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3699740 上传时间:2019-07-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2015.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氧气安全技术说明书第 1 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称:氧气 化学品英文名称:Oxygen 企业名称: 地 址: 邮 编: 电子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传真号码: 企业应急电话: 产品代码: 产品推荐用途:化工和冶炼中的强氧化剂、制造水、煤气和天然气,低温氧化石油气,焊接及切割金属,火箭发动机,空气 净化,液态氧炸 药,制冷剂,染料,半导体制造,微电子业,化学气相淀积,还用作标准气、平衡气、零点气。 产品限制用途:严禁用作医疗。 第 2 部分 危险性概述物理化学危险:常温下无色无味气体,气体具有助燃性,氧化性。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积聚;空气中的氧浓度增加,能降低周围可燃物质的燃点;

2、与可燃物质和还原性物质发生反应,有着火和爆炸危险;若遇高温,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证。吸入氧浓度在 80%以上时,出 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 60100KPA (相当于吸入氧浓度 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 皮肤接触液氧时,可引起严重冻伤。 环境危害:对环境无危害,但液态氧大量排放时

3、会产生高浓度危害和气云危害,能降低周围物质的燃点。GHS 危险性 类别:加 压 气 体 -压 缩 气 体 ,氧 化 性 气 体 -1 标签要素: 象形图: 警示词: 警告 危险信息:含压力下气体,如受热可爆炸;可引起或加剧燃烧;氧化剂; 防范说明: 预防措施: 1、远离热源和火源,避免阳光直射,工作场所禁止吸烟。2、连接的阀门、管道、仪表等 严禁油脂。3、采取防静 电措施,容器和接收 设备必须接地和跨接。4、操作人 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5、按要求使用个体防护装备。使用合格的通 风系 统和设备,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 设备和工具。 6、在运输中钢瓶上要加装安全帽和防震橡皮圈。

4、 事故响应:1、如发生火灾,切断气源, 喷水冷却容器,用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灭火。2、如发生泄露,建 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 给式呼吸器,穿相应的工作服。切断火源。避免与可燃物或易燃物接触。切断气源,然后抽排或强力通风。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空气置换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3、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清水彻底冲洗皮肤。4、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5、吸入:迅速脱离 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顺畅。如呼吸困难,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6、食入:漱口,饮足量温水,不可催吐。立即就医。 安全储存: 1、不燃性 压缩气体。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

5、过30。2、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3、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4、验收 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 5、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废弃处置:遵守国家和当地法律法规,自然通风处理。 第 3 部分 成分/ 组成信息物质 混合物 危险组分 浓度 CAS No. 氧 99.5% 7882-44-7第 4 部分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皮肤接触液氧,易导致冻伤,立即脱去 污染的衣着,用清水 彻底冲洗皮肤。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如有不适,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移至空气新鲜处,呼吸停止时施行呼吸复苏术,心跳停止时,施行心

6、肺复苏术,氧中毒后要就医观察 24-28 小 时,以免延 误肺水肿的治疗。 食 入:漱口,饮足量温水,立即就医。 接触该化学品的主要症状和对健康的影响:长时间吸入纯氧造成中毒。常压下,氧浓度超过 40%时就有发生氧中毒的可能性,氧中毒有二种类型:1、肺型主要发生在氧分压为 1-2 个大气压,相当于吸入氧浓度 40-60%左右。开始时,胸骨后稍有不适感,伴轻咳, 进而感胸闷,胸骨后 烧灼感和呼吸困难 ,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2、神经型主要发生于氧分压在 3 个大气 压以上时,相当于吸入氧浓度80%以上,开始多出 现口唇或面部肌肉抽动,面色 苍 白,眩 晕,心动加速,虚脱,继而出现全

7、身强直性癫痫样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长期处于氧分压为 60-100%Kpa 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对施救者的忠告: 进入事故现场穿棉质防寒工作服、电气防爆、防止冻伤、必要 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医生的特别提示: 无 及时的医疗护理和特殊的治疗: 无 第 5 部分 消防措施灭火方法及灭火剂:切断气源。用水冷却容器,以防受热爆炸。可 选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等适合周围火源的灭火剂。 特别危险性:本品助燃,是强氧化剂,与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与 还原剂能发生强烈反应。氧比空气重,在空气中不易扩散。流速过快容易产生静电积累,放电可引发燃烧爆炸。液体遇热后变成气体体积急剧膨

8、胀,导致容器内压增大引起开裂或爆炸。 特殊灭火方法: 无 灭火过程中采取的保护行动:隔离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消防人员应在上风向灭火。喷水冷却容器。保护消防人员的防护装备:消防员个体防寒、防静电防护,全身消防防护服、消防防护鞋等,必要时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 第 6 部分 泄露应急处理作业人员防护措施、防护装备和应急处置程序: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棉质工作服。应急处理程序:1、尽可能把气体来源阀门关闭,立即切断有关 电源,并按事故报警程序报告。2、迅速撤离泄露 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 对道路进行警戒,严格限制出入。3、迅速切断泄露源,特 别小心防止任何可燃物或衣物被氧气 饱和而起

9、火。4、防止气体积聚, 对现场抽排或强力通风 5、禁止任何火源。环境保护措施:无 泄漏化学品的收容、清除方法及所使用的处置材料:小量泄露:合理通风,加速扩散。大量泄露:设置警戒,加大通风,泄漏容器要妥善 处理,修复、 检验后再用。 防止发生次生危害的预防措施:保持警戒,待环境含氧量低于 23%后撤销警戒。 第 7 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处置:操作人员必须通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人员个体防护等措施参见“SDS 第 8 部分”。远 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禁止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气体泄漏到工作场所外空气中。避免与活性金属粉末、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

