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观.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697977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师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师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师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师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三节 教师观一、中学教师职业的认识(一 )教师观及教师专业观所谓“教师观”是指关于教师职业的基本观念,从广义上看是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 识、 看法和期望的反映。从狭义上看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以及科学履 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1.教师职业与专业教师工作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具有专业的基本特性。第一,教师职业具有一定的职业声望。第二,教师需要经过严格的职前专业训练。第三,教师具有专业自主性。第四,教师职业有自己的专业标准。第五,教师实践是现代教育科学重要的专业研究领域。2.教师职业角色的特点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就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一般说来,教师的职业角色主要有:(

2、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的角色(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3、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1)复杂性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师劳动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单方 面发展的人。教育任务的多样性。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训练学生的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劳动对象的差异性。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人。教师不仅要经常在同一个时空 条件下,面对全体学生,实施统一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 情况因材施教。(2)创造性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3、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因材施教。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必须灵活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对 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展。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方法的变换或改革。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要结合实际情况的变化以及教师自身认识的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不断调整、改进、创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教育机智是指教师能根据学生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及时、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3)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主体性指教师自身可以成为活生生的

4、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示范性指教师的言行举止,如人品、才能、治学态度等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4)劳动空间的延续性和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教师劳动空间的延续性是由于教师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长度,也没有严格的交接班时 间界限劳动空间的广延性是指空间的广延性。教师没有严格界定的劳动场所,课堂内外、学 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个特点是由影响学生发展因素的多样性决定的.(5)长期性和间接性长期性指人才培养的周期比较长,教育的影响具有迟效性。间接性指教师的劳动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以学生为中介实现教师劳动的价值。(6)个体性和群体性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来完成的。每个教师

5、在一定的时间和空 间上,在一定的目标上,都具有很强的个体性特点。所以,从劳动手段角度来看,教师的劳动主要是以个体劳动的形式进行的。同时,教师的劳动成果又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二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1.现代教师角色转换(1)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首先,教师再也不能以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和目的,而应该把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组织管理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作为自己工作的主要目标。其次,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播知识和社会规范,更要关注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与个性发展,真正成为学生发

6、展的促进者。(2)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具有强烈的课程意识和参与意识,改变以往学科本位的观念和被动实施课程的做法。教师要整体理解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系统,熟悉国家课程方案,理解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关系,理解课程实施中从“专家课程”到“现实课程”的转变过程,正确认识教材在课程中的地位和功能,变过去习惯的“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创造性地使用国家课程教材,积极进行国家课程地方化、校本化的实践探索。同 时,积极参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培养开发课程、评价课程、主动选择和创造 性地使用新课程教材的能力。(3)教师要从“教书匠”转变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7、和反思的实践者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过程中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出现的教学问题进行研究,总结经验,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4)教师要从学校的教师转变为社区型的开放的教师新课程特别强调学校与社区的互动,重视挖掘社区的教育资源。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角色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一员.而且是整个社区的一员,是整个社区教育、文化事业建设的共建者。2.教师行为的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首先,“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

8、的尊严和价值,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有缺点和过错的学生。其次,尊重学生意味着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这就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不大声训斥学生,不羞辱、嘲笑学生,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最后,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教师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也包括价值观和做人。(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新课程强调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分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重要因素,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

9、力。(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新课程强调课程的综合,这种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2、中学教师的专业发展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人的专业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是教师不断的 获取新知识,增强自身专业能力,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教育工作需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的过程。(1)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1、学会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2、勤于反思,成为反思的实践者3、恒宇研究,成为教育教学的研究者4、重视沟通,加强交往和合作能力5、勇于创新,加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教师专业发展内容1、专业理想的建立2、专业人格的形成3、专业知识的扩展与深化4、专业能力的提高5、

10、专业态度和动机的完善6、专业自我的形成(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1、职前培训2、入职培训3、在职培训4、自我教育(四)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观摩的形式有组织化观摩和非组织化观摩两种2、开展微格教学微格教学,也称微型教学,是指以少数的学生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520 分钟) 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一般将这种教学过程摄制成录像,课后再进行分析。3、进行专门训练a. 每天进行回顾 b.有意义的呈现新材料 c. 有效的指导课堂作业d.布置家庭作业 e. 每周每月都进行回顾4、反思教学经验(5)教师专业发展的的阶段理论1.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a、 关 注 生 存 阶 段 b、

11、 关 注 情 境 阶 段 c、 关 注 学 生 阶 段2、 教 师 发 展 的 五 阶 段 理 论a.新 手 阶 段 、 b.优 秀 新 手 阶 段 、 c.胜 任 阶 段 、 d.能 手 阶 段 e.专 家 阶 段( 六 ) 教 师 专 业 发 展 的 意 识1.终 身 学 习 意 识A.终 生 学 习 的 提 出 终 生 教 育 , 是 指 人 们 一 生 中 都 应 当 和 需 要 受 到 各 种 教 育 培 养一 是 贯 穿 人 生 始 终 的 一 种 教 育 形 态 , 具 有 时 间 的 延 展 性 ;二 是 包 容 了 现 代 所 有 的 教 育 形 态 在 内 的 教 育 过

