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文件名称: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编号:AJYY-GC-ZK-003起草部门:质管部 起草人:刘萍 审阅人:刘敏 批准人:李忠诚版本号:03 起草日期:20150701审阅日期:20150715批准日期:20150720变更原因:执行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 13 号)执行日期:20150801分发部门:公司各部门1.目的:对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进行控制。 2.依据:药品管理法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2012 版) 。 3.适用于公司药品经营全过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与控制。 4.控制操作规程: 4.1 定义: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识
2、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4.2 质量风险识别和评估: 4.2.1 一般风险:在经营中易出现的风险,如客户投诉、卫生情况、信誉反馈不良等情况。 部门负责人组织有关人员了解相关情况,做出书面说明,制定措施,采取有效方案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必要时配合质管部实地查看,核实情况。 4.2.2 重大风险: 在经营中出现重大质量问题,如:可能出现的天气问题、交通拥堵问题、突发事件等重大质量问题等。采取有效措施或启动公司预案进行控制。 部门负责人应在确定的质量风险问题上,制定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并报质控部审核后进行实施。 重大质量风险筛选重点: 质量管理情况、设施设
3、备条件、服务质量情况、冷链管理情况。 4.3 考察和评价风险控制: 4.3.1 运转正常,未有异常情况,定期审核; 4.3.2 一般风险,严格按质量管理要求执行; 4.3.3 重大风险,进行锁定,重点监测。 4.4 质量风险管理考察和评价: 质管部负责按质量管理相关规定,组织各部门对质量风险工作进行考察和评价,每年进行一次,以全面评价、审核质量风险工作进行情况。 考察和评价工作应体现公开、公正原则,各部门及岗位人员应严格认真进行检查、审核,不得弄虚作假、提供虚假信息或干扰影响该项工作。 4.5 质量风险管理考察和评价作用: 科学、系统的设定质量风险内容,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措施,完善药品
4、经营质量管理工作。 4.6 检查和评价工作检查及考核: 公司对客户质量管理体系和服务质量的考察和评价及工作程序由质管部提出、评价小组组长批准执行;日常工作由质管部负责检查,督促。相关部门或岗位人员应认真履行职责,秉公办事。 4.7 完善质量风险管理相关记录: 公司质管部对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每 2 年修订一次,检查评价资料由质管部存档备查,资料保存 5 年。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一.制定目的:建立药品经营质量风险评估标准操作规程,规范药品经营质量风险点的评估、控制及审核操作行为,从而降低药品流通环节的质量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公司药品经营风险点的质量风险评估、控制及审核管理。 三.制定依据:
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四文件内容: 1.选择的风险分析模式:风险坐标图对质量风险点各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2.进行风险分析后出具各环节的风2险分析报告,并经风险评估组审核、质量副总 批准后执行。 3.风险识别:对药品采购、储存、运输、销售等各环节(包括供货单位管理的风险评估、储运过程风险点的评估、购货单位、空调系统、冷链系统风险点的评估等)中的关键点进行分析,找出质量风险点,然后用风险坐标图风险分析,找出各个经营过程中的风险关键点。 4.风险分析:应用风险坐标图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对风险的严重程度(SEV) 和发生几率(OCC) ,评分实行 5 分
6、制,即从低到高依次评分为 05.0 分。 5.风险评估:识别、分析和评价潜在的风险。在对主要运营存储工序风险控制点进行全面的分析后,对每个的风险发生时影响的严重程度 S 和发生几率 O 进行打分,依据得到的 S 和 O 分值,在风险坐标图上标示出其坐标点,根据其坐标点在坐标图上所在的区域确定风险风险是可接受,还是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风险。 表 1:风险的严重程度(SEV)评分制(5 分制).3.4 风险评估标准 4.3.4.1 当风险坐标在风险坐标图上的绿色区域时 (SO2.5) , 则视为质量风险是很低的,不需要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质量风险(低风险) 。 4.3.4.2 当风险坐标在风险坐标图中
