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新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实践要求,日照市新教育实验办公室
2010.12,一、感知新教育,1.新教育是什么?,朱永新:
“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这就是说,新教育研究是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础,通过“六大行动”来实现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的理想目标。对于这个目标,我是这样理解的:“幸福”是一种情感体验,属精神层面的东西——教育、学习活动应是轻松地、愉悦的、幸福的,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 “完整”则是一个具体要求,既有过程的完整——应有的教育体验过程;也有内容的完整——知识结构的完整和三维目标的完整;更有教育目标的完整——培养一个健全的、完整的、发展中的人。“完整”是基础,“幸福”是目的。因此新教育实验从表面上看是具体的行动,追求的却是精神世界的改变。,2.新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框架,起点,,,建设数码社区,途
径,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参与
亲和
自由
整合
练习
延伸,,三
重
境
界,构筑理想课堂,目
标,新教育实验从表面上看是具体的行动,追求的 却是精神世界的改变,3. 新教育“新”在哪里,“当一些理念被忘记,复又被提起的时候,他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当被人做起的时候,他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他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他就是新的”。 ——朱永新《新教育》,这就是说:新教育的“新”,不在于他要推翻旧有的教育,而是在于对当下教育的改造与革新,在于让教育返璞归真,回到原点。他的“新”,就体现在把被历史遗忘的教育本质重新捡了回来;把人们说在嘴上的教育改革落实为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把人们模糊的、贫乏的想法变为清晰、丰富的概念;把过去已有的理念应用于新时代,赋予新内涵。,新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新教育是对“旧教育”的批判和重构,或者说是对当下教育的改造与革
新。“新”与“旧”是辩证的对立统一,那些落后于时代、不再适应时代
发展的教育就是旧教育,而那些顺应时代发展,不断改革、不断完善、
面向未来的教育就是“新教育”,旧的教育认识与实践总是要不断让位
于新的教育认识与实践 。,富有辩证
精神的教育,面向未来
与时俱进的教育,新教育是对当下教育发展现实状况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进行分析之
后建立起来的,它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始终处
于一种动态生成中。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新教育的基本特征,哪一
天他不能与时俱进了,他也就不是新教育了。,强调
田野精神和
行动哲学的
教育,新教育的实验研究主体是一线教师,研究的阵地是学校和课堂,研究
方法是行动。,,,,二、理解新教育,新教育具有自己的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行动论,也可以说新教育实验有自己的发展哲学、行动哲学;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与和谐论,也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追求的境界;新教育实验的心理学基础是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也可以说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路径。,1.新教育的理论基础,(1)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是发展论、行动论,★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
——新教育的核心理念,为何是“为了一切的人”,而不是“为了每位学生”?
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大的概念,是包含了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的全过程的这样一个概念。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要关注教师,关注校长,关注父母,关注一切和教育相关的人,无论他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是愚昧的,还是睿智的;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 ——朱永新《新教育》,为何是“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
教育不应仅仅施与学生的改变,而应基于促进学生改变的相关教育因素的改变。“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没有父母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孩子的发展 ” 。
