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解读,第一部分 修订背景第二部分 修订过程第三部分 修订内容,第一部分 修订背景,一、完善监管机制的需要二、完善监管制度的需要三、建立严惩制度的需要,一、完善监管机制的需要,2013年全国人大通过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适应体制变化 为监管部门执法提供法律依据,二、完善监管制度的需要,(一)网络食品交易异军突起(二)特殊食品监管滞后(三)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2010年3月 地沟油引关注(回收食品) 武汉工业学院教授何东平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加紧规范废弃油脂收集工作,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
2、忧。据报道,目前我国每年返回餐桌的地沟油有200至300万吨。医学研究称地沟油中的黄曲霉素强烈致癌,毒过砒霜100倍。7月 三聚氰胺超标奶粉 “卷土重来”(非法添加) 在青海省一家乳制品厂,检测出三聚氰胺超标达500余倍,而原料来自河北等地。,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2011年 3月 双汇“瘦肉精”事件(18道工序不能保安全)4月 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回收食品、过期食品、柠檬黄等添加剂的滥用)5月 台湾塑化剂污染食品事件(污染产品超500项),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2012年 3月 麦当劳不规范生产食品事件 央视315晚会曝光北京三里屯一家麦当劳店,将过期的食品重新加工销售给消费者4月 “立顿
3、”茶叶农药超标事件 绿色和平环保组织的一份报告显示:“立顿”茶叶农药超标,多种系列茶叶均含有被国家禁止在茶叶上使用的高毒农药灭多威。6月 伊利部分批次奶粉出现汞超标(国家质检总局对婴幼儿配方乳粉汞含量进行了专项应急检测)11月 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高达260%),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2013年2月 湖南大米镉超标事件3月 美素丽儿奶粉涉嫌造假事件 美素丽儿奶粉的中国进口商玺乐丽儿进出口(苏州)有限公司在混装奶粉时,不仅涉嫌更改保质期、使用过期奶粉,还涉嫌使用价格较低的低段奶粉充当价格较高的高段奶粉5月 山东部分姜农用剧毒农药神农丹种生姜事件 (剧毒农药神农丹只能用在棉花、烟草、月季、花生
4、、甘薯上)12月 沃尔玛“挂驴头买狐狸肉”事件,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2014年 6月 “麦乐鸡事件” 18吨过期半个月的冰鲜鸡皮和鸡胸肉被掺入原料当中,制成黄灿灿的“麦乐鸡”。据了解,这些过期鸡肉原料被优先安排在中国使用。7月 福喜事件 麦当劳、肯德基等洋快餐供应商上海福喜食品公司被曝使用过期劣质肉而被调查。,重大事件催生法律的完善,2015年6月 “僵尸肉”危害 10万余吨“僵尸肉”销全国, 部分“肉龄”达40年, “70后”猪蹄、“80后”鸡翅有的比一些年轻人年纪还大的“僵尸肉”通过走私入境,悄无声息地出现在宵夜摊、餐厅。走私肉运输条件恶劣,不断解冻等过程中容易滋生各种细菌,甚至是开始
5、腐烂又重新冷冻,其卫生安全和食品质量不堪想象。通过酱油腌制、辣椒调味后,这些肉品有的被制作成袋装熟食,有的演变成餐桌上的“佳肴”,消费者吃起来很难分辨。,三、建立严惩制度的需要,(一)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二)违法成本低(三)“四个最严”的要求,三、建立严惩制度的需要,(一)食品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一是环境因素导致的食品污染日益严重;二是农兽药残留超标成为食品安全的心腹之患;三是非法添加、滥用添加剂等问题仍较突出;四是制假售假仍然比较猖獗;五是食品安全工作基础薄弱。,(二)违法成本低,事后处罚的无力,导致守法成本高于违法成本是类似事件屡屡发生的重要原因。只有让企业违法行为暴露一次所付出的成本抵掉一
6、万次侥幸逃脱所获得的利润,才能让企业不敢心存侥幸。2011年味千拉面被曝出汤底勾兑事件的非法添加行为,最高罚款金额为“货值金额5倍以上10倍以下”,分别被罚款20万元和78.66万元,而味千拉面每天的利润就可达115万元。整个社会对加大违法行为成本、严厉惩处违法行为方面有强烈的呼吁。,(三)“四个最严”的要求,新一届党中央、国务院对食品安全工作提出的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要求实施监管中共中央政治局5月29日下午就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进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要切实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加快建立科
7、学完善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坚持产管并重,严把从农田到餐桌、从实验室到医院的每一道防线。,第二部分 修订过程,第一阶段 国家总局向国务院报送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送审稿)(2013年3月2013年10月)第二阶段 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送食品安全法(修订草案)(2013年10月2014年5月)第三阶段 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审议(2014年5月2015年4月) 2014年6月,首次审议;2014年12月,进行了二审;2015年4月24日进行三审时通过。,第二部分 修订过程,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于2015年4月24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修订,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食品药
8、品监管法治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第三部分 修订内容,食品安全法修改力度非常大,原来104条,现在足足增加了50条,70%的条文进行了实质性修改,变成154条。,第三部分 修订内容,一、完善了食品安全的原则二、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三、完善了食品安全标准四、食品生产经营五、完善了食品检验六、完善了“食品进出口”规定七、完善了食品安全事故处置 八、完善了监督管理规定九、建立了最严格的法律责任制度,一、完善了食品安全的原则,(一)扩大了调整范围(二)确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三)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四)完善了监管机制,一、完善了食品安全的原则,(一)扩大了调整范围
9、食品安全法第2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下列活动,应当遵守本法: (一)食品生产和加工(以下称食品生产),食品销售和餐饮服务(以下称食品经营); (二)食品添加剂的生产经营; (三)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以下称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经营;,(四)食品生产经营者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 (五)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六)对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安全管理。 供食用的源于农业的初级产品(以下称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但是,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有关质量安全标准的制定、有关安全信息的公布和本法