7、的黄色区域时(2.5SO15) ,则视为 是处于可控状态,可以不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质量风险(中等风险) 。 4.3.4.3 当风险坐标在风险坐标图中的红色区域时(SO15) ,则视为不可接受的,必须采取控制措施的质量风险(高风险) 。 图 1 风险坐标图4.3.5 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所有质量风险均应降至绿色(低风险)或黄色区域(中等风险) 。 4.3.6 风险控制: 4.3.6.1 风险降低: 依据风险所在的在风险坐标图上所在的区域, 确定是否采取改进措施降低风险。对需要采取改进措施的风险,在所采取的相应的改进措施实施后,再对其其严重程度 S、发生几率 O 进行重新评估后, 在风险坐标图上标注
8、其坐标, 当其坐标落在深绿色和浅绿色区域时,则视为降低了整个过程的质量风险。 4.3.6.2 风险接受:确定可接受的风险最低限度。经过上述 4.3.6.1 采取了最佳的质量风险策略,质量风险已经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4.3.7 风险沟通:文件和批准:相关的风险评估文件获得批准,涉及需要进行的 变更、 CAPA 等获得批准。高层管理者及其他人员间交换或分享风险及其管理信 息,参与者可以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任何阶段进行交流。通过风险的沟通,能够 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为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4.4 运用质量风险分析模版: 运用质量分析模版通常使用风险坐标图发掘潜在的质量问题
9、,通过对与运营储运相关记录的考查(如偏差、过程管理异常,投诉等)和对质量问题所导致的风险隐患等级的判断,对这些事件评估并分级,从而采用适当的对策,最终达到避免重复发生的目的。运用质量风险分析模版也是一种用于质量持续改进的模版,改进的目的是通过结合风险评估,不断提高公司运营和管控的能力。对于每个出现的问题将依据以上的评估系统,采取一定的对策以降低风险,直至风险等级降到可接受的范围,使出现的问题得到足够的改进,避免问题的重复发生。 4.5 风险的识别、分析、评估、控制全过程应记录在质量风险识别、控制、评估、审核表内。质量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1 目的:为规范质量风险管理活动,特制定本规程。 2 范围:
10、适用于药品经营过程质量风险管理。3 内容: 3.1 质量风险管理定义:是指采用前瞻或者回顾的方式,对药品流通过程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评估、控制、沟通、审核的系统过程。 3.2 原则:在药品经营过程中,对可能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应当根据科学知识及经验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采取必要的措施,以保证经营药品的质量。 3.3 本公司质量风险管理的方针:以预防为主开展质量风险管理工作,实现公司外部质量事故零风险。 3.43质量风险管理过程 3.4.1 质量风险识别:质量风险存在于各个部门中,在以下几种情况发生时,可能引入新的风险识别。3.4.1.1 新冷链储运设施、设备的引入过程中; 3.4.1.2 变更控制、客
11、户投诉、预防和纠正措施制订时;3.4.1.3 国家法律、法规等变化时。 3.4.2 风险管理的实际运用 3.4.2.1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审核法规方面最新的释义和应用,确定开发新的 SOP 的需求、指南。 3.4.2.2 质量管理教育与培训:员工素质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经验的传授和工作习惯的形成,以及对前阶段培训的定期评价。 3.4.2.3 冷链储运设备、设施:通过使用前验证、定期验证及停用时间超过规定时限的验证,评估冷链储运设备、设施的变更对经营药品质量的影响。 3.4.2.4 经营管理部分的质量风险管理 3.4.3 质量风险的评估:确定是否需要降低风险。 3.4.4 质量风险评估方法 3.4
12、.4.1 依据风险知识库。各部门应对本部门内存在的质量风险项目或问题进行汇总,质量管理部负责汇总,编写在正常和故障两种状态下与产品经营有关的可知的或可预见的质量风险清单。 3.4.4.2 根据标准、科学技术资料等进行理论上的分析。 3.4.4.3 使用分险分析工具。如:流程图、因果图、二维风险表等。3.4.4.4 对每个已判定存在的质量风险,根据质量风险的程度、概率等,决定哪些风险需要降低。 3.4.4.4.1 风险的严重度的分类 严重度的分类 分类标准 F3 是指严重影响产品内在质量的风险。 F2 是指对产品质量有一定影响的风险。 F1 是指对产品本身质量影响不大的一般风险。 3.4.4.4
13、.2 风险发生概率的分类 3.4.4.4.3 风险评价准则 发生概率 严重度 F1 F2 F3 P1 经常发生 (frequent) ALARP NACC NACC P2 有时发生(probable) ALARP ALARP NACC P3 偶然发生(occasional) ALARP ALARP ALARP P4 很少发生(remote) ACC ALARP ALARP P5 极少发生(unlikely)ACC ACC ALARP P6 难以置信(incredible) ACC ACC ACC (NACC不可接受区;ACC可接受区;ALARP 合理可行低水平区) 对 NACC 风险,必须采取
