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ppt

上传人:99****p 文档编号:3709836 上传时间:2019-07-07 格式:PPT 页数:17 大小:1.2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一部分 财会篇,第一章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2,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 2012年2月7日公布,自2012年4月1日起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政部令第72号) 2012年12月6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财会201222号)2012年12月19日印发,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71号) 2012年12月10日公布,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政部财库2013218号) 2013年12月18日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政部财会201221号

2、) 2012年12月10日印发,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规范,3,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4,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全口径预算体系的执行和这些目标的实现,尚需政府会计改革的配套,尤其是需要构建政府会计准则及权责发生制的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体系,向社会公开政府家底。这将为反映和核算政府预算管理和监督活动的政府会计领域改革指明方向,甚至引发政府会计领域的变革。也将推动和保障新预算法的有效落实,进而助力全面深化改革。 据悉,财政部正在拟订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征求意见。与此同时,作为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基石的政府会计准则的起草工

3、作,也正在进行中。 这说明会计在国家大政方针制定过程中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对行政单位会计改革和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5,一、会计制度的实施范围 (一)权力机关:全国和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 (二)行政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三)司法机关: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四)参公事业单位:组织上属于事业单位,但承担部分甚至较多行政管理职能,并参照公务员法进行管理,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行政学院、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等及其分支机构。 (五)政党组织: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的中央和地方各级常设机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6,二、新旧制度

4、比较的十大变化 与1998年颁布的制度以及后续发布的补充通知相比,主要有十个方面的变化: (一)进一步明晰会计核算目标 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 兼顾行政单位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双重需求。 (二)改进会计核算方法 原制度仅对固定资产采用“双分录”核算方法,新制度进一步扩大了“双分录”核算方法应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7,范围,除固定资产外,增加了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存货、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的9个科

5、目的“双分录”核算。例如: 1.预付账款时,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资产基金预付款项”科目;同时,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收到所购物资时,按预付账款金额,借记“资产基金预付款项”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同时,按收到所购物资的成本,借记“存货”等资产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存货等”科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8,领用或发出存货,按其存货的实际成本,借记“资产基金存货”科目,贷记“存货”科目。 2.支付工程款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购置款时,按实际支付的金额,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6、银行存款”等科目;同时,按相同的金额,借记“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在建工程、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 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时,按工程的实际成本,借记“资产基金在建工程”科目,贷记“在建工程”科目;同时,借记“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贷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9,按月计提折旧或摊销时,按实际计提的金额,借记“资产基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科目。 3.收到所购物资或服务、完成工程但尚未付款时,按应付未付的金额,借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或“长期应付款”科目。偿付应付款项时

7、,借记“应付账款”或“长期应付款”科目,贷记“待偿债净资产”科目;同时,借记“经费支出”科目,贷记“财政拨款收入”、“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银行存款”等科目。 “双分录”这种做法实际上是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决定的:提供信息既要全面反映行政单位财,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0,务状况,也要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双分录”的核算本质就是为了解决会计核算目标的实现问题。由于我国预算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实际收支也只有采用收付实现制基础确认和报告,才能与预算形成有效对比,准确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如果将“双分录”的应用范围限定为非流动资产,则无法实现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也不利于部门决算与财政决算口径的一

8、致,还会虚增单位结转结余资金。例如,单位发生预付账款时,计入预付账款,不计入支出,造成单位资金已经支付,但仍反映在账面的结余中,虚增了结余。,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1,此外,对“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这两项负债采用“双分录”核算,是为了真实反映单位负债的同时,不影响预算执行的准确反映。如果不采用“双分录”就会面临“两难”:反映单位负债,就无法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准确反映单位预算执行情况,就无法反映单位负债。 (三)完整体现财政改革对会计核算的要求 对近年来出台的有关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补充规定进行系统梳理,在新制度中增加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应付职工薪酬”等

9、核算内容,将分散的会计规定集中体现在新制度中。,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2,(四)充实资产负债核算内容 资产方面:细化了有关资产的核算内容。比如将原来通过“暂付款”核算的资产内容,细分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增加了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待处理财产损溢、受托代理资产等的核算内容;详细规定了取得资产没有支付对价情况下的资产计量原则。 负债方面:细化了有关负债的核算内容。比如将原来通过“暂存款”核算的负债内容,细分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和长期应付款;增加了应缴税费、应付政府补贴款、受托代理负债等核算内容。,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3,(五)新增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方法 新增了行政单位

10、直接负责管理的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的核算规定,增设“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科目,单独核算反映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资产情况,与行政单位自用资产相区分。 (六)增加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方法 新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时冲减相关净资产,而非计入当期支出。这种处理方法在不影响准确反映预算支出的同时,真实体现资产价值,有助于利益相关者了解行政单位掌握的资源情况。,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4,(七)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大账” 解决了长期以来基建会计信息未在行政单位“大账”上反映的问题,基建会计信息要定期并入行政单位会计“大账”,有利于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并

11、账”不同于“并表”,基建会计并入“大账”和事业单位原理相同。 (八)增加净资产核算内容 增设了“资产基金”和“待偿债净资产”科目。 资产基金是核算反映行政单位非货币性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不能作为以后支出的资金来源。待偿债净资产是核算反映因发生应付账款和长期应付款而相应需在净资产中冲减的金额。,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5,(九)进一步规范收入和支出的核算 收入方面:按行政单位取得收入的资金性质设置了“财政拨款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取消了“预算外资金收入”科目。 支出方面:按行政单位支出使用主体的不同,设置了“经费支出”和“拨出经费” 科目,其中,“拨出经费”科目限定为核算向所属单位拨出

12、的非同级财政拨款资金。 (十)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和结构 改进了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取消了原制度资产负债表中的收入和支出项目。,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6,在收入支出表中增加了反映单位结转结余调整变动的项目。 增加财政拨款收入支出表,专门反映单位在某一会计期间财政拨款收入、支出、结转及结余情况的报表。 注:新制度共十章46条见下页,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17,三、新制度的具体内容 制度共十章四十六条 第一章 总则(1-11条) 第二章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12-17条) 第三章 资产(18-22条) 第四章 负债(23-28条) 第五章 净资产(29-30条) 第六章 收入(31-33条) 第七章 支出(34-36条) 第八章 会计科目(37-39条) 第九章 财务报表(40-43条) 第十章 附则(44-46条),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解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