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物理因素的职业危害及其控制,主要内容,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
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工作场所振动危害与控制
工作场所高温
高原病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控制(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物理性职业危害因素,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物理性危害因素的职业卫生标准(GBZ 2.2-2007),1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2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
3工频电场职业接触限值
4激光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5微波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6紫外辐射职业接触限值
7高温作业接触限值
8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9噪声接触限值
10手传振动接触限值
11体力劳动分级标准
12体力工作时心率和能量消耗的生理限值,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765年就有锻造工噪声聋的报告,1830年就有人正式提出“铁匠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因枪炮噪声引起的耳聋人数急剧增加,开始引起医学界的注意,对噪声性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中国的噪声污染也相当严重,上千万工人暴露在有危害的噪声下,有上亿人受噪声的干扰。,七十年代,航空噪声巳经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1962年,三架美国军用飞机以超声速低空掠过日本藤泽市时,许多房屋玻璃被振碎,烟囱倒塌,货架上的商品震落满地,造成极大损失
1970年德国威斯特柏市,由于超声速飞机 “轰声” 的影响,发生378起报告受损事件,大部分是玻璃震碎,屋顶瓦掀起,烟囱倒塌,门心板及合页损坏。
人在喷气式飞机的轰声影响下会发生瞬间”休克现象,置身于轰声下分钟,会整天头昏。使奶牛挤不出奶,猪、马、牛、羊的发育受到影响。首都机场附近飞机噪声影响母鸡下蛋,噪声的定义,人类生存伴随着各种声音,可称为乐声和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节奏有调、听起来和谐舒心的声音为乐声,而杂乱无章、听起来不舒心的声音即为噪声。所以噪声是各种不同频率和强度的声波毫无规律地随机组合在一起,波形呈不规则变化的声音。,从心理学角度, 泛指一切人们不需要的、使人厌烦讨厌甚至难以忍受的声音。其中生产性噪声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声音。
声音的作用:生活休闲、陶冶情操,判断设备运行状态、物质加工状态、检查鉴定;干扰工作、学习、生活,危害健康。,噪声分类:,根据噪声在时间上的分布及其形态特征,可将噪声分为稳态噪声和非稳态噪声。其中非稳态噪声又分为起伏噪声、间歇噪声和脉冲噪声。
稳态噪声: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其声音是连续不断的,而且其声音强度是相对稳定的。声压波动一般不超过3db(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性测量)。,起伏噪声:是指在观察时间内,采用声级计“慢档”动态特征测量时,声级起伏大于3dB,通常小于10dB。
间歇噪声:是指测量过程中,声级保持在背景噪声之上时间大于或等于1秒,并多次突然下降到背景噪声级的噪声。
脉冲噪声:是指声压快速上升到顶峰又快速下降的一种瞬时的声音。声音的持续时间小于0.5秒,间隔大于1秒,声音变化大于40dB。,按噪声产生的动力和方式分为机械噪声、流体动力噪声、电磁噪声。
机械性噪声:由于机械的转动、摩擦、撞击、车辆运行产生的噪声,如纺织机、球蘑机、点锯、机床等发出的声音;
流体动力性噪声:由于气体压力发生突变引起的扰动而产生的声音,如通风机、空压机、喷射机、汽笛、锅炉排气等发出的声音。
电磁噪声:由于交变力的作用产生的声音,如发电机、变压器等发出的声音。,按照频谱特性可分为低、中、高频噪声:
低频噪声:主频在300Hz以下;
中频噪声:频率在300-1000Hz;
中高频噪声:频率在1000-2400Hz;
高频噪声:频率在2400-8000Hz。,噪声的几个重要物理参量,噪声具有声音的一切特征,可以用频率(f)、波长(λ)和传播速度(c)来描述,也可以用声压(级)、声强(级)和频谱等物理参量来度量。,声压与声强
声波在空气中传播时,引起质点振动,导致大气压不断变化,在正常大气压基础上附加了一定的压力,该附加的压力即称声压( P)。