12、程 , 他 并 非 单 一 或 纯 粹 的 教 育 形 态 , 更 多 的 是 一 种 教 育 理论 和 教 育 形 态 。B.终 生 学 习 的 内 容第 一 , 学 会 学 习第 二 , 通 晓 自 己 所 教 学 课 , 成 为 学 科 专 家 。第 三 , 学 习 有 关 教 育 的 学 问 。第 四 , 学 习 信 息 技 术 。C.终 生 学 习 的 要 求第 一 , 有 不 断 的 学 习 意 愿 , 把 学 习 看 作 是 生 活 的 一 部 分 , 成 为 生 活 的 需 要 。第 二 , 安 排 出 一 定 的 时 间 进 行 学 习 , 无 论 是 比 较 专 门 的 时

13、 间 , 还 是 生 活 中 的“边 角 料 ”, 都 尽 可 能 能 用 来学 习 。第 三 , 把 学 习 与 工 作 改 进 、 生 活 改 进 等 联 系 起 来 , 是 学 习 有 所 运 用 , 发 挥 学 习 的 作 用 , 不 是 为 学 习 而 学习 , 而 是 为 变 化 为 发 展 而 学 习 , 要 有 强 烈 的 应 用 意 识 。第 四 , 掌 握 学 习 的 方 法 和 技 术 , 提 高 学 习 的 效 率 。2.自 主 发 展 的 意 识 在 教 师 发 展 上 , 由 被 动 发 展 和 主 动 发 展 或 自 主 发 展 两 种 方 式 。自 主 发 展

14、: 第 一 , 自 我 诊 断 , 即 教 师 要 了 解 自 己 在 专 业 上 的 优 势 与 不 足 , 对 自 己 发 展 的 目 标 有 设 计 。第 二 , 自 我 规 划 , 即 通 过 一 定 的 形 式 设 计 自 己 专 业 发 展 的 计 划 , 设 计 一 定 时 期 专 业 发 展 的 具体 目 标 和 具 体 实 施 。第 三 , 寻 求 支 持 , 即 主 动 的 寻 求 专 业 发 展 的 支 持 和 各 种 资 源 。第 四 , 自 我 评 价 , 即 能 够 对 自 己 专 业 发 展 的 结 果 、 进 步 情 况 自 我 反 思 、 自 我 评 价 。三

15、 中 学 教 师 的 专 业 素 养教师专业素质,是指能顺利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品质或基础条件。包括职业道德修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专业素养、职业心理素养。(1)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对待事业:忠诚人民的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3.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4.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 教师专业知识素养1.本体性知识 a.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B 掌握该学科的知识体系即相关知识C 学科发展的历史即趋势D 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条件性知识教师的条件性知识主要是指教师必须具备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管理的知识3.实践性知识包含对具体学习目标、教学情境、教学策略和方法的

16、相互关系的认识,他帮助教师“具体怎么叫”的 问题4.文化知识教师的文化知识是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是指教师应具备的一般的人文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基本的艺术素养(3) 教师专业教育素养1.具有基本的教育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是专业素养的基础。其中,教育学、心理学及学科教育是教师受应掌握的最为基本的教 育学科,此外,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教育史、教育技术学等学科也需要学习。2.先进的教育理念3.较高的专业教育能力(4) 教师职业心里素养1.良 好 的 情 感 特 征 真 诚 的 热 爱 、 对 教 育 事 业 的 热 爱 。 教 师 热 爱 和 关 心 学

17、生 的 程 度 对 学 生 的 发 展 影 响极 大 。 爱 心 是 教 育 的 前 提2.积 极 稳 定 的 情 绪 特 征 教 师 等 工 作 性 使 其 情 绪 波 动 会 直 接 影 响 学 生 , 因 此 , 教 师 应 任 何 时 候 应 以 积极 稳 定 的 情 绪 状 态 投 入 教 育 活 动 中 , 积 极 调 适 不 良 情 绪 。3.良 好 的 性 格 特 征 教 师 因 保 持 积 极 乐 观 的 人 生 太 度 、 开 朗 豁 达 的 良 好 性 格 和 对 己 对 人 的 宽 容 精 神 。4、 教 师 职 业 的 责 任 与 价 值( 1) 教 师 职 业 的

18、责 任教师职业责任是指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 社会主义新人, 换句话也可以说,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的延续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品格中起着关键性作用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 教 师 职 业 的 价 值1.教 师 职 业 的 社 会 价 值教 师 职 业 的 社 会 价 值 是 指 教 师 职 业 对 他 人 、 集 体 、 国 家 、 社 会 和 人 类 都 有 巨 大 贡 献 , 能 够 为 社

19、会 进步 和 人 类 发 展 提 供 精 神 财富 , 培 养 合 格 的 建 设 者 和 接 班 者 。教 师 职 业 的 社 会 价 值 主 要 体 现 在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承担着人类文明传承的责任。2.教师职业的个人价值指教 师 职 业 的 个 人 价 值 指 教 师 职 业 可 以 满 足 教 师 的 个 体 自 我 生 存 和 发 展 的 需 要 , 是 教 师 获 取 主 要 生活 来 源 的 社 会 劳 动 。 教 师 职 业 的 个 人 价 值 主 要 是 通 过 其 社 会 价 值 的 实 现 而 实 现 , 教 师 的 个 人 价 值 和 社 会 价 值是 统 一 的 。 当 代 教 师 的 个 人 价 值 首 先 表 现 为 是 否 最 大 限 度 地 满 足 社 会 和 他 人 的 需 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