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第十一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 的处理及提呈,Antigen-presenting cell & antigen presentation,2,Introduction,T细胞如何识别抗原?
TCR: 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4,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概念: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 APC)
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5,分类: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组成性表达MHC-Ⅱ类分子和T细胞活化所需的共刺激分子和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抗原摄取、加工、处理与提呈功能.
DC、Mo/Mφ、B,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B 细胞,6,分类:
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professional APC)
非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non-professional APC)
经抗原、IFN-γ刺激活化后表达MHC II分子和共刺激分子, 摄取、处理、加工、提呈抗原的能力弱。包括: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间皮细胞等.,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7,APC 的 分 类,8,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1973年, Steinamn首先发现
广泛分布于除脑以外的全身脏器
抗原提呈能力最强
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naive T cell) 增殖
是机体适应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始动者,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9,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
(一)类型与特点:
根据来源分类
根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
根据组织分布分类,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10,DC的分类——根据来源分类,髓系DC:
免疫应答的诱导和启动
淋巴系DC:
干扰素产生细胞,抗病毒作用,11,,,髓系DC大多为未成熟状态,摄取Ag或接受某些刺激(炎性信号)分化成熟,成熟过程同时发生迁移。,DC的分类——根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12,,,DC的分类——根据分化成熟状态分类,,由未成熟到成熟,其表面标志、功能状态的变化
非成熟DC: 抗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能力强,提呈能力弱
MHC-II分子、AM,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低
成熟DC: 抗原提呈能力增强,激发应答能力增强
MHC-II分子、AM,协同刺激分子表达水平高,DC的迁移与成熟的过程,表11-1 非成熟DC与成熟DC的特点比较,15,淋巴样组织中的DC:并指状DC(IDC)
滤泡样DC(FDC)
非淋巴样组织中的DC:间质性DC
朗格汉斯细胞
体液中的DC:隐蔽细胞(veiled cell)
血液DC,DC分类—根据组织分布分类,16,interdigitating DC, IDC,IDC express high levels of MHC molecules, and are more potent antigen-presenting cells than others.,17,follicular DC, FDC,FDC express high levels of membrane receptors for antibody and complement. By these, FDC actives the B cells in lymph nodes.,,,IDC,FDC,,,,,IDC: 外周淋巴组织T细胞区,高表达MHC分子
I、Ⅱ类分子(抗原提呈能力强)
FDC:不表达MHC Ⅱ类分子,高表达Fc受体和补体
受体(滞留、浓缩Ag-Ab复合物),19,(二)DC功能
抗原提呈与免疫激活
免疫调节
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20,,DC的功能—— Ag提呈与免疫激活,21,,胸腺DC,,DC功能,DC的功能——免疫耐受的维持与诱导,22,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DC临床应用研究:
病原体和肿瘤抗原刺激的DC,回输体内分别治疗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去除移植物中DC,可提高移植物存活。
阻断或降低DC的APC作用,可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23,DC的应用——肿瘤疫苗,24,二、单核-巨噬细胞(Monocyte-Macrophage)
生物学功能(第14章,固有免疫)
吞噬杀伤功能
分泌功能
加工处理提呈Ag,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不能活化初始T细胞,而仅能刺激已活化的T细胞或记忆性T细胞,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25,扫描电镜显示,在感染早期,M伸出长长的伪足去捕获细菌,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26,三、B淋巴细胞:
既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执行细胞,又是专职APC
B细胞提呈抗原,尤其低浓度抗原
B细胞提呈抗原功能与mIg有关——浓集抗原,并使之内化。
再次应答过程中记忆性B细胞作为APC激活抗原特异性的Th细胞,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和特点,27,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抗原处理(antigen processing)