对正常人耳刚能引起音响感觉的最小声压叫听阈声压(听阈);声压增大到人耳产生疼痛感觉时称痛阈声压(痛阈),从听阈到痛阈间声压的变化相差极大,达106倍。
用能量大小表示声音的强弱称为声强(I)。听阈能量为10-16 w/cm2,痛阈能量为10-4 w/cm2,(从听阈到痛阈间声强的差值为1012)
用声压(声强)的绝对值表示声音的强弱不方便;为此引入成倍比关系的对数“级”的概念,用来表示声音的大小。,声压级与声强级
某一声压与基准声压(1000Hz纯音)之比的常用对数乘以20为声压级。
Lp=20 LogP/p0 (dB)
P0=2×105 N /m2,听阈与痛阈之间相差120dB。
同理,声强级 LI=10 Log I/I0 (dB),听阈与痛阈之间相差120dB。
被测声音强度增加1倍,声强(压)级增加3dB,声音强度举例,声压级(分贝),声压(帕斯卡),,闻阈,安静的房间,轻声细语,谈话声,,吸尘器吸尘声,割草机声,链锯声,枪声,喷气发动机声,耳痛出现,频谱与倍频程,单一频率声音称纯音。
生产性噪声是由不同频率声音随机组合的复合音。除声音强度上差异外,每种噪声所含的频率范围也不同,有广谱的,也有以高频或低频的主的。
正常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把组成复合音的各种频率由低到高连续排列,可绘制该复合音的频谱图,由频谱图可反映声音的特性。,响度与响度级,声音的大小或强弱是客观存在的物理特性,噪声声压级是一个客观参量。
声音有多响则是人耳主观感觉量。二者并非完全一致。频率高者感觉音量高,频率低则感觉声音低沉,响度低。
响度:是指人用听觉判断声音强弱的主观量度。,声音多响不仅和声压级有关系,还与频率有关。例如频率等于20KHz的大功率超声波就听不见,其声压级却相当可观。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综合声压与频率定出人耳对声音的音响的主观感觉量,称为响度级。,A声级与等效连续A声级,在进行噪声测量时,为了能用仪器直接测出能反映人的听觉器官对噪声的响度感觉,以便准确地评价噪声对人体的影响,在设计声级计时,根据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性,模拟人耳的等响曲线,设置了几种计算网络,使声级计具有了计权特征。
这种使用频率计权网络测得的声压级就称为声级。,A计权网络就是模拟人耳对40方声音的响应曲线,对低频音有较大的衰减,对高频声不衰减。符合人耳对声音的感觉特征,因此国际标准组织(ISO)推荐采用A计权声级作为噪声测量与卫生评价指标。
除了A计权网络外,还有B(70方)、C(100方)等计权网络,通过A、B、C声级的测量,可以粗略知道噪声的能量分布。,等效A声级,A声级与噪声对人们的烦恼程度及噪声对听力损伤和对健康的危害有较多的一致性。
但在实际工作中,工人在一个工作日不同时间内可接触不同强度的噪声,这种情况下用一个A声级难以反映工人接噪水平。
用噪声能量按时间平均的方法来评价噪声对人的影响,即等能量声级,又叫等效连续声级。
指把一个工作日内各段时间内所接触的不同水平的噪声,按照能量平均的原则,以平均A声级来表示整个暴露时间内噪声的大小,就是等效连续A声级,连续等效A声级可通过声级计直接测量,也可通过测量不同强度噪声的A声级、记录各自持续时间,用公式计算:,工业噪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有5000万以上的劳动者接触较强的生产噪声,接触者中1%-5%可引起噪声聋。
在现有职工中,大约有14.9%的人接触的噪声≥85dB(A),有11.7%的人接触的噪声≥90dB(A)。,噪声的职业危害,生产性噪声的非特异性危害
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通过听觉中枢作用于大脑皮质和植物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一系列反应,有头痛、头晕、耳鸣、心悸、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
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交感神经紧张、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心电图T波改变、传导阻滞。血压变化。
3、对视觉器官的影响:眼痛、视力减退。
4、对消化系统的影响:胃肠功能紊乱,食欲不振、恶心、胃张力减低。
5、影响内分泌系统:使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尿中儿茶酚胺排出量增加,性腺功能发生变化,表现性周期紊乱、月经失调、生殖能力下降。,听觉神经,耳蜗,三块听小骨,(外耳),(中耳),(内耳),空气,耳道,鼓膜,,,,,,,,,,,特异性危害--人的听觉系统,听觉系统主要表现为听力下降或听力损失。听力下降可有暂时性和永久性之分。
接触强噪声之后,出现听力下降、听阈升高,脱离噪声环境,短时间内如几分钟或几小时能完全恢复的称为听觉适应,这是正常生理性保护功能;如果接触强噪声的时间比较长,则听力的恢复可能需要十几或几十个小时,这属于听觉疲劳,由于听觉还能恢复,所以上述现象都称为暂时性听阈位移。
