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镇江市环境状况公报( 20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 2016 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 刘正泰 2017 年 5 月 31 日 2016 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保职责,以推动绿色转型、深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 严格 环境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颁布实施镇江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制定实施年度 大气 和水 污染防治 工作计划 ,完成 G20 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信访明显下降,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
2、开局。 一、环境质量 (一)空气环境 2016 年,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较 2015 年上升 11.4 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保持稳定,其中 PM2.5年均浓度较 2015 年下降15.3%、较 2013 年下降 30.6%,达到国家提出的“在 2013 年基础上下降 13%,同时比 2015 年下降 3%”的目标要求。受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影响, 7 个辖市区环境 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要求。 、城市空气 市区环境空气中 PM2.5、 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 50 微克 /立方米、 80 微克 /立方米、 24 微克
3、 /立方米和 38微克 /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 (最大 8 小时 )按年评价规定计算,浓度分别为 0.878 毫克 /立方米和 96 微克 /立方米。与 2015 年相比, PM2.5、 PM10、臭氧 (最大 8小时 )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下降 15.3%、2.4%、 8.6%和 9.5%,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二级标 准进行年评价, 7 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 PM2.5、PM10、臭氧。其中, 7 个辖市区 PM2.5均超标;除丹阳以外,各辖市区 PM10均超标。 按日评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 76.4
4、%,较 2015 年上升 4.2 个百分点, 7 个辖市区达标率范围为 67.6% 80.9%。 2016 年,市区共发生 6 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共发布预警快报 5 期,预警短信六十余条。 、酸雨 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 5.9%,降水年均 pH 值为 6.09。镇江市区、丹阳市、扬中市酸雨发生率分别为 2.7%、 10%、 15%,句容市未采集到酸雨样品。与 2015 年相比,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下降 0.7 个百分点。 (二)水环境 2016 年,镇江市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处于轻度污染。列入国家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地表水环境质量考核的 8 个 断面中,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2
5、002)类的断面比例为 75%,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25%。列入江苏省“十三五”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的 20 个流域地表水断面中,水质符合类的断面比例为 60%,类水质断面比例为 35%,劣类断面比例为 5%。 、饮用水源 市 区金山水厂和金西水厂 2 座集中式供水厂共用的 1 个长江征润州取水口,是我市的主要饮用水源地,丹阳市和扬中市的城市(镇)集中式饮用水亦取自长江,句容市集中式饮用水主要取自北山水库和句容水库。 2016 年,镇江市区征润州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 100%。 4 个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中,丹阳市长江江心洲水源地、扬中市二墩港水源地水量达标率均为 100%;句容市北山水库和句
6、容水库水源地达标(达到或优于类标准)取水量为 2956 万吨,占取水总量的 92.3%。 2、太湖流域 采用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以高锰酸盐指数、氨氮和 总磷 3项指标评价, 2016 年我市太湖流域 7 个 重点断面水质达标率为66.7%,较 2015 年下降 4.7 个百分点 。 3、长江流域 镇江市 长江 干流 水质为优, 4 个监测断面水质类别均为 类 ,与 2015 年相比水质保持稳定。主要入江支流总体水质为良好, 10 个控制断面中,除运粮河永庆桥断面因河道整治,未参与统计,其余 9 个断面水质符合类、类和类断面分别占77.8%、 11.1%、 11.1%。与 2015 年相比,符合
