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管 状 输 送 带编制:审核:批准:2管状输送带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圆管带式输送机专用管状输送带(以下简称管状带)的结构、规格型号、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标志、贮存和运输。本标准适用于输送普通性质粒状、粉状和块状等松散物料的圆管带式输送机专用管状输送带。2.引用标准 JB/T10380-2002 圆管带式输送机GB/T 3690 织物芯输送带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测定方法GB 526 织物芯输送带外观质量规定GB/T 528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拉伸应力应变性能的测定GB/T 17044 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与带芯层粘合强度试验方法GB/T5753 钢丝绳芯输送带覆盖层厚度的测定GB/T5754
2、钢丝绳芯输送带纵向拉伸强度的测定GB/T5755 钢丝绳芯输送带钢丝绳粘合强度的测定GB/T 3512 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热空气加速老化和耐热试验GB/T 4490 输送带尺寸GB 6759 输送带层间粘合强度测定方法GB 9867 硫化橡胶耐磨性能的测定(旋转辊筒式磨耗机法) GB/T 2941 橡胶试样环境调节和试验的标准温度、湿度和时间GB 6757 输送带贮存和搬运通则3GB 7983 输送带成槽性试验方法GB 10822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输送带HG 2297 耐热输送带3.术语管状输送带是指与圆管带式输送机配套使用的、借助外力在整个运输线路或部分运输线路成圆管形状的输送带。4.分
3、类和结构4.1 管状带分织物芯和钢丝绳芯两大类。4.2 织物芯管状带由一层或多层挂胶帆布按特定的结构方式粘合而成,钢丝绳芯管状带由纵向具有一定间距的钢丝绳和横向加筋按照特定的结构方式粘合而成。4.3 覆盖层由特殊设计的覆盖胶和边胶构成。4.4 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在带芯和覆盖层之间可增加弹性胶或横向刚性体。5. 规格型号5.1 管状输送带按全厚度纵向拉伸强度和宽度区分规格5.1.1 管状输送带的全厚度纵向拉伸强度规格系列见表 1。5.1.2 管状输送带的全宽度规格系列参照表 2 规定。5.2 型号带的型号标记构成要素和构成如下:/ / - : PIPE 覆盖胶级别下覆盖胶厚度(mm)上覆盖胶厚
4、度(mm)织物芯层数(钢丝绳直径)额 定 纵 向 全 厚 度 拉 伸 强 度 ( N/mm)骨架材料类型4带宽(mm)5型号标记示例如下:950 / EP 400 / 3 - 4 :2 PIPE X覆盖胶的级别为 X下覆盖胶厚度为 2mm上覆盖胶厚度为 4mm织 物 芯为 3 层纵 向 全 厚 度 拉 伸 强 度 为 400N/mm织物芯为 EP 帆布带宽为 950mm表 1 N/mm表 2名义管径(mm)150 200 250 300 350 400 500 600相应带宽(mm)600(550)7501000(950)1100(1150)13001600(1650)1800 22006.技
5、术要求6.1 外观质量6.1.1 管状带表面应平整、无影响使用的明疤、缺胶、脱层、露芯、重皮、海绵及布层横波浪等缺陷,芯体应由覆盖层完全封闭。6.1.2 管状带表面缺陷的数量、缺陷程度的评定和是否应修理完善等,按 GB 526 的规定执行。6.2 尺寸6.2.1 管状带的宽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带的极限偏差为带宽名义尺寸1% 的带宽;6.2.2 管状带的覆盖层厚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织物芯 400 500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钢丝绳 630 800 1000 1250 1600 2000 250066.2.2.1 织物芯管状带的覆盖层厚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
6、 当覆盖层厚度公称值4mm 时,极限下偏差为 0.2mm;b 当覆盖层厚度公称尺寸4mm 时,极限下偏差为公称尺寸的5%;6.2.2.2 钢丝绳芯管状带的覆盖层厚度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a 覆盖层厚度,极限下偏差为 0.5mm;b 带厚度的极限偏差,只规定下偏差;厚度不大于 20mm 的带,为-1.0mm,厚度大于 20mm 的带,为-1.5mm。6.2.3 带的长度极限下偏差为 0,极限上偏差为公称长度的+2.5% 。6.3 覆盖层物理性能覆盖层物理性能应符合表 3 的规定表 3管状带覆盖胶级别拉伸强度MPa拉断伸长率%磨耗量mm3老化后拉伸强度和拉断伸长率变化率%X 24 450 120 2