在听觉疲劳的基础上,继续长期接触强噪声,听力损失不能完全恢复,表现为永久性听阈位移,由功能性改变发展为器质性退行性病变,称为听力损伤或噪声性耳聋。,,职业性耳聋发展,听力损失的发展,高频听力损伤:噪声性听力损伤早期表现为高频段3k~6kHz听力下降,调查表明,以6kHz处听力下降最明显,其次为3k、4k,检出率分别为46%、22%、4%。
听力障碍:当语言频段(0.5k、1k、2k)听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开始出现听力障碍,对语言交谈、听电话、听音乐感觉有困难,随着病程进展,听力障碍逐渐加重。
评定听力障碍的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为0.5k、1k、2k平均大于等于25分贝。,噪声聋诊断分级标准:轻度噪声聋:26~40分贝;中度噪声聋:41~55分贝;重度噪声聋:≥56分贝。
噪声性耳聋发病缓慢,多为两耳对称,自我感觉有耳鸣症状。听力损伤的速度,一般在接触噪声的前十五年进展较快,尤其高频段更明显,以后渐趋平缓,很少发展成全聋。
噪声性耳聋的诊断应根据噪声接触史、排除其它感音性耳聋、以及纯音测听进行,高频段(3k~6kHz)听力下降超过一定范围、语频段(0.5k、1k、2k)平均听力下降>25分贝。
在某些情况下,如爆破、火器发射或其它突发性的巨响而引起的急性听力损伤又称爆振性耳聋。
对噪声性耳聋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a听力损伤危险率%,b听力损伤总百分率%,噪声暴露与听力损伤危险率(%)估计[ISO R1999-75(E)],不同工龄不同声级噪声性耳聋检出率%,工程控制措施
护耳器个体防护
管理措施,听力保护,噪声工程控制技术,噪声工程控制-吸声、消声、隔声、隔振、阻尼、建筑布局
吸声:多孔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如超细玻璃棉、矿棉、岩棉、聚胺脂泡沫塑料、木丝板、甘蔗板、珍珠岩板、石棉蛭石板、加气混凝土、吸声砖以及各种共振吸声结构、共振复合吸声结构。
消声:大量实用的系列化的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以及阻抗复合消声器。,隔声:在工业噪声中的空压机、电动机、球磨机、冷冻机、燃汽轮机、多种风机、玉器研磨机、制钉机、电锯琴弦机的隔声罩或隔声间。
隔振器和阻尼材料(个人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防声棉。,工作场所噪声的控制:从声源(振动物体)、传播途径和接收者三方面入手。,声源的控制,从声源上根治噪声是最积极、最彻底的措施,主要是减少噪声源的辐射功率。
改进机械设计降噪声
改革设备结构降噪声
改变传动装置降低噪声,改进工艺
铆接改成焊接,降低噪声40分贝;
锻打改成摩擦压力或液压加工,降低噪声20-40分贝;
柴油打桩机改成压力打桩机,降低噪声50分贝;
锻锤改成液压,喷气式织布机改成有梭织布机。
提高传动齿轮加工精度减少撞击、摩擦降低噪声;
提高轴承滚珠加工精度一级,降低噪声10分贝。,从传播途径控制噪声,合理布局、闹静分开;
利用噪声源的指向性,合理布置声源位置;
合理布置建筑屋内部结构;
绿化。,采取合理的噪声控制工程技术措施:吸声、隔声、消声、隔振、阻尼,采取噪声控制措施后,工作场所噪声仍不能达到标准要求时,应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个人防护,护耳器特点,容易携带及存放
在热的环境中比较舒适
不妨碍其它安全用具
比耳罩便宜,容易遗失
颚骨运动时可能移动
佩戴比耳罩稍微复杂
监察比较困难
耳在有患感染性疾病时不适用,,容易取得舒适效果
容易保养
容易监察
比较稳定
容易佩戴,在热的环境中比较不舒服
体积大,有一定重量;
妨碍其它安全用具
比耳塞昂贵,,护耳器现场使用实际声衰减值的计算《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护耳器的选择,以护耳器包装上的标称降噪值为依据,换算为ISO 4869-2定义的单值噪声降低值SNR,用SNR乘以0.6之后应大于噪声超标值,NRR 29 dB
SNR 31 dB
包括1100、1110,护耳器降噪值,NRR 28 dB
SNR 34 dB
包括1120、1130,NRR 25 dB
SNR 25dB
包括1260、1261、1270、1271,1310
NRR 20 dB
SNR 26 dB,,1425
NRR 22 dB
SNR 30 dB,1440
NRR 24 dB
SNR 27 dB,1435
NRR 23 dB
SNR 25 dB,1450
NRR 23 dB
SNR 26dB,,工作场所振动危害与控制,振动的定义,振动是一种波动性的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以中心为基准( 平衡位置 ),做直线或弧线的周期性往复运动,即物体朝两个相反方向的交替运动。
振动广泛存在于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振动的分类,按物理性质分类
1. 周期性振动 :每隔一个固定的时间运动就完全重复一次,例如心脏的跳动、钟摆的运动、音叉的振动等。