7、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上升 7.8 个百分点,劣类断面比例下降 30 个百分点,总体水质明显改善。 (三) 土壤环境 2016 年,根据省厅要求,我市共布设土壤监测点位 127 个,其中国控点位 117 个,省控点位 10 个。国控点位中,基础点位47 个,风险点位 61 个,背景对照点位 9 个。 2016 年对 12 个土壤监测点位开展了监测,其中风险点位 9 个(主要针对污染企业周边土壤),背景对照点位 3 个。监测结果表明, 12 个监测点位中,有 10 个达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1995)二级标准,占 83.3%;超标点位中,处于轻微和中度污染的点位分别为1 个,各占
8、8.33%。超标项目为汞和苯并 a芘。 (四)声环境 2016 年,全市声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各类声源声强及分布情况无明显变化。声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交通路网建设等息息相关,生活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仍是影响全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 、区域环境噪声 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总体较好,昼间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5.5dB(A)。根据环境噪声监测技术规范 城市声环境常规监测( HJ640-2012)评价,市区和扬中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二级水平。丹阳和句容达到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三级水平。影响全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声源仍为生活噪声,所占比例为74.3%;其余依 次为工业噪声、交通噪声和施
9、工噪声,所占比例分别为 19.4%、 6.1%和 0.2%。 2.功能区噪声 依据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评价,全市 14 类功能区声环境昼间达标率分别为 96.9%、 97.9%、 100%、 100%,夜间达标率分别为 93.7%、 97.9%、 97.2%、 85.0%。 全市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表现出与城市日常生产、生活和作息规律相似的变化特征,昼间平均等效声级 6 8 时上升明显, 8 18 时维持在较高水平, 18 21 时逐步减弱。 3.道路交通噪声 全市道路交通昼间声环境质量总 体评价为好,平均等效声级为 66.1dB(A),达道路交通噪声强度等级一级。全
10、市超过70dB(A)(国家昼间标准限值)的路段长度占监测道路总长比例为 0.5%。 (五)生物环境 我市长江、京杭大运河等主要水体水生生物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 2016 年我市生物环境状况总体保持稳定。主要内陆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评价等级均为贫乏。与 2015 年相比,我市河流底栖动物物种多样性不变。 采用大气微生物污染级别划分标准评价, 2016 年我市环境空气中细菌含量评价为清洁的测点比例为 100%,较 2015 年无变化;霉菌含量评价 为清洁的测点比例为 100%,较 2015 年无变化。 (六)生态环境 生态遥感监测结果显示, 2016 年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为65.7,各辖市区生
11、态环境状况指数处于 61.7 64.2 之间,生态环境状况均处于良好状态。 与 2015 年相比,我市生态环境状况指数不变,生态环境状况无明显变化。 (七)辐射环境 2016 年全市辐射环境 3 个国控点和 14 个省控点监测结果表明,环境辐射吸收剂量率监测结果、空气中氡浓度监测值、土壤中主要放射性核素浓度与 1989 年江苏省环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调 查测量结果处于同一水平;重点饮用 水水源地取水口水中放射性指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5749-2006)要求。环境中电磁辐射监测结果均低于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GB8702-2014)中公众曝露控制限值的要求。 (八)危险废物 2016 年
12、全市危险废物产生量 12.81 万吨,综合利用量 7.6万吨,处置量 3.9 万吨,贮存量 1.3 万吨。 截止 2016 年底,全市共建成危险废物集中处置设施 3 座,其中焚烧处置设施 1 座,焚烧处置能力 3.24 万吨;填埋处置设施 2 座,填埋处置能力 4 万吨,全市基本建成危险废物综合利用和集中处置网络。 2016 年全市 完成网上转移联单 8412 份,审批危险废物跨市转移申请 215 份,医疗废物转移审批 177 份,办理危废跨省转移手续 20 份,按要求发放沿途省辖市环保局告知函,从总体上看,2016 年全市危废跨省移出总量明显大于移入总量。 二、措施与行动 (一)生态文明建设
13、 2016 年,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部署要求,牢牢把握“生态领先、特色发展”战略路径,自觉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大力推进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全国 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省级生态文明 综合改革试点 市 建设 。 1、强化绿色发展,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狠抓低碳城市建设。应邀参加第七届 APEC 清洁能源部长会议、第二届中美气候智慧型 /低碳城市峰会,举办首届镇江国际低碳技术产品交易展示会。全年单位 GDP 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72%。二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全年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23 家,其中新增 134