10、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应当遵守本法的规定。,调整范围的完善,一是将“食品流通”修改为“食品销售”;二是增加“食品的贮存和运输”; “食品的贮存和运输”是食品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除食品生产经营者外,还有一些专业的仓储、物流企业从事食品的贮存和运输”,应当对其加强管理。三是明确食用农产品的市场销售以及食品安全法对农业投入品作出规定的,适用食品安全法。,(二)确立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四项基本原则,食品安全法第3条 食品安全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风险管理、全程控制、社会共治,建立科学、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四项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 2.风险管理 3.全程控制 4.社会共治,1.预防为主,各项工作要关口前移,
11、不要等到发生问题再查处、追责,而要通过加强日常的监管工作,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防止小问题积成大问题,个别问题演变为系统性、行业性、区域性问题。(1)企业责任约谈制度 食品安全法第114条 食品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食品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消除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进行整改, 消除隐患。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安全信用档案。,(2)监管责任约谈制度,食品安全法第117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未及时发现食品安全系统性风险,未及时消除监督管
12、理区域内的食品安全隐患的,本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地方人民政府未履行食品安全职责,未及时消除区域性重大食品安全隐患的,上级人民政府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进行责任约谈。 被约谈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 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立即采取措施, 对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进行整改。责任约谈情况和整改情况应当纳入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评议、考核记录。,(3)生产经营者自查、报告制度,食品安全法第47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食品安全自查制度, 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生产经营条件发生变化, 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有发生食品安
13、全事故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食品生产经营活动, 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4)随机监督抽查考核制度,食品安全法第44条第3款 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配备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加强对其培训和考核。经考核不具备食品安全管理能力的,不得上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随机进行监督抽查考核并公布考核情况。监督抽查考核不得收取费用。,2.风险管理,(1)风险管理的含义 风险监测 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风险交流,(2)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监管面大量广2亿多食用农产品种养殖者1000多万的食品生产经营者数10万种食品监管对象的特点生产经营者的类别食品种类食品生产经营过
14、程的风险特点,(3)增设风险分级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法第109第1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质量监督部门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风险评估结果和食品安全状况等,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方式和频次,实施风险分级管理。,3.全程控制,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管理制度。源头阶段延伸至农产品对出口食品的质量提出要求(商业信誉、政治形象) 食品安全法第99条第1款 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保证其出口食品符合进口国 (地区) 的标准或者合同要求。,4.社会共治,社会共治:是指调动各方社会力量,包括政府监管部门、食品生产经营者、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乃至公民个人,共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形成共管共治格局。企业的主体责
15、任政府的监管责任消费者协会的监督媒体的宣传监督行业协会的自律,4.社会共治,一是规定有奖举报制度 食品安全有时面临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的“双失灵”,必须寻求第三方力量,即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在这方面,需要借鉴西方的“吹哨人”制度,即内部人爆料制度,作为知情人能够尽早发现问题,吹响哨声,从而大幅降低监管成本,对违法企业起到堡垒从内部攻破的作用。 美国举报人可以分到赔偿款的15%-25%(司法部门起诉); 25%-30% (自己起诉)。二是全面公开食品安全信息三是增设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制度四是规定新闻媒体履行宣传监督义务,(三)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主体责任的概念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
16、责任人,应当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食品安全法第4条 食品生产经营者对其生产经营食品的安全负责。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保证食品安全,诚信自律,对社会和公众负责,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主体责任的内涵:1.守法生产经营,确保食品安全。2.诚信自律,承担社会责任。谁生产,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国际通行规则。日本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四)完善了监管机制,1.明确了各部委的监管职责国家食品安全委员会的职责:1.分析食品安全形势,研究部署、统筹指导食品安全工作;2.提出食品安全监督的重大
17、政策措施;3.督促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1.对食品、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活动实施监督管理;2.承担食品安全委员会的日常工作,负责对食品安全工作的综合协调;3.负责食品安全信息的统一发布;4.牵头对食品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处置;5.负责制定食品检验机构的资质认定条件、检验规范及实施资质认定工作;6.参与标准制定食品安全标准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制定,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1.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2.对新的食品原料生产食品,或者生产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进行审批;3.对餐具、 饮具集中
