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左权碧桂园综合楼质量风险整改方案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单位名称: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日期: 年 月 日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目 录一、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风险整改方案 .11、蜂窝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12、麻面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23、孔洞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24、露筋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45、缝隙、夹层的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56、缺棱掉角的产生措施和修补措施 .57、烂脖子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68、酥松脱落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79、顶板裂缝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 .810、墙体涨模 .9二、砌筑工程质量风险整
2、改方案 .12三、抹灰质量风险修补方案 .151、砖墙、混凝土基层墙面与顶棚抹灰空鼓、裂缝 .152、抹灰面层起泡、开花、有抹纹 .193、抹灰面不平、阴阳角不垂直、不方正 .20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1一、主体结构混凝土质量风险整改方案主体混凝土表观质量缺陷,主要表现在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缝隙夹层、缺棱掉角、烂脖子、酥松脱落、松顶、顶板裂缝和墙体胀模等。为保证本工程在第三方评估时的质量风险得分,特制定本修补方案,具体如下:1、蜂窝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1.1、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1.2、产生的原因(1)混凝土未分层
3、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2)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3)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1.3、修补的措施(1)对小蜂窝,用水洗刷干净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将蜂窝表面压实抹平并收光。(2)对较大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刷洗干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强力填塞捣实,并认真养护。(3)较深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支模灌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1.4、质量保证措施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2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
4、情况防止漏浆;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 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根”。2、麻面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2.1、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2.2、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模扳隔离刑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2.3、修补措施因本工程混凝土表面需作粉刷,因此表
5、面可不作处理。2.4、质量保证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应分层均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3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3、孔洞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3.1、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窟窿,局部或全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空隙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孔穴深度和长度均超过保护层厚度。3.2、产生的原因(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设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而在下部形成孔洞。(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
6、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从而形成特大的蜂窝。(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或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3.3、修补措施(1)一般孔洞修补方法:将孔洞周围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支设带托盒的模板,洒水充分湿润后,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半干硬性细石混凝土仔细分层浇筑,强力捣实,并养护。突出结构面的混凝土,须待达到 50%强度后再凿去,表面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抹压严实并收光。(2)对面积大而深进的孔洞,按(1)项清理后,在内部埋压浆管、排气管,填清洁的碎石(粒径 1020mm),表面抹砂浆或浇筑薄层混凝土,
7、然后用水泥压力灌浆方法进行处理,使之密实。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43.4、质量保证措施(1)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筑,使混凝土易于充满模板,并仔细振捣密实,必要时,辅以人工捣实。(2)预留孔洞、预埋铁件处应在两侧同时下料,下部浇筑应在侧面加开浇灌口下料;振捣密实后再封好模板,继续往上浇筑,防止出现孔洞。(3)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防止漏振。(4)控制好下料,以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5)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及时清除干净。(6)加强施工技术管理和质量控制工作。4、露筋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4.1、现象:混凝土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
8、表面。4.2、产生的原因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4.3、修补措施(1)对表面露筋,刷洗干净后,在表面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将允满漏筋部位抹压平整,并认真养护。(2)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并认真养护。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54.3、质量保证措施(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2)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3)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 5、缝隙、夹层的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5.1、现象:
9、楼梯梁梁底及梁头存在夹渣。5.2、产生的原因(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或梁底处锯屑、混凝土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5.3、修补的措施(1)缝隙夹层不深时,将松散混凝土或锯末凿去,洗刷干净后,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填塞密实,表面压光。(2)缝隙夹层较深时,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强力灌细石混凝土捣实,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力灌浆处理。5.4、质量保证措施(1)认真剔凿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接缝处锯屑、混凝土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 50 一 100mm 厚原
10、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66、缺棱掉角的产生措施和修补措施 6.1、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6.2、产生的原因(1)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6.3、修补措施(1)较小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用钢丝刷刷干净,清水冲洗并充分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去石子砂浆抹补齐整。(2)对较大的缺棱掉角,将不实的混凝土和突出的颗粒凿除,用水冲刷干净湿透,然后支模,用比原来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灌捣实
11、补好,并认真养护。6.4、质量保证措施(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具有 1.2Nmm2 以上强度;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7、烂脖子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7.1、现象:基础、柱、墙混凝土浇筑后,与基础、柱、台阶或柱、墙、底板交接处出现蜂窝状空隙,台阶或底板混凝土被挤隆起。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77.2、烂脖子形成的原因基础、柱或墙根部混凝土浇筑后,接着往上浇筑,由于此时台阶或底板部分混凝土尚未沉实凝固,在重力作用下被挤隆起,而根部混
12、凝土向下脱落形成蜂窝和空隙(俗称“烂脖子”、“吊脚”)。7.3、修补措施将烂脖子处松散混凝土和软弱颗粒凿去,洗刷干净后,支模,用比原混凝土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填补,并捣实和养护。7.4、防治措施(1)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台阶(板或底板)混凝土浇筑完间隙 11.5h,沉实后,再浇筑上部混凝土,以阻止根部混凝土向下滑动。(2)基础台阶或柱、墙底板浇筑完后,在浇筑上部基础台阶或柱、墙前,应先沿上部基础台阶或柱、墙模板底圈做成内外坡度,待上部混凝土浇筑完毕,再将下部台阶或底板混凝土铲平、拍实、拍平。8、酥松脱落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8.1、现象:混凝土结构构件浇筑脱模后,表面出现酥松、脱落等现象,
13、表面强度比内部要低很多。8.2、酥松脱落形成的原因(1)木模板未浇水湿透或湿润不够,混凝土表层水泥水化的水中建五局左权碧桂园项目 质量风险处理方案8分被吸去,造成混凝土脱水酥松、脱落。(2)炎热刮风天浇筑混凝土,脱模后未适当护盖浇水养护,造成混凝土表层快速脱水产生酥松。(3)冬季低温浇筑的混凝土,浇灌温度低,未采取保温措施,结构混凝土表面受冻,造成酥松、脱落。8.3、修补措施(1)表面较浅的酥松脱落,将酥松部分凿去,洗刷干净充分湿润后,用 1:2 或 1:2.5 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并收光。(2)较深的酥松脱落,将酥松和突出颗粒凿去,刷洗干净充分湿润后支模,用比结构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强力捣实,并加强养护。9、顶板裂缝产生原因和修补措施9.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微裂缝、肉眼可见裂缝9.2、裂缝形成的原因:(1)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2)干燥收缩裂缝(3)振捣工艺不当发生的裂缝(4)养护不足引起的裂缝9.3、修补措施表面较小的裂缝,可用水清洗,干燥后用环氧浆液表面涂刷封闭。 9.4、顶板裂缝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