14、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 49.1%,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 1。三是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2016 年,新兴产业完成销售收入 4090 亿元,同比增长 12.5%,占工业销售比重达 46.2%。 服务业增 加值占 GDP 比重达 47.6%,同比 提高 0.7 个百分点。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 20%。 四是推动资源能源高效利用。 37 家企业完成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非化石能源利用量同比增长 10%以上,清洁能源利用量同比增长 15%以上。实施水污染减排项目约 40 个、大气污染减排项目约 70 个。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力度,全年关闭禁养区养殖场 439 家。 2、强化红线管控,优
15、化国土空间布局 一是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严格落实镇江市主体功能区实施规划、关于推进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实施意见及 6 个配套政策性文件,构建功能定位清晰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是严守生态红线。完成省级生态红线区域优化调整工作,对市生态红线区域保护区域进行调整优化,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保持在 22.3%。加大监管力度,全年未发生重大生态破坏事件。三是优化生产力布局。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 严格管控国土、岸线、山体 和 水系等各类资源, 努力 实现保护最严化、配置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构建集约高效的空间格局 。 3、强化环境整治,打造美好宜居城市 一是加强生态新城建设。生态新城启动区建设全面展开,
16、初步完成空间管控规划等近 10 个规划。 平安养老生态新城产业基金等一批项目签约落户 。 官塘低碳新城 入选 APEC 低碳示范城镇试点项目。 二是推动城乡环境改善。 谏壁片区完成 46 个整治工程和 17家企业污染治理工作,西南片区完成 43项整治工程。城市生活垃圾清运率达 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100%。三是加强生态资产储备。全年造林面积 1.03 万亩,完成目标任务的 200%;完成森林抚育面积 6.1 万亩。野生动物收容救护达100%。开展“ 2016 年镇江市长江渔业资源增殖放流活动,共向长江投放胭脂鱼、鲢鱼、鳙鱼等共计 1700 万尾左右。全年实施生态修复治理项目 6
17、个。全年完成湿地恢复面积 2000 亩,自然湿地保护率为 52.3%。 4、强化全民参与,积极倡导绿色生活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举办“低碳生活进我家”“地球熄灯一小时”和“生态文明杯”摄影大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二是倡导绿色生活。全市投放 400 余量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实现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 48%的占比目标。投放公共自行车累计12000 余辆。绿色交通出行分担率达 80.7%。三是推动共建共享。2016 年,全市 90%以上的中小学(幼儿园)通过了市级“绿色学校”评审, 157 所中小学、幼儿园荣获省绿色学校(幼儿园)荣誉称号。 5 家省级节水型学校、 8 家省级节水型载体、 1 个省
18、级节水 教育基地、 5 个省级节水减排示范项目和 36 家市级节水型学校通过创建。 (二)大气污染防治 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 2016 年,全 市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为 4.57 万吨、 5.19 万吨,分别同比削减6.16%、 4.02%,超过 4%、 4%的年度减排目标。其中,电力行业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 约 1650 吨、 1640 吨,非电行业削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 约 1800 吨、 416 吨。 深入治理工业污染。完成燃煤大机组超低排放改造 5 台 429万千瓦,整治燃煤小锅炉 730 台。实施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 26 项, 完成 石化行业 LDAR 技术应用 7 家,开展 化工园 (集中 )区 VOCs 整治 12 家,完成 印刷包装、表面涂装等重点行业 VOCs整治 7 家。 加强厂矿企业物料堆场的粉尘治理,完善密闭料仓、自动喷淋等防治措施 ,完成堆场粉尘治理项目 5 家。 严格控制城乡面源污染。 根据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根据 江苏省城市道路环卫机械化作业设备设施配置标准,进一步提高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狠抓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 我市今年禁烧面积为 150 万亩,今年夏秋两季在全市上下共同努力下,我市秸秆禁