——朱永新《新教育》,“为了一切人”就是说,教育不仅仅是追求于学生的转变,而应基于学生身边相关教育因素的转变,这是一个“全民教育”的大教育观念。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影响、启迪与学生有关的每一个人的过程,也可以说新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而是与学生有关的一切人。,“为了人的一切”是说要关注人的方方面面,表达的是“全人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理念,也就是说教育旨在“成人”、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谐发展的人,而非“只是一位良好训练的狗”。爱因斯坦:“人们将学校看成是向正在成长中的一代人传递尽可能多的某种知识的工具。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为活着的人们服务。学校应该在年轻人身上培养那些对于公共福祉来说有价值的品质与能力。------学校教育的目的一方面应该是使年轻人成为有独立行动和思考习惯的人,另一方面,应该使他们将为集体服务当成自己最高的生活目标”。,★行动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 ——新教育实验与其它教育事业的本质区别,“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新教育实验”实际上就是“新教育行动”,没有“行动”就没有新教育。“新教育实验”的主旨,不是要创造多少深刻的理论,而是要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这种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新教育的只有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就有奇迹的观念源于成功教育的理念。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成功的体验是行动的源泉,也是改变的源泉。“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一口气,活人与活人的差别在于状态。有良好精神状态的人,就会不用扬鞭自奋蹄,就会自强不息,就会坚持不懈。”(朱永新)而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就源于行动的成功体验。,▲促进教师行为转变的行动
——阅读、写教育随笔、发展共同体,新教育实验主要通过提倡教师阅读、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行为转变。并实现以写促读、以写带动交流、以写实现教育的感悟与升华的目的。,▲促进学生生活状态改变的行动
——读书、写随笔、听窗外声音、练口才、进数码
社区与理想课堂。,新教育
的行动具有
开放性和
共同性,每一校、每一人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行动,一个个具体的人、学校又可以形成一个个共同体,进行共同行动。,(2)新教育心理学基础是潜力论和个性论,★潜力论: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
——唤醒潜能、激发力量、促进师生走向成功,这是
新教育实验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人的潜力是巨大的。科学家指出,人的能力有90%以上的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开发出来。现代心理医学认为,人的大脑机能存在一种抑制现象,恰当的刺激可以解除这种抑制,从而使人的潜能充分释放,产生一种神奇的力量。“皮格马利翁效应”和“期望值与孩子的成长正相关”的心理实验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人的大脑是一个动态的“创造物”,只要善于开发,就能够启动“心里原子弹”的按钮,使智慧迸射出绚丽的光彩;相反,人的大脑又呈现出天生的敏感性和脆弱性,伤其神经,抑其中枢,潜能就会沉而不流,甚至成为一潭死水。”
——朱永新《新教育》,充分发挥潜能的力量源泉是“自信”,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俗话说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无限地相信教师和学生的潜力,必须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搭建舞台、创造空间。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学生多大的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鼓励与暗示——开启人的潜能的钥匙,★个性论: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他自己,让每一处
学校都办出特色。
——这是新教育的基本目标。,个性是人的本质特征,个性发展是指个人在禀赋、气质、兴趣、情感、思维等方面的潜在资质得到发展,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尊重,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得到鼓励。,为何要重视个性特色发展?,▲个性化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育
——个性化的教育是有特色的教育。发展学生个性,既要顺其自然,
也要讲究引导和必要的强制。不去行动,哪有你的特长?只要对 学生终身受益的,我们就要去做。如读书、写随笔、书法、绘画等
等。人可以不喜欢一件东西,但一定要有自己喜欢的东西 。个
性是一种自然形成与积淀,也是一种预设与养成。,,特色就是卓越
——鲜明的个性就是特色,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
这正像我们日照获“人居奖”一样,日照并不完美,也并不是中
国最好的城市,但我们有碧海、蓝天、金沙滩的特色。,▲个性化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师
