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调度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是电网运行的三大支柱之一,它是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提高调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随着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不断发展完善,它已成为电网调度管理人员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帮手。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从 80 年代初在油田电网开始试验、应用,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覆盖 4 座电厂、27座 110KV变电所、 32 座 35KV 关口变电 所、19 座 6KV变电所的较完善的实时监控系统。油田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现场实时数据采集装置和控制设备;调度数据分析和指挥系统。承担的业务有:电网三遥数据的接受、处理、显示、下发业务;对处理后的两遥
2、数据还可进行高级应用分析业务;调度员培训仿真业务;电网调度优化检修实时智能操作票业务、10 座变电所无人值班集中监控业务等。主要运行设备有:前置系统 2 套、数据服务器 8 台、磁盘阵列 1 套、网络交换机 3 台、数据工作站 32 台等。综合自动化变电所监控设备 32 套,常规变数据采集终端(RTU)45 台。随着油田电网运行管理的完善提高,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将不断向着更加安全高效、信息准确、功能齐全的方向发展。2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主站结构图1、1电网调度 SCADA 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的一种电网运行实时监控系统。通过对变电站数据的采集、处理,经过光纤、微波等传输设备,将电网现场运行参
3、数反馈至电力调度中心主站系统,经过主站计算台分析处理,再现到调度员工作台上,使调度员能够随时掌握电网动态信息,从而实现对变电所现场运行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实现数据采集、设备控制、测量、参数调节和报警、及时发现各类事故等功能。有效减轻调度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调度人员指挥效率和事故处理速度。变电所实时监视图31、2电网调度员培训仿真系统是在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基础上,用于培训电网调度员的计算机数字仿真系统。它通过建立实际电力系统的数学模型,再现各种调度操作和故障前后的系统工况,并将模拟的结果送到仿真的电力系统控制中心,为调度员提供一个不影响实际系统运行的身临其境的调度环境,同时也可截取真正电网事故发生
4、的端面,检验调度员指挥的正确性。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高级应用功能之一。4培训教室1、3电网调度优化检修实时智能操作票系统基于油田电网 SCADA 系统平台上,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强大的图形化界面功能和油田电网调度人员丰富的调度运行经验,编制的具有油田电网特点的一个电网令票管理系统,它具有进行操作票预演、转供电技术、多台人机工作站同时自动开票并统一管理等功能。调度操作票画面51、4 无人值班集中监控技术无人值班是 电力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的变电站运行方式,它是一种通过电网自动化技术,实现变电运行人员在远方同时监控多个变电所运行的技术,它不仅大幅降低变电运行管理的难度,同时也大量减少
5、变电运行人员,提高工作效率。油田目前实现 10 座 110KV变电站的无人值班集中监控。变电所集中监控图6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采用自动控制和计算机技术实现变电站二次系统的部分或全部功能。为达到这一目的,满足电网运行对变电站的要求,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体系由“数据采集和控制”、“继电保护”、“直流电源系统”三大块构成变电站自动化基础。“通信控制管理是桥梁,联系变电站内部各部分之间、变电站与调度控制中心之间使其相互交换数据。“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对整个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并向运行人员提供变电站运行的各种数据、接线图、表格等画面,使运行人员可远方控制断路器分、合操作,还提供运行和维护人员
