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APC-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pptx

举报
资源描述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第十一章,南华大学医学免疫学教研室,Q:为什么需要APC存在?,初始T细胞的完全活化需要两种活化信号的协同作用。“双信号”,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presenting cell, APC),能够加工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呈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APC,MHC分子,T cell,TCR,Ag肽,,通过MHC II类分子提 呈外源性抗原的APC,,APC,一、APC的 分类,通过MHC I类分子提 呈内源性抗原的APC,,病毒感染的细胞,肿瘤细胞,,专职性APC,,特点:表达MHC-Ⅱ类分子,共刺激 分子和AM,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单核/巨噬细胞 (Mo/MΦ),树突状细胞 (DC),B 细胞,(professional APC),一、APC的 分类,通过MHC II类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等;,以及表达MHCⅠ类分子的靶细胞(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等)。,非专职性APC (non-professional APC),特点:通常情况下不表达MHC-Ⅱ类分子,共 刺激分子和AM,在炎症或IFN-γ刺激 下才表达。,,,,,二、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美国学者Steinman于1973年发现 。,* 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状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 体内功能最强和最重要的 APC;,* 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DC是机体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 DC),经典DC (conventional DC):来自髓样干细胞,浆细胞样DC (plasmacytoid DC):来自淋巴样干C,,1、 DC的类型,“髓系DC”,主要参与免疫应答的诱导 与启动。,通过分泌I型IFN而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参与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发展;加工提呈抗原。,,,Fig.,2. 经典DC的成熟过程,2. 经典DC的成熟过程,未成熟DC 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摄取外源性抗原 抗原加工能力强 低表达MHC 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AM 迁移期DC 隐蔽细胞:在输入淋巴管和淋巴液中迁移的DC 外周血DC:迁移的DC和DC前体 成熟DC:并指状DC(IDC),,间质DC:分布于非免疫器官组织间质 朗格汉斯细胞(LC):皮肤,含Birbeck颗粒,成熟DC 表面有许多树突样突起 低表达模式识别受体,识别和摄取外源性抗原的 能力弱 加工抗原的能力弱 高表达表达MHC II类分子、共刺激分子和AM, 有效提呈抗原和激活T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2. 经典DC的成熟过程,未成熟DC,成熟DC,FcR及甘露糖R,MHC-II分子,共刺激分子,Ag摄取加工能力,Ag提呈能力,++,迁移倾向性,主要功能,+,++,++,++,-/+,++,-/+,-/+,-/+,炎症组织,外周淋巴组织,摄取/加工/处理Ag,提呈Ag,,,,表11-1 未成熟和成熟DC特点的比较,通过模式识别受体和FC受体识别病原微生 物或抗原-抗体复合物 通过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受体介导的内 吞作用等摄取抗原 pDC产生I型干扰素,参与抗病毒固有免疫,,,3. Dc的功能,(1)识别、摄取和加工抗原,参与固有免疫,① 提供双信号,活化T细胞,,DC,-Ag肽:MHC分子复合物,,TCR—,…,CD3,,信号1,-协同刺激分子(CM),信号2,,CMR—,T,(CD80、CD86、CD40 …),(CD28、CD40L …),3. Dc的功能,(2)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作用,② 产生CKs诱导活化T细胞增殖和分化 ③ 高表达ICAM-1等黏附分子,有利于 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④ DC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细胞的专职性APC,⑤ 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诱导Ig类别转换/释放某些可溶性因子。