14、措施进行有效控制或消除;对于 ACC 风险,必须制定相应的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对于 ALARP 风险,企业可通过警戒,进行控制。 3.4.5 质量风险控制:作出决策并实施措施,以便降低质量风险或把质量风险维持在规定水平的过程。3.4.5.1 企业应采取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一个或多个) ,以把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 3.4.5.2 风险控制方法:通常采用下列方法。 3.4.5.2.1 设置计算机系统控制; 3.4.5.2.2 确认或验证;3.4.5.2.3 培训和检查; 3.4.5.2.4 监督与跟踪。 3.4.6 沟通:确保风险管理过程中将适当的信息向风险关系人报告。 3.4.6.1 沟通方
15、法:可采用会议或发放相应文件等形式,视风险程度确定。 3.4.6.2 沟通应确保相关人员获取准确的信息,并按照批准的风险控制方法执行,任何人未经批准不得随意变更。 3.4.7 质量风险的审核(回顾):确认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3.4.7.1 质量管理部应对所采取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等进行确认与评价。 3.4.7.2 应评价剩余风险的可接受性以及风险控制采用的方法是否引入了新的风险。 3.4.7.3 质量管理部每年至少组织进行一次质量风险的审核。回顾分析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如果一个或多个剩余风险或其可接受性已发生变化,则应对已实施的风险控制措施的影响进行评价。 3.5 质量风险管理过程所
16、4形成的文件由质量管理部负责归档保存,保存期限:长期。 3.6 风险管理操作规程图:一、目的:对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进行控制。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 三、责任:质量管理部:负责药品经营过程中质量风险管理工作。 四、内容: 质量风险: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是由风险的识别、量化、评价、控制评审等过程组成。 质量风险管理:是对药品整个生命周期进行质量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沟通、回顾的系统过程,运用时可采用前瞻或回顾的方式。 1 风险管理的内容 1.1 风险管理包括的内容有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审评、风险沟通、风险审核、风险回顾等程序,持续地贯穿于经营周期。
17、 1.2 风险评估是风险管理过程的第一步,它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部分即解决三个基本问题: (1)将会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2)可能性有多大? (3)问题发生的后果是什么? 1.3 风险控制的目的就是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平。它包括风险降低、风险接受。重点归纳为: (1)风险是否在可以被接受的水平上? (2)可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降低、控制或消除风险? (3)在控制已经识别的风险时是否会产生新的风险? 1.4 风险评审:在风险控制措施及风险控制结果进行评定,确认风险管理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是否对风险进行了适当并有效的控制。以此来评价风险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适当性和收益性,尤其是对
18、那些可能会影响到原先质量管理决策的事件进行审核。1.5 风险沟通:部门之间分享有关风险和风险管理的信息,各方之间可以在任何风险管理过程阶段进行沟通,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的输出/结果应当进行适当的沟通和存档。 1.6 风险回顾:通过风险沟通,能够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 2风险管理操作规程 2.1 风险管理的启动 2.1.1 确定问题和/或有关风险的疑问,包括确认风险可能性的相关假设; 2.1.2 质量负责人负责召集与风险相关的部门,收集与所评估的风险相关的可能性危险、危害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的有关背景资料和数据。 2.1.3 根据存在的主要风险的性质确定