——个性化的学生,需要个性化的教师培养,没有个性化的教师,
就不会有个性化的学生。因此必须重视教师个性化的发展。,如何发展个性特色?,(3)新教育实验的伦理学基础是崇高论和和谐论,人类之所以伟大崇高,不是因为它能够征服世界主宰世界;而是因为他拥有文化,拥有精神。人类的精神凝聚于人类的文化之中。阅读经典,传承文化,让学生与崇高对话,这是新教育的基本行动。
丘吉尔:“宁可失去50个印度,也不能失去一个莎士比亚”。,★崇高论:让人类走向崇高
——新教育的根本目标,新教育认为,“教育是一个培养人的事业,是一项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就是塑造美好人生,培养美好的人格,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
这正如 德国教育家霍尔巴特所言:“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塑造美好的人生这是教育的’原点”,是教育的根本。,苏霍姆林斯基:“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两百本书” 。新教育的“书香校园”行动,就是要让师生在阅读中亲近大师,拥有思想,直抵精神。,新教育实验认为,人的一生有许多比考试分数更重要的东西,其中最关键的是关乎一个人的一生幸福的最重要的习惯、技能与生活方式等。新教育之所以要把“培养卓越口才”列为六大行动,就是认为流利的口才是人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本领。同样,开展阅读、写随笔、网络学习等,也是基于这些是人的一生中,必须具有的重要本领。,★和谐论: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
——为学生终身负责,为学生在21世纪的生
存和发展负责,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的人,
一个个性张扬的人,一个具有自我学习与发展
能力的人,正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理念。,2.新教育倡导的精神,新教育的目标是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追求的是教育人最崇高的理想和精神境界。,执着
坚守的理想
主义,这就是说,新教育实验的人要有坚定的信念,不折的精神,必胜的信心。没有这种信念和精神,就不是新教育人。,深入
现场的田野
意识,新教育人需
具有田野精
神,只有有田野
精神的人才
会成为大家,新教育人必
须走向田野,新教育如果只有官人和学人,永远不能成功,新教育需要农人,需要把两个腿深深扎入泥巴里的人,需要每天深入课堂与孩子们进行心与心交流的人。
——朱永新《新教育》,只有真正走进课堂,认识课堂,认识孩子,才能认识自己,一个真正有所成就的大教育家,必定是一位能深深地、认真地、努力地、时刻地认识课堂,认识学生的教育工作者。
——朱永新《新教育》,都要沉下心来,在现场,在课堂,在孩子的悲欢中,倾听自己的内心,思考每天的教育生活,培养自己的田野意识。
——朱永新《新教育》,,,,,,,新教育强调的是团队合作意识,新教育人是一个大团队,在这个团队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老师’成为新教育人在任何场合下共同的称呼。……我们是一个只问真理的团队,不屈从于任何一种庸俗的关系。”
合作的方式就是交流,各实验学校和个人,都要积极参与交流,及时把自己的实验感悟、体会、成果,通过网络平台与每一个新教育人共享。没有这样的意识与气度,就不能做新教育人。,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新教育实验更是一项利在千秋的公益事业。新教育实验不为名,更不为利,为的是一代人、几代人,为的是民族的未来,也为的是自我的发展与幸福。只有有这样情怀的人才能参加新教育实验。,3.新教育实验的四大因变量,新教育的理想目标是让教师与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个理想目标是基于四个“因变量”的改变来实现的。这四个因变量是:“教师的行走方式”、“学生的生存状态”、 “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教育的科研范式”。
因此,新教育实验最明显的、可直接检验的成果将体现为“四个改变”—— 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和改变教育的科研范式。,,(1)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
——新教育实验的基本逻辑起点,新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行动是“三专”,即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教育在线交流)等。,“学校管理最最灵魂最最核心的东西就是用教师的专业发展带动学校的发展,影响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成长,则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如果没有教师的快乐,那就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如果教师不能充满激情地去拥抱她的教育生活,如果教师不能每天用心去发现他的教育世界,那么教育始终有一种缺陷。” ——朱永新《新教育》,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发展” 和 “激情”,★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阅读是与教育家对话,是增长教育智慧的途径: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教师没有阅读,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标志就是教师教育智慧的不断丰富。教师的教育智慧哪里来?