2. 非周期性振动:每振动一次所需的时间各不相同, 或各次振动的幅度有变化, 以致每一次振动都不能与上一次振动完全重复。非周期性振动又分随机振动和冲击振动(瞬间振动)。前者例如拖拉机座椅的振动就是不规则的随机振动。而锻锤、冲床、剪板机、压力机及打桩机等所引起的振动则属于冲击振动。生产中大量的振动是非周期性组合性振动。,根据振动作用部位分类,1.全身振动
坐在振动的座位上,站在振动的地板上或倒卧在振动的平面上。
常见振动设备和工具:驾驶工作、森林作业机械、采矿、采石机械、叉车、体育运动等。其中最常产生强烈振动和撞击的有越野作业车辆,包括推土机、工业用重型卡车及农用拖拉机等,2.局部振动,局部振动是经手传递,由手臂传到躯体的振动。凡经手指或手掌传至身体的振动均属于“手传振动”,也称为“手臂振动”。在许多工业生产中均涉及到动力驱动的工作机械和工具,例如制造业中用的敲、钻、研磨等的动力金属工具,采矿和建筑业用的岩钻、碎石机、振捣器,农业和林业用的链锯,公用设施建设中用的道路及混凝土粉碎机、汽锤、手持风钻等,此外还有像割草机、压路机等机械。
从事此类承受手传递振动工作的人在荷兰有15万人,在英国和美国分别有50万和146万,我国也有相当数量的这类工作人员。
过多地承受这类手传递的振动常可导致严重的疾病,如上肢血管、神经、肌肉及骨和关节的病变。据估计,欧洲和美国分别有大约1.7%~3.6%的工人接触这种有潜在危险的手传递振动。,振动的物理参量,基本参量有:振动的频率、位移的幅度、速度和加速度等。
1.振动频率:振动频率(f) 是用每秒的周期数,即赫兹(Hz)来表示的。也就是振动物体在单位时间(s)内所完成振动的次数。
2.位移幅度:位移指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距离,位移的峰值(最大距离)便称振幅。单位是毫米(mm)或厘米(cm)等。
3.速度:速度指振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变化的量, 即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为毫米/秒 (mm/s)或厘米/秒(cm/s)等。
4.加速度:加速度指振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单位m/s2,也可用地球的重力加速度表示,大约1g=9.81m/s2。
频率和加速度是评价振动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基本参量。以加速度反映振动强度对人体作用的关系最密切,因此加速度是目前评价振动强度大小最常用的物理量。,振动方向
可沿三个直线运动方向和三个转动方向进行。就坐姿者而言,水平直线运动沿x轴(前后)、y轴(左右)和z轴(上下)进行,而沿x、y、z轴进行的转动则分别称为r x(转滚)、r y(俯仰)和r z(偏转)。
持续时间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与振动的持续时间有关。,可导致手臂振动病行业,煤炭采选业:掘进、凿岩、打眼等;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钻井、采油等;
有色、黑色金属矿采选业:穿孔、炮采、机采、装运、破碎、筛选等;
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破碎、筛选、装运等;
机械工业:铸造落砂、铸件清理、铸件初加工、压铸铸造、锻造等;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试车、总装、船舶打磨除锈等;
金属制品:铆接、锻打;
炼钢:钢锭整修;
耐火材料、水泥制品:紧实成型等,振动的控制措施,从产生振动的设备上采取对策,提供低振动产品,同时在振动的传播途径上采取措施,减小振动传播;
制定各种法规、标准、条例、规范,限制振动接触;
在管理上采取必要的措施,限制振动接触。,减少和消除振动源,从振动源上控制振动是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改革工艺过程
采取技术措施消除或减轻振动源的振动,是预防振动的根本措施。
2.改进风动工具
设计自动、半自动的操纵装置,减少手及肢体直接接触振动体;
工具的金属部件改用塑料或橡胶,或加用各种衬垫物,减少因撞击而产生的振动;
或提高工具把手温度,改进压缩空气进出口方位,减少手部受冷风袭击。,3.采取隔振措施
采用大型基础:根据振动控制要求,基础质量可设置为设备质量的1-10倍(如机床的基础);
使用隔振元件:在振动设备下放安装隔振器。钢弹簧减振器、橡胶隔振器、其他隔振器。
有关设备应经常维修,固定零件不能松动,磨擦部分加润滑油也可减少振动的发生。
开防振沟:在振动基础四周开沟,填充松软物质;
在制造和使用振动工具时,利用弹性垫和支架减振;装置防振手柄(局部振动作业的工具手柄,应用软橡胶制作);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改善手持振动工具的作业体位,防止强迫体位,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杜绝手臂上举姿式的振动作业。,4控制设备振动
减少扰动:减少和消除振动源本身的不平衡力引起的对设备的激励,改善机器的平衡能力。
改进振动设备的设计、提高制造加工和装配的精度,使振幅最小化;
提高安装精度。
