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最早提出使用不超关节的夹板的人是谁? 2,外固定有哪些种类?3,外固定的优点4,外固定的缺点5,外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一葛洪是第一个提出小夹板治疗骨折的骨伤科医学专家,他所提出的不超关节的夹板外固定原则一直是中医治疗骨折的基本原则。二、外固定的种类根据材料和作用形式分:夹板、石膏、外固定架、支具侵入式、非侵入式和半侵入式根据弹性:弹性固定、刚性固定三、外固定的优点对人体损伤小对骨折部血运和软组织干扰小可调,集复位与固定为一体安装拆卸方便不用二次手术取出对关节活动影响小(夹板)愈合时间快四、外固定的缺点固定不很稳定笨重,形象不佳针道容易感染(穿针)需要每天换药(穿针)需要经常调整(松紧和
2、力量)适应症局限五、外固定的适应症1. 骨折2关节脱位3软组织损伤4骨病的制动 如骨关节结核、骨髓炎等,固定制动,控制炎症进展,使病灶局限。5保护性措施 如某些疾病外固定可以防止病理性骨折。6矫正畸形 如斜颈、脊柱侧弯、先天性髋脱位、膝内外翻、早期通过外固定得到矫正。复习参考题1,石膏固定的原理2,石膏固定有哪些优点?3,石膏固定存在哪些缺点?4,石膏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各有哪些?5,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是什么?一、石膏固定的原理1 三点固定原则 :石膏塑形时,借相对的三个主要受力点获得稳定。 2水压原则: 如果一桶水放在一个坚硬的容器内,容器可克服水自身的重力而保持水的高度不变。在胫骨骨折时,
3、如果石膏强度足够的话,那么在复位固定后,长度就不会丢失。二、石膏外固定的优点石膏固定最突出的优点是其良好的塑形性能,既可以使石膏十分符合被固定肢体的体形,又可以利用三点固定的原理控制骨折的移位趋势。石膏固定的三点作用力是通过整个石膏的塑形产生的,而不是作用在几个点上,与肢体的接触大,造成皮肤压疮的机会较少。石膏干固后,十分坚实,不易变形松散,固定作用可靠,便于转运伤员。在门诊治疗的患者,也无需因顾虑固定物的松散失效而过多增加复查的次数。在石膏管型固定中,通过楔形切开矫正骨折残存的成角畸形仍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某些开放性骨关节损伤,利用石膏管型固定,局部开窗观察或处理创面也有其可取之处(见图1L1
4、4)。 三、石膏外固定的缺点1、虽然石膏固定有上述若干优点,但也有较多不足之处。正由于石膏管型坚硬,与肢体贴合严密,所以难以适应肢体在创伤后的进行性肿胀,容易引起压迫而致血运障碍,甚至造成肢体坏死。2、而当肢体肿胀一旦消退,又会因石膏管型过松而致骨折再移位。3、在急诊复位固定后,如因位置不理想需重新复位固定时,拆除并更换石膏也是十分繁琐和困难的。4、传统的包括上下关节的石膏管型固定,还限制了有关肌肉和关节的运动,长期固定可以引起关节僵硕,肌肉萎缩,甚至严重的功能障碍。因此,这种石膏管型不适宜长期使用。四、石膏外固定的适应症1 、创伤:用于骨折,脱位,韧带损伤,缓解 疼痛,促进愈合; 2 、炎症
5、:关节感染性疾病3 、矫形和预防畸形:矫正畸形,如用于畸形足和关节挛缩的治疗;预防畸形,用于神经肌肉不平衡和脊柱侧凸患者;4、用来稳定和改善关节功能,比如桡神经损伤引起的 腕下垂等。5、术后固定石膏外固定的禁忌证体质差、年龄过大,或有重要脏器功能不良者,不宜用大型石膏固定。疑有厌氧菌感染者,不能用管型石膏固定。截瘫病人或有周围神经损伤的肢体不能用石膏固定,以免发生褥疮,不易愈合。进行性腹水病人或孕妇忌做腹部石膏固定。五、石膏固定的注意事项1严格遵守三点固定的原理 骨折一侧的软组织铰链是维持骨折稳定的重要因素,利用石膏固定骨折时,也必须正确利用这一稳定因素。在存在软组织铰链的对侧为三点固定的中间