,3. Dc的功能,(3)免疫调节作用:分泌CKs和趋化因子调节其他免 疫细胞的功能。,① 诱导中枢免疫耐受:胸腺DC,在胸腺,T细胞通过识别DC表面的自身pMHC而发生凋亡 (阴性选择),从而排除自身应答性T细胞克隆。,② 诱导外周免疫耐受:非成熟DC,(4)免疫耐受的诱导与维持,3. Dc的功能,Th0,,Th1,细胞免疫,IL-12,,IL-12,如:,(二)单核/巨噬细胞 (Mo/MΦ),单核细胞(Mo),—外周血,MΦ,—— 组织,,1、组成及分布,(Mononuclear Phagocyte System, MPS),单核吞噬细胞系统,骨 髓,血 液,组 织,多能干细胞,髓样干细胞,单核母细胞,前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结缔组织:组织细胞 肺:肺泡巨噬细胞 肝:枯否细胞 脾与淋巴结:巨噬细胞 浆膜腔:胸、腹腔巨噬细胞 神经组织:小胶质细胞 骨:破骨细胞 关节:滑膜A型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细胞的分化和分布,2、 MΦ的表面标志,(2)膜抗原:提呈Ag,MHCⅡ/Ⅰ类分子(静止时低水平),(1)膜受体:识别Ag,FcγR/CR(C3bR/C4bR) / PRR / CKR,,(3)协同刺激分子:第二信号,CD80(B7-1)、CD86(B7-2)、ICAM-1,3、 MΦ的Ag提呈作用特点,,,(1)摄取和加工力强 (2)正常情况提呈力较弱(MHCI/II 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较低),活 化后明显增强; (3)仅激活已活化或记忆性T细胞。,(三)B细胞,无吞噬功能,BCR特异性识别浓集和内化抗原或 胞饮作用摄取抗原为主; 只提呈可溶性Ag; 活化和记忆性B细胞才能提呈Ag(静息 状态不表达CD80、CD86等共刺激分子)。 Ag浓度较低和再次应答时重要作用; 同时具有体液免疫效应细胞和APC的重功能,mIg介导的内吞,CR介导的内吞,FcR介导的内吞,吞饮,吞噬,,吞饮,,,,,外源性抗原的摄取方式,,被动吸附,,,,,,,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和提呈,APC降解Ag并加工成一定大小的多肽片段、与MHC分子结合,形成pMHC再转运到APC表面的过程。,APC与T细胞接触过程中,表达于细胞表面的pMHC被T细胞识别,形成TCR-抗原肽-MHC三元体,从而诱导T细胞活化的全过程。,Ag加工/处理(antigen processing),Ag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TCR的识别,1、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根据抗原是否在APC内合成分类:,2、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并非由APC合成、来源于APC外的抗原。 eg.:细菌、细胞等,在APC内新合成的抗原。 eg.:病毒感染细胞 细胞内合成的病毒蛋白 突变细胞 细胞内合成突变蛋白,一、APC提呈抗原的分类,Review,,,,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Ag提呈途径,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Ag提呈途径,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Summary,二、APC加工和提呈抗原的途径,内源性Ag主要通过MHCⅠ类分子途径加 工处理与提呈。 参与细胞:所有有核细胞。,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转运 2、MHCⅠ类分子的生成与组装 3、抗原肽- 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Ag提呈,(一)MHCⅠ类分子途径,1、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转运,(一)MHCⅠ类分子途径,细胞内蛋白与泛素结合形成 泛素化蛋白,被蛋白酶体降解 蛋白酶体(20S):大分子蛋 白水解酶复合体,主要负责将 溶酶体外的蛋白质降解为多肽。 免疫蛋白酶体(26S)具有较强 的酶活性,其β亚单位又称低分 子量多肽(LMP),TAP(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抗原加工相关转运物 位于内质网表面, TAP1和TAP2各跨ER膜6次, 共同在ER膜上形成孔道 TAP选择性转运适合与MHC I类分子结合的含8-16个AA 的抗原肽,,(一)MHCⅠ类分子途径,2、MHCⅠ类分子的生成与组装,伴侣蛋白 钙联蛋白、钙网蛋白和TAP相关 蛋白(tapsin) 参与α链的折叠;α链与β2m组装 成MHC I分子;保护α链不被降解; Tapsin介导I类分子与TAP的结合,,α链、β2m合成部位:ER,(一)MHCⅠ类分子途径,3、抗原肽- MHCⅠ类分子复合物的形成与Ag提呈,抗原肽结合槽:α1和α2功能区 内质网的氨基肽酶(ERAP):修剪Ag肽 羟基氧化还原酶 (Erp57):催化α2功 能区二硫键断裂和 重建,(一)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Ag,,,蛋白酶体,降解,Ag肽,(8~12个aa),,,TAP转运,内质网腔(Ⅰ类分子在此合成),,,形成,Ag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Golgi 转运,靶细胞膜表面,提呈,CD8+ T-TCR,,Summary,(一)MHCⅠ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通过MHC Ⅰ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一)MHCⅠ类分子途径,(二)MHCⅡ类分子途径,外源性Ag主要通过MHCⅡ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与提呈。