APC将抗原降解、加工处理成多肽片段,与MHC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复合物,表达于膜表面的过程。
抗原提呈(antigen presentation)
APC表面的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的复合物与T细胞表面的TCR结合为TCR-抗原肽-MHC三元体,从而活化T细胞的全过程。,28,抗原分类:
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
来自APC外,需被摄入细胞内才能进行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 II类复合物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D4+ T细胞识别。
内源性抗原(endogenous antigen)
由APC胞内合成,直接被APC加工处理,以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D8+ T细胞识别,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30,APC通过四种途径进行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
MHC 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
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对抗原的交叉提呈)
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第二节 抗原的处理和提呈,31,1. 蛋白酶体(Proteasome): 圆柱形(20S),能水解各种胞浆蛋白成为肽段。
2.TAP (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
跨ER膜的蛋白分子,对8-16AA肽段亲和力高。(endoplasmic reticulum)
3.伴侣蛋白(Chaperone) :钙联素等,参与MHC I类分子组装。,(一)MHC 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32,1、加工、处理Ag
2、MHC I类分子
的生成与组装
3、抗原肽的提呈,(一)MHC I类分子途径(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34,MHC-Ⅰ类分子途径小结,内源性抗原经proteasome的加工、处理及TAP的转运。
α-chain的形成、与β2m组装成MHC-Ⅰ类分子。
Ag肽:MHC-Ⅰ复合物在ER内形成。
抗原肽-MHC 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D8+ T细胞识别
所有有核细胞均具有通过MHC I类分子提呈Ag的能力,35,1、加工、处理Ag
2、MHC II类分子
的生成与转运
3、 MHC II类分
子的组装、抗
原肽的递呈,(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36,1、外源性Ag的加工处理,(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Ag,内体,,溶酶体,,降解为多肽(10-30个aa),37,2、MHC II类分子的生成与
转运
1)在粗面内质网合成α、β
和Ii 链,形成(αβ Ii )3
九聚体,(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38,内质网,非成熟(α-β- Ii )3 九聚体,肽结合槽被Ii占据,经Golgi体转运至内体,MHCⅡ类分子腔室形成
( MHC classⅡcompartment, MⅡC),,,,(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39,MⅡC,HLA-DM解离CLIP, HLA-DM与肽结合槽低亲和力结合(成熟MHC II),,,,MⅡC,(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Ii 降解保留 CLIP,遇抗原时暴露结合槽,40,CLIP:class II-associated invariant chain peptide
(恒定链多肽),为Ii上24AA的小片段。
HLA-DM:MHC 免疫功能相关基因编码蛋白,催化
CLIP解离、辅助Ag肽结合到MHC II 的沟槽。,(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41,Ii的主要功能:
a、促进MHC-Ⅱ类分子二聚体的形成 (维稳);
b、促进MHC-Ⅱ类分子在细胞内的转运(ER→Golgi)
c、阻止MHC-Ⅱ类分子在ER内与某些内源性多肽的结合。,(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42,(二)MHC II类分子途径(外源性抗原提呈途径),44,外源性抗原经内体/溶酶体加工、处理。
有Ii,HLA-DM参与。
Ag肽-MHC-II复合物在内体/MⅡC形成。
抗原肽-MHC II类分子复合物形式表达于细胞表面,提呈给CD4+ T细胞识别,MHC-Ⅱ类分子途径小结,45,MHC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和MHCII类分子抗原提呈途径的比较,,46,外源性抗原 MHC-Ⅱ类分子
内源性抗原 MHC-Ⅰ类分子
抗感染(李斯特菌)。
抗肿瘤(DC被病毒感染后,MHC-I合成减少。此时
HSP-肿瘤抗原、抗原抗体复合物、凋亡和
坏死细胞被再摄入交叉提呈活化CTL)。
自身耐受(自身抗原交叉提呈维持外周耐受,
如mHA在胸腺交叉提呈诱导CTL耐受)。,,,,,不是提呈的主要方式。,(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交叉提呈),47,(三)非经典的抗原提呈途径(MHC分子交叉提呈),48,CD1+ APC 内化 早期内体 MⅡC(酸性)
形成CD1-脂类 CD1限制性T细胞(CD4-CD8-/CD4+/
某些CD8+/NKT/γδT)
抗分枝杆菌感染的关键(CD1b-结核霉菌酸、麻风脂质LAM)
脂质抗原疫苗优势(CD1无多态性)
CD1d复合物可激活NK1.1+T产生IL-4,诱导Th2细胞,参与免疫调节。,,,,,,(四)脂类抗原的CD1分子提呈途径,,50,T细胞只能识别抗原提呈细胞提呈的抗原肽-MHC分子,
APC必不可少。
内源性抗原肽在所有有核细胞中加工,需proteasome、
TAP、伴侣分子参与,产生pMHC-Ⅰ复合物, 供CD8+T 识别。
外源性抗原肽段在APC加工,需蛋白水解酶、Ii,HLA-DM参与,产生pMHC-II复合物, 供CD4+T 识别。
抗原的加工、处理及提呈有交叉现象, 具有重要意义。
脂类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激活CD1限制性T细胞, 不仅扩大了免疫应答的范围,而且对T细胞的蛋白质应答具有调节作用。,Summary,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