人类几千年的教育历史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思想财富。这些财富保存的载体主要就是教育的经典著作,阅读经典,与过去的教育家对话,是教师成长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阅读可以纯洁我们的心灵,丰富对教育的情感: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从过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师可以学习的东西很多。有心的教师会认真阅读教育的重要文献,认真学习不同时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与人格力量。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更加有教育的智慧,从而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每一个人都有适合他的书籍:新教育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着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专业发展,必然会经历一种“浪漫—精确—综合”的有机过程;每一门类知识的掌握,都存在着一条由浅入深的路径;对每一个教师而言,都存在着一条独一无二的阅读路径;在特定的发展阶段中的具体老师,面对特殊的场景,一定有一本最适合他阅读的书。,为此新教育实验团队编制了教师专业发展地图。这个地图有三部分组成:学科专业知识约占50%,教育学、心理学部分约占30 %,人文及科学背景知识约占20 %。这三部分是相互支撑的,有共同的知识背景和价值观。,●专业阅读的有效方式——“共读、共写、共同生活” :共读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切磋的过程,也是一个彼此锻炼思维与理解力的过程,更是一个对书籍进行鉴别的过程。——共读的方式有:读书会、每月研读一书,QQ群交流等。,● 每个教师应该有自己的根本书籍:新教育强调教师要关注根本书籍的阅读。所谓跟本书籍,就是奠定教师精神及学术根基,影响和形成其专业思维方式的经典书籍。新教育认为多数教师缺少这样的根基,因而往往被时尚所左右,漂浮于词语之中,而失却自己的个性。,★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写作是将珍珠串成项链的线。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专业写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我们的教育生活是由无数的碎片组成的,这些碎片往往会形成破碎的未经省察的经验,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在比较低的层面上不断重复;而通过专业写作,就能够有效地对经验进行反思,从碎片中提取有意义的东西并加以理解,从而形成经我们省察的经验,不断引导我们进行理性的教育实践活动。,●教师专业写作的种类: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育教学案例、师生共写随笔等。,强调理解与反思,反对表现主义。专业写作是为了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反思研究,因此调动专业积累,理解教育教学现象是非常重要的。理解的过程也是反思的过程,反思意味着对教育教学现象以及教师的应对情况进行基于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学科理论的专业评估,对其中的复杂因素以及因果关系进行梳理。因而专业阅读是专业写作的前提。,●教师专业写作的要求:,强调与实践相关联。新教育认为,只有做得精彩,活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专业写作的根基是专业实践,专业写作的目的也是服务于专业实践。专业实践的水平决定着专业写作的水平。专业写作是对日常教育教学的观察、记录与反思,是无法脱离专业实践而独立存在的,因此专业写作与实践始终是编织在一起的。,强调客观呈现,反对追求修辞。专业写作是学术性写作而不是文学写作,因此更注重事实、学理和逻辑,强调客观的呈现问题,反对任何形式的抒情化、浪漫化写作。所以,教师的专业写作要忽略丰富性,淡化“戏剧性”,强调简单性,突出逻辑性。,主张师生共写随笔。即通过日记、书信、便条、信箱留言等形式,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共写的内容是共同的生活,共同生活意味着彼此围绕共同的话题,通过共同的密码分享生活的感受与意义。,注重案例研究。新教育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遭遇层出不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使我们忙于应付。其实,这些问题有很大的相似性,在一间教室里发生过的事情,在其他教室里往往也发生过,甚至这些问题的类型也是有限的,比如早恋问题、上课说闲话问题、完不成作业问题、亲子交流问题、单亲学生问题、教育惩罚问题等等。如果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意识的案例研究,就可以为同类问题的解决提供参照的资源。,如果我们通过随笔对典型教育案例进行多角度的研究,并日渐积累,就会形成学校的“典型教育案例库”。这个“典型教育案例库”的建立,将有助于任何专业程度的教师合法合理地处理自己遇到的问题,不至于茫头无绪。而参照“案例库”理解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也是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的专业发展过程。,★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新教育认为:一个人的摸索往往由于自身的思维见障而无法看清问题的本质,个人的反思也往往由于自身的理论功底而无法对自己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进行剖析。教师只有组成发展共同体,形成对话交流机制,在专业阅读、专业写作的基础上,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化水平。,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组建形式:实体性的——校内的、校际的;在线虚拟性的——固定的QQ群性质的、临时话题性质的等等。,专业发展共同体的交流形式:共同阅读、相互评议批注