控制共振:振动机械的扰动激励力的振动频率与设备的固有频率一致时,使设备振动加剧即共振。共振具有放大、传递振动的作用, 需要防止。
改变机械结构的固有频率:改变设备结构或尺寸,或增加支撑点;
改变机械振源扰动频率:如改变机器的转速;
振动源安装在非刚性基础上:特别是管道等;
对于薄壳、柜、罩式结构采用黏弹性高阻尼材料,增加阻尼,降低振幅。,改善作业环境,限制接触时间,寒冷是振动危害、振动病发生的重要条件。作业环境的防寒、保温,寒冷季节的室外作业,如林业、采石、铁路保养、土木建筑、运输及其他露天作业;必要的防寒和保暖设备、防雨防雪设施,如保暖的休息室、保暖车等。室外严寒下劳动使振动工具的手柄温度保持 60℃,工人很少出现振动性白指,手柄温度在40℃,已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缩短和限制接触振动的时间,根据振动工具的振动强度、局部振动卫生标准要求,合理安排接振时间。
在工作日内,有计划地组织振动和非振动交替作业,增加工间休息时间,也是减少接振时间、预防振动危害的有效措施。,加强健康管理和个人防护,定期健康检查:按照《职业性手臂振动病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规定,做好振动作业工人就业前和就业后的定期健康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凡是不适合从事振动作业的人,要妥善安排其他工作。
加强个人防护:配备减振手套和防寒工作服,应注意在寒冷季节的防寒要求。防护手套除局部保温外,应符合防振要求,多层布手套和棉手套均有一定阻尼作用,较好的防振材料是高分子发泡材料。手持振动工具时,应有固定悬挂或支撑装置达到减振。因振动作业往往伴有噪声,故还应有耳塞、耳罩等防护用具,休息时用40-60 ℃ 热水浸泡手部,每次10分钟作用,也有一定作用。还应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和高热量饮食。,工作场所高温,高温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其特点
气温:生产环境中气温取决于大气温度、太阳辐射、生产热源、人体散热。热源通过传导、对流使生产环境空气加热,通过辐射加热周围物体,形成第二次热源,扩大了加热空气面积,使气温升高。
气湿: 生产环境的气湿以相对湿度表示,相对湿度在80%以上时成为高气湿。,气流:生产环境的气流与热源有关,并受外界风力影响,热源使空气加热而上升,室外冷空气从下部进入,造成空气对流。室内外温差越大,产生气流越大。
热辐射:指红外线及部分可见光,生产环境中热源可产生热辐射。热辐射不加热空气,但可使周围物体(包括人体)加热。
生产环境气象条件受季节、设备、生产情况、热源、距离、建筑、通风等条件变化影响,不同地区、季节、时间、工作地点、不同高度差异较大。,高温作业定义: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
生产性热源:指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产生和散发热量的生产设备、产品。
工作地点:指作业人员进行生产操作或为了观察生产情况需要经常或定期停留的地点。若因生产劳动需要,作业人员在车间内不同地点进行操作,则整个车间可称为工作地点。,高温作业类型,高温、强热辐射作业:冶金工业炼焦、炼铁、炼钢车间,机械制造业铸造、锻造、热处理车间,陶瓷、玻璃、水泥等工业窑炉,火力发电厂的锅炉。
特点:气温高热辐射强度大相对湿度小的干热环境
高温、高湿作业:印染、造纸、制革等工业液体加热或蒸煮作业。
特点:温度35℃相对湿度90%,高温、高湿、低气流的湿热环境
夏季露天作业:码头、建筑、搬运、露天生产线巡检作业。太阳辐射、受热地面及周围物体热辐射。
特点:高温、强辐射的作业环境,高温作业对人体的影响
1.机体生理调节
(1)体温调节:在中枢神经(下丘脑)调节下,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向体表,使皮肤温度上升,汗腺分泌↑, 维持体温在正常范围
(2)水盐代谢:机体重要散热途径之一。大量出汗---水盐大量丢失,导致水和电解质紊乱,甚至引起热痉挛
(3)循环系统:大量出汗使血液浓缩,血粘稠度加大,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皮肤血管扩张,血压降低,心跳加快, 心输出量加大,使心肌负荷加重,,(4)消化系统: 高温作业时,消化酶活性降低,胃肠道蠕动功能下降机体消化功能降低
(5)神经系统:运动区出现抑制,肌肉活动减弱而减少产热
(6)泌尿系统:汗腺排出↑,尿液浓缩,肾负荷的加重,尿中可出现蛋白、红细胞管型,甚至可发生肾功能不全,2.热适应
人体在热环境工作一段时间后对热负荷产生的适应反应
适应是人体的一种耐受性表现,此耐受性具一定限度, 超出此限度便可引起生理功能紊乱,甚至发生中暑。
脱适应---停止接触高温一周左右 , 热适应可消退,3 中暑
在高温环境下机体因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发病机制与临床表现
(1)热射病(包括日射病): 亦称中暑性高热
多发生在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
高温环境下散热途径受阻,体内蓄热,体温调节机制紊乱
临床特点:
起病急,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
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
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脉搏快.无力,呼吸表浅
严重时 → 可出现昏迷.抽搐等,抢救不及时可死亡,,(2)热痉挛:
多发生在干热型高温作业
人体大量出汗造成钠、氯、钾等严重丢失,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引起神经肌肉产生自发性冲动,出现肌痉挛
临床特点:肌肉痉挛伴收缩痛,以腓肠肌为多见, 患者意识清楚,体温多正常。
(3)热衰竭:
多发生在高气温、强热辐射的生产环境
可能是因皮肤血流增加,而导致脑部暂时血供减少
临床特点:起病迅速,主要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 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出现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晕厥,轻度脱水等;体温正常或稍高;一般不引起循环衰竭,,按病情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
先兆中暑: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大量出汗、口渴、全身疲乏、头晕、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还有下列症候群之一,体温在38.5℃以上;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如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细弱而快等情况。
重症中暑:有昏倒或痉挛;皮肤干燥无汗,体温在40℃以上。,高温环境的评价参数
WBGT指数:又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生产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参量(经验指数),用以评价人体平均热负荷。
它采用了自然湿球温度(tnw)、黑球温度(tg)和干球温度 (ta)三种参数,并由下列公式计算而获得:
室内作业:WBGT=0.7tnw+0.3tg
室外作业:WBGT=0.7tnw+0.2tg+0.1ta,高温作业的防护措施,技术措施
合理设计工艺:生产自动化,远离热源,减轻劳动强度。
合理布局:热源尽量布置在车间外;采用热压为主的自然通风时,热源布置在天窗下;采用穿堂风为主的自然通风,布置在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侧。
采用局部或全面机械通风或强制送入冷风来降低作业环境温度。
在高温作业厂房,修建隔离操作室,向室内送冷风或安装空调。
隔热:利用水或导热率小的材料进行隔热。,管理措施
宣传防中暑的知识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避开最高气温
合理劳动组织与休息,轮换作业,缩短作业时间。,保健措施
健康监护:就业前和入暑前的健康检查 :高温作业人员每年进行一次体格检查,对患有高血压、心脏器质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和严重的大面积皮肤病者,应予以调离
夏季供给含盐饮料和其他高温饮料
个人防护:耐热、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织物制成工作服,防护眼镜、手套、面罩、鞋,高原病,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分三型:
急性高原反应,主要症状为头痛、头晕、心悸、气短、恶心、腹胀、胸闷、紫绀等。
高原肺水肿,表现为干咳、胸痛、呼吸困难、紫绀、咳血性泡沫状痰、烦躁不安等,并有X线相应改变。
高原脑水肿,起病急,可有剧烈头痛、兴奋、谵妄、抽搐、昏迷等症状。,慢性高原病多见于较长时间生活在高原的人,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缺氧的适应能力,又分为慢性高原反应、高原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和高原高血压和高原低血压等型。
高原病是低氧性缺氧引起的,对于较重患者,只有移居到平原或低地才能治愈。,高原红,高原红是一种高原人群中的普遍现象,是长期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面部呈现红色的片状或团块斑,主要是因为皮肤角质层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表现出红血丝的症状。,高原肺水肿
