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的异同晚清洋务运动和新中国 80 年代初的改革开放有何异同关于这个问题,我觉得洋务运动是由清朝部分官僚发起和主持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运动,其目的是“师夷长技”,以图“自强”“求富”。 洋务派:洋务运动的主持和参加者被称为“洋务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军机大臣兼总理衙门大臣奕欣、文祥等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及沈葆桢、丁汝昌等为代表。洋务运动历时 30 余年:1861 年 1 月清朝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同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这是洋务运动开始的标志性事件。1895 年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洋务运动到此结束。洋务运动的内容:一是从图强御侮和平息内乱出
2、发,努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二是从求富图强出发,大力开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最终失败。因为其“自强“、“求富”目标并未实现。洋务运动虽然作出了不少成绩,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其根本原因是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宗旨,即只改经济制度,不改政治制度。根本败因:只新其貌、而不新其心。洋务运动在当时的中国,其失败命运是不可避免的。 第一:在不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的前提下,洋务派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洋务运动开展的阻力。 第二:洋务派本身的阶级局限性,
3、决定了他们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必定导致洋务企业的失败。 第三:洋务运动的目的之一是抵御外侮,但洋务派在主持外交活动中,坚持“外须和戎”,对外妥协投降,他们所创办的近代企业有抵御外侮和“稍分洋人之利”作用,但却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甲午战争,洋务派标榜的“自强”“求富”目标未能实现,洋务运动基本失败。洋务派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希望利用先进的技术维护封建统治,改革不触动封建制度。 因为改革只吸收西方先进技术,但没有学习借鉴西方的先进技术,必定会走上失败。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经验正在于其“脱亚入欧”,全盘西化,既变“体”又变“
4、用”。而洋务运动的失败正在于其“一手欲取新器,一手仍握旧物”,只变“用”而不变“体”,“只想新其貌、而不想新其心”。 其实,对洋务运动的这个错误,当年不少人国人既已看出,除了早期民主思想家呼声之外,有些大臣也一再提醒朝廷不能舍本逐末。如长期担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的文祥,在死前不久即 1875 年上密陈大计疏,指出:“说者谓各国性近犬羊,未知政治,然其国中偶有动作,必由其国主付上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卿士也;付下议院议之,所谓谋及庶人也。议之可行则行,否则止,事事必合乎民情而后决然行之。自治其国以此,其观他国之废兴成败亦以此。”认为议院制度清国“势有难行,而义可采取”。据袁伟时先生考证,
5、这是中国最高层第一次主张吸取民主宪政精神,改进本国的施政。再如两广总督张树声 1884 年在自己的遗折中更是把民主制度视为救国的根本:“夫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虽礼乐教化远逊中华,然驯致富强,具有体用。育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他恳请清廷下决心“采西人之体,以行其用”。 这些建议揭示了西方富强的真谛,指出了中国应“采西人之体”的正确方向,如被采纳,中国近代史可能因此而改写。但这些意见都被拒绝。 政治上的专制导致经济上的垄断
6、。在洋务运动中,大清国通过行政保护,垄断市场,压制民办企业。官营企业内部实行专制管理办法,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政府创办,财政补贴,腐败丛生,浪费严重。官办官营,是大清国洋务运动失败的关键。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只搞经济改革不搞政治改革,试图在不触动专制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大清特色的现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国强民富的。洋务运动的失败告诉我们,“中国特色”有足够的资本可以自吹自擂,但固守“中学为体”,拒绝从善如流的民主体制,是不可能领跑于世界的。而改革开放: 1976 年 10 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之后, 广大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 “文化大革命” 的错误, 彻底扭转十年内乱造成的严重局势, 使党和
7、国家从危难中重新奋起。但是, 这一顺应时势的愿望遇到严重阻碍, 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与此同时, 世界经济快速发展,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国家建设百业待兴, 真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作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抉择。在这样的国际国内情势下,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家新一代领导人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异同: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改革开放的提出有着相似之处, 都是当时社会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不同的是, 洋务运动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为出发点, 而改革开放则是党的伟大觉醒和人民愿望的
8、结合, 两者的实施手段以及指导思想、领导因素有着本质的区别, 其结果和意义也截然不同。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都是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但洋务运动成效不大,甲午战争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改革开放 30 多年成果显著,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国家实力大大增强。都是政府主导发起的改革,结果却大相径庭,这是由于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洋务运动根本目的是要维护清王朝地主阶级的封建统治,而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洋务运动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落后的社会制度,这是逆历史潮流而动,必然会失败;改革开放是通过对外开放,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制度,通过改革来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