教育作品、相互听课议课、集体备课等。,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组成原则:必须建立在自觉自愿、积极主动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是“尺码相同”(有共同的愿景、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追求)的人的相聚,而非行政命令拉郎配。,专业发展共同体需要引领与榜样。没有引领着的共同体,是很难起到促进教师发展作用的。如果本共同体中没有引领者,那就要寻求外部的引领者,加入更大的共同体。,专业发展共同体的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一般是
全体成员共同协商,形成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契约”。,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就是要为学生终身发展打造一个好的环境。而事实上,通过参加新教育实验,众多的孩子已经改变了或正在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状态。,(2)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
——新教育实验的根本目的,学生的生存状态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学习负担和升学的压力, “使孩子已经没有童年,他们的学习充满了失败。很多孩子已经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激情与冲动,失去了尝试成功的勇气与感恩的情怀。”
——朱永新《新教育》
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学生不可能有读书的习惯,不可能有动笔写写的习惯,也不可能有主动接触社会的习惯,更不会有练就一副好口才的欲望。,新教育追求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内涵发展,内涵发展的核心是师生的健康发展。因此,学校发展是基于教师与学生发展,没有教师与学生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
传统的学校发展主要靠考试、靠分数。新教育的学校发展靠的是 “六大行动”,靠的是师生的精神面貌,靠的是习惯养成,靠的是学校的办学特色。,(3)改变学校的发展模式
——学校发展是教师与学生发展的基础,新教育认为:没有阅读的学校,它不是学校;没有阅读的教育,它不是教育。 因此整个书香校园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学生和教师精神成长而准备的图书,那就是学校”。,科学研究是生产力,在学校发展中,科学研究同样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现实的学校科研是“研”“教”两张皮,科研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了改变教育,而是为科研而科研,因而是 “上不着天下不着地”, 既不能影响决策,为制定教育政策服务;又不能影响生活、不能影响学校教育,甚至不能影响研究者的教育教学行为。,(4)改变学校的科研范式
——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助推器,三是关键在行动,在于实实在在地去做。要求科研人员走出书 斋,走进生活,走进教室与学生的心灵。真正沉静下来,实实在在关注每一个学生和教师的发展;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为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去研究,为走进学生的心灵去研究,为改变学生、发展学生去研究。,一是要关注教室里发生的事,即教与学的问题;,二是关注教师和学生的生存状态,即环境与精神、行为与心理等;,新教育倡导的学校科研:,三、践行新教育——六大行动,行动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方法与途径——“六大行动”是新教育的基本内涵。,1.营造书香校园——汲取人类文明的平台,(1)营造书香校园的含义:“营造书香校园,就是通过创造浓郁的阅读氛围,整合丰富的阅读资源,开展多彩的读书活动,让阅读成为师生最日常的生活方式。”(朱永新《新教育》)。这里的“读”,重在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精华,读的能力的培养是副产品。,(2)为何要营造书香校园:“书籍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认识世界的
一扇窗口,人类的智慧和文明,只有书籍可以保留。书籍是经验教训的结
晶,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是采掘不尽的富矿,是走向未来的基石。读书使人类重要的学习方式,精神的提升和传承必须强化阅读。”
——朱永新《新教育》,●温家宝 : 书籍本身不可能改变世界,但是读书可以改变人生,人可以改变
世界。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
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
也是没有前途的。,★关于读书:,●苏霍姆林斯基:一个学校可以什么都没有,只要有了为教师和学生精神成长而提供的图书,那就是学校。,●朱永新: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