,1、外源性抗原的摄取与加工 2、MHCⅡ类分子的合成与转运 3、 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肽的提呈,(二)MHC II类分子途径,Ag降解场所:内体/溶酶体,蛋白Ag,,,APC摄入,,,初步降解,多肽,内体/吞噬溶酶体,Ag肽(10~30个aa),,转运 至,,酶降解,1. 外源性抗原的摄取与加工,内体,与MⅡC (溶酶体样细胞器) 融合,,,内质网中新合成的MHC II分子与内质网膜上Ia相关恒定链(Ia-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Ii)结合成(αβ Ii)九聚体。 Li的主要功能:,促进MHCⅡ类分子α链与β链组装和折叠 及二聚体的形成;,促进MHCⅡ类分子通过Golgi从ER转运到MⅡC。,阻止MHCⅡ类分子与其他内源性多肽结合;,2. MHC Ⅱ类分子合成与转运,2. MHC Ⅱ类分子合成与转运,CLIP—,MHCⅡ类分子相关的恒定链多肽,(class Ⅱ 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作用:封闭MHCⅡ类分子的抗原 肽结合槽。,MⅡC:MHC Ⅱ类分子小室,2. MHC Ⅱ类分子合成与转运,3. 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肽的提呈,HLA-DM分子:使CLIP与抗原肽结合槽解离,抗原肽结合槽: α1+β1,结合13-18 aa,3. 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肽的提呈,MHCⅡ类分子 Ii (αβIi)3 Ii 降解 ( MⅡC ) CLIP HLA-DM 与Ag肽结合槽解离 抗原肽-MHCⅡ类 分子复合物,3. MHCⅡ类分子的组装和抗原肽的提呈,+,,,,,外源性Ag,,APC摄入,蛋白酶降解,,,Ag 肽(13-18aa),(αβIi)3,CLIP,,酸性环境、蛋白酶降解Ii,HLA-DM降解CLIP,(MⅡC ),MHCⅡ类分子,,结合,,,提呈,CD4+ T细胞,,,,(内体、溶酶体和MⅡC),Summary,(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通过MHC II类分子途径加工处理和提呈,(二)MHC II类分子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 MHCⅡ类分子途径,Ag来源 内源性Ag 外源性Ag,Ag降解的胞内位置 蛋白酶体 内体、溶酶体和MⅡC,处理和提呈Ag的细胞 所有有核细胞 专职性APC,Ag与MHC分子结合部位 内质网 MⅡC,提呈抗原的MHC分子 MHCⅠ类分子 MHCⅡ类分子,识别和应答细胞 CD8+T(主要为Tc) CD4+T(主要为Th),伴侣分子 TAP、钙联蛋白 Ii链、钙联蛋白,,,表11-2 MHCⅠ类分子和MHC II类分子途径比较,MHCⅠ类分子能提呈外源性Ag,(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 (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MHCⅡ类分子也能提呈内源性Ag,(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外源性Ag交叉提呈的机制 外源性抗原从内体或吞噬溶酶体中溢出或直接穿 越细胞膜进入胞质 溶酶体中抗原肽通过胞吐作用排出并与细胞膜表 面空载MHC I类分子结合 细胞表面的和新合成的MHC I类分子进入内体直 接与外源性抗原肽结合,(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内源性Ag交叉提呈的机制 含内源性抗原的细胞或凋亡小体被APC摄取 形成内体 内源性抗原肽被释放到胞外,与细胞膜表面空 载的MHC Ⅱ类分子结合为复合物,(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四)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CD1与β2m组成MHCⅠ类样分子而提 呈脂类Ag; CD1a~c对脂类Ag加工、提呈,活化特 异性T细胞,介导适应性免疫应答; CD1d对脂类Ag加工、提呈,活化NKT 细胞,参与固有免疫应答。,脂类抗原与APC表面的CD1分子结合而被提呈,思考题,1. APC的概念,专职性APC的种类和特点。,2.抗原加工处理、抗原提呈的含义?,3. DC、Mφ及B细胞摄取抗原的方式有何异同?,4. MHCⅠ类分子途径和MHCⅡ类分子途径的比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温馨提示:
文客久久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