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古代货币的起源 中国使用货币的历史非常悠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传说在四五千年以前甚至更早货币就兴起了。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实物货币。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如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会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最后集中到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
2、,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 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 古代货币的发展一、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起源于商朝的贝
3、币。 1.贝壳充当货币,有以下优点:(1)有光花纹、名贵的装饰品; (2)有天然的单位,便于计数; (3)坚固耐用,不易磨损; (4)便于携带。 今有学者指出:古代的贝币只使用由专门工匠加工的有美丽花纹的贝壳作货币,这说明,虽然作为货币原料的贝壳遍布海滩,但作为货币本身的加工过的贝壳仍可能因其稀缺性而产生价值。22.仿制贝 随着商品交换的扩大,贝币的流通数量日益庞大。由于天然贝来源有限,不敷应用,于是便出现了仿制贝。最初的仿制贝是石贝、骨贝、陶贝,以后便发展到用铜来制造,这就是铜贝。铜铸币的产生,使古代货币进入了一个新时期。 二、春秋战国货币的早期发展阶段 1、铜铸币的发展及其广泛流通是早期货
4、币发展中的重大转折。这一时流通的货币主要有四种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 布币:是由农耕工具演变而来,主要流通于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带。布币的基本形状如铲,在此基础上变化多端,按具体形状又分若干种。它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原始布、空首布和平首布。 刀币起源于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是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来,基本形状如今日之大刀。环钱大概是由纺轮演变而来,圆形、中心有孔。孔又有圆形和方形,故有圆形圆孔和圆形方孔的区别,内外边缘又有有轮廓和无轮廓两种。环钱多数都有文字,或标地名,或标重量和单位。环钱是铜钱的原型。 蚁鼻钱专指楚国的铜贝,又称为“鬼脸钱” 。 32、黄金、郢爰 战国时,黄金被大量使用,开
5、始发挥货币的某些职能。此时黄金作为货币,还是称量货币,按重量行使,它有两个单位,一个是斤,一斤合 16 两;另一个是镒,一镒合 20 两。 郢爰是楚国的货币。 3、春秋战国时代货币的特点 (1)货币单位已分成等级; (2)没有统一的货币铸造制度; (3)多种货币同时并存。 三、秦始皇统一货币 公元前 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接着实行了一系列巩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统一货币就是其中之一。规定全国使用统一的货币,统一的货币分黄金和铜钱两种,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铜钱为下币,按枚使用,币面铸有“半两”二字,表明每枚的重量是半两,史称半两钱。禁止其他财物作为货币流通。 秦始皇统一货币的意义: 1
6、、货币的统一是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促进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措施。 2、货币的统一有利于各地物资交流和贸易的发展,促进经济的繁荣。 3、秦始皇对货币的规定是中国货币史上第一个货币立法,半两钱对以后历代钱币的形式有深远影响。 4、半两钱以重量为名称,又是中国量名钱的开端。四、汉武帝改革币制 1、 汉武帝首创“五铢钱”。 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4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 118 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
7、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现在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2、 新莽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 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 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
8、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戍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 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
9、币制度再陷混乱。 五、魏晋南北朝“六朝五铢”劣钱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 “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 六、隋朝“五铢钱”与传
10、闻 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5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隋炀帝暴政,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 | 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七、唐朝 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 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 621 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
11、”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 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间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 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