7、5Y 20 400 150 25W 18 400 90 25T1、T2 17 400 150 25K 16 400 175 256.4 全厚度拉伸性能6.4.1 管状输送带的全厚度纵向拉伸强度应不小于指定带型号在表1 中所示值。6.4.2 织物芯管状输送带的纵向全厚度参考力伸长率应不大于 3%。6.5 织物芯管状带层间粘合强度织物芯管状带层间粘合强度应符合表 4 的要求。6.6 钢丝绳芯管状带粘合强度76.6.1 钢丝绳芯管状带钢丝绳粘合强度应符合表 5 的要求。6.6.2 覆盖层与带芯层粘合强度应15 N/mm;6.6.3 覆盖层与织物层间的粘合强度应12 N/mm;6.6.4 钢丝绳的动态
8、粘合疲劳次数应15000 次。6.7 成槽度带的成槽度应按不同的侧托辊倾角符合表 6 的要求.表 4 N/mm覆盖层与布层间指标项目布层间N/mm覆盖层1.5mmN/mm覆盖层1.5mmN/mm纵向试样平均值 5.0 3.5 4.5横向试样平均值 5.0 3.5 4.5全部试样最高峰值 20.0 20.0 20.0全部试样平均值 5.0 3.5 4.5全部试样最低峰值 4.0 2.5 3.5表 5 N/mm钢丝绳粘合强度 钢丝绳粘合强度带强度规格热老化前 热老化后带强度规格热老化前 热老化后ST 630 60 55 ST1600 105 95ST800 70 65 ST2000 105 95S
9、T1000 80 75 ST2500 130 120ST1250 95 90 ST3150 140 130表 6侧托辊倾角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成槽度 0.08 0.10 0.12 0.14 0.16 0.18 0.20 0.23 0.2686.8 织物芯管状带直线度在输送带边上任选的两侧量点间的直线度应按带宽和带长符合表 7 的要求。 表 7带宽与带长 直线度带宽 500mm 或带长 20m 20mm(两测量点间的距离为 7m)注:两测量点应在带的同一侧。6.9 接头:任何规定长度和宽度的管状带不得在纵向和横向有接头,但不限于特定的结构设计。6.10 安全性能
10、: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管式输送带安全性能应符合表 8 中的要求。表 8项目 性能指标火焰持续时间三个有覆盖层试样的火焰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不得大于 60s导静电性能 不大于 3108再燃性 任何一个试样上应不重新出现火焰6.11 耐热性能:T1、T2 耐热管式输送带覆盖层耐热性能应符合表9 中的要求。表 9型号T1 型 T2 型项目变化范围老化后与老化前之差(SHA)20硬度老化后的最大值(SHA) 859性能变化率降低,% 25 30拉伸强度老化后的最低值,Mpa 12 10性能变化率, % 50拉断伸长率 老化后的最低值,% 2007.试验方法:7.1 管状带的覆盖层拉伸性能试验按 GB/T 5
11、28 规定进行检验。试样尺寸采用 2 型(狭小平行部分宽 4.0mm0.1mm)哑铃状裁刀裁切试样。7.2 管状带的覆盖层耐磨耗性能按 GB/T 9867 规定进行检验。7.3 钢丝绳芯管状带的纵向拉伸强度按 GB/T 5754 规定进行检验。7.4 织物芯管状带的拉伸强度和伸长率按照 GB/T 3690 规定进行检验。7.5 钢丝绳粘合强度按 GB/T5755 规定进行检验。7.6 织物芯管状带层间粘合强度按照 GB/T 6759 规定进行检验。7.7 管状带的宽度、长度尺寸按 GB/T4490 规定进行检验。7.8 钢丝绳芯管状带覆盖层厚度按 GB/T5753 规定进行检验。7.9 覆盖层
12、热空气老化试验按 GB/T3512 规定进行检验。7.10 钢丝绳芯管状带的覆盖层与带芯层粘合强度,按 GB/T17044规定进行检验。7.11 成槽度按 GB/T 7983 规定进行检验。7.12 钢丝绳芯管状带的动态粘合 PHX/QD M-38-07 规定进行检验。7.13 织物芯管状带直线度的测定。将带在平整面上展开放平,沿带边的任意部位将一根 7m 长的线拉直,并使线两端位于带边上,所测带边到直线的最大垂直距离即为直线度。7.14 一般用途织物芯阻燃管式输送带安全性能按 GB/T 10822 规定进行检验。7.15 T1、T2 耐热管式输送带耐热性能按 HG 2297 规定进行检验。1
13、08. 出厂检验8.1 取样规定 在一个生产批量中抽取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带的出厂检验,应取数量如表 10 所示表 10带长度 样品数量500m500m1000m1000m2000m2000m3000m3500m5000m5000m7000m7000m10000m12345678.2 出厂检验项目 见表 118.3 判定规则8.3.1 重要项目判定。有一项不合格时,应另取双倍试样对不合格项目进行复检,如仍有一个试样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8.3.2 一般项目判定。有二件项不合格时,可另取双倍试样进行复检,如该二件项仍不合格,则判定该批产品不合格。表 11出厂检验序号 技术要求条 款 全检 抽检 备 注01 6.1 - 一般项目02 6.2. - 一般项目03 6.3 - 重要项目04 6.4 - - 重要项目05 6.5 - 重要项目06 6.6 - 重要项目07 6.7 - 重要项目08 6.8 - 一般项目09 6.9 - 重要项目9.标志、包装、贮存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