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项目名称:关节运动损伤与微创治疗的研究及其临床应用推荐单位:教育部项目简介:关节运动损伤主要包括膝、肩、踝等滑膜关节的韧带、软骨及其附属结构的损伤,发病人群以年轻患者为主,伤后直接影响关节运动功能并引起关节退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运动员会导致过早丧失运动生命。以往,由于对运动损伤发生规律及术后康复缺乏研究,同时传统开放手术存在创伤大、时间长、精细度低等缺点,尤其对难治性关节伤病的治疗缺乏有效方法,临床疗效不佳。随着我国关节运动损伤的发病人数呈指数增长,其研究更显重要。本项目在国家 863 计划、 “十一五”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下,在关节运
2、动损伤的微创治疗以及相关难治性伤病(韧带断裂、软骨损伤、半月板撕裂的重建与修复)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阐明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损伤规律,提出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建立关节运动损伤微创外科治疗体系,规范了韧带重建技术,提出了软骨修复的新方法,带动国内专业领域学术与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主要技术创新如下:1、进行全国运动员关节运动损伤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其发生规律和主要致伤因素,为有效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发现交叉韧带断裂致使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损害的规律,提出早期重建预防和延缓继发损害的治疗原则。2、开展关节微创手术新技术,建立关节运动损伤微创治疗技术体系并推广,创新研究难治性关节伤病
3、治疗,实现了关节运动损伤的微创化治疗,使手术创伤小、精细度高,有利于功能康复,临床疗效显著。3、阐明重建交叉韧带塑形改建和末端形成的规律,发现术后膝关节被动运动对重建韧带愈合的促进作用,提出早期康复原则;发现国人交叉韧带止点解剖特点,指出骨道位置是重建手术的关键,提出交叉韧带单束、双束重建手术原则。4、发现透明软骨细胞代谢过程中线粒体超氧炫现象,发现软骨损伤修复相关的microRNA、lncRNA 因子,研制荧光纳米金颗粒用于软骨损伤的早期诊断研究,发明软骨细胞及间充质干细胞亲和多肽以及新型脱钙皮质松质骨软骨再生支架,有效促进透明软骨再生,为治疗严重软骨损伤提供新的组织工程修复方法并应用于临床
4、,效果良好。5、改进半月板损伤修复手术技术,规范修复愈合率的评估方法,显著提高半月板愈合率与疗效。通过半月板止点的研究,改进半月板移植技术方法,明显提高了移植成功率,临床疗效显著。 课题组共实施关节运动损伤手术 39600 余例(关节镜微创手术 31900 余例,交叉韧带重建术 11300 例) ,150 余名国家队优秀运动员(包括 60 余名奥运会与世界锦标赛冠军)术后重返赛场再获佳绩(例如柔道运动员冼东妹术后蝉联雅典、北京两届奥运会冠军) 。微创技术推广至全国 415 家医院(其中 18 家大型医院诊治患者 15 万余例) 。对保障我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发展以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出了贡献,
5、取得非常显著的社会效益。本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发表论文 227 篇,其中 SCI 论文 59 篇,最高影响因子7.882。主编出版 10 部专著(实用运动医学成为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 膝关节交叉韧带外科学 、 关节镜外科学入选国家“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出版工程),参编专著 15 部。项目前期工作 1999 年获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期工作 2008年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敖英芳教授获第九届吴阶平医学奖保罗杨森药学奖一等奖,曲绵域教授 2000 年获何梁何利奖,项目组多人于 2008 年获得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颁发的“特别贡献奖” 。- 2 -
6、主要完成人及技术贡献:(姓名、排名、技术职称、工作单位、对本项目技术创造性贡献、曾获国家奖励情况)敖英芳,第一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 完成人是本项目的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的规划设计及具体实施工作。在研究的总体思路设计,数据的分析,论文的起草以及发表等发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国家关节镜培训基地负责人,负责全国关节镜微创外科培训推广工作。此外,第一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中所列第 1-5创新点做出了创造性贡献。在国内外期刊发表相关论著 200 余篇(最高 SCI 影响因子为7.882) ,主编 4 部运动损伤专著。主办 9 次国际关节镜学术会议,16 届全国关节镜学习班
7、(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曾获 2008 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 2004 年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6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曲绵域,第二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2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2 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指导学生完成膝关节镜手术及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撰写大量论文。主编专著实用运动医学 ,成为全国运动医学领域的经典教科书,并获国家体育总局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再创佳绩、为国增光。
8、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全国百名优秀医师等国际、国内几十个奖项获得者田得祥,第三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3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2 点作出了创造性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踝关节镜手术,进行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参与撰写大量论文。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再创佳绩、为国增光。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及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等。余家阔,第四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4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3,
9、5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大量关节镜下韧带重建、软骨修复、半月板移植及修复等微创手术,参与运动损伤流行病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并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10 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操队和射击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安徽省科技成果奖。王健全,第五完成人,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5 完成人对本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3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髋、腕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8 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
10、总局奥体训练中心及北京队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崔国庆,第六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6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3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参与撰写多- 3 -篇论文,参编 8 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奥体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胡跃
11、林,第七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7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2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成大量膝、踝关节镜微创手术,参与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7 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郭秦炜,第八完成人,副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8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2、5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主要成员完成大量膝关节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及踝关节软骨修复等微创手术,作为第一作者撰写 5 篇论文,