12、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 这次钱币改革是对以前近千年钱币形制的总结。(1)再次肯定了铜钱外圆内方的形状和铢的重量,规定了钱币的大小、成色,成为唐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铸造钱币的标准。(2)这次改革使钱币名称同钱币重量完全分离,这是中国钱币的重大变化。(3)从此,中国钱币进入了年号钱阶段。 八、宋朝的币制与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宋朝货币制度的特点 第一,宋朝的币制以钱为主,即以通宝钱为主,通宝钱十分复杂,种类繁多,每隔几年就有一种新钱种面世。除铜钱外,还有铁钱,二者并行。 第二,货币流通的区域性,有的地方专用铜
13、钱,有的地方专用铁钱,有的地方二者兼用。这些钱币在一个地区流通,不准运钱出境。 6第三,流通混乱。铜铁钱各分大小,铜铁钱之间、大小钱之间作价不一,致使流通无序。 2、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1)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纸币产生和发展的原因主要是经济方面的: 第一,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铜铁钱都因区域限制而不敷应用,且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第二,造纸业和印刷业的发达,为纸币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 第三,宋王朝为防北方辽、夏、金人的威胁和侵略,被迫养重兵以为备,军费开支庞大,财政非常困难,依靠发行纸币以称补开支,也促进纸币的进一步发展。 九、元朝的纸币及其
14、管理 1、元世祖统一纸币 1276 年(至元十三年) ,元世祖对币制进行了一次改革,收兑江南当时流通的纸币,即南宋的关子、会子,禁用铜钱,中统钞也由木版印刷改为铜版印刷。这样,全国的纸币就统一了。 2、元朝的纸币管理制度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元朝初年,政府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纸币管理制度,并由政府在法律方面作出规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纸币条例。 十、明朝的纸币制度 明朝建立初始,推行铜钱,后因数量不敷,改行纸币。1375 年(洪武八年)设立钞局发行纸币,是为大明宝钞。大明宝钞由户部印制,地方不得印制。明朝的纸币制度具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 1、明朝在统治中国的 200 多年时间
15、里,只发行过一种钞票,即大明宝钞,币面只印洪武年号,最大面额为 1 贯,即使后来的通货膨胀,也没有发行过大钞。 2、大明宝钞不设发行准备,又不分界发行,而是长期流通过,于是,行用不久,就开始膨胀贬值。 十一、白银货币地位的确立 白银在宋代已具有货币的各项职能,到了明中叶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白银行的流通更加广泛。1436 年解除银禁,实为在法律上准许用银,白银的流通便公开化,且更普遍,朝野上下都使用白银,白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成了正式通货。到了嘉靖年间(15221566 年)政府又规定了白银同钱的比价,还规定大数用银,小数钱,7白银遂取得法定通货的地位。 清朝承袭明朝的
16、币制,仍用白银和铜钱,但以白银为主,也是大数用银,小数用钱,白银成为一种主要货币。白银的单位仍然是两,清朝习惯上将银和两合用,称银两,银两就成为清朝白银的单位。银两在使用过程中,慢慢发生变化,分成实银两和虚银两。实银两是交易时收授的现银,虚银两则是记账的单位。 随着中国货币的发展,在悠久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也产生了一些与货币相关的文化。信用,存款,放款,典当,钱庄, 票号等。十二、近代纸币民国时期纸币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为了军事开支的需要,又发行了“军事用票”等纸币。辛亥革命胜利后,于民国初年,原“大清银行”改为“中国银行”,把交通银行定为国家银行,先后发行兑换券,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于 1
17、916 年停止了兑现承诺,1924 年,在广州设立“中央银行”代理国库,履行国家银行职能,发行货币。此外。经国家核准的普通商业银行也发行了钞票,各省省地方金融机构也先后发行了地方钞票。民国时期,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及地方省、地、市、甚至县,亦都相继发行了各类众多的钞票,铸行了多种金币、银元、铜元、镍币等货币。清朝末年,孙中山先生为筹集粮饷军械和革命活动经费,积聚革命力量,在国外发行了筹饷券;南京临时政府为扫除清政府的残余势力,应付军政急需,发行了陆军部“军事用票“和中华民国南京军用钞票。第一套人民币 1948 年 12 月 1 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开始发行人民币。习惯上
18、,人们将开始发行至1955 年 5 月 10 日停止流通的人民币称为第一套人民币。这套人民币的面额分别为 1 元、5元、10 元、20 元、50 元、100 元、200 元、500 元、1000 元、5000 元、10000 元、50000元,共 12 种,版别 62 种,其中:1 元券 2 种、5 元券 4 种、10 元券 4 种、20 元券 7 种、50 元券 7 种、100 元券 10 种、200 元券 5 种、500 元券 6 种、1000 元券 6 种、5000 元券 5种、10000 元券 4 种、50000 元券 2 种。由于当时通货膨胀严重,物价高涨,因此,这套人民币没有发行辅币,也没有发行金属货币。由于这套人民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发行,因此,它上面没有国徽图案,其他的几套人民币上均有。至 1950 年 8 月停止印制这套人民币采取多地区分散设计、制版、印刷和分地区就近发行的办法,因此缺陷较多。主要是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突出、不明确,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场景、名胜古迹等等;钞票种类多,面额种类差别大,最小面额为 1 元,最大面额达 50000 元;印刷技术各异。从石版、凸版、胶版、凹版到胶版、凹版套合均有,油墨、纸张就地取材,导致印制质量参差不齐,有的钞票相当精美,有的比较粗糙。从整体上来说,防伪性能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