寒冷、劳累、抵抗力下降造成呼吸道感染。当出现头疼、胸闷、不同程度地咳嗽(初起干咳,以后有痰)、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咯粉红色泡末样痰,抢救者将耳朵贴近患者胸壁可听到肺部水泡样呼吸声。此时病人惊恐不安、心慌、口唇面部紫绀,严重者血尿或逐渐神志不清。严重的肺水肿病情可迅速恶化,数小时内病人昏迷、死亡。,高原脑水肿
是另一种重性高原病,发病急,常在夜间发病;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其症状:除早期高原反应外,还有剧烈头疼、呕吐甚至喷射性呕吐;逐渐神志恍惚、定向力差、个别人出现抽搐、大小便失禁,最后嗜睡至昏迷。少数人可出现视网膜出血。
判断方法是让病人半卧位,嘱其按指令用手指指自己的鼻、耳朵、眼睛等,看其动作能否准确。,高原病的预防,患下列疾病者不宜进入高原
初次高原之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如发现心、肺、脑、肝、肾的病变,严重贫血或高血压病人,请勿盲目进入高原。如果只患有一般疾病,必须预先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如随身携带氧气等。,身心准备
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可从书本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做好适应性锻炼。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等,以增加肺活量和增强适应能力。
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带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到达高原后应注意事项
刚到高原,每个人都会感到不同程度的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缺氧症状,严重的会有头痛、全身肌肉痛、失眠等症状。但这种反应是很正常的,如果能够正确地保护自己,1-3天后,上述症状都会好转或消失。反应缓解之后,应该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保证安全。
人们常常用吸氧来缓解不适。当然,吸氧能暂时解除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但停止吸氧后,症状又会重新出现。这样便延缓了适应高原的时间。所以,如果上述症状不很严重,特别是在静处时较轻微,就最好不要吸氧,这样会更快适应高原环境。,进入高原,不可暴饮暴食,以免加重消化器官的负担不能能很好地适应此环境。禁烟、不要饮酒。
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他命的物质,要大量饮水,越多越好,只要能承受。饮食宜多吃高糖、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克服低氧的不良作用。
不可急速行走,也不能跑步,避免剧烈活动及重体力劳动,最好能用半天时间完全静养休息,第一晚上要早休息,多睡觉。一进高原就开始注意运动量,很多人刚到高原没有什么反应,就自以为是,结果晚上出现症状。,要防止因受凉而引起的感冒,感冒是急性高原肺水肿的主要诱因之一。高原温差特别大,很容易着凉并感冒,这时要切记,宁可热一点,不可冷一点,多穿衣服。
进入高原后,最好先到低海拨的地方,再到高海拨的地方,这样更有利于适应高原气候。旅途尽量安排轻松,行程适当宽松。
一旦发生高原反应也不必恐慌,要视其反应程度而有针对性的治疗。如果反应较轻,可采取静养的办法,多饮水、少运动,一般一段时间后会好转或消失;如果反应较重,影响到睡眠,可服用一些药物帮助治疗;如果反应太重,就要到医院进行治疗,输液、吃药、吸氧等。,尽量选择条件好一点的宾馆入住,使自己有一个好的居住环境,可以得到很舒适的休息,这样可以从心理上及身理上得到放松,有利于克服高原反应。另外,睡眠时尽量开窗,让空气流通,并尽量靠近窗户睡觉。
常用的预防高原反应的药物:红景天、肌肝片、葡萄糖等,进山前二天开始服用,路途也坚持服用,可以有效防止高原反应。
防晒措施能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对于缓解高原反应也有间接的作用。,电磁辐射的危害与控制,概念,交流电:依次交替反复改变其方向的电流即交流电。
电场:电荷周围普遍存在的介导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形态物质。
电场强度:电场中某点受到的电场力与其电量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场强),是一个表示电场中各个点电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磁场:运动的电荷周围存在的另一种特殊物质即磁场,磁场源于电荷的移动,电流量愈大,磁场强度愈强。磁场对磁铁、电流、运动电荷均有磁作用力。
磁场强度:单位磁极在磁场中所受的力,是磁场强弱 和方向的矢量。
电磁场:交流电周边电磁场交变产生,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电场和磁场相互联系形成统一体即电磁场。,电磁波:周期性变化的电场与磁场相互转化、互相激发、交替产生,延续传播即形成电磁波。