6、力点,铰链同侧的骨干上下端各为一个力点。在石膏管型上只有准确地塑出上述三点关系,才能稳定骨折,单纯依赖石膏管型将上下关节固定住,是不能维持骨折复位位置的。如果不包括上或下关节的石膏也能得到三点固定作用时,当然可以只用石膏局部固定。在石膏硬固前,术者应始终维持其三点应力关系,以防变形失效。2充分作到良好的塑形 石膏之所以取得良好的固定作用,除上述的三点关系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良好的塑形,使石膏充分符合体形,尤其是在关节部位。只有良好的塑形才能有效地控制短缩和旋转。因此在打石膏的过程中,要边打边抹方面避免石膏分层,而更重要的则是抹出和体形凹凸一致的轮廓。 3掌握合理的关节位置 除某些骨折为了维持骨
7、折的位置,将关节固定在某种特殊体位外一般都应固定在功能位。临床最常发生的错误是拇指的非对掌位,足的内翻位以及石膏末端过长,妨碍了指、趾的运动。4防止压疮 石膏内的衬垫要求平整,骨突起处更应充分垫匀。关节弯曲处屈侧的石膏必须顺纵轴充分拉平,以防出褶而向内压迫皮肤(图 410)。打石膏时,术者只允许利用手的大鱼际效抹石膏以塑形,严禁用手指按捏或挤压,在行三点固定时尤应注意。 5严密观察 石膏管型不能随肢体的肿胀变化而适应,因此,在初期必须严密观察,石膏制作时应留出肢体末端观察血液循环,以避免因过紧而出现的压迫。此外还要注意防止因过松而失效。在不影响固定效果的条件下可以将石膏管型切成两半,以便调整松
8、紧。必要时应及时更换合适的石膏或其他有效的固定。6、交待患者注意事项,患肢抬高,锻炼未固定的关节、肌肉功能。如出现肢体肿胀、疼痛、麻木或感觉异常,及时随诊。 思考题1 夹板固定的原理2 夹板固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 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4 夹板固定的时间5 骨折愈合的标准一、夹板固定的原理夹板固定的作用机理(1)扎带、夹板、压垫的外部作用力扎带的约束力是局部外固定力的来源,这种作用力通过夹板、压垫和软组织传导到骨折段或骨折端,以对抗骨折发生再移位。加三垫固定的挤压杠杆力可防止骨折发生成角移位。二垫的固定挤压剪切力可防止骨折发生例方移位。总之,用扎带、夹板、压垫可防止骨折发生侧方、成角移位,合
9、并持续骨牵引能防止骨折端发生重叠移位。(2)肌肉收缩的内在动力 骨折经整复后,夹板只固定骨折的局部和一个关节,一般不超上下关节,这样既有利于关节屈伸及早期进行功能活动,又不妨碍肌肉纵向收缩活动,使两骨折端产生纵向挤压力,加强骨折端紧密接触,增加稳定性。另一方面,由于肌肉收缩时体积膨大,肢体的周径随之增大,肢体的膨胀力可对压垫、夹板产生一定的挤压作用力,与此同时,骨折端亦承受了由夹板、压垫产生同样大小的反作用力,从而也加强了骨折断端的稳定性,并起到了矫正骨折端残余移位的作用。当肌肉舒展放松时,肢体周径恢复原状,夹板也恢复到原来的松紧度。因此,按照骨折不同类型和移位情况,在相应的位置放置恰当压力垫
10、,并保持扎带适当的松紧度,可把肌肉收缩不利因素转化为对骨折愈合的有利因素。但肌肉收缩活动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否则可引起骨再移位。为此,必须根据骨折类型、部位、病程的不同阶段和患者不同年龄等进行不同方式的练功活动。(3)伤肢置于与移位倾向相反的位置 肢体骨折后的移位,可由暴力作用的方向牵拉和远端肢体的重力等因素引起。即使骨折复位后,这种移位倾向仍然存在,因此肢体置于逆损伤机制方向的位置,防止骨折再移位。 二、夹板固定的方法及注意事项1,固定方法(1)按照骨折部位、类型选择夹板和压垫。夹板的长度,以伤员肢体的长度而定,以不妨碍上下关节活动为原则;宽度以小于周径的 1/4 即可;厚度为 0.