6、对自动化系统进行监控和干预的手段。“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代替了很多过去由运行人员完成的简单、重复和繁琐的工作,如收集、处理、记录、统计变电站运行数据和变电站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保护动作、断路器分、合闸等重要事件,还可按运行人员的操作命令或预先设定执行各种复杂的工作。“通信控制管理连接系统各部分,负责数据和命令的传递,并对这一过程进行协调、管理和控制。 与变电站传统电磁式二次系统相比,在体系结构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增添了“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和“通信控制管理”两部分;在二次系统具体装置和功能实现上,计算机化的二次设备代替和简化了非计算机设备,数字化的处理和逻辑运算代替了模拟运算和继电器逻辑;在
7、信号传递上,数字化信号传递代替了电压、电流模拟信号传递。数字化使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与传统变电站二次系统相比,数据采集更精确、传递更方便、处理更灵活、运行维护更可靠、扩展更容易。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结构体系较为典型的是: (1)在低压无人值班变电站里,取消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或者简化变电站主计算机系统。7(2)在实际的系统中,更为常见的是将部分变电站自动化设备,如微机保护、RTU 与变电站二次系统中电磁式设备(如模拟式指针仪表、中央信号系统)揉和在一起,组成一个系统运行。这样,即提高了变电站二次系统的自动化水平,改进了常规系统的性能,又需投入更多的物力和财力。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 变电站综合
8、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主要有集中式、集中分布式和分散分布 (一)集中式结构 集中式一般采用功能较强的计算机并扩展其 IO 接口,集中采集变电站的模拟量和数量等信息,集中进行计算和处理,分别完成微机监控、微机保护和自动控制等功能。集中式结构也并非指只由一台计算机完成保护、监控等全部功能。多数集中式结构的微机保护、微机监控和与调度等通信的功能也是由不同的微型计算机完成的,只是每台微型计算机承担的任务多些。例如监控机要担负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断路器操作、人机联系等多项任务;担负微机保护的计算,可能一台微机要负责多回低压线路的保护等。 集中式系统的主要特点有: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 (1)能实时采集
9、变电站各种模拟量、开关量,完成对变电站的数据采集和实时监控、制表、打印、事件顺序记录等功能。 (2)完成对变电站主要设备和进、出线的保护任务。 (3)结构紧凑、体积小,可大大减少站地面积。 (4)造价低,尤其是对 35kV 或规模较小的变电站更为有利。 (5)实用性好。 集中式的主要缺点有: (1)每台计算机的功能较集中,若一台计算机出故障,影响面大,因此,必须采用双机并联运行的结构才能提高可靠性。 8(2)软件复杂,修改工作量大,系统调试烦琐。 (3)组态不灵活,对不同主接线或规模不同的变电站,软、硬件都必须另行设计,工作量大。 (4)集中式保护与长期以来采用一对一的常规保护相比,不直观,不
10、符合运行和维护人员的习惯,调试和维护不方便,程序设计麻烦,只适合于保护算法比较简单的情况。 (二)分布式结构 该系统结构的最大特点是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分散给多台计算机来完成。分布式模式一般按功能设计,采用主从 CPU 系统工作方式,多 CPU 系统提高了处理并行多发事件的能力,解决了 CPU 运算处理的瓶颈问题。各功能模块(通常是多个 CPU)之间采用网络技术或串行方式实现数据通信,选用具有优先级的网络系统较好地解决了数据传输的瓶颈问题,提高了系统的实时性。分布式结构方便系统扩展和维护,局部故障不影响其它模块正常运行。该模式在安装上可以形成集中组屏或分层组屏两种系统组态结构,较多地使用于
11、中、低压变电站。 (三)分布分散(层)式结构 分布分散式结构系统从逻辑上将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两层,即变电站层(站级测控单元)和间隔层(间隔单元)。也可分为三层,即变电站层、通信层和间隔层。 该系统的主要特点是按照变电站的元件,断路器间隔进行设计。将变电站一个断路器间隔所需要的全部数据采集、保护和控制等功能集中由一个或几个智能化的测控单元完成。测控单元可直接放在断路器柜上或安装在断路器间隔附近,相互之间用光缆或特殊通信电缆连接。这种系统代表了现代变电站自动化技术发展的趋势,大幅度地减少了连接电缆,减少了电缆传送信息的电磁干扰,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比较好的实现了部分故障不相互影响,方便维护和扩展,大量现场工作可一次性地在设备制造厂家完成。分布分散式结构的主要优点有: (1)间隔级控制单元的自动化、标准化使系统适用率较高。 (2)包含间隔级功能的单元直接定位在变电站的间隔上。 (3)逻辑连接到组态指示均可由软件控制。 (4)简化了变电站二次部分的配置,大大缩小了控制室的面积。 9(5)简化了变电站二次设备之间的互连线,节省了大量连接电缆。 信息请登陆:输配电设备网(6)分布分散式结构可靠性高,组态灵活,检修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