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课件.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709784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5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春节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北京的春节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北京的春节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北京的春节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北京的春节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北京的春节,陵城区神头高级小学六年级二班,歌谣: 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学习目标,1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从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 情感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

2、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北京的春节历史,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

3、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字词正音,旬,xn,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o,sun,c,jio,fi,bn,zhn,l,zhn,bin,mi,s,un,多音字,( )铺开,( )店铺,( )十分,( )分外,p,p,fn,fn,铺,分,( )更加,( )更改,n,n,更,读准这些词语,腊月 初旬 展览 蒜瓣 饺子 翡翠 榛子 栗子 爆竹 风筝 逛庙会 走马灯 杂拌儿 色如翡翠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以 娴熟技能 张灯结彩,轻声:饺子 榛子 栗子 风筝 规矩 掺和 红火儿化: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多音:万象

4、更新 正月 间断 分外,戏剧、舞蹈等正式演出前进行化装表演。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农历十二月。(连续的事情)中间隔断,不连接。境况;状况;情景。,词语解释,【规矩】【光景】【间断】【彩排】【腊月】,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旧时设在寺庙里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又称“庙市”。一切景象或事物都变得焕然一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截然不同】,【庙会】,【张灯结彩】,【万象更新】,整体感知 合作学习,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4.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3.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2.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

5、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思考1: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提示:散文记叙线索一般为时间或事件过程。,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2. 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热闹、喜庆、祥和、团圆,腊 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春节-元宵节-正月十九,课文是按_顺序来写的,那么文章可分为以下五段,帮你理层次,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第五段:,时间先后,(1-6节)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7节)详细描绘北京除夕的热闹场景。,(8-10)节写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这段时间人们过年的一些活动。,(11-12节)通过对各形各色灯的描写,突出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说明这是春节的

6、又一个高潮。,(13节)写正月十五春节结束,人们投入新的生活,新的工作。,3、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本文的重要日子有:腊月初、腊八、二十三小年、除夕、大年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重点写了高潮和开始即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思考4: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孩子们准备过年新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的高潮),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小组合作,一会再向大家汇报。,课堂检测

7、,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按时间顺序,北京的春节,研读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和大家交流交流。,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

8、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我们能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腊七腊八,冻死寒鸦”,俗语。 说明了腊七腊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北京的春节也就是从最冷的时候开始的。,返回,除夕:“除夕真热闹”。,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

9、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 ”、“ ”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万不得已,必

10、定,“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味,色,音,除夕真热闹,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吧。,返回,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返回,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一个“又”字,你看出了什么? 高潮很多 第一次高潮:除夕真热闹。 第二次高潮:初一

11、拜年、逛庙会 第三次高潮:十五元宵节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场面描写】,【重点段落】( “元宵上市-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从几个方面来描写: 描写的特色:,品读回顾:,灯的数量多,灯的种类多,吃元宵。,总分总的段落结构,数量多,种类多,返回,思考1:文中说:“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那么元宵节美在何处呢?,美在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思考2:“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上文,揭示这几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流露出对新社会元宵节的喜爱之情。,主旨,作者描绘了一

12、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残灯,末庙,春节结束了,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的最后一天,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首尾呼应 浑然一体,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团圆祥和,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腊八腊月二十三除

13、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附:春节习俗,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

14、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

15、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这一习俗寄托

16、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春联 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年画 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民间流传新年除夕之夜是老鼠娶亲的吉日良辰,人们要放一些食物在床下、灶间,算是送给鼠新郎的礼物,以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有些老奶奶在临睡前常逗孩子说:“快把鞋藏好,别让老鼠偷走当花轿了。此话即源于此。因此,年画老鼠娶亲特别能引起孩子们的共鸣。,拜年 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