11、250.4cm,肌肉丰厚部位应再宽厚一点。(2)纱布衬垫、胶布绷带及束带。束带可用市售 1.52cm 宽的白布带,使用方便,长短可随意运用。(3)放置夹板:安放夹板的次序,应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而定。一般情况下,应先在有成角或移位倾向向的一侧,后放比较稳定的一侧。放妥后,由助手挟持。 (4)束带捆扎:束带捆扎顺序、间距、松紧等,能直接影响小夹板的效果,一般以四条束带固定为好,先捆扎中间的两条,再捆扎远端,最后捆扎近端一条。束带之间的距离要匀等。捆扎时要将束带缠绕两圈,尔后打结。打结时要打外科双结,并且一律打在肢体外侧的夹板上,松紧度能上下活动 1cm 为标准。2、注意事项(1)夹板固定后,立即
12、做 X 线检查,如位置不好,应及时重新整复。(2)麻醉末消退时,搬运伤员要当心,防止因肢体的重力而致再移位。(3)抬高伤肢,以利静脉回流。(4)固定四天内由于组织反应较重,夹板内压力有上升趋势,为防止束带过紧,每天宜放松一次。以后夹板内压力逐渐下降,应防止束带变松,可每天将束带扎紧一次, (无论扎紧或放松,均以能上下活动 1cm 为度) 。一般两周后趋于稳定。(5)固定后一周内,应透视检查二次,如有移位,应及时调整,两周后如位置良好,每周应门诊检查一次,至临床愈合。(6)指导病人早期功能锻炼,目前所有小夹板的压力,高于浅静脉压力,必需通过主动地肌肉收缩活动,促进静脉回流,才能减轻肿胀。(7)严
13、密观察伤肢血循环,特别是整复固定四天内,应注意肢端温度、颜色和肿胀情况。如发现血循环不良时,应即拆除夹板,防止肢体发生缺血性挛缩。(8)注意有无固定疼痛点,尤其应防止纸压垫的压迫性溃疡。如发现有固定的压痛点,应及时检查,万万不可掉以轻心。三、夹板固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适应症:四肢闭合性骨折( 包括关节内及近关节内经手法整复成功者) 。股骨干骨折因肌肉发达收缩力大,须配合持续牵引。四肢开放性骨折,创面小或经处理闭合伤口者。陈旧性四肢骨折运用手法整复者(2)禁忌症较严重的开放骨折。难以整复的关节内骨折。难以固定的骨折,如髌骨、股骨颈、骨盆骨折等。肿胀严重伴有水泡者。伤肢远端脉搏微弱,末梢血循环
14、较差,或伴有动脉、静脉损伤者。 四、夹板固定的时间骨折临床愈合的时间,即为拆除外固定的时间。五、骨折愈合的标准 1临床愈合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扣击痛; 局部无异常活动(自动的或被动的) ; X 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外固定解除后,伤肢能满足以下要求: 上肢:向前平举 1kg 重量达 1 分钟。 下肢:不扶拐在平地行走 3 分钟,并不少于 30 步。 连续观察 2 周骨折处不变形。从观察的第一天起,就算骨折临床愈合。 2骨性愈合标准 具备临床愈合标准。 X 线片显示骨痂通过骨折线,骨折线消失或接近消失。思考题牵引分哪几类骨牵引的种类有哪些?皮牵引的原理一、牵引分哪几类?