18、消毒服务单位违反本法规定用水, 使用洗涤剂、 消毒剂, 或者出厂的餐具、 饮具未按规定检验合格并随附消毒合格证明, 或者未按规定在独立包装上标注相关内容实施监管(126条);4.牵头标准制定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的目录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食品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质量监督部门的职责,1.对食品相关产品的生产实施监督管理2.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出入境管理,农业部门的职责,1.负责食用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环节,以及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或者生产加工环节前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2.负责畜禽屠宰
19、环节和生鲜乳收购环节质量安全监督管理;3. 参与标准制定食品中兽药残留农药残留的限量规定及其检验方法与规程屠宰畜、禽的检验规程,2.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1)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制定并公布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第109条第2款),对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负总责。食品安全法第109条第2款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组织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质量监督、 农业行政等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年度监督管理计划,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2.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2)统一领导、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应对工作。(3)建立
20、健全食品安全全程监督管理工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2.强化了地方政府的食品安全责任,(4)确定本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职责。(5)实行食品安全管理责任制。要求上级人民政府要对下一级人民政府和本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工作做出评议和考核。(6)强化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食品安全工作经费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二、完善了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是对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以及食品中的有害因素进行的监测。已经出现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对食品中生物性、化学性和物理性危害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进行的科学评估。尚未显现监测
21、是评估的基础;监测与评估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确定检查对象和检查频率的科学依据;风险监测和评估,表现了一个理念的变化。食品安全法第21条第1款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是制定、修订食品安全标准和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科学依据。,(一)增加风险监测计划调整、监测行为规范、监测结果的调查核实规定,食品安全法第15条 承担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的技术机构应当根据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并按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监测方案的要求报送监测数据和分析结果。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人员有权进入相关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场所采集样品、 收集相关数据。采集样品应当按照
22、市场价格支付费用。食品安全法第16条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结果表明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通报同法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并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应当组织开展进一步调查。,(二)明确开展风险评估的情形,食品安全法第18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一)通过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或者接到举报发现食品、 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二)为制定或者修订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三)为确定监督管理的重点领域、重点品种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四)发现新的可能危害食
23、品安全因素的;(五)需要判断某一因素是否构成食品安全隐患的;(六)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为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其他情形。,(三)增加通报监测结果和评估结果,食品安全法第20条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信息。 国务院卫生行政、农业行政部门应当及时相互通报食品、食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等信息。,(四)增加风险信息交流制度,食品安全法第23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及其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科学、客观、及时、公开的原则,组织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检验机构、认证机构、食品行业协会、消费者协会以及新
24、闻媒体等,就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信息和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信息进行交流沟通。,三、完善了食品安全标准,(一)标准的地位食品安全法第4条第2款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食品安全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食品安全法第25条 食品安全标准是强制执行的标准。除食品安全标准外,不得制定其他食品强制性标准。 监管是按照标准来监管的,按照标准查规定的项目: 不许少加的,含量低不低? 不许多加的,含量高不高? 没有规定含有的,是否非法添加? 超出标准的都是违法的。,(二)标准的状况,2009年之前,我国有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国家标准2000余项,行业标准2900余项,地方标准1200余项。在现行食品安全法施行后,