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犹太人:是一个善于阅读的民族。犹太人平均每4500人就拥有一所图书馆,人
均年读书量64本,居世界之首。犹太人只占世界人口0.3%,却获得了20%的诺
贝尔奖项;在美国,犹太人仅占全美人数2.3%,却掌握着美国70%以上的财富,
全美200名最具影响力的名人中,犹太人占了一半;全美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
犹太人占一半;全美名牌大学教授,犹太人占三分之二;全美律师中,犹太人占
四分之一;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我国:据有关权威数据显示,最近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量持续走低,年人均阅读图书仅为4.5本(人均图书消费1.75本)。这与我国的提升民族素质,把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口资源强国的要求极不相符。,●美国:从里根时代的读书年活动,到克林顿的“美国阅读挑战”运动,再到布什的“阅读优先”方案,历任总统都十分重视阅读。,●法国:从1989起每年一届读书节。,●日本:从2001年起,每年的4月23日为儿童读书节。,★六是开展评价。有效的评价是推动阅读的重要措施。学校要建立健全师生的读书、
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价活动。如读书之星评选、书香班级评选、亲子共读标兵等,也可以进行必要的量化。,(3)书香校园建设措施,★一是营造环境和氛围。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入阅读因素,开展必要的宣传与动
员活动等。,★二是物质载体建设。学校要加强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并尝试开放式图书广
场;要配备一批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并及时更新;每班要设图书架柜,并配
有足够交流的图书;师生每人有自己的图书架柜,并拥有一部分自己喜欢的书。,★三是开展活动。通过活动,推动阅读,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是建设书香校园
的重要措施。图书漂流、跳蚤书市、主题阅读、读书论坛、读书笔会、与作者
对话等都是常用的活动形式。,★四是组织载体。阅读需要一定的组织载体,常见的组织载体是社团。学校要本着
自主、自愿的原则,组织师生组建读书社团,并为读书社团活动提供支持。,★五是走进课堂。学校要专门开设阅读课,对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方式等进行指导。,(4)新教育的儿童课程——晨诵、午读、暮省,新教育为促进实验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了“晨诵、午读、暮省”活动。其中“晨诵、午读”两项活动是直接为书香校园建设服务的。并为此开发了儿童课程《中华经典诵读》。,★“晨读”——用诗歌开启新的每一天,新教育认为:“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在于通过晨诵,既养成一种与黎明共舞的生活方式,又能习诵、领略优美的母语,感受诗歌所传达的感恩、优美及音乐感。”“希望孩子们在每一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晨诵的主要形式 ——晨间诵诗、日常诵诗、生日诵诗和情景诵 诗等,●日常诵诗——让诗歌伴随孩子成长。
日常诵诗的内容虽达不到晨诵那类诗歌的“无数次打动人的灵魂”的高度,但也必须是优美典雅的、天真纯净的、奋发向上的,更重要的是儿童以当下的经验能够感受到的。日常诵诗可以每日一首,亦可几日一首。,●晨间诵诗——用同一首诗歌“开启”黎明,为每一天注入生命的源泉。
“晨间诵诗”提倡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周,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
诵读同一首诗歌。这些诗歌一般都是那些意义深远的诗,可以无限咀嚼、吟
诵、玩味的诗,既能够让孩子一下子感受到它的力量与美,又无法对其全部
奥秘进行把握,每次朗诵都会带来新的感悟,而从新的感悟中又将萌生出新
的力量与美。,●生日诵诗——献给孩子的生日礼物
生日诵诗是最受孩子们欢迎和期待的一种晨诵形式。在每个孩子过生日
时,教师会精心选择一首或者一个故事进行改编,如金子美玲的《向着明亮
那方》等,把学生的名字嵌入诗中,然后让全班同学一起朗诵给他。这首诗
一定是当下最适合这个孩子的,也一定是暗含了他的将来的,所以具有唯一
性。也可以把孩子日常的表现及作业、作品等拍成照片,与诗一并制成课件
展现给孩子。,●情景诵诗——节日的赞歌、生活的诠释
情景诵诗则是在特别的日子,或者是特别的场景,有针对性地选择
一些诗歌。如教师节、母亲节、国庆节等诵读一些写给教师、母亲、歌颂祖
国的诗歌;再如根据不同的节气变换,选择一些时令诗歌诵读,让孩子见
证自己的成长,见证大自然的神奇,见证师生共同编织的灿烂生活。,新教育实验认为,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一个书香充盈的城市才会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如果说新教育实验把阅读作为“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的基础工程,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六大行动的基础,那么,午读就是基础的基础。午读,代表的是整个儿童阶段的非学科性阅读,核心内容是让孩子阅读属于他们自己的童年书籍。,★午读——用美丽的童书滋润童年,新教育认为,生活在不同的语言里,就是生活在不同的世界上;共读一本书,就是创造并拥有共同的语言与密码。共读,就是和读同一本书的人真正生活在一起。