15、牵引分骨牵引和皮牵引二、骨牵引的种类有哪些?滑动牵引固定牵引三、皮牵引的原理? 将胶布和皮肤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浅筋膜、深筋膜及肌间隔等传导到骨骼上思考题 1.绷带包扎的目的 2.绷带包扎的基本要求 3.包扎的种类 4.绷带包扎有哪些方法 5.如何用三角巾固定上肢骨折? 6.现场急救时怀疑患者有脊柱骨折如何进行固定和转运?一、绷带包扎的目的?1、固定敷料,保护伤口,减少污染2、固定骨折,减轻疼痛,减少活动,防止骨折段进一步移位3、压迫止血:以合适的压力缠绕绷带,利于止血、减轻组织水肿4、创伤得到救治的标志,减轻患者精神上和心理上的压力二、绷带包扎的基本要求 1.无菌创口注意无菌操作。 2.如无特殊
16、需要,缠绕绷带时应使眼、耳、口、鼻,肢体末端外露,不影响其正常生理功能,及方便观察血运。 3.绷带在包绕颌下区和颈部时,应特别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迫喉头和气管。 4.骨折复位后的伤口包扎,应注意防止错位。 5. 所施压力应均匀、适度,以防影响血运、组织坏死。 6.游离植皮术后包扎时,覆盖创口的纱布力求平整,外加疏松纱布和棉球,再以绷带作适当的加压包扎。三、包扎的种类根据敷料、绷带性质及其不同用法,包扎法有以下几类:(一)干绷带法:凡敷料不与其下层组织粘连的均可用此法包扎。本法有利于减轻局部肿胀,吸收创液,保持创缘对合,提供干净的环境,促进愈合。(二)湿敷法:对于严重感染、脓汁多和组织水肿
17、的创伤,可用湿敷法。此法有助于除去创内湿性组织坏死,降低分泌物粘性,促进引流等。根据局部炎症的性质,可采用冷、热敷包扎。 (三)生物学敷法 指皮肤移植(四)硬绷带法:指夹板和石膏绷带等。这类绷带可限制动物活动,减轻疼痛,降低创伤应激,缓解缝线张力,防止创口裂开和术后肿胀等。又可分压迫绷带、创伤绷带、制动绷带。四、绷带包扎有哪些方法? 软绷带包扎方法: 环形包扎法: 螺旋包扎法: 螺旋反折包扎法: “8”字包扎法: 回返包扎法: 蛇形包扎法:五、如何用三角巾固定上肢骨折?托臂包扎法(使用全巾):用於臂部外伤,如右手臂受伤则以三角巾包扎,三角巾之等腰顶点需能绑托住手肘,手臂需置略高於水平面 肘部包
18、扎(使用宽带):用于肘及膝部外伤时 手部三角巾包扎:适用于手外伤,将带状三巾的中段紧贴手掌,将三角巾在手背交叉,三角巾的两端绕至手腕交叉,最后在手腕绕一周打结固定。手掌包扎法(使用窄折带):用于手掌部外伤全手掌包扎法(使用全巾):用於手掌部外伤时 手掌部压迫包扎(使用寬摺帶):用於手掌部外伤並需压迫止血时 六、现场急救时怀疑患者有脊柱骨折如何进行固定和转运?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颈椎骨折转运:脊柱骨折地震多见。脊柱骨折现场不易发现。因此,搬动和转送时要格外注意。颈椎骨折搬动时要保持头部与身体轴线一致;胸腰椎骨折搬动时身体保持平直,防止脊髓损伤。所有脊柱骨折都要用平板搬运。途中要将伤员与平板之间用宽带妥善固定,尽量减少颠簸对骨髓造成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