电磁辐射:电磁波是从电磁场由近及远的传播,电磁波向空中发射或泄漏的现象叫电磁辐射,其中频率较高的一部分称为射频辐射。过量的电磁辐射即成为电磁污染。,电磁波谱,波长/m,频率/Hz,宇宙线,Γ射线,χ射线,紫 外,可见光,微 波,无线电,红 外,高频电流周围的交变电磁场以其波长的1/6为界,相对地划分为近区场(感应场)及远区场(辐射场)两个作用带。
在感应场区内,对人体影响的是电磁场,且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的大小没有比例关系,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分别测定。
在辐射场区内,受到的是辐射波能的影响,并且能量随着距离发生源的距离增加而衰减。当波长很短时,人体主要出于辐射场内,电磁场处于同样均匀的衰减,电场与磁场之间构成一定比例。因此实际工作中之需要测量电场强度或功率密度即可。
频率越高、波长越短、量子能量越大、生物效应越强。,电磁辐射的辐射频谱包括射频辐射(俗称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及γ射线。
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呈倒数关系。辐射频率越高时,辐射能量越大;反之,频率越低时,能量越小。
射频辐射、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的波长较长,且频率低、能量低、没有电离作用,称为非电离辐射。
X及γ射线波长短,频率高,具有电离作用,称为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中,射频辐射、微波、红外线等具有热作用,可见光对视觉分析器有特殊作用,紫外线具有较强的特殊生物学作用,如机体暴露过多,时间过长,将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其共同防护原则是屏蔽辐射源,加大辐射距离,缩短暴露时间,及使用个人防护眼镜和防护服等。
激光是一种波长为红外线、紫外线范围的电磁辐射。,名称 应用 生物学作用
射频辐射 工业方面感应加热、理疗, 热作用(白内障、睾丸损
和微波 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 伤)和非热作用
雷达、武器、微波炉
红外线 日光、热源、强发光体、 热作用(视网膜损伤、白
红外遥感技术、侦察跟踪、 内障及皮肤灼伤)
星际导航
可见光 日光,白炽灯、荧光灯、 视力疲劳
焊接、热源
紫外线 焊接、电弧炼钢、水银石 电光性眼炎、光化学作用
英灯、太阳灯杀菌、矿井 (皮炎)、致癌(皮肤癌)
下紫外线照射,射频辐射及微波是指波长为3km~1mm,频率为100kHz~300GHz的电磁辐射。
射频电磁场发射源周围可分为感应场和辐射场。工人操作岗位主要处在感应场中,此感应场中电场与磁场强度不成比例,为测定对人体的影响,应该既测定电场强度,又测定磁场强度,其表示方法分别为V/m和A/m。
微波及部分波长较短的超短波周围,如在几个波长之外称辐射场。辐射场内电场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比例,可仅以功率表示辐射强度,其单位为mW/cm2。,射频辐射与微波,射频辐射波长3km~1m,频率100kHz~300MHz。
微波波长1m~1mm,频率由300MHz~300GHz。
其生物学作用可分为热作用(照射强度10W/cm2)和非热作用(照射强度1mW/cm2以下) 。
热作用特点为内生作用,可引起眼晶体白内障,致睾丸精子生成障碍,引起暂时不育。
非热作用,可引起暂时性周围血白细胞总数降低(或升高),淋巴细胞增加或减少,红细胞减少,中性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或抑制。,射频辐射接触作业
高频(频率100kHz~30MHz)
中长波:波长3000m~100m,机械:冶金工业(淬火、熔炼、焊接)。电子管:排气。烤消、封接、真空退火。半导体工业:外延、区熔拉单晶、氮化硅。无线电通讯广播。
短波:100m~10m,粮食、棉纱、木材、茶叶、纸张等干燥。塑料制品热合。理疗。橡胶硫化。电子工业:溅射、等离子去胶。无线电广播通讯。
甚高频(超短波,30MHz~300MHz):10m~1m,无线电通讯、广播、电视,理疗,雷达。
特高频(微波,300MHz~300GHz):1m~1mm,无线电定向测位、 无线电导航、雷达、无线电天文学、气象学,彩色电视,核物理,理疗,无线电通讯,食品、粮食、烟丝、木材、油墨、纸张干燥,微波炉烹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射频辐射及微波作业人员多处在低、中强度下作业,引起的主要症状有头痛、乏力、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征,尚有心悸、胸闷、脱发、脱眉或白发、白眉、月经紊乱、性欲减退、目干涩、视物模糊等。
一般预后较好,多可恢复,若脱离作业二、三个月后,症状减轻或消失。
射频辐射与微波的生物学活性随波长变短(即频率增加)而递增,顺序为微波>超短波>短波>中长波,微波段以厘米波危害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