25、卫生部对相关标准进行了梳理,目前,已经公布了近50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初步建立了一个以国家标准为主体、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 强制性国家标准的代号为“GB ” ,推荐性标准为“GB/T”。,(三)标准的组成,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包括通用标准(基础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范围、检验方法标准四方面内容。 食品通用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规定了各类食品中的污染物、真菌毒菌、致病菌、农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使用、包装材料及其添加剂、标签和营养标签等要求。 食品产品标准规定了各大类食品定义、感官、理化和微生物等要求。 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强化了食品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和风险防控,
26、对原料、生产过程、运输和贮存、卫生管理等生产经营过程的安全控制提出了要求。 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包括了理化、微生物和毒理等检验方法。,(四)标准的差距,1.标准缺失与滞后 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有1万多个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其中制定了199种农药在食用农产品中的4350个最大残留限量指标。57种兽药限量值; 美国,372种农药、1.2万个限量指标。108种兽药限量值; 日本,800多种农药、5万多个限量指标; 欧盟,460种农药、15万个限量指标。224种兽药限量值; 香港地区,360种农药、7083个限量指标; 中国,387种农药、3650个限量指标,还有200多种农药没有标准。94种兽药限
27、量值。,(四)标准的差距,2.检验方法不配套有些规定了限量值,但缺乏配套的检验方法。农药中有108种620项限量值没有配套的检验方法。3.操作性比较差有些标准属于通用标准,但在执法和检验中遇到的都是具体的产品。还有一些产品的归类也需要明确,比如辣条,归在糕点类,还是膨化食品、方便食品类?,(五)标准完善的主要内容,1.将食品添加剂中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纳入标准 食品安全法 第26条第1项 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2.国家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对没
28、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地方特色食品才可制定地方标准,(五)标准完善的主要内容,3.增设了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参与标准制定的规定,有利于加强标准制定与标准执行的衔接,增强标准制定的适用性、配套性和针对性食品安全法第27条第1款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公布,国务院标准化行政部门提供国家标准编号。 4.对标准的公布方式进一步予以了明确食品安全法第31条第1款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其网站上公布制定和备案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供公众免费查阅、下载。,四、食品生产经营,(一)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2项基本要求(二)食品生产
29、经营遵循的15项其他要求(三)禁止生产经营的13类产品(四)国家建立的三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五)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的6大制度(六)对标签、说明书作出特别规定(七)加强了小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八)突出对特殊食品的严格监管,四、食品生产经营,(一)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2项基本要求食品安全法第33条 食品生产经营应当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并符合下列要求:(一)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和食品加工、包装、贮存等场所,保持该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二)具有与生产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生产经营设备或者设施,有相应的消毒、更衣、
30、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防虫、洗涤以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者设施;,(一)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2项基本要求,(三)有专职或者兼职的食品安全专业技术人员、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和保证食品安全的规章制度;(四)具有合理的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触有毒物、不洁物;(五)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应当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应当洗净,保持清洁;,(一)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2项基本要求,(六)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
31、湿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七)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餐具、饮具和容器; (八)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保持个人卫生,生产经营食品时,应当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等;销售无包装的直接入口食品时,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容器、售货工具和设备;,(一)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2项基本要求,(九)用水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十)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应当对人体安全、无害;(十一)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要求。 非食品生产经营者从事食品贮存、运输和装卸的,应当符合前款第六项的规定。,(二)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5项其他要求,1.生产经营的食品中
32、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38条)2.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 、生产关键环节控制 、检验控制 、运输和交付控制 等4项控制要求(46条)3.鼓励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符合良好生产规范要求(48条),(二)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5项其他要求,4.禁止将剧毒、 高毒农药用于蔬菜、 瓜果、 茶叶和中草药材等国家规定的农作物(49条)5.采购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产品证明文件(食品生产者50条、食品经营者53条、食品添加剂经营者60条)6.食品经营者应当按照保证食品安全的要求贮存食品(54条),(二)食品生产经营遵循
