、杭州、无锡等大中城市设立了慈溪农产品专营窗口。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参加中国食品博览会、浙江省农业博览会,年均参展达到 10余次。共创宁波市级农业名牌产品 33 只、省级农业名牌 16 只,“卡依之” 牌菜心清 汤获 得了中国名牌农产 品称号。全市主要农产品加工企业、农场、基地、大户均实现与农批市场、大型超市、连锁餐饮对接,总配送额超过 22 亿元。针对国际市场,外向型农业进一步发展。2010 年实现农产品出口交货值 27.3 亿元,出口市场遍布五大洲的 20 多个

12、国家和地区。全市有农产品出口企业 67家,连续六年被评为全省外向农业先进县市。丝瓜络、菜苔、烤鳗、毛豆等产品均具有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慈溪农业“走出去” 步伐也在加快。全市“走出去”农业企业(组织)已达 40家,对外投资 6.66 亿元,境外投资 0.37 亿元,市外承包耕地19.35 万亩,建立对外营销窗口 143 个。(三)“十二五 ”发展环境1发展机遇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提高。一直来国家、省市和慈溪市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现代农业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财政支农力度逐年加大,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和强化。预计“十二五 ”时期, 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将 进一步提高。 7 农产品需求

13、动力强劲。受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和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的双重影响,我国特别是长三角地区主要农产品供给压力加大。因此农产品保供给成为“十二五” 时期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任务,也为慈溪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现代农业亮点已经形成。随着慈溪市杭州湾现代农业开发区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开发正式启动,慈溪农业最大的增长点成功培育。在“十二五” 时期将 发挥引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 火 车头 ”的作用。区位交通优势日益凸显。杭州湾大桥的建成,慈溪一跃成为连接上海、杭州、宁波三大城市的“黄金节点” 。1.5 小时交通圈内可抵达 4 个国际机场和 2 个国际深水良港(上海虹桥机场、浦东机场,杭州萧山

14、机场,宁波栎社机场;上海港和宁波港)。对外交通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方便了保质期短、时令性强的农产品快速物流。2面临挑战农业空间梯度转移,农业增效压力加大。随着我市新型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发展空间由南往北梯度转移。一大批已形成生产力的农业用地被置换到新垦地区块,加重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地改造等任务,短时间内加大了农业增效的压力。人力资源瓶颈突出,水平提升面临制约。随着农村人口 8 非农就业比重提高和老龄化加剧,我市现代农业经营、技术人才普遍面临断层的困境,现有的以 4060 岁年龄区间为主体的农业经营队伍,面临传承的危机。同时,由于蔬菜水果等特色农机化程度不高,规模经营农场普遍存

15、在季节性用工荒的问题。此外镇级农技、农经、动植物防疫力量普遍较为薄弱。知识产权保护薄弱,技术研发力度受限。由于我国对农业知识产权领域的侵权和打假还未引起足够重视,新品种复制繁殖和侵权行为时有发生,导致研发成果难以实现商品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薄弱,影响了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和推广的积极性。质量安全有待健全,产品优势难以发挥。随着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市现有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压力日益增大。同时,国内农产品市场准入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我市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中竞争优势难以充分体现,反而存在“优质不优 价” 甚至逆向淘汰现 象。生态环境压力增大,持续发展面临考验。受全球气候变化加

16、剧影响,灾害性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影响加大。同时,慈溪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环境保护压力较大。农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主题已经将低碳经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农业等提上了日程,对于农业生态保障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 9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型城市化为引领,充分发挥慈溪农业的先发优势,紧紧围绕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突出生态型、加工型、开放型和休闲型农业发展方向,优化四大功能区块布局,大力扶持五大主导产业,以“一园两区” 为抓手,着力抓好 “3320”现 代农业园区建设,构建起与现代化中等城市相配套的现代农业,努力把慈溪建设成为国

17、家级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二)主要原则1坚持市场导向,加强产业配套根据市场需要,培育发展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龙头企业,在提高效益的前提下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走外延扩展与内涵提高相结合的路子。通过强化种养配套,一、二、三产业联动,促进产业融合,培育产业集群,统筹协调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2坚持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坚持因地制宜原则,依据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确立农业发展的重点,突出慈溪地方特色,选择最优的现代农业发展方案,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3坚持生态环保,强化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业发展,

18、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农业循环经济体系,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协调 10 和统一。(三)发展方向根据慈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需要,结合慈溪农业产业基础、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 “十二五” 时期慈溪农业将进一步突出生态型、加工型、开放型和休闲型的发展方向。1生态型农业合理布局和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挥慈溪现代农业在经济社会建设中不可替代的生态作用;发挥农业作为城区与城区之间、城区与工业区之间的生态缓冲带和生态景观带作用;发挥农业在构建循环经济链条,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的作用;发挥农业作为最重要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净化空气和水质,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最终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良性生态系统。2加工型农业进一步增强农产品加工业实力,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农业双增的有效手段。推进要素集聚和产业配套,以扶强扶优扶大为主要措施,注重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逐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培育名优农业品牌,提升国内外市场竞争力。3开放型农业注重引进来、走出去,积极面向国际国内两大市场,实施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