9、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这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所以一定会成功。第二,洋务运动是满清政府被西方列强打败后,被动地向西方学习,因而具有被动性的特点;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主动学习外国的先进东西,改革自己的制度,具有主动性的特点。第三,洋务运动的改革领域只限于科学技术、军事领域;改革开放不仅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还包括西方先进的社会制度、人文科学,可以说洋务运动只是学习西方的“表”,改革开放不仅学习西方的“表”,而且根据自身特点批判地继承和学习西方的“里”,即社会制度、人文科学。第四,洋务运动只注重学习西方、模仿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不注重创新,而改革开放不但注意
10、学习西方的先进经验,还在学习西方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品牌,比如海尔集团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第五,洋务运动只是封建统治阶级中部分开明人士和一些当时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在搞,广大人民群众并没有有效的参与进来;改革开放是整个中华民族都在参与的伟大事业,有了群众的参与和支持,才有成功的基础。第六,洋务运动失败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清王朝的腐败,使得很多有益的改革无法真正实行或虽然实行但受到很大的阻碍。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干部的主体是廉洁的、对人民负责的,这也是改革开放能成功的有利保障之一。指导思想的比较:历时三十年之久的洋务运动是一次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尽管这场运动并没有使中国
11、真正走上富强的道路, 但它的主导思想却在于 “求强” 、“求富”中体“西用”乃是服务于这个中心思想的理论之一。19 世纪 60 年代初, 一种新的观念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部分清朝官员中萌生与发展, 这就是洋务派的“求强”观。冯桂芬发挥了魏源在 40 年代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申明学习西学乃中国自强之途, 提出 始则师而法之, 继则比而齐之, 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 “实在乎是”。奕也指出: 探原之策, 在于自强, 自强之术, “必先练兵”。正是在这种求强思想的指导下, 19 世纪 60 年代, 中国的第一批军事工业应运而生,洋务运动由此兴起, 中国近代化的车轮开始转动。到了19 世
12、纪 70 年代以后, 洋务派感到在创办军事工业和编练新式海陆军的过程中, 遇到了资金拮据、后勤供应不足、燃料短缺以及没有运输、电讯等事业相配合的困难, 于是他们开始感到仅仅 “求强”是不行的, 从而把注意力转向 “求富”, 便从新式民用企业的创办入手, 洋务运动转入“求富”阶段。李鸿章认为: 古今国势, 必先富而后能强; 尤必富在民生, 而国本乃可益固。综观三十年的洋务运动, 它基本上是在 “求强” 、“求富”思想指导下, 循序渐进地发展着的。洋务派们还是不敢否定几千年来祖宗留下的以维系人心的治国经典, 以避免在兴办洋务之初就遭到顽固派极力反对的事情的发生。正是由于这样的指导思想, 使他们不敢
13、触动封建制度之根本, 而且技术引进又局限在十分狭小的范围, 所以失败是必然的。中国现行的改革开放, 是以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并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推行的伟大事业。三十年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 创新创新再创新,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的改革开放中也有 “求强” 、“求富” 的思想, 但“求强” 、“求富”只是改革开放的成果,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立足基本国情,
1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是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之下, 我们的改革开放才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使我们既取得了 “求”的成果, 同时在党的领导下, 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了“求富”的目标。洋务运动对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启示和意义启示和意义:洋务运动可谓中国近代化的第一炮, 可是这第一炮并没有放响, 基本上是失败了。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社会改革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所以改革要从发展生产力开始, 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后, 必须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革, 因为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否则会制约生产力的再发展。洋务运动虽然客观上冲破了中国封建主义的桎梏, 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发展进程, 使中国开始
15、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力, 而且间接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但是归根到底, 洋务运动只是清朝封建统治阶级中的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 社会生产力虽然有所发展, 但是体制并没有跟着变革, 最终这也是导致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结合以上几项指标的对比, 我们知道洋务运动与改革开放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也有着本质上的截然不同。通过洋务运动本身来思考当代中国国情时, 会发现当下中国改革的进程中不得不遇到的一个问题, 就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发展。我们不真正从政治制度的层面进行改革, 考虑城乡差距、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民生问题, 则将出现所谓的 后发劣势! 的问题,
16、我们就很难真正发展为近代国家, 这对于我们今天重新认识 洋务运动! 也是有现实意义的。可以说中国要想进一步发展, 要真正走向富国之路, 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必然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 这也是不能逾越的门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中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深化, 必须随着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的提高不断推进。正如十七大指出: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 , 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要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 。中国近三十年的历史事实雄辩地说明,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们三十年来走过的路也不是一帆风顺, 我们也是坎坎坷坷, 但是人们改革的意志和决心是改不了的, 所以中国改革是前途光明, 尽管不是一路凯歌, 但是前途绝对是光明的。这两条是历史上任何改革不能比拟的, 一个有理论依据, 一个是亿万人民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