如果没有共读共写共同生活,教师与学生、父母与孩子、学生与学生,就是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所以,新教育倡导亲子、师生、班级共读,通过共读一本书,共写心灵真诚的话语,实现师生之间、亲子之间同学之间乃至老师与家长之间真正的共同生活,实现心灵的真正沟通。,新教育实验为使孩子能读到属于自己的最优秀、最适宜的童书,实施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项目,专门设计、精选了《毛虫与蝴蝶》丛书,分低、中、高三段,共36种。这套丛书,针对孩子精神健康发育的需要,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需要不同的营养成分,不同阶段需要不同层次的内容出发,为每个儿童寻找到了他此时此刻最适合的童书。这些精心挑选的内容,将在娓娓动听的故事中,告诉他们和平、尊重、爱心、宽容、乐观、责任、合作、谦虚、诚实、朴素、自由、团结、专注、想象、宁静、勇气、敬畏、热忱、虔诚、感恩、纪律、反思等等,它们将编制出一张美丽的网,呵护孩子在漫长的旅途中保持着纯真、快乐与勇气。,暮省——师生共写的主要载体
(暮省主要是为师生共写随笔服务的),2.师生共写随笔——心灵沟通的桥梁,(1)师生共写随笔的内涵:师生共写随笔就是通过教育日记、教育故事和教育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师生的教育和学习生活,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自主发展。这里的“写”,是以写为载体,通过写,感悟教育生活,沟通教育感受,从而享受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写的能力的提高是副产品。,(2)师生共写随笔的意义:如果说阅读是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的话,写作其实就是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因为“教育随笔(日记)是教育者进行思考和创作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批判反思性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对学生而言,日记可以记录成长的履痕、反思自己的行为、倾诉心中的秘密。这是一个心灵的窗口、灵魂的寓所、青春的阳台,是一笔人生的精神财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为了写得精彩,就必须做的精彩、活得精彩。坚持写随笔,就会慢慢养成习惯,阅读、思考、写作便成为日常生活方式,终身受益。师生共写就是立足于教师和学生每一天的教育、学习生活,在写随笔的过程中,体验生活,反思自己,实现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不断促进超越自我。,一是营造环境与氛围。组织好动员,建立好交流制度。
二是教师发挥带动作用,就师生共同生活中的某事,教师率先将自己的感受写出来与学生交流共享,以此带动学生的写。
三是进行必要的写作指导。
四是要通过任务驱动和积极评价来推动。
五是本着自愿的原则,进行必要的交流活动。
六是坚持师生共写和亲子共写活动,并把随笔作为师生、亲子间情感沟通交流的载体,(3)师生共写的措施,★暮省——生活的反思、随笔的课程,“暮省”是指学生每天在完成学习任务以后,能够思考与反省自己一天的生活,并用随笔、日记等形式记录下来。同时师生之间、亲子之间也可以通过日记、书信、批注等手段,相互编织有意义的生活。
随笔不仅仅是作文,而是一种“三省吾身”的生活方式,教师不能用作文的标准来要求。随笔的内容主要有“心灵独白” (保密日记)、“相互倾诉”(共写日记)、“观察日记”、儿童文学创作等。“心灵独白”是自己与自己的对话,是反省的主要方式;“相互倾诉”是生活的真实感悟感受,是师生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也是教师引领儿童走向自主与成熟的阶梯;观察日记和儿童文学创作则是一种练笔,有利于观察力与想象力的培养。,(1)聆听窗外声音是指通过开展学校报告会、参加社区活动等形式,充
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形成多元价值观。这
里的“听”,是各种感官的代称,除“听” 的本意外,还包括参观、实践等体验。,3.聆听窗外声音——接触社会的窗口,(2)为何要聆听窗外声音:人是需要被激励的,状态也是需要被激发的。当下的学校教育基本上是关门教育,尽管新课程中涉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但由于各种原因,落实的并不好。我们的教师和孩子实际上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校园里生活,他们很难走出校门,很难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很难去接触到一个个鲜活的感人故事。他们所听到的声音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声音,接受的是从应试走上就业的教育,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学校生活,往往会使得我们很多教师和学生失去生活的激情,失去一种进取状态。缺乏人生阅历的教师,是难以点燃孩子的人生激情,难以成为孩子心中的榜样的。学生仅仅生活在校园,仅仅活在课堂,仅仅阅读教科书,仅仅作参考练习,听不到窗外的声音,看不到窗外的世界,这样的孩子是难以真正成长的。为什么大学生就业难?就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是“抢饭碗”的教育,而不是“制造饭碗”的创业教育。我们把大师请进来,把社会精英请进来,把企业家,甚至普通工人、农民请进来,让师生跟大师对话,跟精英对话,跟普通劳动人民对话,以他们的亲身经历,启迪、感染学生,为学生树立起榜样,激发起生活的激情与动力。说不定在众多报告里,某一个报告就可以改变一个孩子或者几个孩子的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