10、物品、腐 蚀性物品混 储。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放,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露应急处理设备。操作者在刚离开富氧环境后,不许立即使用明火区。充装氧气的气瓶、液压罐禁止充装其他气体或液体。 应随时保持气瓶、液压罐内外的清洁,不得沾染油脂任何其他污物, 检修和工艺处理盛气容器之前,必 须将氧气进行置换,当氧气体积含量降到 23%以下方可开始工作。储存:不燃性压缩气体。储存于阴凉、通 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气体、金属粉末分开存放。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用。搬运时轻装轻

11、卸,防止钢瓶及附件损坏。 第 8 部分 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职业接触限值:中国 MAC(mg/m3):未制定标准;美国 TVL-TWA : 未制定标准;前苏联 MAC(mg/m3):未制定 标准;美国 TLV-STEL: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无 生物限值:无资料 监测方法:无 工程控制方法:密闭操作,提供良好的自然通风条件。 呼吸系统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手防护:戴一般作业防护手套 眼睛防护:一般不需特殊防护 皮肤和身体防护:穿一般棉质作业工作服 特殊防护措施:避免高浓度吸入 第 9 部分 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 气味:无味 pH 值:无意 义 熔点/凝固点():-218

12、.8 沸点、初沸点和沸程():-183.1 闪点():无意 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蒸气压(KPa): 506.62 kpa 蒸气密度(空气=1):1.43 相对密度(水=1):1.14 溶解性:氧溶于水、乙醇 辛醇/水分配系数:无资料 自燃温度():无意义 分解温度():无意义 气味阈值:无资料 蒸发速率: 易燃性:不燃 临界温度():-118.4 临界压力(MPa):5.08 Mpa 第 10 部分 稳定性和反应性稳定性:在正常环境温度下存储和使用,稳定 危险反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 。应避免的条件:

13、明火、高热、易燃物 不相容的物质: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 危险的分解产物:无 第 11 部分 毒理学信息急性毒性:人如果在大于 0.05 MPa(半个 大气压)的 纯氧环境中,对所有的细胞都有毒害作用,吸入时间过长,就可能发生“氧中毒” 。肺部毛细管屏障被破坏, 导致肺水肿、肺淤血和出血,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进而使各脏 器缺氧而发生损害。在 0.1 MPa(1 个 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人只能存活 24 小时,就会发生肺炎,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窒息而死。人在 0.2 MPa(2 个 大气压)高压纯氧环境中,最多可停留 1.5 小时 2 小时,超过了会引起脑中毒,生命节奏紊乱,精神错乱, 记忆

14、丧失。如加入 0.3 MPa(3 个大气压)甚至更高的氧,人会在数分 钟内发生脑细胞变性坏死,抽搐昏迷,导致死亡。 皮肤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眼睛刺激或腐蚀:无资料 呼吸或皮肤过敏:无资料 生殖细胞突变性:无资料 致癌性:无资料 生殖毒性:无资料 特 异 性 靶 器 官 系 统 毒 性 一 次 性 接 触 :无 资 料 特异性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无资料 吸入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 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吸入 40%60%的氧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窒息。吸入的氧浓度在 80%以上 时,出 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

15、、眩晕、心 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 毒代动力学、代谢和分布信息: 无资料 第 12 部分 生态学信息生态毒性:无资料 持久性和降解性:无资料 潜在的生物累积性:无资料 土壤中的迁移性:无资料 第 13 部分 废弃处置废弃处置方法: 残余废弃物:废气可直接排入大气 受污染的容器和包装: 对容器进行脱脂、干燥、置换处理 废弃注意事项:处置时,远离火种、易燃或可燃物、活性金属粉末、油脂、乙炔。钢质气瓶报废处置时,应散尽瓶内气体。瓶内气体放散 时,在放散口附近 严禁烟火,且放散管应引出室外。 第 14 部分 运输信息联合国危险货物编号: 22001 UN 编号: 10

16、72 联合国运输名称:氧 联合国危险性分类:第 2.2 类非易燃无毒气体,第 5.1 类氧化性物质 包装标志:非易燃无毒气体、氧化剂 包装类别:类包装 包装方法:气瓶 海洋污染物(是/否):否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应急处理设备。气瓶戴好瓶帽防震圈,防止日光暴晒,运输时不能接触油脂。 严谨与易燃物(乙炔、甲烷等)、自燃物质、遇水燃烧物品、腐 蚀性物品混装混运。运输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生活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公路运输时要按照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第 15 部

17、分 法规信息法规信息:下列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储存、运输、装卸、分 类和标志等方面均作了相应的规定: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 344 号)、 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12)、 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2012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通则(GB13690-2009)、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8)、危险货 物包装标志(GB190-2009)、 化学品分类、警示 标签和警示性说明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06GB 20602-2006,不包括 GB 20600-2006) 第 16 部分 其他信息编写和修订信息: 填表时间:2015 年 3 月 02 日 填报部门:生产部 数据审核部门:安技科 修改说明:与第一版相比,本修订版 SDS 对下述内容进行了修订: 第 2 部分 危险性概述,增加了 GHS 危险性分类和标签要素、第 11 部分 毒理学信息、第 12 部分 生态学信息 本 SDS 中化学品的 GHS 分类是企业根据国家标准 化学品分类和危险性公示 通则(GB13690-2009)及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系列标准(GB 2057620602-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