33、的15项其他要求,7.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制定并实施原料控制要求,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55条)8.餐饮服务提供者应当定期维护、校验、清洗、消毒设施设备(56条)9.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 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 从供餐单位订餐的, 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57条),(二)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5项其他要求,10.餐具、饮具集中消毒服务单位应当具备相应的作业场所、 清洗消毒设备或者设施, 用水和使用的洗涤剂、 消毒剂应当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其他国家标准、卫生规范(58条)11.集中交易市场的开办者、柜台出租者和展销会举办者,应当依法审查入场食品经营
34、者的许可证,并定期对其经营环境和条件进行检查(61条)12.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应当对入网食品经营者进行实名登记, 并审查其许可证(62条),(二)食品生产经营遵循的15项其他要求,13.食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配备检验设备和检验人员或者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 对进入该批发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样检验(64条)14.进入市场销售的食用农产品在包装、保鲜、贮存、 运输中使用保鲜剂、防腐剂等食品添加剂和包装材料等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66条)15.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 ,并标明法定事项(67条),(三)禁止生产经营的13类产品,食品安全法第34条 禁止
35、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二)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含量超过食品安全标准限量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三)禁止生产经营的13类产品,(三)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生产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四)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五)营养成分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六)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
36、官性状异常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三)禁止生产经营的13类产品,(七)病死、毒死或者死因不明的禽、畜、兽、水产动物肉类及其制品;(八)未按规定进行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肉类,或者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制品;(九)被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等污染的食品、食品添加剂;,(三)禁止生产经营的13类产品,(十)标注虚假生产日期、保质期或者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一)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十二)国家为防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十三)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四)国家建立的三大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国家对食品生产经营实行许
37、可制度(35条)国家建立食品召回制度 (63条)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42条),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和体系,食品安全法第42条 国家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制度。 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国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者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 留存生产经营信息,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农业行政等有关部门建立食品安全全程追溯协作机制。,(五)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并执行的6大制度,1.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生产经营企业,44条)2.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生产经营者,45条)3.食品安全自查、报告制度(生产经营者,47条)
38、4.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经营企业和食用农产品销售者,50条、 53条、65条) 5.出厂检验记录制度(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添加剂生产者,51条、59条)6.食品销售记录制度(批发经营企业,53条),(六)对标签、说明书作出特别规定,食品安全法第67条 预包装食品的包装上应当有标签。标签应当标明下列事项: (一) 名称、 规格、 净含量、 生产日期; (二) 成分或者配料表; (三) 生产者的名称、 地址、 联系方式; (四) 保质期; (五) 产品标准代号; (六) 贮存条件; (七)所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在国家标准中的通用名称; (八) 生产许可证编号; (九) 法律、 法规或者食品安全标准规定
39、应当标明的其他事项。 专供婴幼儿和其他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其标签还应当标明主要营养成分及其含量。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对标签标注事项另有规定的, 从其规定。,(六)对标签、说明书作出特别规定,要求生产经营转基因食品应当按照规定显著标示(第69条) 实行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目的在于从食品标签管理的角度,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与转基因食品本身的安全性无关。要求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应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 (第78条)要求“生产日期、 保质期等事项应当显著标注”(第71条),(七)加强了小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食品安全法第36条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本法规定的与
40、其生产经营规模、条件相适应的食品安全要求,保证所生产经营的食品卫生、无毒、无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其加强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 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等的具体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七)加强了小型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监管,1.在“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和食品摊贩”的基础上增加了“等”字,实际上包含了食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小餐饮、小食杂店、小微企业等其他小型业态。2.明确了监管部门