12、参编 5 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及北京体育大学国家队训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及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张辛,第九完成人,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9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4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完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获得发明专利专利各 2 项。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马勇,第十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0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3 点作出了重要贡献。完
13、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5 部专著。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徐雁,第十一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1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2、3 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8 部专著。常年为北京体育大学国家队训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龚熹,第十二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2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2,5 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
14、成大量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论文,参编 8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焦晨,第十三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3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1-3 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踝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8 部专著。常年为国家体育总局康复中心及奥体训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
15、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闫辉,第十四完成人,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4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 4 -新点中所列的第 2 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参编 8 部专著。常年为首钢男子篮球队、北京橄榄球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印钰,第十五完成人,副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第 15 完成人对该项目主要技术创新点中所列的第 2 点作出了显著贡献。完成大量膝、肩、肘关节镜微创手术,撰写多篇论文,
16、参编 6 部专著。常年为奥体中心的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曾获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及创新推广贡献:北京大学自本项目开展至今,课题组所在单位共诊治关节运动损伤患者超过 80 万人次,实施治疗关节运动损伤的手术 39600 余例:其中关节镜手术 31900 余例,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手术 11300 余例;膝关节手术 21000 余例,肩关节 1500 余例,踝关节、肘关节共 4500 余例,临床效果显著。在开展本项研究过程中,为上千名运动员诊治伤病,其中包括 150 余名
17、国家优秀运动员并在手术伤愈后恢复训练,重返赛场,再创佳绩,为国争光(其中包括奥运会冠军和世界锦标赛冠军 60 余人,例如柔道运动员冼冬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蝉联了 2004 年雅典奥运会和 2008 年北京奥运会女子柔道 52 公斤级的金牌;体操运动员李小双、花样滑冰运动员赵宏博、跆拳道运动员陈中、游泳运动员张琳等治疗伤愈后再夺金牌) 。主编出版专著 10 部,参编专著 15 部;共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45 人,省级跨世纪人才 3 人;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共发表论文 227 篇,其中 SCI 论文 59 篇(SCI 影响因子最高为7.882,他引 873 次) ;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全
18、国运动创伤学习班及高新技术研讨会、全国关节镜学习班各 16 届,举办国际性学术会议 9 次(其中 2010 年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的参会注册外国学者达 114 名) 。每年接受、培养进修医师 30-50 人,短期(1 个月)学习者 50-60 人,到目前共培训学员 3000 余名,涵盖除西藏外全国各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多人成为当地运动损伤与关节镜微创外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关节镜微创技术推广至全国415 家医疗机构(其中 18 家大型医院诊治 15 万余例患者,实施微创韧带重建手术 12670例) 。相关继续教育工作与其他学科集体申报获得 2004 年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课题组所在单位被中
19、国奥委会指定为运动员伤病防治中心,其中多名成员担任备战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常年为国家队优秀运动员诊治运动损伤,解决运动训练中的实际问题,保证了运动员的正常训练和伤后重返运动场。此项研究为国家奥运增光计划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保障我国全民健身运动和竞技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极大提高了我国在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促进了关节镜微创治疗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整体带动了我国运动医学事业的发展,提升了国际学术地位,对于保障我国竞技体育运动、群众体育运动良好发展与人民身体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推广应用情况:研究成果推广至全国 415 家医疗单位,其中 18 家大型医院诊治关节运动损伤患
20、者 15万余人次,实施关节镜微创韧带重建手术 12670 例;解除了大量患者的病痛。研究过程中共发表论文 227 篇(SCI 论文 59 篇,影响因子最高为 7.882,他引 873 次)主编及参编专著 25 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6 项,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 45 名,举办了“第二届亚洲关节镜学术大会”等 9 次国际学术会议及 16 届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来自全国各地学员- 5 -3000 余名;研究成果填补了运动医学及骨关节外科相关领域的许多空白,显著提高了关节运动损伤方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整体带动了我国运动医学的发展。主要知识产权证明目录:项目名称 知识产权类别 国别 授权号纵向钻孔
21、的脱钙皮质骨关节软骨再生支架及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中国 ZL200810020891.1动物关节被动活动设备 发明专利 中国 ZL200710064417.4一种软骨亲和多肽序列、其筛选方法及应用 发明专利 中国 2010102273289一种关节软骨修复再生用支架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专利 中国 2011100214948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亲和多肽修饰植入人体支架的方法 发明专利 中国 2011101536328骨髓间充质亲干细胞亲和多肽的氨基酸序列、筛选方法及应用 发明专利 中国 201110153614X项目曾获科技奖励情况:获奖项目名称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奖励等级 主要获奖人 授奖单位实用运动医学 1999 年体育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国家体育总局关节运动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 2008 年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研究所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2006 年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敖英芳等 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