19、风险管理的组长和必要的资源。 2.1.4 确定如何使用这些信息,评估和结论; 2.1.5 根据具体的问题,由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流程; 2.2 风险评估:首先系统地利用各种信息和经验来确认设备、系统、操作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指出将会出现的问题在哪里。包括识别可能的后果,为进一步质量风险管理进程的其它步骤提供基础;其次对已经被识别的风险及其问题进行分析,这需要质量管理相关人员共同完成,通过分析确认将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有多大,出现的问题是否能够被及时地发现以及造成的后果等,然后并参照预先确定的风险标准对风险进行评价(可以风险的等级表示) ;最后讨论风险问题的危害会引起其它什么问题,后果会
20、是什么?得出定量的结论:即使用从 0100的可能性数值来表示。另外,也可以对风险进行定性描述,比如“高” 、 “中” 、 “低” 。 2.3 风险控制包括作出决策来降低和/或接受风险。风险降低针对风险评估中确定的风险进行改进,通过实施一些措施使风险降低。接受风险是指考虑到风险等级和降低风险所需的成本两个方面,从而设定一个可以接受的风险等级,一旦风险降低至该等级,就接受该风险而不用再采取更严格的措施进一步降低风险。 2.4 风险沟通:在风险控制与最后的风险回顾(风险评审)中间一般会包括一个风险交流的步骤,是指在采取了风险控制措施以后,需要通过实际的操作来检查上述风险控制的措施是否有效,是否可以将
21、风险降低至预期的等级。在风险管理程序实施的各个阶段,决策者和相关部门应该对进行的程度和管理方面的信息进行交换和共享,通过风险沟通,能够促进风险管理的实施,使各方掌握更全面的信息从而调整或改进措施及其效果。2.5 风险审核: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需要对整个系统的风险进行审核,因为之前采用的风险控制措施也许没有效果,或设备等发生了一些变更,从而需要对整个过程进行再评估,甚至如果变更是个很重大的变更,应该在变更执行完以后就立刻开始风险回顾的工作。风险管理是一个持续性的质量管理程序,应当建立阶段性审核检查的机制,审核频率应当建立在相应的风险水平之上。 3风险管理的实际运用 53.1 作为质量管理体系
22、一部分的质量风险管理 3.1.1 文件:审核法规方面最新的释义和应用,确定制定新的操作规程和指南。 3.1.2 教育与培训:员工素质的基础教育、经验的传授和工作习惯的形成,以及对前阶段培训的定期评价。 3.1.3 质量缺陷:为识别、评估和沟通可疑的质量缺陷、投诉、趋势、偏差、调查和检验结果偏差结果等对产品质量的潜在影响提供基础。促进与质量管理机构之间的风险沟通及确定解决严重的质量缺陷的适宜措施(如药品召回) 3.1.4 审计/检查:在确定审计的范围和频率时,不论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应考虑以下因素:现行的法规要求、企业总体符合规范的状况和历史、场地的复杂性、工作流程的复杂性、药品本身特性的复杂性
23、、质量缺陷的数量和严重性(如召回) 、以前审计和检查结果、各种变更、经营情况(如频率、周期、批量)等 3.1.5 周期性审核:选择、评估和解释经营过程质量评审所得数据的趋势结果、解释监控数据(如对再验证需求的评价、取样方面的变更) 3.1.6 变更管理/变更控制:基于药品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和资料来管理变更。 评估变更对最终产品的可获得性的影响。评估设施、设备变更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在实施变更前确定应采取的适宜行动,如,附加测试,(再)确认, (再)验证,与管理机构沟通。 3.2 设备、设施的质量风险管理 3.2.1 设备的设计:当设计库房时应确定适宜的区域(如,物料和人的流向、将污染降至最低、
24、有害生物控制措施、防止混淆、开放与密闭设备) 、为设备和容器确定适宜的产品接触材料、确定适宜的辅助设施、对相关设备确定适宜的预防性维护。3.2.2 库房的卫生方面:保护产品免受周围环境的危害,包括化学的、微生物的、物理的危害、保护环境(如,人员、潜在的交叉污染)免受与所生产的产品相关的危害。 3.2.3 库房、设备、设施的确认:确定库房、建筑、设备确认范围和程度,包括适宜的校正方法。 3.2.4 设备清洁和环境控制:根据使用意图确定努力和决定的差异、确定可接受的清洁验证限度。 3.2.5 校正/预防性维护:设定适宜的校正与维护时间表。 3.3 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的设备:选择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25、的设计(如模块、架构、容错) 、确定验证范围(如关键性能参数的识别、要求与设计的选择、测试的范围与测试方法、电子记录和签名的可靠性) 。 3.4采购的质量风险管理 3.4.1 供应商的评价与评估:对供应商提出综合性的评估(如审计供应商质量保证协议) 。 3.4.2 所供药品评价与评估:对供应商提供药品提供综合性的评估、相关的差异与可能的质量风险。 3.5 储存、物流状态:评估为确保保持适宜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的安排的正确性(如温度、湿度) 、维护基础设施(如确保适宜的运输条件的能力、储存、危险物品和冷链管理)为确保药品质量。 3.6 储存销售的质量风险管理 3.6.1 购货商的评价与评估:对购货商提出综合性的评估。 3.6.2 储存、物流状态:评估为确保保持适宜的储存和运输条件的安排的正确性(如温度、湿度) 、维护基础设施(如确保适宜的运输条件的能力、储存、危险物品和冷链管理)为确保药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