41、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食品摊贩的监管也不例外。3.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对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食品摊贩等进行综合治理,加强服务和统一规划,改善其生产经营环境,鼓励和支持其改进生产经营条件,进入集中交易市场、店铺等固定场所经营,或者在指定的临时经营区域、时段经营。4.可以是省政府规章,也可以是地方性法规。,(八)突出对特殊食品的严格监管,在第四章中专节对特殊食品予以规定1.保健食品(第75条至79条)(1)制定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和允许保健食品声称的保健功能目录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保健食品原料目录应当包括原料名称、用量及其对应
42、的功效; 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的原料只能用于保健食品生产, 不得用于其他食品生产。 对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作出准予注册决定的, 应当及时将该原料纳入保健食品原料目录。,1.保健食品,(2)注册和备案管理注册,事前审查行为,属于行政许可;备案,事后告知行为,不属于行政许可。使用保健食品原料目录以外原料的保健食品和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应当经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 首次进口的保健食品中属于补充维生素、 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应当报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其他保健食品应当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第80条),(1)含义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
43、品是指为了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专门加工配制而成的配方食品。(2)历史沿革一直以来,我国对这类食品按药品实施注册管理,共批准了69个肠内营养制剂的药品批准文号。,2.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3)纳入背景2013年国家卫计委出台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国家标准,将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纳入了食品管理范畴(4)管理要求(第80条)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广告适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和其他法律、 行政法规关于药品广告管理的规定。,3.婴幼儿配方食品(第81条),(1)注册和备案管理婴幼儿配方乳粉由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注册实施
44、注册管理其他婴幼儿配方食品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实施备案管理。,3.婴幼儿配方食品(第81条),(2)婴幼儿配方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 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实施逐批检验, 保证食品安全。 (3)生产婴幼儿配方食品使用的生鲜乳、辅料等食品原料、 食品添加剂等, 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保证婴幼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成分。(4)不得以分装方式(允许委托、贴牌)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同一企业不得用同一配方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4.特殊食品生产实施GMP管理,食品安全法第83条 生产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其
45、他专供特定人群的主辅食品的企业, 应当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建立与所生产食品相适应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定期对该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 保证其有效运行, 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五、完善了食品检验,(一)规定食品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具有同等效力(第84条第3款) (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整合食品检验资源, 实现资源共享(第84条第4款) (三)公布抽样检验结果(第87条) (四)食品添加剂的检验,适用食品检验的规定(第90条),(五)对复检进行了具体化,食品安全法第88条 对依照本法规定实施的检验结论有异议的, 食品生产经营者可以自收到检验结论之日起七个
46、工作日内向实施抽样检验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上一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出复检申请,由受理复检申请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公布的复检机构名录中随机确定复检机构进行复检。 复检机构出具的复检结论为最终检验结论。 复检机构与初检机构不得为同一机构。 复检机构名录由国务院认证认可监督管理、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 卫生行政、 农业行政等部门共同公布。 采用国家规定的快速检测方法对食用农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被抽查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 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六、完善了“食品进出口”规定,(一)明确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法第91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进出口
47、食品安全实施监督管理。 进出口食品=进出口环节食品食品安全法第95条第2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进口食品、食品添加剂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存在严重食品安全问题的,国务院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通报。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二)进口的食品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该证明材料由出口国食品检验机构出具,至少能够证明进口到我国境内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符合出口国(地区)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安全法第92条 进口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当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依照进出口商品检验相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检验合格。 进口的食品、 食品添加剂应当按照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的要求随附合格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